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心內科專家王娟科普系列

2020-11-23 健康界

專家簡介:王娟,醫學博士,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個人基因組、腫瘤基因組、環境基因組學、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以及生物醫學向數據密集型科學的逐步轉化,「精準醫療」作為生物和醫學領域的一個全新概念應運而生,為臨床病症更為準確、有效的診斷、治療提供積極的指導作用。

● 概念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始見於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邁向精準醫療:構建生物醫學研究和知識網絡及新的疾病分類體系》的報告中,其基本可理解為: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交叉應用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誌物的分析、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病人不同的「身材」,製作不同的「衣服」,採用準確的個性化的治療手段,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精準治療在提出最初主要用於癌症的診斷和治療,後來逐漸推廣應用到一些其他的領域,而目前最火熱的即心血管系統的基本的精準醫療,也即將精準醫療應用到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中。

● 必要性

為什麼要心血管精準醫療被那麼多人關注呢?首先,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大,相較於其他疾病,心血管系統的疾病要不就是難以根治,如高血壓,要不就是死亡率高,如各種各樣的心臟病,因此精準醫療的應用迫在眉睫;其次,心血管疾病是我國三大慢性病之一,發病率高,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近3億,死亡率佔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首位,其對我國的負擔快速增長,WHO 數據顯示,如果我國每年減少心血管死亡率1 個百分點,可獲得約8070 億美元經濟效益;此外,我國心血管疾病人群有別於西方人群,比如服用他汀類藥物肌病的發生率高,這就需要針對我國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此外,眾多基因變異相關的罕見心血管疾病如單基因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壓等都急需精準醫學研究。醫學首先要將目標聚焦在對民眾健康、醫療費用影響最大的領域,這就非心血管疾病領域莫屬。

● 現狀

2015年3月,中國科技部召開了第一次"國家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成立了由19人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計劃在2030年之前投入600億人民幣支持精準醫學研究。2015年11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精準心血管病學學組成立。這標誌著中國最權威的醫學團體——中華醫學會在心血管病領域專家集體「進軍」精準醫療。可以說,我國的心血管精準醫學已經逐漸走上正軌。目前來說,心血管病精準醫療可從單基因心血管病入手。目前,國內外已發現300 餘種心血管病,其中200 餘種已找到致病基因,心血管病致病基因數量超過534 個。單基因疾病多由單個基因異常引起,常見的主要包括主動脈疾病及主動脈相關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疾病,離子通道病,心原性猝死與嬰兒猝死症候群、房室傳導阻滯及家族性房顫,肺動脈高壓等,精準醫療可進行臨床前診斷、臨床確診、精準治療、預後判斷及生育阻斷等。而對於多基因疾病,多是由多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單從基因測序方面分析無法保證完全精確個性化治療,還需要進一步統計研究和發展。

● 作用

了解了這些後,問題來了,心血管精確醫療又能帶來什麼樣好處呢?

精確診斷;遺傳基因變異在許多心血管疾病發生中佔有較大作用,例如肥厚性心肌病,目前已發現已發現20餘種編碼肌小節相關蛋白基因的數百個突變與該病的發病相關,通過測定患者的基因,即可發現這些基因是否發生改變,這些基因又改變了多少,從而做到精確診斷,個性化診斷。

精確治療:精確診斷的最終目的其實還是為了精確治療,通過測定基因序列,可發現疾病的根本原因和進展分子機制,從而根據這些機制找到相應的治療靶點,從而進行靶向治療。以高血壓合併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為例,該類型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比普通高血壓增高約11倍,同時同型半胱氨酸也受到基因變異等因素影響,如果提前篩查出這部分高血壓人群,早期針對性治療,則可以更有效地預防新發腦卒中。

指導用藥;通過分析患者的基因序列,還可指導用藥,預測藥物療效,例如華法林的應用,華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藥,也是住院患者發生出凝血藥物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CYP2C9和VKORC1遺傳變異與個體華法林的敏感性密切相關。通過檢測基因,即可分析病人對該藥物的敏感性,該藥是否在病人體內容易被代謝,是否會對病人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選擇出最佳的藥物,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

疾病預防和新藥研發:基因的測定還可用於預防疾病,某些基因的改變往往預示著獲得對應疾病的風險增加,如PCSK9功能獲得性突變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原因之一,有該基因突變的患者是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高危人群同時也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危人群,對於這些人群可以提前採取預防措施,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而新型強效降脂藥物PCSK9抑制劑的成功研發上市也是得益於基因研究的成果,同樣的例子還有廣泛應用於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俗稱普利類藥物的研發。

選擇性生育;通過對胎兒基因檢測,可進行選擇性生育,使遺傳受累家族成員不再生育攜帶致病基因的後代。

總之,目前精準醫療給人們帶來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更好的治療效果,雖然仍存在一定問題,如應用只局限於部分疾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並且未來肯定是發展的大方向,能為人們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概念股活躍
    摘要 【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概念股活躍】精準醫療時代到來,截至目前,概念股走強。   隨著醫學技術提升、就醫環境改善,困擾人們的複雜疾病是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
  • 《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出版:精準醫學亟待在臨床廣泛應用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 歷經兩年多努力,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副主任宋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原副院長惠汝太教授主編,共80位專家參與編撰的《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一書,近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 微光醫療國產心血管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系統獲準上市
    近年以來,隨著國家醫療技術進步以及配套產業鏈的成熟,包括醫改、分級診療、國家大基金等宏觀政策的推動,醫療器械領域的「國產替代進口」正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從規模上看,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作為行業中技術門檻相對較高的細分領域,讓OCT設備實現中國造,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精準治療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這其中的代表,就包括此次設備獲批上市的微光醫療。作為一直致力於心血管介入手術用影像器械創新的科技團隊,微光醫療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領域十餘年的深耕積累,在歷經無數次嚴苛測試和臨床實驗之後,終於實現了技術自主、設備可靠和價格等多方面的突破。
  • 中國科技大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到阜南縣第三人民醫院指導工作
    胡生院長對馬禮坤主任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醫院的基本情況以及雙方合作共建心內科方案計劃。胡院長強調,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合作共建心內科,關鍵是要真正建立起長效、可持續機制,全面考慮學科建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有實質性地提升我院心血管病的診治水平。通過醫聯體合作共建科室,我們將把上級醫院技術帶進來,把阜南的心血管病人留下來,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服務。
  • RBP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興角色
    RNA結合蛋白可以通過控制細胞表型的變化來決定心血管的健康和疾病狀況人們都知道,擁有一顆健康和強大的心臟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步入中老年之後,各種心血管疾病或多或少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認清楚心血管疾病背後的分子誘發機制,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來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達到精準健康和精準醫療的目的。從細胞分子的角度來,心血管系統擁有非常多的細胞類型,這些細胞的協同作用可以維持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行,面對急慢性損傷的時候也能夠隨機應變來降低組織損傷並回復心血管功能;然而,細胞狀態的非正常改變同樣可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化。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召開
    唐熠達教授:心血管代謝門診,為患者創建一站式「醫療之家」隨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做《心血管代謝醫學》主旨報告。唐主任從心血管代謝醫學、醫聯體診療模式的建立、主要工作流程及內容、近期規劃與遠期設想四個方面做了詳細解讀。唐主任說:心血管代謝疾病是一個不斷更新、新近確立的概念,可以說是一個「老概念的新用途」。
  • 精準醫學,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中國精準醫學的現狀究竟怎樣?發展精準醫學意味著什麼?精準醫學熱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近日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精準醫學熱的背後,一場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正在全球發生,一扇通向未來的大門已經打開……
  • 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我們能負擔得起嗎?
    聽起來好像科幻故事,但是這一天或許已經不遠了。最近「精準醫療」已經成為健康領域裡的一個時髦詞彙,精準醫療就是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制定預防和治療措施。前段時間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啟動了精準醫療計劃,其他國家也分別制定了類似的醫療計劃。但是隨著精準醫療計劃的啟動,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人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能負擔得起精準醫療嗎?在有些時候精準醫療可以幫我們省去一些費用。
  • 詹啟敏院士談精準醫療國家戰略規劃
    今年是我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收官之年,明天將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計劃,詹啟敏院士作為專家組組長,與一些專家共同制定國家的一些大計劃,其中包括中國醫學科技發展規劃,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精準醫學發展規劃等。在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詹啟敏院士以專家個人身份談了我們國家在精準醫療的發展過程中的戰略需求和考慮。
  • 精準醫療時代如何實現整合診斷?聽聽這些大咖的看法
    自精準醫療概念被提出的五年以來,醫療行業在悄然發生改變,從疾病篩查到慢性病管理以及日常健康管理,整合診斷成為關鍵一環。2019年11月16日,由藥明奧測與Mayo Clinic Laboratories聯合主辦的「向新而行,智享賦能」2019新診斷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劉維林會長為中國工程院孫燕院士頒發精準醫療分會名譽主席聘書。孫燕院士進行了開幕致辭,跟大家分享了多年來中國腫瘤內科學的發展歷程,並對精準醫療時代的發展寄予了期望,他希望大家齊心協力拼搏、傳承、創新,為我國腫瘤醫療事業做出貢獻!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導,自從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和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預防、治療方案。  哪些公司在精準醫療方面布局並具有優勢?
  • 科達發布醫療手術室主機MEDT100系列
    導語:近期,科達發布醫療手術室主機MEDT100系列,具有遠程互動、矩陣切換、畫面合成、本地錄製等功能,適用於手術錄製、遠程手術指導、教學觀摩等場景。為提高醫療教學質量,減少醫患糾紛,改善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近期,科達發布醫療手術室主機MEDT100系列,具有遠程互動、矩陣切換、畫面合成、本地錄製等功能,適用於手術錄製、遠程手術指導、教學觀摩等場景。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在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的兩個月,中國科技部召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同時,「精準醫療」擬被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的重大專項之一。隨後便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屆精準醫學論壇。
  • 疫情加速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基因檢測、體外診斷迎發展新機遇
    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動了精準醫療行業發展,特別是多學科診斷(MDT)的進一步落地。而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則給精準醫療提供了工具和基礎。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基因檢測、腫瘤藥物、體外診斷(IVD)等領域企業都在加緊布局。
  • 醫療產業按下加速鍵,誰是後疫情時代的醫療新勢力?
    中國醫療領域面對的諸多挑戰和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都亟需通過創新的療法和解決方案來持續改善。2020年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重要節點,隨著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一系列創新醫療科技在後疫情時代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 七專家聯袂發布《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
    為響應健康中國行動,更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今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對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進行重大改版,改版後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增設生活方式、康復、健康行為、技術創新與轉化等內容,倡導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 實現精準醫療沒那麼簡單
    自2015年1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表示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後,它就迅速成為今年的熱詞。  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革新、生物醫學分析技術的進步、以及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精準醫療的時代已經到來,它將為病人提供更精準、高效、安全的診斷及治療。
  • 精準醫療躥紅後,扒一扒那些聞風而動的科研院所、企業都幹了點啥?
    今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大力推動精準醫療發展,而國內各大科研院校以及企業或是在該領域早有布局,或是聞風而動,紛紛在精準醫療裡佔了個坑。隨著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宣布的一個預算為2.15億美元的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療作為醫療模式的革新開始迅速在國內躥紅。
  • FDA最新出臺的精準醫療指導草案說了啥?
    精準醫療計劃(PMI)是旨在利用先進的基因組學、信息學和醫療信息技術來推進生物醫療的發展,為患者提供個體化醫療服務的龐大項目。2015年12月,歐巴馬總統籤署了法律文件,並為精準醫療計劃專門撥款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