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2020-12-05 溪研歷史

古代,道家和陰陽家是兩個不同的派別,但到了後來,有許多道士也變成了卦士。卜卦並非無稽之談,也有它的事實根據,但得到精髓的不多。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例如什麼道士、卦士,在朱元璋這裡,很少能討到好處,本文的主角叫智申龍,一生靠坑蒙拐騙混吃混喝,最後死在朱元璋手裡。

故事要從洪武二十一年說起,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振奮朝野的大事,那就是藍玉率15萬明朝大軍,在貝爾湖奇襲元朝大軍。藍玉從春天開始,奉命率軍徵討蒙古軍隊。但此時蒙古人不願開戰,第一是因為明朝幾次北伐,他們元氣大傷。第二,春季是他們牲畜成長和繁衍的季節,蒙古人以牲畜為生,選擇春天在自己的草原上和漢人打仗,非常不明智,所以一路逃避。藍玉等人來到捕魚兒海,並沒有見到一個蒙古人,手下都非常洩氣,認為這一趟會無功而返,只有藍玉認為,蒙古人應該跑不遠,而且15萬明朝大軍興師動眾北伐,如果無功而返,那是不想活命了。於是帶領手下,繼續北行,終於發現蒙古人的線索。

蒙古人本以為明朝大軍不會到達這麼遠的地方,鬆懈了防備,結果被藍玉合圍,此戰堪稱蒙古人的「靖康之恥」,除了元朝皇帝和太子等十幾人逃跑,其餘的兵馬、大臣、後宮嬪妃和皇子女們,一個都沒跑掉,全部被藍玉拿下。而元朝二皇子地保奴身邊有一位道士,名叫智申龍,也一同被藍玉活捉。因為智申龍說他知道很多元朝的內情,被藍玉善待,到京城後獻給了朱元璋。

這個智申龍一生靠溜須拍馬混跡於元朝宗室王爺中,尤其得到二皇子地保奴的喜歡。如今成了俘虜,自然要更換門庭,奉承朱元璋。朱元璋一看他一身道士的打扮,便心生厭惡,這個智申龍不知朱元璋的脾性,拍馬屁拍錯了地方。他假裝掐指一算,對朱元璋說:大明朝有900年國運,大明開國之君能活到100歲。朱元璋聽完大怒,下令立即處死智申龍。

朱元璋不信方士,但從洪武中期開始,他便對大明朝做了詳細的規劃,認為大明朝能夠綿延子孫萬代,而且都稱他為萬歲。這個道士竟然說大明朝只有900年國運,朱元璋只能活到100歲,朱元璋必定不能饒他。可見,拍馬屁,不能拍到馬蹄子上,否則會丟了小命。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今年初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明成祖朱棣的夢中,出現了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鏡頭切換到高度還原古畫的朱元璋,一張下顎向前凸出、兩頰變形拉長、布滿黑痣、醜態盡顯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嚇得一臉驚恐。觀眾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這張「鞋拔子臉」如今已然成為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然後他把病重的劉伯溫拖到河邊,撈了一桶魚。那天晚上,劉伯溫用自己的魚招待了胡魏勇。心裡有鬼的胡魏勇吃得不多。反而劉伯溫吃了很多魚。飯桌上,劉伯溫邊吃魚邊對胡魏勇說:我希望你能給皇帝一籃子我釣到的魚。 後來吃了「良藥」的劉伯溫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朱元璋收到胡帶來的魚,並沒有多想。但很快這籃魚就讓朱元璋心裡有了疙瘩。為什麼?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朱元璋"、"開國功臣",看到這兩個詞,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是朱元璋殘害多名陪他打天下的功臣?還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然而鄧友隆也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所以鄧愈在十六歲那年就不得不率軍奔赴抗元前線。至正十五年(1355)春,隊伍已過萬人的鄧愈決定加入朱元璋的陣營。朱元璋對他的軍隊和他個人都很滿意,所以賜其名為"鄧愈"。往後鄧愈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為其接連立功。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稱王時,鄧愈被任命為右御史大夫。大明建立後,鄧愈被加封為太子諭德,後又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和衛國公。
  • 朱元璋與白頭翁
    據傳公元1359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交戰中失利,兵敗浙江開化縣古田山區。 時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士兵們因水土不服、 長期作戰而患了腹痛、腹瀉、便血的疾病, 軍醫診斷為疫痢。 因起病急、人數多、病情重,軍中無藥,軍醫亦無良策。 本來兵敗就致士氣大傷,加之疾病突發,戰鬥力嚴重削弱,朱元璋憂心如焚。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朱元璋曾評價他: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也是歷史上的盛世年代,雖然比不上唐朝時期,可明太祖開闢的大明也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每一個朝代開闢的帝王都是英雄能辦事的,但是毀滅王朝的偏偏就是他們的後人自己作的。歷史上奪權的事情多,可是造成朝代的覆滅的大部分不是起義之人他們的野心,就是這些帝王暴政之下產生的必然結果。
  • 朱元璋稱帝後,她為何敢當面叫他「朱重八」,朱元璋還笑臉相迎?
    朱元璋一生傳奇,在稱帝後,為了給皇孫朱允炆即位鋪清道路,曾大肆殺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見了他都是膽戰心驚,唯恐說錯了話被殺頭甚至牽連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當中,唯獨不敢對一個人濫用皇帝權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皇后——馬秀英。
  • 朱元璋為自己的王朝取名大明,和明教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對元末明初的江湖世界進行了全面生動的刻畫,而其中作為主角的明教,則被金庸先生視作元末起義軍的雛形,像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都和明教有著或多或少的瓜葛,而明太祖朱元璋在小說中也是明教的一分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朱元璋會用大明作為自己的國號。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但關於的徐達的死因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明知生背疽的徐達不能吃蒸發之物卻還要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因此病重身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當時有一位讀者在評論中質疑筆者,說朱元璋的孫子不是「高」字輩麼,怎麼變成「顒」字輩了呢?筆者為此特地解釋說朱顒炔是朱,而並非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本以為這樣解釋應該很清楚了,結果還是有人繼續質疑筆者是否理解原來的提問者是什麼意思。筆者想了很久,突然領悟到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每一個兒子,都有自己這一房子孫的字輩世系。比如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次子。
  • 朱元璋對大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他直接砍掉兒子首級,送給皇帝
    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古往今來,不少皇帝都不斷地測試臣子的忠心,最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童年生活十分清貧,以至於母親逝世時甚至都無法為其守孝,一家人就為了生計各奔東西了。1343年,朱元璋還為了活命進了寺廟當和尚,直到1352年加入郭子興的起義隊伍之後,朱元璋的命運才開始改變。
  • 朱棣自比唐太宗,其實卻是朱元璋轉世
    才子們很感動,既然給唐太宗幹活,那麼我等魏徵能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乎?可以說,帶著理想和感恩,解縉等才子不斷建言、非常敬仰朱棣。 但他們不知,朱棣雖然嘴裡嚷嚷說要做唐太宗,實際上卻是明太祖朱元璋再世。可以說,是個權力欲極強、非常殘忍非常保守的暴君。史學家對他的評論,多有「恣行誅戮」之語。這個人隨意殺人,弒殺成性。
  • 人物小傳之明朝朱元璋:頂級權謀大師,自私權力野獸
    不徵之國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編纂《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和日本等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徵討。後世有讀者說,這十五個國家把大明周邊的大多數鄰國囊括在內,使得大明被束縛住手腳,白白錯失了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都怪朱元璋保守。其實,這種說法是錯怪了朱元璋,因為這十五個國家裡並沒有蒙元。
  • 朱元璋軍中的奇人異士,除劉伯溫外,還有一位道人,一位仙人
    鐵冠子在縱情遊玩期間,竟然偶遇到世外高人,學到了能夠洞察天機的術數,一下子變得能掐指會算起來,他與人們談論禍福時,往往一言中的,神驗非凡。由於他平時好戴鐵冠,故世人稱之為鐵冠子或鐵冠道人。1362年正月,陳友諒的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在鎮守南昌時投降朱元璋。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朱元璋微服私訪,7歲馬夫說了一句話,讓他高興得找不著北!
    朱元璋微服私訪,7歲馬夫說了一句話,讓他高興得找不著北! 朱元璋的童年頗為悽慘,家境貧窮,父母早亡,無錢買棺木下葬,只能向地主劉德借錢,但劉德又不肯借,幸有地主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好心施捨銀兩,才有錢讓父母入土為安。劉繼祖的大恩大德,朱元璋永銘記於心。
  • 御製記非錄:朱元璋經典之作,用心良苦,「龍生九子種種不一」
    能夠以一介農民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內平定天下,不可謂不傳奇。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朱元璋的歷史功績跟他們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正所謂「龍生九子,種種不一。」朱元璋一生一共生育了26個兒子,十幾位公主。表現有優秀的,也有非常糟糕的。優秀裡面的典型就是晉王朱棡跟燕王朱棣,後來我們都知道朱棣通過自己的本事起兵奪得天下。當中也有非常糟糕的,讓老朱很頭疼,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壞事。
  •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朱元璋的性格,是絕不會容忍蠻夷在自己頭頂作威作福,而且大國的虛榮心,也讓他必須勒令周邊小國——包括日本,來大明朝貢,對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樣地侍奉大明皇帝。那麼朱元璋為何面對日本的無禮——殺了大明的使臣,如此隨便就放過了呢?還寫下國書,勒令子孫後代都不得攻伐日本,他做出這樣昧著良心的舉動,劉伯溫到底是如何進行勸說,才讓太祖放棄攻伐日本的念頭的?
  • 劉伯溫臨死前留了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其意,17年後他恍然大悟
    古人曾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說的就是古人能預測未來的事情,劉伯溫可是在朱元璋身邊出謀劃策,扶持他當上了皇帝。當然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劉伯溫也懂,看著很是風光的前程但他明白背後的血腥,就再三向朱元璋請辭要歸隱,最終朱元璋還是答應放他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