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二附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規範基層巡講

2020-12-04 濃情河南

由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會、河南省預防醫學會、河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聯合主辦,鄭大二附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指南規範基層巡講(第31場)」暨「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婦科內鏡手術規範化操作及併發症防治研討會」暨「2020年河南省預防醫學會生殖健康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於11月28日至29日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下會議在鄭州索菲特國際酒店舉辦。

11月28日上午,大會主席、國家衛計委婦科內鏡診療技術項目專家組成員、鄭大二附院王武亮教授主持線上開幕式。王武亮向在雲端參加會議的各位領導嘉賓、專家教授、同道人員表示熱烈歡迎,他講到,受疫情影響,此次會議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仍然秉持往屆一脈相承的實用、與時俱進的辦會理念和風格,為婦科手術新技術的推廣提供相互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相信大家能通過此次的會議開拓視野,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增進友誼,收穫滿滿的學術知識。

鄭大二附院院長劉劍波教授通過線上的方式對醫院建院以來的發展情況,尤其是婦產科的專科特色、先進技術做了簡要介紹。他表示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多向各位專家學者請教在醫療、科研、教學實踐中的困惑,學習新的知識,為提高婦科微創的治療水平和專業水準貢獻力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段華教授在開幕辭中講到,本次會議聚焦婦科手術的操作指南,把基層醫生診治需要的新技術新理念實實在在的推廣到了基層醫生的日常診療中,她表示,希望大家在此次會議中學有所獲並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開幕式結束後,學術講座環節拉開帷幕。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院黃浩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段華教授、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曉薇教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武亮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冷金花教授分別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經典病例及科研成果作題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同肌瘤處理方法及縫合技巧)》、《腹腔鏡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手術適應症及分期手術要點)》、《剖宮產瘢痕妊娠腹腔鏡手術》、《陰道封閉術(適應症、操作技巧及圍手術期管理)》、《無瘤原則下腹腔鏡低能量子宮廣泛切除術》和《子宮腺肌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解讀》的講座。

據了解,本次大會中的學術會議皆通過線上和線下分會場相結合、專家專題講座和青年醫師論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分會場專題講座是婦科腫瘤的專場會議和普通婦科及盆底專場會議。

婦科腫瘤的專場會議中,專家們從宮頸癌手術的併發症、子宮內膜免疫治療進展、宮頸癌淋巴結切除存在的問題和宮頸癌手術方式所面臨的挑戰等方面針對婦科腫瘤展開了相關講座,分析了治療婦科腫瘤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思路。線下分會場中,各位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就婦科內鏡手術損傷、新技術在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應用及妊娠期間宮頸息肉對流產和早產的風險關係等方面做了相關講座,給廣大學者提供了操作相關手術的新視野。接下來的青年視頻秀環節中,青年醫師們就「腹腔鏡下高位腹主動脈旁轉移淋巴結切除」、「宮腔粘連分離術」、「複雜粘連手術」等話題進行演講,隨後專家進行點評,會議現場生動熱烈,充滿了青年醫生的生機與活力。

普通婦科及盆底專場線上會議邀請到的專家們圍繞腹腔鏡手術有關的技術要點、微創醫學治療中保留器官、如何防止和治療婦科微創手術可能引起的相關 器官的損傷、宮腔鏡手術的併發症和手術器械的選擇和V-NOTES婦科應用新進展等學術知識和問題展開講座。青年論壇會場,各位優秀的青年醫師從多個角度對婦科不同的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及新技術的應用進展進行了多視角的講解和研討。(供稿: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聞宣傳中心)

相關焦點

  • 我省唯一 鄭大一附院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務委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閆良生近日,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換屆選舉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河南省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醫技醫學部副主任、檢驗科主任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這是繼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之後,明亮教授獲得的又一殊榮,這是我省唯一一位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標誌著鄭大一附院檢驗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進一步提升。
  • 連結學術與數據服務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有樣板
    在3月30日舉行的「2019開放科學論壇」上,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劉冰結合近些年的運營實踐介紹了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數位化轉型以及知識產品建設和服務模式。 加大數位化轉型步伐 「我們雖然是一個刊群,每本單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很高,但是,在整體出版形態上,依然存在單刊作坊式生產的『散』和『弱』問題。」
  • 鄭大二附院婦科第一期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順利舉行
    1月6日,鄭大二附院婦科一病區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於門診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此次腫瘤MDT由婦科一病區主任、婦產科副主任趙虎主持,參與會診的專家有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武亮、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健、普外科主任醫師龐志剛、介入科主任醫師馮廣森
  •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集團化發展紀實
    這種多方位的統一,強化了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整體性、一致性和規範性,集中展現了系列雜誌的學術形象和規模,體現了系列雜誌的整體實力。 目前,關於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的管理制度和規範有40餘項,雜誌社每年根據當前的熱點問題,對各刊的年度報導計劃進行審核,以加強期刊的學術導向性。各雜誌嚴格遵守「三審五定」的同行評議和出版制度,嚴把編輯質量和學術質量關。
  • 超越母愛的愛——鄭大二附院生殖醫學部譚麗主任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1987年,譚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留校進入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工作;在這個名家薈萃的省重點科室裡,她工作嚴謹,善於鑽研,為師長們所稱道;並於1993年獲得婦產科碩士學位,很快在青年醫師中脫穎而出;1996年,生殖醫學在全國如春筍萌動,待風而長;時任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的鄭英教授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是醫學發展的方向,並且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新興學科
  • 鄭大二附院成功實施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彭永強 劉展  日前,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二附院」)神經外科牛光明教授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使30多歲的腦幹出血患者梁先生脫離生命危險。
  • 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
    6月16日上午,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臨床試驗進行啟動部署。胸外科主任楊鯤鵬教授,副主任黃壯士教授、侯向生教授、蘇彥河教授,蘭紅護士長及相關醫護人員,醫院藥學部相關人員,及研究項目的申辦方人員參加了啟動會。
  •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張慶
    臨床技術 精湛嫻熟 張慶,1996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成為鄭大二附院婦產科的一名年輕醫師,二十多年來,在鄭英、王武亮等著名教授的細心培養下,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婦產科專家。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
    原標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約翰威立合作(記者李君)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約翰威立國際出版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雙方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鄭大二附院首次獨立成功開展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
    日前,鄭大二附院心內三病區萬大國主任帶領科室介入團隊成功獨立開展一例CARTO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經皮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這是我院心內科首次獨立開展此類手術,也標誌該院心臟電生理介入治療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護理學科研究課題項目申報啦!
    加速康復外科的實踐 1)多團隊協作與護理模式改變 2)併發症預防 慢性病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的管理 新形勢下門診功能的轉變與改進 老年共病患者的管理 護理信息化技術的開發與臨床應用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在這場競速賽中,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研究者是衝鋒在前的勇士,為了讓這些前線勇士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權威信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推出多項舉措,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應有的學術支撐和智庫支持作用。 開放文獻獲取 提供學術支撐 為保障專業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研究成果,1月31日起,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陸續開放了《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等41種期刊的全部文獻供讀者免費閱讀、下載,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提供了學術支撐。
  • Wiley與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2020年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牽手Wiley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醫訊】市醫院、延大附院婦產科專家將在黃龍長期坐診!
    ,延安市人民醫院特派產科主任王慧玲每周四來黃龍縣醫院開展醫療工作,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特派婦產科主任醫師賀晶每周一至周五來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兩位專家將通過坐診、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手術、培訓授課等形式全面帶動縣醫院婦產科醫療技術水平,為廣大女性患者提供高效優質醫療服務。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 鄭大一附院:化療藥納米化可提升治肝癌療效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聯合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在腫瘤化療藥物納米化方面取得新突破。該研究構建了一種基於順鉑的新型有機納米治療藥物,實現了化療和化學動力療法的聯合,發揮了優異的抗肝癌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納米醫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在線發表。
  • 健康保障零距離 鄭大二附院專家團隊到上街院區坐診
    為促進優質資源下沉,讓上街區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1月12日,鄭大二附院專家團隊到上街院區坐診,並舉辦了首診儀式。在第十五人民醫院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不少患者早早就趕到院區等候專家的到來,大廳裡人頭攢動,從各地趕來的患者將專家門診圍了個水洩不通。
  • 第四屆中國(中原)NOTES暨內鏡治療技術國際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此次大會繼續以世界級的「醫院航母」——鄭大一附院為依託,繼續秉承和詮釋求創新、求實效、求發展、求升華的思想精髓,努力將國際上最頂級的專家、最先進的技術、最超前的理念與海內外同行分享,力求推進內鏡微創診治水平的擢升。
  • 中外名家齊聚鄭大五附院,共話消化疾病新進展
    本次論壇由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主辦,論壇邀請了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巴裡·馬歇爾(BarryJ.Marshall)教授、德國科學院院士ThomasF.Meyer教授、臺灣大學黃凱文教授及鄭大五附院院長鄭鵬遠教授等國內外知名消化疾病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探討幽門螺桿菌、微生態與消化疾病最新理念與研究進展。論壇由鄭大五附院副院長湯有才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