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用於微波吸收

2020-08-27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通過席夫鹼反應對剛性有機聚合物氣凝膠進行直接熱解,從而合成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

​成果簡介

碳材料有望成為輕質吸收體的候選材料,但是,結構設計和成分控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西北工業大學Panbo Liu等研究人員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Vacancies-Engineered and Heteroatoms-Regulated N-Doped Porous Carbon Aerogel for Ultrahigh Microwave Absorption」的論文,研究開發一種可控方法來合成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NPCA),包括通過席夫鹼反應和隨後的熱解過程形成剛性有機聚合物氣凝膠的明膠。通過提高熱解溫度,N雜原子的比例減少,同時可以產生更多的空位,從而調節了微波的吸收性能。

作為微波吸收劑,由於阻抗匹配,互連的導電網絡和多重散射,NPCA具有超高的吸收性能。平衡傳導損耗和偶極/界面極化,在2.6 mm的厚度下實現最佳反射損耗-61.7 dB,並且當NPCA-800的厚度範圍為1 mm至4 mm時,有效帶寬高達11.7 GHz。考慮到出色的性能和精確的可控制性,我們認為合成的碳氣凝膠可以用作輕質的微波吸收劑,並且這種方法為製造具有可調組成/結構的有機聚合物氣凝膠的碳氣凝膠提供了最前沿的課題。

圖文導讀

方案1。空位設計和雜原子調節的分級NPCA形成過程的示意圖。


圖1。分層NPCA-700(ac),NPCA-800(df),NPCA-900(gi)和NPCA-1000(jl)的SEM圖像,TEM圖像和SAED模式


圖2。分層NPCA-700,NPCA-800,NPCA-900和NPCA-1000的XRD圖譜(a),拉曼光譜(b),N 2吸附-解吸等溫線(c)和孔徑分布(d)。


圖3。3D投影圖,最大R L值和| Z in / Z 0 | 相對於等級NPCA-700(ac),NPCA-800(df),NPCA-900(gi)和NPCA-1000(jl)的R L值。


圖4。分層NPCA可能的微波吸收機制的示意圖。


圖5。分級NPCA-700,NPCA-800,NPCA-900和NPCA-1000的阻抗匹配(a)和衰減常數(b)。


小結
總之,通過席夫鹼反應從剛性引發的有機聚合物氣凝膠中合成空位設計和雜原子調控的分級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而無需進行冷凍乾燥。所獲得的分層的N摻雜的多孔碳氣凝膠表現出最佳的吸收性能。


文獻:

相關焦點

  • 江蘇大學:生物質氮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此外,可以在不破壞原始3D結構的同時將金屬種類摻入多孔碳基質中,同時改善其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生物質材料都具有氮功能,可以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原位摻雜(自摻雜)雜原子(例如N),從而產生其他缺陷和具有增強的電子密度和電子貢獻屬性的活性中心。本文總結了近十年來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的電化學應用,特別是在水電解,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領域。
  • 哈工大:量身定製的亞納米孔的多孔碳氣凝膠,用於鉀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一種空氣蝕刻方法來製造多孔碳氣凝膠,具有很高的表面電容作用,具有超快的充電速度和超穩定的PIB陽極性能成果簡介近年來,開發用於鉀離子電池(PIB)的先進電極材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至今,已有幾種策略,例如將雜原子摻雜到碳中,增加層間間距或在石墨中創建非晶區。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曹安源教授團隊合作在《ACS Appl. Mater.
  • 具有特殊香蕉葉狀微結構的氣凝膠
    氣凝膠前驅體首先通過海藻酸(Alg)和硫代鉬酸銨(ATM)之間的自組裝過程製備,其中Alg作為模板與ATM一起在定向冷凍過程中沿著冰的生長方向組裝成規則的香蕉葉狀結構。在900°C下熱解後,摻C的MoS2氣凝膠保持低密度和多孔的層狀香蕉葉狀結構。摻C的MoS2氣凝膠在2-18 GHz的頻率範圍內具有出色的微波吸收性能。
  • ZIF-8衍生氮摻雜分層多孔碳材料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碳氣凝膠
    本文要點:ZIF-8衍生的多孔碳負載在衍生自殼聚糖的碳氣凝膠上。具有中等N含量的分級多孔結構。成果簡介 本文,使一種簡易原位沉積方法結合隨後的碳化作用,使用殼聚糖製備由ZIF-8衍生的多孔碳(ZIF-8-C)固定的氮摻雜碳氣凝膠(CA)。
  • EES綜述:用於鋅空氣電池的雜原子摻雜碳催化劑:進展、機理和機遇
    鋅空氣電池由於其低成本,安全性,生態友好性和高比能量密度而被認為是下一代清潔和可持續儲能技術的有前途的候選者之一。在鋅空氣電池中,空氣催化劑會加速緩慢的氧氣電催化作用,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整個電池的性能。
  • 西南科技大學:銅摻雜碳氣凝膠作為高氯酸銨熱分解催化劑
    本文西南科技大學金波教授團隊在《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期刊發表名為「Facile Fabrication of Cudoped Carbon Aerogels as Catalysts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的論文,研究提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該方法以海藻酸鈉為離子前體,通過離子交聯和高溫碳化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綜合方法 通過將富含雜原子的聚合物作為前驅體進行熱解或通過將預製的多孔碳用含雜原子的前驅體進行後合成處理來製備雜原子摻雜的多孔碳。前者可以將雜原子均勻地添加到整個多孔碳基體中,而後者通常僅將雜原子加載到碳表面上。有時,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可以使雜原子負載最大化。
  • 南開大學等《Chem.Rev》: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第一,我們總結並討論了合成方法,包括硬和軟模板方法以及採用聚合物控制HPCM中孔和/或雜原子的直接合成策略。 其次,我們總結了雜原子摻雜對HPCM的熱穩定性,電子和光學性質以及表面化學的影響。具體地,討論了雜原子摻雜效應,其涉及單類型雜原子摻雜和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雜原子共摻雜到碳網絡中。
  • 西南科技大學《APPL ORGANOMET CHEM》:銅摻雜碳氣凝膠作為高氯酸銨熱分解催化劑
    ,生產摻銅碳氣凝膠(Cu-CA)。圖1、(a-d)銅碳氣凝膠的形成過程和(e-g)製備碳氣凝膠的物理圖圖4、AP / Cu-CA-3.5(按質量計10%)在不同加熱速率下的DTA曲線分解。圖5、在不存在多孔Cu-CA的情況下AP熱分解的流程圖
  • 華南理工《Adv Mater》一種用於可充電柔性鋅空氣電池的氣凝膠
    導讀:本文報導了一種原位生長FeP/Fe2O3納米顆粒的三維蜂窩氮/磷摻雜碳氣凝膠材料。由該碳氣凝膠組成的柔性水系可充電Zn空氣電池,在20 mA cm -2的電流密度下,比容量為648mAh g -1,具有良好的柔性以及長期耐久性。
  • 華南理工《Adv Mater》一種用於可充電柔性鋅空氣電池的氣凝膠
    導讀:本文報導了一種原位生長FeP/Fe2O3納米顆粒的三維蜂窩氮/磷摻雜碳氣凝膠材料。由該碳氣凝膠組成的柔性水系可充電Zn空氣電池,在20 mA cm -2的電流密度下,比容量為648mAh g -1,具有良好的柔性以及長期耐久性。
  • 碳氣凝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從結構上看,氣凝膠是由零維的量子點、一維的納米線或者二維的納米片等低維納米結構經三維組裝而成的超輕多孔納米材料。低維納米結構的各種變量,如幾何形狀、尺寸、密度、表面形貌、化學屬性等參數,都會對最終獲得的氣凝膠性能產生重要影響。迄今為止,已有多種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成功能各異的氣凝膠,但這些納米結構單元的尺寸均在100納米以下,甚至僅僅為幾個納米。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圖1、比例尺為200 nm的TEM圖像 圖2、碳材料的XRD圖譜(a)和拉曼光譜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圖3、樣品中NHPC-5和XPS的雜原子摻雜的多孔結構示意圖
  • 《材料化學》協調納米碳氣凝膠的電和太陽能加熱效率
    【背景介紹】納米碳氣凝膠已被廣泛用作吸附,催化,燃料淨化,能量存儲和傳感方面的高性能功能材料。 近來,基於納米碳的氣凝膠在脫鹽和太陽能蒸汽蒸發應用方面也顯示出了巨大的前景,這對於開發新的清潔水技術至關重要。重要的是,納米碳氣凝膠還發現越來越多地用作穩定3D支持框架,以用於不同類型的功能納米顆粒,以形成裝飾性的雜化納米碳氣凝膠。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Energy Research》:自凝膠法從羅勒種子中合成富雜原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首次採用環保的自凝膠方法,從天然羅勒種子中製備出富含雜原子的多孔碳樣品採用簡單的凝膠化方法合成羅勒種子衍生的多雜原子摻雜多孔炭
  • Nanoscale | 功能化氮化碳材料用於水氧化
    引入雜原子於氮化碳2D框架結構中可提升以下四個方面。目前研究報導的非金屬原子如S, B, P, Br, F等均可摻雜於氮化碳空位或層間,並通過調整氮化碳的離域π鍵,從而改善其導電性和吸光度,價帶位置以及帶寬。此外金屬元素如Co,Ni也可通過摻雜方式改善氮化碳光催化活性,但用於水氧化應用的研究相對較少。
  • 華南理工:輕質和高彈性的碳氣凝膠連接可再生纖維素納米晶體
    然而,現有的碳氣凝膠由於結構工程的缺陷,其力學性能往往受到限制。本文,華南理工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鍾林新教授團隊在《ACS Sustainable Chem.層狀結構以及CNC和KGM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一種輕巧的碳氣凝膠,具有超高的結構穩定性和優異的力學性能,優於石墨烯和CNT基碳氣凝膠。具體來說,在50%的壓縮應變下,10000次循環後,它可以保持100%的高度和90.6%的應力。它甚至可以承受高達90%的壓縮應變1000個循環,而結構變形可以忽略不計。碳氣凝膠獨特的結構、優異的機械性能和高度靈敏的電流響應,使其能夠準確檢測人體生物信號。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b)具有不同N摻雜含量的RGO的RL。c)RGO吸收劑含量不同的材料的介電常數及其對溫度的依賴性 隨著GO還原度的增加,RGO的極化弛豫增強,這歸因於空位缺陷的增加。此外,由於含氧基團的減少和石墨結構的重建,導電損耗得到了提高。因此,具有較高還原度的RGO可以很好地平衡阻抗匹配,並具有良好的MA性能。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其中自由基聚合適用於有機小分子單體聚合形成高分子凝膠,例如以苯胺或吡咯為單體,植酸和CuPcTs為交聯劑,APS作為引發劑製備苯胺水凝膠和吡咯水凝膠。水(溶劑)熱反應可以用於製備石墨烯凝膠,在該過程中,石墨烯利用π-π堆疊和疏水作用形成交聯的三維多孔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