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問明朝國運如何,劉伯溫寫了4個字,預示明朝有308年!

2020-12-05 煮酒聞歷史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出現了很多傑出的謀士,他們常常以門客,軍事,幕僚自稱,為自己的主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理想。比如我們十分熟悉的範蠡,蘇秦,張儀,張良,郭嘉,範增等。

對於這些謀士,恐怕我們最為熟悉的恐怕就是諸葛亮和劉伯溫了,對於他們兩人,劉伯溫說過一句名言,就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人們的心中,劉伯溫是可以和諸葛亮相媲美的人物,他們共同輔佐主公成就大業,還會預言未來的事情,在民間有著神人的之稱。

劉伯溫一生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明朝,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每當朱元璋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是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渡過難關,從而讓朱元璋覺得劉伯溫有遇見未來的本事。在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想把明朝一直傳承下去,但是也知道王朝一般是有壽命的,於是去找劉伯溫問一下,明朝可以存活多少年。

在招來劉伯溫以後,朱元璋問了劉伯溫這個問題,但是劉伯溫不願意回答,因為這樣是洩露天機,會找到報應的,但是朱元璋態度強悍,沒有辦法,只能是在紙上寫了四個字,交到朱元璋的手裡,朱元璋拿到紙一看,裡面寫了四個字「遇順則止」。

但是朱元璋不明白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於是就請劉伯溫明說,但是劉伯溫以洩露天機為名,不願意多說,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只能自己猜測,於是自己將「順」字拆解開來,得到了「川」、「百」、「八」三個字。朱元璋頓時大喜,發現了明朝可以存活308年,但是這個讓朱元璋理解錯了。

歷史告訴我們,明朝只有276年,滅掉明朝的就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後來自己在北京建立大順王朝,但是還有一個大順政權,就是張獻忠建立的,他也是以大順為年號,這讓劉伯溫的預言十分準確。但是劉伯溫還有一層意思,「遇順則止」裡面的順,他指的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不得不佩服劉伯溫厲害,有著一語三關的意思。

相關焦點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的毀滅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比起歷史上的其他皇帝,崇禎皇帝的一生不算是個暴君,反而是因為他太軟弱了,加上時運不濟,這才造成了大明朝的氣數已盡。不過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可是認為自己的朝代千秋萬世,還特地找人去砍掉天底下所有龍脈杜絕了一切可能的因素。這個皇帝的一生中雖然評價並非完美,可是他卻是一個出色的祖宗,出色的父親和出色的祖父。
  • 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原標題: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在中國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明」這三個時期非常相似。秦、隋、元是三個非常強勢的帝國, 其滅亡的方式都是因為農民起義,而後,漢、唐、明三個大一統王朝取而代之。秦朝滅亡時,秦三世子嬰被項羽所殺。
  •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為何卻僅存200多年?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預言明朝將有萬年基業!為何卻僅存200多年?古代的時候,在我們國家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軍事天才;像三國時的諸葛孔明用計如神,讓人生畏。而劉伯溫的兩次回答,都讓朱重八非常滿意,而且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他的這兩次回答也算是非常的神準。劉伯溫在第一次被朱重八問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心裡一驚;不過劉伯溫是何等聰慧之人,在燒餅歌裡他早就做了回答。而朱重八對他的回答也還甚是滿意!然而,人的情緒是一時一時的,朱重八也不例外。
  • 解縉說了三個字,朱棣恍然大悟,奠定了明朝300年國運!
    在歷史評價中,解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但鮮為人知的是,解縉還曾解決了朱棣一個大難題。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難題的解決,還奠定了明朝300年的國運!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就面臨了一個大問題,即:立誰為太子!當時,朱棣有兩個人選,(1)大兒子朱高熾,(2)次子朱高煦!
  • 九字真言助朱元璋計定天下,功勞比劉伯溫更大卻鮮為人知
    先說說古代的戰略家,早期計定天下的有姜子牙、張良,於是後世君主形容自己的得力助手的時候總喜歡用「吾之子房」來形容,像荀彧之於曹操,劉伯溫之於朱元璋。那麼劉伯溫對朱元璋而言有多重要呢?民間盛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說起劉伯溫,人們首先會認為他是一個堪比諸葛亮的軍事大師和神算子。在明朝野史中,有一段關於劉伯溫的有趣記載。劉伯溫晚年病重在家。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後,派胡代表前去拜訪。胡在拜訪劉伯溫時,特意帶了一副朱元璋送給他的良藥。劉伯溫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藥出了大問題。畢竟朱元璋殺功勳將領是眾所周知的。
  • 劉伯溫《燒餅歌》究竟預言了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在內殿裡吃燒餅,只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會報劉基劉伯溫進見。燒餅歌當然未完,明太祖眼見他擁有奇門之術,於是便繼續向劉基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 劉伯溫說:「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北已平,國事也步入正軌。雖然皇太子是直系血親所傳承下去的,但皇上仍應該慎防以後子孫手足相殘,兄弟內鬥。還有也要防國土內封侯王爺各據一方,且北方勢力將強大,南方之王室,將會被北方侯爺消滅。」
  • 1938年申報說劉伯溫預言到了抗日戰爭,這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有一些有名的神機妙算的人,比如諸葛亮借東風,袁天罡留下推背圖算出大唐國運,而離我們最近的一位,有能掐會算之名的就是劉伯溫,他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在後世留下了很多傳奇的故事,當然大部分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
  • 朱元璋要滅日本,劉伯溫為什麼拼死不讓呢?他跟日本有什麼關聯?
    朱元璋的性格,是絕不會容忍蠻夷在自己頭頂作威作福,而且大國的虛榮心,也讓他必須勒令周邊小國——包括日本,來大明朝貢,對大明俯首帖耳,狗一樣地侍奉大明皇帝。那麼朱元璋為何面對日本的無禮——殺了大明的使臣,如此隨便就放過了呢?還寫下國書,勒令子孫後代都不得攻伐日本,他做出這樣昧著良心的舉動,劉伯溫到底是如何進行勸說,才讓太祖放棄攻伐日本的念頭的?
  • 明朝的一些冷知識:明朝就有詳細的世界地圖
    明朝冷知識,你知道多少?1、年齡最大的太子明朝年齡最大的太子是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徵蒙古的途中病逝,按照遺旨,由太子朱高熾繼位,而這時的他已經46歲了。2、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明朝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就是那個「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的皇帝,他繼位時才9歲。3、在位最長的皇帝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是萬曆皇帝,在位時間共48年,然後就是嘉靖皇帝的45年。明朝國運共276年,而他們兩個加起來就佔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古代,道家和陰陽家是兩個不同的派別,但到了後來,有許多道士也變成了卦士。卜卦並非無稽之談,也有它的事實根據,但得到精髓的不多。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非咬一口燒餅?竟是隱藏800年的預言
    ,竟然是隱藏800年的預言,這個人就是劉伯溫。作為元末明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他對明朝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他的成功也得益於朱元璋賞識,據說在劉伯溫剛來到朱元璋身邊的時候,朱元璋是沒有將其看在眼中的,後來因為一場戰役,劉伯溫發揮了其極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謀略,並且取得了勝利,這才被朱元璋重視起來。
  • 半個燒餅發掘的陰陽風角——《燒餅歌》的由來與劉伯溫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的一天,剛剛登上帝位不久的明太祖朱元璋,或許是還吃不慣膩人的山珍海味,或許是想憶苦思甜,在內殿裡拿起了一個貧苦之時常吃的燒餅。才剛咬了一口,太監就來稟報:劉伯溫求見。於是,他隨手拿起一隻碗扣在燒餅上,便召劉伯溫覲見。
  • 劉伯溫預言了哪些事件?古人的智慧之談,句句在理
    未來永遠都讓人神往,從古至今預言未來的歷史傳說數不勝數,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唐朝的《推背圖》和明朝劉伯溫的《燒餅歌》,尤其是《燒餅歌》中那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的名句更是明朝盛極一時的佳話。
  • 劉伯溫預言了2016災難揭《燒餅歌》預言2016到2019會發生什麼
    這時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想 起:「自元朝順帝十九年,劉伯溫助我一臂之力以來,一直到收復漢室江山為止,共九載寒暑,大小戰役無數,尤其五年前與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會戰於鄱陽一役,軍 師用兵如神,以寡擊眾,好比諸葛孔明再世。果真劉伯溫有如此神算,朕倒要好好測試一番。」於是明太祖將盤中的燒餅用碗蓋著,再召請劉伯溫晉見。等劉伯溫坐 定,朱元璋就問說:「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 劉伯溫的四大預言!劉伯溫是從何得知這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呢
    劉伯溫以「神機妙算劉伯溫」著稱於世,但真實的劉伯溫是怎樣的呢?劉伯溫1360年,已近知天命的年紀的劉伯溫被朱元璋邀請出山,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謀劃策。朱元璋多次將劉基稱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可見劉伯溫有相當高的政治策略頭腦。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並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誠意伯」。
  • 劉伯溫去世前,為什麼要送一筐魚給朱元璋?這一筐魚有什麼含義?
    劉伯溫是個忠臣,可惜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在多年乞討的生涯中養成了堅毅果敢的性格,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對於開國大功臣劉伯溫也是多有猜忌,劉伯溫雖然不是死在朱元璋手裡,朱元璋卻難逃嫌疑,其冷漠的態度寒了劉伯溫的心,可以說劉伯溫死於朱元璋的誅心,不過劉伯溫仍然在臨死前送了一筐魚給朱元璋,勸諫朱元璋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轉身就走?你看衛星雲圖便知曉
    然而,龍脈並不是固定的,且一個個高國家也不止一條龍脈,為了保佑自己的江山,古代帝王往往會斬斷其他的龍脈,在歷史長河中就有一大批這樣的帝王,相信斬龍脈能讓國家穩定。  嬴政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不僅尋求長生藥,還命令術士將金陵地區的龍脈斬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後,就命袁天罡去斬龍脈。而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就命令自己最信任的劉伯溫去斬盡天下龍脈。
  • 朱元璋還懂化學?明朝皇室一族名字都在元素周期表上有記錄?
    各個朝代都發生了非常多的趣聞,而在明朝,這種趣聞也十分多見,這不就有人發現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除了我們知道的朱元璋、朱允炆、朱棣這幾個皇帝的名字外,居然有那麼多的明朝皇子姓名和元素周期表莫名重合起來,這讓大家感到十分困惑。難道明朝皇室還懂化學,並且痴迷於化學,把自己的姓名同元素周期表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