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學術與數據服務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有樣板

2020-12-0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連結學術與數據服務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有樣板

「我們通過編輯與出版形式分離、出版與經營分離,形成了從分散出版向集約出版的轉換;通過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新媒體上,不僅形成了新的增長點,還形成了一個人才專業化、業務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和業務發展體系。」在3月30日舉行的「2019開放科學論壇」上,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結合近些年的運營實踐介紹了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數位化轉型以及知識產品建設和服務模式。

加大數位化轉型步伐

「我們雖然是一個刊群,每本單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很高,但是,在整體出版形態上,依然存在單刊作坊式生產的『散』和『弱』問題。」劉冰認為,過去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雖然期刊品種多,但在出版能力方面仍然避免不了學術期刊的「老毛病」。於是,近幾年,他們在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中邁的步子更大了。在「一網、一平臺、一資料庫」建設中,從單純紙質出版向全媒體出版轉型,從內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務商轉型。

參照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基於各出版商和PubMed Central實踐開發的期刊文檔標籤集,也就是業界普遍認可的NLM文件類型定義(DTD)標準,融合中文語言的特點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建立了中華醫學會期刊文檔標籤集(CMA JATS),並依照此項標準建設了中華醫學期刊網。他們對近10年期刊所發表的內容進行了結構化處理,優化了閱讀體驗。同時,向上下遊延伸,搭建了一個醫學學術期刊集群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採編發、期刊的質量控制、紙質版的排版、新媒體發布、銷售、多媒體出版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等整合在一個鏈式的平臺上。據劉冰介紹,目前,其主管單位中華醫學會旗下的183種醫學科技期刊、1萬多名審稿專家、700多名編輯,都在這個平臺上開展工作。這一平臺已經開始對同業期刊提供出版服務。「通過這樣集群化的方式,將單本期刊整合在一起,無論是從運營成本還是從讀者的體驗來看,都與之前完全不同。」劉冰說道。

該雜誌社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期刊論文發布平臺,經過3年的運行,發布論文近100萬篇。該平臺支持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包括單篇付費、單期付費、會員制模式、開放獲取(OA)模式、混合OA模式、優先出版模式,還可以與PubMed、TrendMD、百度學術等學術發現平臺進行互鏈。在PC端,該發布平臺訂閱可以實現單刊、跨刊組合,讀者俱樂部等模式。在手機端,用戶在登錄狀態下,可以試讀全文的一段內容。試讀結束後,系統提示通過購買本論文、購買整期、加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讀者俱樂部會員3種方式獲得閱讀權益。

今年,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還將建立中華醫學全文資料庫。劉冰介紹,該資料庫的服務對象是醫療機構的醫務工作者,滿足其醫學文獻檢索和閱讀的需求。而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toC,付費閱讀;toB,提供鏡像版,或者採取年費制。

劉冰表示,通過資料庫建設,希望形成一個為同行做服務的開放性平臺,吸納更多的生物醫學期刊加盟。未來期望通過該平臺服務收錄200—300種國內優質醫學期刊,構建中國頂級醫學全文資料庫,成為中國醫學領域數據服務的高端交流平臺。

有效運用新型傳播渠道

除了建設中華醫學期刊網、中華醫學全文資料庫,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還在其他新媒體領域下足功夫,如官方微博、基於微信的微官網、自行研發的期刊客戶端等。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運維50多個微信公眾號,形成了兩大陣營:學科空間和期刊官方微博。基於微信的微官網解決方案,對50多個微信公眾號集約化管理,讓優質內容快速抵達核心用戶,讓微信無縫銜接官方網站,擴大期刊內容的影響力。對接稿件查詢系統,讓作者獲得便捷服務,通過多種推廣途徑獲得商業收益。劉冰舉例說,《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官方微信平臺通過微會議、微學院、微病例等將一些未能在有限的紙版雜誌上展示的內容放在微信平臺,通過微官網開展學術活動和服務,實現了新的營銷模式。

同時,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推出了中華醫學期刊客戶端。該客戶端上期刊庫、指南庫、病例庫、視頻、會議、專家試點、期刊商城、繼續教育等內容,可以滿足用戶多種需求。劉冰說,中華醫學期刊客戶端與中華醫學期刊網構成了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面向C端客戶服務的兩大產品體系。

劉冰還介紹,在視頻出版上,他們也在做著積極探索。比如,通過二維碼將關鍵的手術操作步驟、實驗過程、論文視頻導讀進行呈現等。2018年,他們也嘗試製作了一種沒有紙質版的純視頻醫學期刊,劉冰期望,當下,新的出版模式越來越多,學術期刊出版人能夠積極跟上國際期刊的腳步與潮流。

探索知識服務新模式

一方面打造平臺,另一方面在平臺上開展繼續教育,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目前在創新體系下開始探索知識產品建設和服務模式。

在集約化平臺上,用戶可以在一站式平臺上發表科研成果,而雜誌社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科研培訓服務。在繼續醫學教育培訓上,目前,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旗下的25種期刊已獲得授予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資質,未來將逐步擴大到更多的專科分會會刊。針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主動服務基層。通過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司的合作,利用已經發表的6000多部疾病診療指南和準備制定的200餘部面向基層的疾病診療指南開展巡講,累計培訓了8萬多名醫生。

在新型知識服務上,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讀者俱樂部是面向醫務工作者提供的新型知識服務方式,其基礎是中華醫學會註冊的67萬會員。註冊會員可以享受電子文獻閱讀、會議和培訓費用減免、會員價商品、會議直播、視頻錄像、學術沙龍等。同時,發揮平臺智庫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比如正在打造的「臨床服務助手」,就是一個新型知識服務產品,以實現醫學臨床的繼續教育服務和智能化服務。在劉冰看來,會員服務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得益於數據閱讀的良好體驗和優質的學術內容,中華醫學期刊網2018年瀏覽量超過700萬次,日均訪問2萬多次,單篇閱讀量最高達到36萬次,雜誌微信粉絲數每月都以千為單位增長。

劉冰認為,知識服務產品只有滿足可信、優質、多樣、集合、迅捷等特點,才能真正獲得用戶青睞,實現知識付費的盈利。「當然,無論傳播條件怎樣變化,我們都應不忘初心,牢記期刊的傳播功能,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在這場競速賽中,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研究者是衝鋒在前的勇士,為了讓這些前線勇士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權威信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推出多項舉措,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應有的學術支撐和智庫支持作用。 開放文獻獲取 提供學術支撐 為保障專業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研究成果,1月31日起,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陸續開放了《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等41種期刊的全部文獻供讀者免費閱讀、下載,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提供了學術支撐。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牽手Wiley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Wiley與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2020年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
    原標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記者李君)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約翰威立國際出版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雙方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集團化發展紀實
    這種多方位的統一,強化了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整體性、一致性和規範性,集中展現了系列雜誌的學術形象和規模,體現了系列雜誌的整體實力。 目前,關於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管理制度和規範有40餘項,雜誌社每年根據當前的熱點問題,對各刊的年度報導計劃進行審核,以加強期刊的學術導向性。各雜誌嚴格遵守「三審五定」的同行評議和出版制度,嚴把編輯質量和學術質量關。
  • 鄭大二附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規範基層巡講
    由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會、河南省預防醫學會、河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聯合主辦,鄭大二附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指南規範基層巡講(第31場)」暨「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婦科內鏡手術規範化操作及併發症防治研討會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護理學科研究課題項目申報啦!
    1.臨床護理產品的選擇、使用與經濟分析 2.護理專科人才的培養與臨床使用 3.護理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策略研究 4.其他 申報要求 1.請填寫和提交《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護理學科研究課題立項申請書
  •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開幕
    11月5日上午,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辦,浙江省醫學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承辦。
  • 貝克曼庫爾特 -- 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召開
    蘇州2019年9月6日 /美通社/ -- 金風送爽,秋意盎然,在美麗的蘇州金雞湖畔,中華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2019 NCLM)隆重召開。 今年正逢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成立40周年,在2019年全國檢驗醫學年會前一天,即8月28日,由貝克曼庫爾特主辦,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CSLM)和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共同協辦的「CSLM/AACC『智慧實驗室構建』高級研討會」在蘇州圓滿落幕。
  •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訪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萬方醫學總經理張秀梅  導語: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批學術研究者將目光集中在這種「非典型」病毒上,產生了大量學術成果,為全世界的抗擊疫情行動提供科學支撐。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青島舉行
    9月24—26日,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隆重舉行。中華醫學會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辦,歷經16年的不斷創新發展,現已成為我國傳播和普及醫學科學知識,促進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召開
    EICU為持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保障,已成為急診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希望能拓展大急診急救體系,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這是6月23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二十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議暨首屆中國急危重症大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陳玉國教授強調的。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疫情防控須知及日程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舉辦的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將於2020年9月24-26日在青島世博城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作為2020年度我國檢驗學界最盛大的學術會議,本次會議將涵蓋臨床檢驗和實驗室管理各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來的發展,同時國際、國內一流專家將與會做專題報告。此外大會期間還將重點進行檢驗各專業的繼續教育活動,國家繼續教育委員會也將授予此次會議一類繼續醫學教育學分。
  •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第六屆編委會成立!
    我院編輯部汪挺主任主持會議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魏均民社長代表雜誌社致辭,向為雜誌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屆編委會及編輯部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新組建的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起CSC在行動:COVID-19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迅速發起「CSC在行動」的專題活動,旨在指導心血管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合理救治患者,做好自身防護,避免交叉感染。2020年2月初,由CSC牽頭,邀請來自CSC 8個學組(包括大血管學組、心血管急重症學組、介入心臟病學組、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學組、肺血管病學組、青年委員會及護理學組)的心血管病專家及部分感染病專家共125人(包括23位戰鬥在一線專家),結合一線防治經驗和體會,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並於2020年2月13日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 視光盛會,不容錯過——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線上學術...
    2020-12-18 19:13:41 來源: 中國眼科網 舉報   本文轉自: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
  • 昊海生物科技攜醫美全系產品亮相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醫美美容學術...
    5月10-12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醫學美容學術大會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隆重召開。該會議是國內整形美容界的年度學術盛會,來自海內外的400多名醫美專家發表了主題演講,7000多名醫美行業代表參與了本次大會。
  • 喜訊:鍾燕當選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副主任委員
    11月26至29日,中華預防醫學會第六屆專業委員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專業委員會成員。我院兒童保健所主任鍾燕當選為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聘期五年;並擔任此次會議主持。任中華醫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早期發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及高危兒管理學組副組長,湖南省醫學會兒童保健學組組長及微量元素與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發育行為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兒童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擔任《中國兒童保健雜誌》、《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中國當代兒科雜誌》《臨床兒科雜誌》編委。
  • 中華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為交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環境衛生與健康防護學術進展,中華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分會於11月27日-28日在杭州召開了2020年學術年會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培訓會。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主持,浙江省預防醫學會會長葉真,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張伶俐,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巡視員崔鋼分别致辭。
  • 和病毒賽跑:學術期刊如何做到「快速發表」
    作者 | 甘曉 張思瑋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8月2日6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7983401例,累計死亡病例687510例,82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和病毒賽跑」,不僅是科技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也對學術期刊快速發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