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鄭大二附院婦科一病區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於門診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此次腫瘤MDT由婦科一病區主任、婦產科副主任趙虎主持,參與會診的專家有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武亮、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健、普外科主任醫師龐志剛、介入科主任醫師馮廣森、CT主任醫師郭君武、放療科主任醫師劉宗文、病理科主任醫師吳會芳及婦產科各級醫師、進修生、規培生及研究生。
此次討論的病例為一例35歲宮頸混合性癌患者,術前診斷為宮頸鱗癌IB1期,於我院行「螢光腹腔鏡B型廣泛子宮切除+雙側輸卵管切除+雙側卵巢懸吊移位+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腸粘連松解術+陰道殘端骶韌帶懸吊術」。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病理回示:宮頸混合性癌,以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為主,合併原位腺癌及原位鱗狀細胞癌。術後定期複查,1年前出現頸部及面部腫脹,右側肩胛區疼痛,翻身時咳嗽,伴有胸悶,憋氣,遂於我院查彩超示:雙側頸部,鎖骨下淋巴結腫大,肝內多發實性佔位。行彩超引導下穿刺活檢組織病理示:(肝佔位穿刺)神經內分泌癌,傾向宮頸來源,(右頸部淋巴結)神經內分泌癌,傾向宮頸來源,證實腫瘤復發。
與會專家從宮頸神經內分泌癌的發病率、疾病特點、初始治療方案及復發後治療方案的選擇等方面紛紛建言獻策,多角度深入討論,集思廣益,為疑難腫瘤復發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用藥方案,指導下一步臨床方案的實施,為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據了解,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女性生殖道的一類比較罕見的疾病,宮頸是最常見的原發部位之一。宮頸神經內分泌癌佔所有侵襲性宮頸癌的不到2%,分為低級別(類癌和非典型類癌)和高級別(小細胞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最常見,約佔80%,其次是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約佔12%,其他組織學類型如未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約佔8%。宮頸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侵襲性極強的腫瘤,極易累及淋巴結並發遠處轉移。年齡、淋巴結轉移、吸菸、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所佔比率和腫瘤大小是獨立預後因素。
宮頸神經內分泌癌的治療方案通常是參考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及根據有限的回顧性研究制定的。治療方法多為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和全身化療。最常用的化療方案是順鉑和依託泊苷的聯合用藥。在復發性疾病的情況下,拓撲替康、紫杉醇和貝伐單抗的聯合治療已彰顯良好的效果。
腫瘤的發生機制複雜,腫瘤的治療涉及多個科室,因此多學科診療已成當前腫瘤治療的新模式。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鄭大二附院舉辦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也昭示著婦科腫瘤診療緊跟腫瘤當前治療新模式,診療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