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聲吶」也有失靈的時候

2020-09-09 賽為斯噪聲治理

圖片來源:Imagebroker/Rex/Shutterstock


蝙蝠被認為是哺乳動物中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一個特殊類群。蝙蝠能主動發出聲音(頻率範圍通常在25kHz-100kHz之間,有些信號可高至150kHz)並從反射回來的聲音中提取信息以探測周圍環境,這個過程被稱為回聲定位(echolocation),蝙蝠所利用的聲吶稱為生物聲吶(biosonar),以區別於國防、交通和工業上所使用的聲吶系統。

蝙蝠頭部的照片(從蝙蝠的鼻葉或耳廓上可清晰地看到一些複雜的結構,如葉片、脊狀物和溝槽結構)


蝙蝠聲吶系統中聲音發射和接收部分複雜的外形結構是蝙蝠在自然界中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正如人們通信所使用的天線一樣,這些結構被稱為生物聲吶天線(biosonar antenna),包括它們在內所形成系統的感知和通信能力可以使蝙蝠在無約束的自然環境中實現完整的自主性,完全滿足它們各種各樣探知環境和通信的任務。蝙蝠通過改變超聲發射器官(鼻葉)和接收反射回聲器官(耳朵)的形狀來連續調整波束的形成,這種聲吶系統具有目前人工天線系統所不具備的優越性能。


然而,即使這樣的「先進聲吶系統」也有失靈的時候,其結果導致大鼠耳蝠生生地撞向窗戶!研究人員認為窗戶是快速飛行蝙蝠的陷阱;當蝙蝠以一定角度朝著一座大樓飛行並發出聲波時,光滑的垂直表面不能返回回聲,使得它們看起來像是空白的缺口。


光滑表面的聲學特性


「蝙蝠認為那是開口。」德國馬普學會鳥類研究所的Stefan Greif說,「有很多報導蝙蝠在擁有大窗戶樓房的附近死亡或受傷的案例」。但沒人知道有多少蝙蝠因此死亡,或者它是否是導致很多蝙蝠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然而,蝙蝠不能感知光滑表面在一部分程度上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它們大量被風輪葉片殺死。「我一直認為蝙蝠很難偵察到這些光滑的葉片。」Greif說。而風輪葉片轉動的速度可能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Greif在偶然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他發現蝙蝠會將任何光滑的水平表面看作是水。這種感覺是基本固定的,而非後天習得的,即便是從未遇到過水的蝙蝠幼崽也會反覆試圖從光滑的金屬板上飲水。在實驗中,Greif讓其中一些葉片垂直豎立著,他注意到蝙蝠總是會撞上它們。現在,他和同事做了進一步研究。他們讓大耳鼠蝠在一個狹窄的通道裡來回飛行。他們將一個光滑的金屬葉片放在隧道的一邊,在21隻蝙蝠中有19隻撞上了葉片,不過並無蝙蝠死亡。但當葉片平鋪在地上時,沒有蝙蝠撞到它。當Greif將類似的葉片放置在3個野生蝙蝠群附近時,蝙蝠也具有撞上它們的傾向。Greif說,你可以將蝙蝠發射的聲波看作是手電筒發出的一個光束,這時你在暗中向鏡子發出光線,那麼你將不會看到任何反射的光線,除非你到了鏡子的垂直前方或是已經十分接近它。


光滑表面是鏡子的聲學對等物。蝙蝠在直覺上知道沒有收到下方的回聲可能意味著那裡有池塘或湖水,它們似乎會認為垂直的缺口才是缺口。相關專家表示,在其進化歷史中,它們並沒有碰到任何光滑的垂直表面。因此,應該開展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這個問題有多麼嚴重。

http://www.worldquiet.com

相關焦點

  • 燈蛾用聲吶警告蝙蝠
    6500萬年來,蝙蝠和燈蛾一直進行著空中軍備競賽:蝙蝠通過回聲定位探測並捕捉燈蛾,而燈蛾利用飛行策略和自身的超聲波躲避蝙蝠。科學家一直懷疑,為何有些燈蛾物種會釋放這些高頻嘀嗒聲。它們聽上去像是咯吱作響的地板發出的聲音。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飛蛾能躲避蝙蝠聲吶
    比如說,以昆蟲為食的蝙蝠依靠回聲定位能力捕獲飛行的獵物。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即使是回聲定位也會被進化策略所迷惑。天蠶蛾就能夠使用它們的尾翼轉移蝙蝠的注意力。當天蠶蛾飛行時,它們淡黃綠色翅膀末端的兩個長褶皺就會旋轉。據研究人員稱,這種高雅的表現能夠混亂蝙蝠的聲吶,並且逃過致命的攻擊。
  • 海豚聲吶的奧秘:獨特的聲吶系統
    相比之下,配備聲吶的船隻必須從多個聲源發出至少能擴散幾米遠的聲波才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海豚頭部的可調節構造是其實現超高效回聲定位的關鍵。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改進人類自己的聲吶技術。聲吶的工作原理是根據發出聲波從物體上的反射,檢測信號的返回時間。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蝙蝠與夜蛾,為什麼蝙蝠「絞盡腦汁」也捕食不到夜蛾?
    蝙蝠擁有動物世界中最美妙和最完美的聲吶系統。它們頭部的口鼻具有「鼻葉」結構,周圍有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種特殊的裝置具有傳輸超聲波的功能。蝙蝠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根據回聲,它們不僅能分辨方向,定位自己的飛行路線,還能識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從而有效地躲避或追擊。
  • 俄潛艇神奇武器,讓美軍聲吶浮標失靈!但真要用,潛艇將萬劫不復
    這種浮標系統並不是普通的聲吶浮標,而是一種電子幹擾,用於阻塞敵方在海面上投放下來的聲吶浮標將信息反饋給反潛巡邏機,以保護戰略飛彈核潛艇不受到敵方反潛機的騷擾。喜歡「放衛星」的一些自媒體立刻以「美軍一口氣買幾萬個聲吶浮標,奈何俄潛艇有神器,扔下去後全白瞎」等標題,對於這種聲吶浮標進行大吹大擂,甚至有人翻出本世紀初我國的某篇公開論文,稱俄羅斯人的這一「發明」其實是抄襲我國的論文。那麼真實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 潛艇的致命天敵,聲吶技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何時能真正銷聲匿跡
    但也並不是沒有天敵,福兮禍所依,海水雖然可以屏蔽雷達波但對於聲音傳播的速度卻是異常迅速的,所以聲吶成為針對潛艇最致命的手段。目前聲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聲吶,一種是被動聲吶。前者的工作原理與雷達一樣是源自於蝙蝠,先是發出一定的聲音傳播,這些聲音在途中碰到一定的物體或是礁石、或是潛艇的表面會進行一定的反射,這種反射會被聲吶的另一種裝置所接收到,以此來捕捉判斷前方是否有物體,如果有,是什麼。而後者只負責接收,並不主動發送,用來捕捉潛艇製造的各種聲音。
  • 語音識別新方向:仿生蝙蝠耳能用聲納精準「聆聽」
    蝙蝠使用生物聲吶,為夜晚在叢林中飛行導航。他們的超聲波脈衝,可以比人造聲吶裝置更精確地對聲音進行定位。為複製、駕馭這種能力,IBM學院獎獲得者Rolf Müller教授協同他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的團隊,設計了一種人造蝙蝠耳。
  • 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蝙蝠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一些蚊、蛾等昆蟲。夜幕降臨,大多數的鳥類都在睡覺的時候,蝙蝠獨自出來覓食了。可是為什麼蝙蝠只在夜晚活動,而在白天卻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呢?
  • 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它們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追蹤並吃掉飛行中的昆蟲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
  • 蝙蝠:「毒王」是如何煉成的
    如今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也是來自於中部及西部非洲的蝙蝠群體。當前,隨著新型冠狀病毒不斷蔓延,專家推測也有可能來自蝙蝠,蝙蝠也因此擁有了「毒王」的稱譽。蝙蝠可以完成長距離的飛行遷徙。據研究,蝙蝠一晚上的飛行距離,可以達到40千米。日落時分,蜂擁而出的蝙蝠,不一定都是為了覓食,也有可能是為了遷徙。
  •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使人類具有類蝙蝠的能力
    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    蝙蝠和某些海洋動物能夠利用高頻率的聲音進行回聲定位或信息交流。它們能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產生的超聲波發射出去,利用折回的聲波來定向,並判定附近物體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在移動。但受生理條件和技術限制,人類還未能充分利用該項技能。
  • 蝙蝠無食用價值,它的真正價值造福人類的諸多應用,你知道嗎?
    同人類一樣,蝙蝠也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這一點可能讓大多數人感到很疑惑.如果我們身處在野外,每當太陽落下,夜幕降臨,我們會察覺到無論是在山坳,還是巖洞內都會發下蝙蝠飛翔的場景,蝙蝠主要以蚊蠅飛蟲為食,在這一點上蝙蝠對人類稱得上是益蟲.
  • 海底黑匣子搜尋必備利器 聲吶探測器
    進行水下搜救時,所需要的設備,除了氧氣瓶等一些對搜救人員的安全保護措施,搜救工作的重點還是交予具有高清晰度和感應度的探測儀器,而這一設備還要具備防水抗壓等特殊環境的適應性,對信息的傳輸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聲吶探測是在海底進行探測的常用手段。聲吶探測主要通過搜索,物體發出的聲波來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在馬航飛機失事搜索中,澳大利亞軍方就採用了這種方式來確定黑匣子位置。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時間:2016-08-22 13:55   來源:大健康傳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它是怎麼避開那些障礙物的?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
  • 大型低頻主被動聲吶,美國人留了一手
    聲吶是結構複雜的系統,也是水下作戰和水面以上對水下作戰離不開的最主要的探測手段。可以把主動聲吶,看成一個複雜的「大鼓」。當然,聲吶的發聲原理和我們敲擊的鼓是不一樣的,其內部也不是空心的,而是由大量的元件組成。當前大型聲吶換能器的體積和重量越做越大!
  • 盤點世界上「最酷」的9種蝙蝠
    近距離觀察蝙蝠,你會發現它們在顏色、面部特徵、體型、棲息地和進食習慣等方面大不相同,有著驚人的多樣性。世界的蝙蝠種類超過1200種,這樣一來,要選出「最酷」的那些蝙蝠,就會帶有很多主觀色彩。先看看這9種小自認為「最酷」的蝙蝠,希望你們會喜歡!在開始介紹前,小自溫馨提示大家:蝙蝠需要你的幫助。
  • 被嫌棄的蝙蝠的一生
    這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島上有醉人的椰林樹影,也有紅蟹遷徙的盛景,對於包括琳迪在內的大多數澳大利亞人而言,居民幾乎完全由華人構成的聖誕島甚至還有一絲異域風情,但琳迪無心關注這些,她肩負重要使命——為一種僅棲息於此的瀕危動物留下最後的火種。 夜色正濃,琳迪的思緒比夜色更沉重。8月26日,布置在島上的聲吶探測器曾捕獲到一閃而過的魅影,但此後它們就始終寂靜無聲。
  • 蛾子用皮毛吸收超聲波來躲蝙蝠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皮毛起到了「隱形塗層」的作用,為蛾子提供聲學偽裝,幫它們在蝙蝠的超聲波探測中隱藏起來。蝙蝠喜歡吃蛾子,它們會用聲吶技術,即回聲定位法,來進行捕獵。在這場狩獵競賽中,有的蛾子已經進化出了耳朵,能聽到蝙蝠的超聲波,然後躲開。而事實證明,還有一群蛾子則在聲學偽裝的層面上進化出了一種更被動的防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