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生物質氮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2020-09-09 材料分析與應用

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是指以生物質為前體製備的碳氣凝膠。環保,便宜且具有豐富的前驅物,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並在電催化(例如,析氫,析氧和氧還原反應)和能量存儲(即,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領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此外,可以在不破壞原始3D結構的同時將金屬種類摻入多孔碳基質中,同時改善其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生物質材料都具有氮功能,可以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原位摻雜(自摻雜)雜原子(例如N),從而產生其他缺陷和具有增強的電子密度和電子貢獻屬性的活性中心。本文總結了近十年來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的電化學應用,特別是在水電解,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簡要強調了當前的研究挑戰和未來的方向。


圖1、碳氣凝膠的發展

在本文中,我們旨在從兩個方面討論生物質衍生的N摻雜碳氣凝膠在電催化和超電容中的應用:

(1)雜原子摻雜的無金屬生物質衍生的N摻雜碳氣凝膠用於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 2)用於電解/超級電容器的金屬摻雜(單原子,碳化物,氧化物,硫族化物)的生物質來源的N摻雜碳氣凝膠。最後,簡要介紹了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的現有挑戰和前景。


小結與展望

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碳氣凝膠)是世界上最輕的材料之一。它們是具有明顯特徵的三維(3D)高孔隙率物質,包括大的BET表面積,高孔隙率,超低密度,高機械強度,良好的導電性,疏水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以及可調節的表面化學性質。本文討論了它們在電催化和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特別是超級電容器。纖維素,殼聚糖,木質素,單寧和諸如香蕉皮和廢報紙的生物質廢物通常用於合成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生物質的使用為製備碳氣凝膠提供了一種簡便,經濟高效且可持續的方法,同時也解決了廢物管理的問題。生物質材料作為碳氣凝膠製造的潛在前體具有令人鼓舞的未來。

特別是對於HER,OER和ORR的電催化,它們可以自己充當催化劑,還可以充當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催化劑載體,以防止聚集和溶解,從而減少活性位點的數量,從而降低催化性能。這是因為,反應發生在三相界面,只有暴露的活性位點可以使用。它們已被用作製造單原子催化劑(SAC)的底物,效果很好。它們對化學侵蝕具有高度抵抗力,從而將腐蝕和/或嵌入其中的金屬納米顆粒的剝落降至最低。碳氣凝膠的3D多孔框架使活性物質易於擴散,並且還有助於在電催化過程中電解質和反應物質的運動,同時增加了活性位點。此外,用諸如N的雜原子摻雜氣凝膠還降低了中間體與催化劑表面之間的結合能,這有助於改善催化劑的性能。另外,金屬納米顆粒和雜原子之間的協同作用保證了增強的活性。

在超級電容領域,理想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應具有3D分層多孔框架,該框架具有用於離子緩衝儲庫的大孔,用於快速離子傳輸的作為離子通道的中孔和用於增加電荷存儲的微孔。具有3D多孔結構的碳氣凝膠對於高比電容非常有利,因為它們的高比表面積和輪廓分明的孔為離子提供了光滑的電子導管,除了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外,還通過減少擴散路徑來保證更容易移動。此外,當將過渡金屬氧化物種類引入碳基質中時,可以提高碳氣凝膠電極的比電容。雖然,

當前,尖端的碳氣凝膠不能滿足廣泛的應用需求,並且面臨一些限制其實際使用的困難。

(1)合成時間長

(2)使用超臨界CO 2等乾燥技術乾燥和冷凍乾燥是能源密集型的,增加了操作成本。

(3)電子傳輸和離子傳輸對於確定比電容至關重要,這取決於生物質衍生的碳氣凝膠的孔徑和尺寸分布。目前,要精確地控制源自生物質的碳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和尺寸而又不使結構收縮和塌陷是非常困難的。迫切需要開發新策略來生產具有優化的可控孔結構的碳氣凝膠,因為這將提高電化學性能。

(4)所使用的大多數前體也很昂貴,希望轉向生物質作為前體可以降低經濟成本。我們預計,隨著未來對碳氣凝膠的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ZIF-8衍生氮摻雜分層多孔碳材料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碳氣凝膠
    成果簡介 本文,使一種簡易原位沉積方法結合隨後的碳化作用,使用殼聚糖製備由ZIF-8衍生的多孔碳(ZIF-8-C)固定的氮摻雜碳氣凝膠(CA)。交錯納米片具有3D中孔結構的CA可用作生長ZIF-8衍生的微孔碳的骨架。中孔和微孔的共存不僅可以為電解質離子的進入創造更多的通道,而且可以提供雙電層電容。電化學性能的結果表明,ZCCA複合電極在2.0 M KOH電解質中以0.5 A / g的電流密度顯示241.6 F / g的大比電容和優異的循環性能(50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90%)。
  • 上海大學劉浩:電紡絲氮摻雜碳纖維用於電催化
    靜電紡絲技術因其易於操作、環保以及適宜進行大規模生產而在電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電紡氮摻雜碳纖維具有尺寸均勻、缺陷可控、排列有序和可批量生產等優點,這有利於在電催化中的實際應用。氮摻雜可以激活相鄰的碳原子。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通過基於直接墨跡書寫(DIW)基於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構造具有所需的微觀和宏觀結構電極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目前為止,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GO的可印刷性以及構造具有高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的石墨烯基氣凝膠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科技動態】國內外水凝膠電解質超級電容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常規水凝膠電解質的挑戰,尚未實現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在低於零的溫度下,水凝膠電解質中的大量水不可避免地會凍結並限制離子遷移,並且它們的結構在高溫下不穩定。圖1 MMT/PVA水凝膠的製備和MMT材料的形態分析哥倫比亞大學科研人員報導了基於抗凍和熱穩定的蒙脫土/聚乙烯醇(MMT/PVA)水凝膠電解質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 Joule高被引文章大匯總:綜述、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其官網介紹的期刊主題涵蓋了能源研究的各個方面,從基礎實驗室研究到能源轉換和存儲,再到全球範圍內的有效分析。其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於: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生物燃料與生物技術、碳捕集與存儲、能源獲取,安全性和行為分析、能源政策與經濟學、燃料電池等整個能源領域內的前沿研究成果。
  • 微電網的自由轉換橋梁:超級電容器
    雙電層電容器使用的電極材料多為多孔碳材料,有活性炭(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纖維)、碳氣凝膠、碳納米管。雙電層電容器的容量大小與電極材料的孔隙率有關。通常,孔隙率越高,電極材料的比表面積越大,雙電層電容也越大。但不是孔隙率越高,電容器的容量越大。保持電極材料孔徑大小在2-50nm之間提高孔隙率才能提高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積,從而提高電容。
  • 《材料化學》協調納米碳氣凝膠的電和太陽能加熱效率
    【背景介紹】納米碳氣凝膠已被廣泛用作吸附,催化,燃料淨化,能量存儲和傳感方面的高性能功能材料。 近來,基於納米碳的氣凝膠在脫鹽和太陽能蒸汽蒸發應用方面也顯示出了巨大的前景,這對於開發新的清潔水技術至關重要。重要的是,納米碳氣凝膠還發現越來越多地用作穩定3D支持框架,以用於不同類型的功能納米顆粒,以形成裝飾性的雜化納米碳氣凝膠。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Energy Research》:自凝膠法從羅勒種子中合成富雜原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在相對較低的KOH負載和活化溫度下製備的BHPC-70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178.3m2 g-1)、良好的分層微/介觀孔隙率和豐富的自摻雜雜原子功能(氧、氮、磷和硫的13.08%)。電化學測試表明,基於BHPC-700的電極具有超高的比電容(0.5A g 1時為464 F g 1)、優異的速率性能(50 A g 1時保持73.3%的電容)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5000 次循環中保持96.8%的電容)。此外,BHPC-700電極組裝成全固態對稱超級電容器。
  • 齊齊哈爾大學:3D多孔富氧石墨烯水凝膠,具有對稱的超級電容器
    成果簡介 通過一步法水熱法製備3D多孔富氧石墨烯水凝膠(POGH),該方法採用氧化石墨烯和少量酸性穀氨酸作為羧基源,還原劑,氮摻雜劑,以及孔徑和密度調節器同時進行。由於高含氧官能團含量和高密度,通過氮摻雜修復的石墨烯片結構,3D互連的多孔網絡和較大的比表面積,所獲得的POGHs無粘結劑電極在6M中具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KOH電解質。特別是,基於POGH-30的對稱超級電容器顯示出均衡的體積電容(241.1 F cm -3)和重量電容(256.5 F g -1)在0.5 A g -1時,即使在10 A g -1時也可以保持91.8%。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羅勒種子中合成多孔炭用於柔性超級電容器
    >採用簡單的凝膠化方法合成羅勒種子衍生的多雜原子摻雜多孔炭(BHPCs),然後採用中性凝膠水/KOH共活化工藝。在相對較低的KOH負載和活化溫度下製備的BHPC-70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178.3m2 g-1)、良好的分層微/介觀孔隙率和豐富的自摻雜雜原子功能(氧、氮、磷和硫的13.08%)。
  • 西工大: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用於微波吸收
    本文要點: 通過席夫鹼反應對剛性有機聚合物氣凝膠進行直接熱解,從而合成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成果簡介 碳材料有望成為輕質吸收體的候選材料,但是,結構設計和成分控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西南科技大學:銅摻雜碳氣凝膠作為高氯酸銨熱分解催化劑
    成果簡介 本文西南科技大學金波教授團隊在《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期刊發表名為「Facile Fabrication of Cudoped Carbon Aerogels as Catalysts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可再生材料製備電解質和電極有望為儲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一種創新的可持續化學方法,並擴大廢棄物的應用領域。在可再生材料中,從木材生物質中提取的木質素是第二豐富的可再生天然聚合物,木質素作為生產能源、材料或化學品的原料,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礦物燃料來源的依賴。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電解質柔性超級電容器
    先前,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和陳曦教授團隊報了道基於抗凍和熱穩定的蒙脫土/聚乙烯醇(MMT/PVA)水凝膠電解質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MMT材料增強了水凝膠的熱穩定性,並且由於形成定向的導電路徑,其層狀結構促進了離子導電。通過簡單地引入二甲基亞碸來使用凝固點低於-50℃的水性電解質。
  • 西南科技大學《APPL ORGANOMET CHEM》:銅摻雜碳氣凝膠作為高氯酸銨熱分解催化劑
    本文西南科技大學金波教授團隊在《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期刊發表名為「Facile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過程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儲存,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的製備是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工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對於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的工業化應用至關重要。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這些優良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其在超級電容器中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三電極系統中,在0.5 A g−1時為359 F g−1,在雙電極系統中為0.5 A g−1時為234 F g−1,在功率密度為750 W kg−1時,高能量密度為48 Wh kg−1,在有機電解液中以10 a g−1的高電流密度進行10000次循環試驗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過程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儲存,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的製備是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工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對於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的工業化應用至關重要。
  • 劉忠範院士團隊《ACS Nano》:高導電、高質量的氮摻雜垂直取向的...
    近年來,石墨烯憑藉其優越的性能和在高性能電子、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儲能和轉換中的各種應用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為了避免在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金屬表面上製備石墨烯之後的轉移工藝,有不少研究已實現在功能絕緣基板上直接合成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