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2020-12-0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猶如一場人類和病毒的競速賽,多一點了解、早一點找到對抗病毒的辦法,就意味著離勝利的終點更近一步。

在這場競速賽中,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研究者是衝鋒在前的勇士,為了讓這些前線勇士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權威信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推出多項舉措,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應有的學術支撐和智庫支持作用。

開放文獻獲取 提供學術支撐

為保障專業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研究成果,1月31日起,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陸續開放了《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等41種期刊的全部文獻供讀者免費閱讀、下載,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提供了學術支撐。與此同時,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聯合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共同發起《關於在中國知網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術論文OA出版的倡議》,號召國內期刊以最快的速度將科研成果用於戰勝疫情,並向全國、全球廣泛傳播。

面對一種新型病毒,大量的、多樣的病例是珍貴的資源。為此,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典型病例」徵集活動,鼓勵臨床醫務工作者將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典型案例向中國臨床案例成果資料庫投稿,開通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主題發布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評審發表,免費開放病例庫,方便醫務人員和大眾檢索閱讀,為疫情一線醫務人員提供及時的參考和借鑑。

快速審核論文 展示最新成果

平常,醫學論文要經歷較為漫長的評審過程才能發表出來,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強調速度成為剛需。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學術研究論文優先編審和發布,並廣泛徵求優秀稿件,形成了匯集傳播平臺。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得知,1月25日,《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輯部收到名為《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causing severe pneumonia in human: a descriptive study》的原創論文,這是一篇由中國科學家聯合完成的新型冠狀病毒病原發現和鑑定論文。接到論文後,編輯部啟動快速評審程序,在送審的同時及時向該刊總編輯王辰院士及雜誌社社長魏均民匯報。責任編輯接到通知後,放棄春節休假,迅速投入到雜誌的編輯工作中,與作者反覆溝通稿件細節。經多方協調、共同配合,僅僅兩天後,該文新聞稿便上線發布,1月30日全文實現在線預出版。

2月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布了《關於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徵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的通知》,號召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通過各種媒體(雜誌、網站、微信、微博等)廣泛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論文徵集活動,並啟動稿件快速處理程序,完成同行評議,總編室及社領導對各編輯部上報文章的審核在24小時內完成,新媒體部在收到稿件的12小時內完成網上優先預出版的文章上線工作。同時,中華醫學期刊網開設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和診治專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稿件加工、排版和網上優先出版,以確保及時準確地報導與疫情密切相關的研究和經驗,對臨床診治和疫情防控發揮了指導和參考作用。

2月15日,國家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協聯合中華醫學會開設專題學術交流平臺,並指定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進一步完善、運行中華醫學期刊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和診治專欄」,供科技人員發布成果、發表觀點、參與討論、開展述評。疫情防控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應急攻關項目形成的科研成果、研究論文、臨床病例、重要進展等,通過這一專業性平臺發布共享、交流探討。截至2月24日24時,該平臺論文數量達到261篇,網站總閱讀量1337589次。為支持廣大科研人員集智攻關、協同創新,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聯合中國期刊協會發出倡議,號召國內更多的生物醫藥衛生期刊通過該平臺進行預出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果。同時,該平臺還將上線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政策、中醫藥相關指南和文獻,並匯集國外英文期刊發表的文獻連結,形成內容集中、學術權威的交流平臺。

加強人文關懷 鼓舞抗疫鬥志

記者發現,在中華醫學期刊網有一個《萬眾一心 疫中有情》欄目,這是特別設置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文專欄。不同於學術論文的嚴肅風格,該欄目下的文章飽含深情,《一線日誌》《一線人物》《詩歌志》等子欄目下,醫生們講述的多是個體故事,但這些稿件展現了醫務工作者在抗擊疫情中對生活、健康、生命的感悟,激勵醫學同行堅定必勝決心。

作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唯一的醫學新聞類媒體,《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同樣注重人文關懷,同時加強科普知識傳播。截至2月19日,《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共組織編輯了110餘篇學會各部門、各專科分會、一線醫院等疫情專題稿件,並在新媒體發布。編輯部特別製作了6張宣傳海報,並電話採訪一線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2月12日,《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出版2020年第3期《凝心聚力 共戰疫情》專刊,臨時特設《同舟共濟》《抗疫一線》《科學防疫》欄目,共發表60餘篇文章。其中,《同舟共濟》欄目刊出中華醫學會17個專科分會的告同道書、慰問信、倡議書等;《抗疫一線》欄目宣傳了18個單位及個人的先進事跡。

戰勝疫情少不了對醫生、患者的心理關懷。在中華醫學期刊網的《總編精選》欄目中,還推薦了多篇關於心理健康的論文,其中一篇名為《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喪親家庭的心理關懷建議》,對因突發傳染病失去親人的家庭提出了心理疏導建議,這篇文章不僅及時而且具有科學引導性。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牽手Wiley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Wiley與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2020年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連結學術與數據服務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有樣板
    在3月30日舉行的「2019開放科學論壇」上,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結合近些年的運營實踐介紹了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數位化轉型以及知識產品建設和服務模式。 加大數位化轉型步伐 「我們雖然是一個刊群,每本單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很高,但是,在整體出版形態上,依然存在單刊作坊式生產的『散』和『弱』問題。」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
    原標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記者李君)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約翰威立國際出版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雙方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集團化發展紀實
    在國際學術期刊出版領域,儘管營利性商業出版機構擁有的期刊數量佔有主導地位,但以學會(協會)為主體的非營利機構出版的學術期刊在刊物內容和質量方面長期發揮主導作用。中華醫學會十分重視期刊在學會工作中的地位,從1915年2月建會伊始,即於當年11月創辦了學會的機關刊物《中華醫學雜誌》。
  • 鄭大二附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規範基層巡講
    由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會、河南省預防醫學會、河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聯合主辦,鄭大二附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指南規範基層巡講(第31場)」暨「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婦科內鏡手術規範化操作及併發症防治研討會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護理學科研究課題項目申報啦!
    1.臨床護理產品的選擇、使用與經濟分析 2.護理專科人才的培養與臨床使用 3.護理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策略研究 4.其他 申報要求 1.請填寫和提交《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護理學科研究課題立項申請書
  • 貝克曼庫爾特 -- 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召開
    蘇州2019年9月6日 /美通社/ -- 金風送爽,秋意盎然,在美麗的蘇州金雞湖畔,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2019 NCLM)隆重召開。 今年正逢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成立40周年,在2019年全國檢驗醫學年會前一天,即8月28日,由貝克曼庫爾特主辦,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CSLM)和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共同協辦的「CSLM/AACC『智慧實驗室構建』高級研討會」在蘇州圓滿落幕。
  •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開幕
    11月5日上午,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承辦。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青島舉行
    9月24—26日,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隆重舉行。本次大會是2020年度中國檢驗醫學專業的一次盛會,涵蓋了臨床檢驗和實驗室管理各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並對檢驗醫學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匯聚多方力量和智慧,助推我國醫學檢驗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召開
    EICU為持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保障,已成為急診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希望能拓展大急診急救體系,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這是6月23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急危重症大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陳玉國教授強調的。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疫情防控須知及日程
    2020-09-16 20:56:32 來源: 中華檢驗醫學網 舉報
  • 和病毒賽跑:學術期刊如何做到「快速發表」
    「和病毒賽跑」,不僅是科技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也對學術期刊快速發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提出了挑戰。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日漸成為常態的形勢下,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總編輯魏均民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介紹本土學術期刊如何「快速發表」科研文章。
  • 中華醫學會在他的診所創立,鍾南山是第23任會長
    在這緊急時刻,中華醫學會的廣大會員不顧安危,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捨我其誰的勇氣,為保護全民健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科學防控的銅牆鐵壁。本文主人公是中華醫學會的主要創建者之一,是中華醫學會早期著名活動家,中華醫學會就創建在他的診所,他就是中國近代公共醫學傳播者、現代醫學開拓者、醫學博士江蘇太倉人俞鳳賓。鍾南山院士是中華醫學會的第23屆會長,而他是第3任。
  • 孫皎教授當選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七屆口腔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20年11月14日,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七屆口腔材料專業委員會換屆成立大會在武漢召開。我院口腔材料科孫皎教授被聘為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七屆口腔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俞光巖教授應邀出席此次會議。
  •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第六屆編委會成立!
    我院編輯部汪挺主任主持會議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魏均民社長代表雜誌社致辭,向為雜誌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屆編委會及編輯部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新組建的
  • 我省唯一 鄭大一附院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務委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閆良生近日,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換屆選舉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河南省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醫技醫學部副主任、檢驗科主任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這是繼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之後,明亮教授獲得的又一殊榮,這是我省唯一一位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標誌著鄭大一附院檢驗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進一步提升。
  • 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醫學會)醫學科普訓練營第八期成功舉辦
    開展健康宣教既能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到關鍵性的指導作用,也能在改善患者行為,提高患者依從性方面也發揮良好的作用,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升患者滿意度的重要手段。  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醫學會)醫學科普訓練營第八期圍繞「如何做一場精彩的健康宣教」的主題,邀請了北京醫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左力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孟化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減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劉春霞護士,分享了他們開展健康宣教工作的寶貴經驗。
  • 湖南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在長沙召開
    8月15-16日,湖南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議在長沙召開,此次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劉延青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會長、中日友好醫院樊碧發教授,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張達穎教授,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呂巖教授、傅志儉教授和劉先國教授,湖南省醫師協會朱建華秘書長,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湖南省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鄢建勤教授、候任主任委員王亞平教授等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