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取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除了靖江藩之外,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每家都指定了一套完整的字輩系統。如原大宗、懿文太子朱標家的「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和後來明王朝事實大宗明成祖朱棣家的「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規定:後世子孫名字中第三個字的偏旁部首每一代必須相同,而且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必須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這所謂「五行相生」原則,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與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字輩不同,但這對堂兄弟屬於平輩,名字中的第三個字偏旁必須一致、都必須是火旁!而且他們與他們的父親朱標、朱棣名字中的偏旁還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標、棣為木旁,木生火、所以朱元璋的孫子輩必須都是火旁。同樣,火生土,所以朱允炆的兩個兒子朱文奎、朱文圭跟朱高熾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等人的名字裡都出現了土字。
▲建文帝朱允炆。
▲明仁宗朱高熾。
整個明王朝二百餘年裡,除靖江藩之外,所有宗室無一例外都嚴格遵守了朱元璋定下的這套取名規則!既然是「無一例外」,朱高煦又怎麼可能沒有遵循這套取名規則呢?除非他不是朱棣生的……事實上,朱高煦的名字同樣嚴格遵循了朱元璋定下的這套取名規則。
偏旁不一定非得在左邊。
提起偏旁,很多人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在字的左邊。其實不然,偏旁不一定非得在左邊!比如朱瞻基的基,土旁就在下方。因為宗室數量巨大,明王朝對這個偏旁的要求非常低,只要存在金木水火土某個字即可,不管在左右還是上下都行,甚至是變體字也可以!比如最典型的「三點水」,那根本就不是個水字,但同樣算。如明憲宗朱見深的深、明光宗朱常洛的洛,都沒有「水」這個字。但誰又能說,「三點水」它就不是水呢?
▲明宣宗朱瞻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光宗朱常洛。
朱高煦的名字亦然,高字嚴格遵循了「高瞻祁見祐」的字輩,煦字下面的四點與「三點水」同理,是火字的變體!所以,朱高煦的名字裡是有火的,只不過是以變體的形式出現並置於了下方而不是左邊的。這其實就是咱們漢字的博大精深,不一定非要寫成「火」才代表火,四個點它就是火!提問者想必是當初上語文課時偷偷睡覺來著,漏聽了這一段……
其實,不僅是朱高煦,明武宗朱厚照也是這樣,他的胞弟叫厚煒、堂弟叫厚熜(明世宗),名字裡都有「火」這個字。唯獨朱厚照,他名字裡用的火是個變體,但依然還是「火旁」!這一點毫無疑問。再如朱允炆的胞弟朱允熙,也是同樣道理,並不是像一些人寫的那樣,什麼(火熙),熙字本身就是帶「火」的!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綜上所述,提問者顯然是語文課沒有好好上,多半偷偷睡覺來著!在漢字中,四點就是「火旁」的一種、是變體的火字。並不一定像炎、焱、燚那樣的字才叫有「火旁」,煦、照、熙這些字也都可以算作是「火旁」。這都不算什麼,到了明王朝中後期,因為宗室人數劇增,竟然到了無字可用的地步,最後老朱家不得不自己生造了許多帶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用來取名!後世之所以惡搞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了元素周期表,其實就是源自於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