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2021-01-15 娛樂大咖秀yi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僅有一個政治中心。但是奇葩的明朝卻是個例外,因為它設立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有兩套不同的班子。

公元1368 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創建了大明王朝。到了公元1402 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攻破了應天府也就是南京,從親侄子朱允炆的手上裡奪走了江山,最後自立為帝,即為明成祖。

朱棣從1380 年開始在北平當藩王,在北平期間他苦心經營 20 多年,當時的元朝殘餘勢力還是比較大的,對大明北疆有相當大的威脅。所以在朱棣繼位後,為了擺脫南京那邊勢力的束縛,便著手準備遷都事宜。 終於在公元1421年年正式地遷都到北京,自此明朝形成了以北京和南京為中心的格局。

在這之前其實兩京制度並非是明朝的首創,在東漢時期有洛陽和長安兩個中心,在唐朝有長安和洛陽兩個中心,北宋的兩個中心是開封和洛陽,這些都是兩京並存的。可是明朝的怪異之處在於,它不僅有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而且這兩個地方的官僚機構都是一模一樣的。

有讀者會問既然北京都有一套機構政府了,還要保留的南京那套機構做什麼呢?北京作為皇帝所在之地,政府機構一應俱全,那是沒得說。但是南京除了我們熟悉的六部以外,還設有通政司,翰林院,國子監等政府機構,簡直就是一個小朝廷的氣派,就只是差一位做龍椅的皇帝了。

一般有的人認為,南京的六部其實是明朝京師六部的備胎。但是在明朝滅亡之時,南京的這套完美備份的官僚系統,好像也沒有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所以常被後人所詬病。

其實南京的六部與北京的六部它們是兩套相互獨立的機構,它們之間互不幹涉,且品級和職責是一致的。而它們的區別就在於人員的配備和其管轄範圍大小。

明朝的六部一般是每部設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有一人然後還有員外郎等其他的僚屬。而南京的六部一般也只設尚書一人,但是只有右侍郎一人,而兵部更是沒有員外郎之職。所以在人員的配備上,南京六部比較簡練。其次在地域管轄方面,南京的六部一般只是管轄南直隸及其附近的區域,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及其周邊地區,而全國其他所有地方都屬於京師六部的管轄。

在官員配備和地域管轄都比北京六部偏少的情形下,南京的六部會不會就是一個閒職呢?其實答案顯然不是。因為當時的南京兵部掌管了南京周邊以及南直隸省各個州府下設立的 49 個衛所,連同南京的守備勳臣以及鎮守太監共同保障南京周邊地區的安全。後來明代偉大的思想家王陽明就當過南京的兵部尚書,並且在他上任期間還平定了南贛和兩廣的盜亂以及明朝著名的寧王之亂。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的朝堂戲也好意思吹,你怕是沒有看過《大明王朝》
    《清平樂》播出一月有餘,有誇讚有質疑,一部分人認為後宮戲過於繁瑣,不如朝堂戲好看,也有人說就愛看後宮戲,覺得朝堂戲亂如一盤散沙,沒有重點。準確來說,《清平樂》的前朝與後宮都沒有處理好,既非歷史正劇,又不是宮廷戲,如果要筆者來推薦好看的朝堂戲,那《大明王朝1566》一定會在榜首。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大明王朝中可比肩朱棣的皇帝,如非英年早逝,大明的盛景延續百年
    朱棣在位的時候,是否是大明帝國最為鼎盛的時期?並不是!如果要說大明鼎盛時期,那還得首推宣德時期。歷史如何評價宣德一朝?國祚十年,朝勢之美,史不勝書!宣德皇帝就是朱瞻基,《大明風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朱棣駕崩之後,仁宗繼位一年而崩,於是朱瞻基繼位,成為了宣德皇帝。
  • 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開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關鍵12月28日,「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承辦。展覽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大力支持。展覽開放時間持續至2021年3月25日。此次展覽共展出明代服制、金銀首飾50餘件(套),涵蓋明代帝王和貴族的冠服、賜服、吉服以及婦女金銀頭飾等內容,劃分為「穿越」、「體驗」和「賞玩」三個板塊內容,開闢文創空間和教育空間,分別從文化、技術發展等角度表現明代服飾的文化內涵與魅力。
  • 朱元璋為自己的王朝取名大明,和明教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對元末明初的江湖世界進行了全面生動的刻畫,而其中作為主角的明教,則被金庸先生視作元末起義軍的雛形,像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都和明教有著或多或少的瓜葛,而明太祖朱元璋在小說中也是明教的一分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朱元璋會用大明作為自己的國號。
  • 大明最後的硬漢張煌言:歷史學家都說,他死了明朝才算是徹底消失
    ——柳亞子《題張蒼水集三首》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5日,李自成帶人包圍了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18日晚上,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上了煤山。不久前,太監張殷因為勸降被他一劍刺死,太子、永王、定王已經被他送走。懿安張皇后、周皇后、袁貴妃(未死)自縊殉國,兩個年幼的公主皆被砍傷,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
  • 中國的鬼都是誰在管理——鬼界的官僚體系
    曾經有一個階段,中國的城鄉,到處都是這種玩意,僅僅比皇曆的普及度低一點點,每家一本不至於,說十家有三本,應該不算誇張。《玉曆寶鈔》講的是地獄的事,今日酆都這個地方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託了《玉曆》的福。《玉曆》的地獄系統,總頭子就是酆都大帝。可惜,今天酆都這個地方,賴以憑「地獄」旅遊掙錢的人,對地獄的種種傳說,已經不甚了了。某日等車,偶然看了一眼酆都的旅遊手冊,上面說酆都的特產,有孟婆茶。
  • 《大明王朝1566》真是神劇,就是有點恐怖,皇帝最後像個守財奴?
    《大明王朝1566》這是國產劇的一座豐碑,至今提及這部劇,很多人都是讚不絕口。甚至很多觀眾都是二刷,三刷,無數遍的刷。共有46集,豆瓣評分9.7分。這些在歷史上都是小有名氣的存在,至於電視劇中是否尊重史實,小青蛙不知道,但是他們真的演出了家國的感覺。每個人物都是非常立體的。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從自身出發。
  • 帶你穿越大明風華看錦衣王朝
    12月28日,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承辦的「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歷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得到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絲綢博物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大力支持。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時也是夾在少數民族前後兩個朝代的一個鐵血王朝;前面趕跑了蒙古人,後面又被女真人打敗,不得不說大明王朝這波操作讓人費解;如果明太祖朱元璋九泉下得知自己的江山又被少數民族佔據,估計非得氣死。那麼大明崇禎年間,明朝真的沒救了嗎?其實那時候明朝還是有一線希望,但希望卻被崇禎皇帝生生掐滅。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即使朱棣不造反,其削藩後遺症帶來的動蕩。朱棣都不造反了,還會有什麼後遺症呢?都說朱元璋的兒子中,燕王善戰寧王善謀,朱棣如果消停了,是不是寧王也就會俯首稱臣了呢?未必!為什麼這麼說?他寧王手裡也是有王牌的,那就是他的朵顏三衛,雖然事後證實朵顏三衛是認錢不認人的主,正是因為這樣的做事脾性,朱允炆連續削去多位藩王的爵位,或逼其自殺,或讓其降為布衣之身,一點叔侄情分都講!連自己的叔叔都能如此下狠手,昔日燕王,寧王的舊部屬會有好結果?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明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而取代這個王朝的則是滿清。這個歷史原因便註定了激進明粉與激進清粉之間的水火不容。 明粉覺得清朝斷送了中華文化,讓華夏大地在近代慘遭列強瓜分。 清粉則覺得明粉過於誇大其詞,有意在網際網路上醜化滿清形象。(清粉也很有意思,如果這篇點讚破萬,我們就給諸位客官點評一下什麼是清粉。)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從政治精英到權臣,理想崇高的東林黨人,壓垮大明最後的稻草人
    當我們將視角重新拉回無錫東林書院,東林黨人的政治領袖顧憲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清高的政治生涯,最後會在後輩的主導下親手摧毀大明王朝的繁華。如果把大明王朝比作駱駝,壓死這個龐大帝國最後的一根稻草,必然有東林黨人的名字。
  • 大明的滅亡真的是因為萬曆三大徵損耗了過多的財力、兵力嗎?
    車騎戈甲,連數鎮之師,半委山谷矣;金錢芻粟,傾數萬之積,盡填溝壑矣;兵老財殫,智窮計絀。墜狡夷之牢籠,而內坐守寸步難移之困局。今時事與資力並當困絀之際,國威與士氣並當挫刃之餘。  根據《明神宗實錄》中的記載,寧夏之役耗費餉銀一百七十多萬兩、援朝之役耗費餉銀八百多萬兩、播州之役耗費餉銀一百五十多萬兩,據此可知大明為萬曆三大徵耗費的餉銀共計一千一百二十多萬兩,但是任何一場戰爭的耗費都不可能僅僅只有餉銀,武器裝備、後勤物資、後勤物資的運輸、傷亡將士的撫恤、有功將士的賞銀、餵養戰馬和馬騾的米豆和草料等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所以,大明在萬曆三大徵中的實際開支當在三千萬兩以上
  • 明王朝文官體制的罅隙
    在此基礎上再組成國家的管理機構。歷代封建王朝並不完全以客觀的法律去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儒家四書五經中的抽象的倫理道德作為治國理政的依據,這正是法治對文官體制的低頭。 而我們的王朝又以極度的中央集權作為維穩的手段,因此實際上我們的中樞大廈坐落在無數「曖昧」堆砌的基礎之上。在此基礎上中樞能否對各類決策進行深入調查已經無關緊要。因為這樣的決策與執行機構以「責任」上級總能歸罪於下級地方官。所以當這個集團在中央集權制度的日趨發酵之中,必然會染上官僚習氣。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清朝統治者最怕的就是明朝的皇族後裔,清朝取得江山來得過於「僥倖」,根基不穩,又加上祖先一直在關外生活,無論從精神凝聚力上還是從文化歸屬感的營造方面,清朝統治者跟漢人王朝的統治者相距甚遠。不過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的,明朝在民間依然有很高的威望,經常有人打著大明皇族後裔的旗號在民間秘密結社,而且這些人似乎殺不光,剛殺了一波又出來一波。在當時民間呼聲最高、威望最大的是朱三太子,這個朱三太子一直活了三四個朝代,熬死了三個皇帝,像幽靈一樣困擾著清朝統治者。
  •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英明果敢如明太祖這樣的開國皇帝,驅逐韃虜,將蒙古勢力趕盡殺絕,剩勇追窮寇,徹底終結了蒙古對中原的威脅,讓漢人重新揚名世界,建立一個盛世王朝。朱元璋的性格,是絕不會容忍蠻夷在自己頭頂作威作福,而且大國的虛榮心,也讓他必須勒令周邊小國——包括日本,來大明朝貢,對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樣地侍奉大明皇帝。
  • 《大明風華》朱棣朝鮮樸貴妃的下場是怎樣的,電視劇已經給出答案
    《大明風華》中,樸妃和安貴妃由當紅流量小花孫驍驍、趙韓櫻子出演,但是會發現朱棣死後,她倆基本就消失了。雖然這兩位妃子的出現時間比較短,但是演技卻一點不差,至少比女主孫皇后出彩,兩位女演員即演出了樸妃的純真善良,又演出了安貴妃的深宮無助感。而且她們的消失頗為突兀,這難道是電視劇的漏洞嗎?還是導演刻意的要求?真實的樸妃、安貴妃下場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