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起CSC在行動:COVID-19中國專家共識...

2020-11-28 中國網財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1日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在全球暴發蔓延,其發病隱襲,傳染性強,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且無特效藥物,疫情發展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COVID-19疫情暴發後,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堅實領導下,中國人民以極大的決心和付出獲得了抗擊疫情的決定性勝利。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迅速發起「CSC在行動」的專題活動,旨在指導心血管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合理救治患者,做好自身防護,避免交叉感染。2020年2月初,由CSC牽頭,邀請來自CSC 8個學組(包括大血管學組、心血管急重症學組、介入心臟病學組、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學組、肺血管病學組、青年委員會及護理學組)的心血管病專家及部分感染病專家共125人(包括23位戰鬥在一線專家),結合一線防治經驗和體會,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臨床處理原則的專家共識》,並於2020年2月13日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優先網上預發表,對我國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合併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3月中旬,隨著COVID-19在全球暴發流行,中國專家在應對COVID-19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尤顯珍貴。CSC與美國心臟協會(AHA)進行了高效的溝通與磋商,最終雙方達成共識,AHA決定邀請CSC在其權威官方雜誌Circulation(影響因子23,是全球心血管屆影響力最大的專業期刊)發表該中國專家共識的英文版。中美兩國心血管病學會、專家和出版社通力合作,推進中國共識(英文版)「光速」發表:由共識第一通信作者韓雅玲院士領銜組織迅速將全文翻譯成英文;在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和AHA出版部門的全力支持下,3天之內完成了共識英文譯著的授權; 3月23日完成在線投稿;同日文章被Circulation接收;3月28日,文章正式上線(摘要連結: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7011

  ;免費全文連結: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pdf/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7011)。在短短的10天內,完成了翻譯、授權、投稿、修稿、接收、編輯、訪談、上線等一系列工作,如此少有的「光速」發表,充分體現了中美兩國專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挽救生命所採取的爭分奪秒的積極態度。該共識英文版的發表,充分表明了CSC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在抗擊COVID-19方面實施國際援助的決心和行動。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體驗「心血管時光之旅」
    日前,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一周年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專家巡禮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和中國心臟之家承琅廳舉行。憑著一張1978年從太原開往2018年蘇州的「車票」,心血管專家們紛紛搭乘停在博物館入口處的「綠皮火車」,踏上首屆中華醫學會病學分會的尋訪之旅。
  • 中國科技大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到阜南縣第三人民醫院指導工作
    胡院長強調,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合作共建心內科,關鍵是要真正建立起長效、可持續機制,全面考慮學科建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有實質性地提升我院心血管病的診治水平。通過醫聯體合作共建科室,我們將把上級醫院技術帶進來,把阜南的心血管病人留下來,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服務。
  • 國內首次權威發布《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
    需要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立即止血、包紮;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遇到呼吸、心臟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甦;搶救觸電者時,首先切斷電源,不能直接接觸觸電者;發生火災時,會撥打火警電話119,會隔離煙霧、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發布恰逢其時。
  •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在杭州開幕
    、浙江省醫學會陸新成副會長、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人大副主任巍大慶先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劉利民書記、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嶽壽偉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同時出席開幕式的專家還有: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勵建安教授、候任主任委員何成奇教授、第九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新教授、國家康復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周謀望教授,以及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張志強教授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中國成人T2DM合併心腎疾病患者降糖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來啦...
    《中國成人T2DM合併心腎疾病患者降糖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來啦!
  • 看看心血管專家怎麼說
    經常有人體檢後會諮詢:甘油三酯增高需要吃藥嗎?今天不妨詳細探討這個問題,首先,甘油三酯也是血脂的一種,它主要是起到給身體細胞補充能量,保護內臟等作用。(1)遺傳家族性高甘油三酯病人由於遺傳原因導致脂蛋白酶缺乏或apoCⅡ缺乏,會導致血清甘油三酯很高,對於這類人群必須通過藥物控制好甘油三酯水平,不然容易有胰腺炎的發生。
  • 《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線上...
    由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CSGO)組織編寫的《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近日線上發布        謝幸介紹了共識修訂背景,並表示:「醫學的發展離不開指南共識的推動。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組織專家,通過大量搜集、閱讀、採用全球的循證證據,充分結合國內專家的臨床實踐,經過討論後形成本共識,更符合中國國情。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SCD)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為進一步提升幹細胞救治新冠肺炎臨床研究項目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協調優勢資源,救治(危)重症患者,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於3月10日聯合發布《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最新中國專家共識告訴你
    最新中國專家共識告訴你 2019-03-05 來源:醫脈通
  • 11月19日上午10點來直播間,聽...
    心梗會遺傳嗎?心絞痛與心梗如何區分?如果發現身邊有人發生心梗,你該怎麼辦?心梗引發的猝死,如何避免?猝死有「預警」信號嗎?能提前感知嗎?要保持心臟健康,平時應該怎麼做?…關於心梗與猝死,您還有哪些疑問?11月19日上午10點,來直播間,聽聽專家給出的答案吧!
  • 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心內科專家王娟科普系列
    專家簡介:王娟,醫學博士,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首先,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大,相較於其他疾病,心血管系統的疾病要不就是難以根治,如高血壓,要不就是死亡率高,如各種各樣的心臟病,因此精準醫療的應用迫在眉睫;其次,心血管疾病是我國三大慢性病之一,發病率高,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近3億,死亡率佔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首位,其對我國的負擔快速增長,WHO 數據顯示,如果我國每年減少心血管死亡率1 個百分點,可獲得約8070 億美元經濟效益;此外,我國心血管疾病人群有別於西方人群
  •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
    來源: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中華血液學雜誌
  • 權威共識丨心肌炎等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應如何診治
    2020 年 11 月 14 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腫瘤學大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影像、藥學、病理等多個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的隆重發布。
  • ACC發起中國房顫診療高級醫學教育項目
    此項教育計劃由 ACC 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共同主辦,並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支持,此項中國教育計劃是全球性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初衷在於改善目前在中國長期存在的對房顫治療不足的狀況,滿足預防房顫相關卒中的需求。該項目的指導委員會由來自 ACC 的海外專家和來自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的中國專家組成,並已在2013年初完成了對未來講師的培訓。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召開
    由《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北京精準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於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天泰賓館召開。大會採用線下會場與線上直播相結合方式。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韓雅玲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做主旨報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 聯合國糖尿病日|不良生活方式成主病因,「藍光行動」主題活動在寧...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和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0年聯合國糖尿病日暨「藍光行動」主題活動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舉辦,專家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糖尿病也成了大家的「心病」。
  • 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集團化發展紀實
    中華醫學會十分重視期刊在學會工作中的地位,從1915年2月建會伊始,即於當年11月創辦了學會的機關刊物《中華醫學雜誌》。「百年魂 中國夢」,2015年,中華醫學會迎來了她的百年誕辰,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則成為131種紙質期刊的大家庭,其中大多數雜誌位於相應學科前列,成為國內醫藥衛生界數量最多、影響及權威性最強的醫學期刊系列,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及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門譽為「中國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幟」。
  • AHA 2020最新研究丨COVID-19心血管疾病登記研究:設計、實施和初步結果
    COVID-19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患病情況COVID-19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併發症,複合CVD事件佔8.8%,心肌梗死、卒中、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均小於5%(圖5)。COVID-19患者非心源性併發症研究結論COVID-19患者多合併CVD危險因素且CVD患病率高,但COVID-19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併發症發生率較預測值低,仍要警惕COVID-19患者高死亡率和高發病率風險。專家點評真實世界數據和真實世界證據日益受到廣泛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