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為何留下國外進貢的大象和犀牛,而獅子都被「退貨」了

2021-01-15 歷史店

「志士難揮落日戈,大明碧血滿山河」。明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腥風血雨、氣吞山河的故事。除了氣壯山河的故事,還有不少稗官野史,比如,國外為了表達對明朝皇帝的尊敬,進貢大象、犀牛等動物,但獅子都被皇帝退貨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外國的進貢制度怎麼來的?歷史資料中「進貢」的確切起源非常模糊,但繁華的唐朝時期,卻記載過許多的「進貢」趣事。

因為唐國力鼎盛,威加四海,每到節日慶典時期,西域各國紛紛前來朝貢。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收到一隻康國進獻的「獅子」。獅子體型龐大,形象威猛,有獸中之王的美稱,它還是佛經故事中的「瑞獸」,可惜中原獅子數量稀少,所以李世民見到威風凜凜的雄獅,高興不已,特意讓大學者虞世南作賦紀念。

武則天執政時期,收到一隻大食國進獻的「獅子」,和許多奇珍異獸。按照傳統來說,中原皇帝收到小國表示「臣服」的禮物,應該照單全收,再冊封對方封號、賜予金印,和一定數量的財物賞賜,作為回報,顯示大國氣度。武則天為何會退掉部分奇珍異獸——獅子?

而明朝時期發生的一件「退貨獅子」事件,終於讓後人知道答案。

原來在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在位時,發生過一件反常的事情。西域小國撒馬爾罕千裡迢迢,給明朝帶來一頭獅子作為貢品,但明憲宗卻死活不肯要,要求「退貨」。為什麼他會執意拒絕這頭獅子?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明朝早中期,綜合實力強大。經過「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外事活動後,明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迅速擴大,所以,送給明朝奇珍異寶,想要結交明朝的小國家也越來越多。

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哈烈國送來一頭獅子。朱棣非常高興,他為了彰顯大明盛世氣象,吸引更多的國家前來進貢臣服,把「厚往薄來」定為接待外國使臣的基本原則,又給使者賞賜,又讓文人雅士寫詩讚美。他還立下了規定:「外國使者只要進入明朝境內,吃住行全免費,還可以獲得極為豐厚的賞賜。」

規定一出,前來明朝送獅子的使者越來越多,卻也因此生出了許多齷齪的心思。

根據《中國紀行》記載:「帖木兒王朝獻給明朝一頭獅子。」之後,居然就獲得了明朝賞賜的30大箱器物,包括綢緞、布匹、鎧甲、鐵器、瓷器……足足有100多種商品。他們將賞賜物賣給自己國家的商人後,得到了驚人的財富。

為了謀取更多「利益」,歷史版圖上和明朝沒有絲毫瓜葛的魯密國,都千裡萬裡向明朝進貢獅子。西域國家撒馬爾罕隔三差五就送來一頭獅子,得到賞賜後還不滿足,胃口越來越大,聲稱獅子是高價從瓦剌國換來的,「值銀二萬」,運送獅子路上「遠走七年,多受辛苦」,運費就花了「三千兩銀子」,讓皇帝給他們報銷。

由於這些人的舉動越來越頻繁,也終於引起了明朝大臣的注意。他們主動研究西域等國的信息,這才發現國外獅子、老虎、猴子等動物在西域等國遍地都是,根本就不是什麼稀罕物,使者故意用「獅子」來騙中原皇帝,只是為了錢。皇帝明白過來後,非常惱怒。

弘治二年,西域小國撒馬爾罕使臣又帶著一頭獅子,來到嘉峪關。此時的皇帝已經明白使臣的目的,哪裡還肯上當?所以明孝宗接到稟報後,立刻下旨:「阻其使臣,盡卻所貢」,執意「退貨」,此事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卻貢獅」事件。

幾年後的撒馬爾罕使者還不死心,他們又轉走海路,想要將獅子運送給明朝。明孝宗派人將他們攔下來,使臣卻鐵了心賴在驛站不走,白吃白喝許多天。明孝宗這才狠下心來撕破臉皮,直接立下規矩:「送獅子的一律擋駕,獅子等獸,日用羊二隻飼餋,以十年計之計,用羊七千二百隻」,同時還「撥校尉五十名看守獅子房」,「此皆無益之費所當省者」。

儘管明朝的皇帝地位尊貴,享受繁華,面對厚臉皮的「送禮」友人,卻也很無奈啊。不過昔日皇帝才能看到的珍禽異獸,如今,我們在動物園裡,就可以直接欣賞耍玩,這也是我們現代人的幸福之處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都是牛,且都有兩個角,為何獅子對犀牛和水牛竟是兩副面孔?
    水牛的角是兩個彎曲的鈍角,在面對獅子的攻擊時,只能憑藉力量把獅子頂起來,很少能做到一擊斃命,只有不斷地連續衝擊才能給獅子造成致命傷害。犀牛的角就不同了,如同一桿長長的標槍。就差角上寫著「生人勿近」了,就這麼一柄利器再加上獅子的重量,獅子一旦被正面頂到,結局可想而知!另外水牛的皮膚沒有犀牛的厚,所以防禦力比之犀牛要差得多!
  • 非洲草原上的大佬,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但要說起百獸之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老虎和獅子。但在非洲草原有這樣一種大佬級別的動物,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樹,它還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 人、車,和老虎,以及獅子獵豹犀牛大象,的遭遇戰
    此類事件層出不窮,當然是和遊客素質,以及動物園管理水平都有關係。一張很復古的美國黃石公園的安全警示,下面一行小字寫到「Don't Feed The Bear」,請不要給熊餵食。也就是說,在拋開它們熟悉的捕食對象,面對一個不熟悉的物種時:它們往往是看尺寸行事對於肉食動物,如果你的尺寸比它大,它就會放棄攻擊,反之……這就是為什麼動物園會反覆提醒遊覽者一定要坐在車裡的原因,因為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動物獅子老虎,都比一般的轎車小。
  • 和獅子!大象!非洲豹!犀牛一起跑,非洲五大猛獸馬拉松!
    因為,當別人只能乘坐車輛,按著規定線路觀賞動物的時候,你將自由地奔跑在非洲大地上,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欣賞到真正壯美的草原景觀,即便見到大象,豹子,還有各種羚羊在賽道周圍近距離覓食也一點都不奇怪,你需要做的決策僅僅是,選擇繼續跑步,還是停下來和他們拍一張無與倫比的合影?
  • 古代高麗向我國進貢,都進貢什麼?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高麗向我國進貢,都進貢什麼?不說你想不到!   高麗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遼、金、宋三代的官員,根據古代中原王朝「進貢皇帝」的理念,韓國自然會大量進貢中原,主要是以各種當地產品和工藝品的形式。韓國還有兩種非常特別的貢品,太監和美女。
  • 大象遇到一群獅子,它會跑嗎?其實獅子怕大象
    很多人都認為非洲草原上最厲害的動物是獅子,因為獅子被稱作「草原之王」,即使河馬、犀牛等大型陸地生物,在遇到獅群的時候,也會淪為食物。不過,這其實是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覺。在非洲,當很多動物都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時,非洲象的生活可以用恣意瀟灑、肆無忌憚來形容,畢竟,作為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哪怕是獅群,大象也沒有什麼好怕的,畢竟,除了自己的大塊頭,大象本身也擁有著多種超級強悍的武器。根據動物學家的介紹:如今大象一共分為兩種,分別是亞洲象和非洲象。
  • 犀牛有多厲害?獅子看到它們都要躲著走,除了大象誰都不怕
    自然界中動物實在是太多了,它們有著不同的習性,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棲息地,有的動物就喜歡吃肉而有的動物平時吃一些野花野草的就好了,很多人都認為食肉動物都是非常兇猛的,因為它們敢自己去挑戰別的動物獲取食物,就像是老虎、獅子這類的動物就是非常厲害的,而一些只吃草的動物肯定戰鬥力就比較弱,
  • 歷史上所有國家作戰都騎乘過馬匹和大象,為何唯獨不用犀牛呢?
    歷史上所有國家作戰都騎乘過馬匹和大象,為何唯獨不用犀牛呢?從人類誕生之後,各部落,各民族,各國家之間就戰亂不斷。而且這樣的現象從古至今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所有人都目的幾乎都是為了土地,資源和糧食。近代戰爭後,人類的科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坐騎也都是坦克,摩託化集群,汽車,裝甲車,飛機等等。而在更早的歷史上,世界所有的國家作戰除了步兵之外,所騎乘的都是馬匹和大象了,甚至是牛!除此之外,鴿子,狗也都被運用到了戰爭之中。更有意思的是,在二戰中,還有貓和波蘭的一直叫做Wojtek的熊也參加過戰爭。那麼為何歷史上唯獨不見任何一個國家使用過犀牛呢?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我們都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曹衝稱的這頭大象到底是哪裡來的?這是一個被忽略一千多年的問題。根據陳壽的《三國志·魏書》記載:「時孫權曾致巨象」。也就是說曹衝稱的大象是孫權送的,但陳壽沒告訴我們孫權又是從哪裡搞來的大象。
  • 中國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商朝某一位王在甲骨文中留下記載,為自己「輝煌」的獵捕成績歡欣鼓舞。 那時候,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遍布著貘、犀牛、水鹿、亞洲象等各種如今僅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才出現的動物,3000多年前的商王和商人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甲骨文中留下的,將是一場有關中國古代生態演變的物種哀歌。
  • 犀牛都被踢倒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曾經把長頸鹿帶回中國,當時中國人沒有見過,以為它就是傳說中的「麒麟」。我每次去紅山動物園,有五個必看,第一是看長頸鹿,第二是看大象,第三是看河馬,第四是看大猩猩,第五是看犀牛。可見,我對體型較大的動物都特別感興趣。長頸鹿排在我最喜歡動物的榜首。而犀牛排在第二位。我的脾氣不太好,每次看見犀牛就想到這是我,還聯想到一個歇後語:犀牛闖進瓷器店。
  • 非洲犀牛單挑兩頭大象:結局震驚了
    犀牛單挑大象,而且是兩頭,誰會贏?近日,有攝影師在非洲拍到震撼一幕,場面十分罕見。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野生動物攝影師Andrew Forsyth在非洲納米比亞埃託沙國家公園拍攝到令人震驚的一幕,一頭雌性黑犀牛和兩頭年輕大象在水潭處展開對決。雖然大象的體型要明顯更大,但黑犀牛卻絲毫沒有一點畏懼的意思。
  • 中國的獅子為何不像真實的獅子,是整過容的嗎
    但是細細想來,中國是不產獅子的,形態各異又與真實的獅子長得大相逕庭的石獅子又是從哪來的呢?古人造出來的石獅子是否加入了其他動物的元素?或者石獅子根本就不是獅子?在國外,也有一種看門的動物,鷹頭獅身,被稱為「格裡芬」。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最早是草原帝國斯基泰王朝的崇拜物,融入希臘神話後,這種動物變成了身體比8頭獅子還大的「獅鷲」形象。中國早期的石獅子均長有雙翼,因此很有可能就是從獅鷲的形象演變過來的。
  • 大象和犀牛沒了象牙和牛角必死嗎?為什麼?
    在許多新聞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象牙或者是犀牛角殘忍的殺害大象和犀牛的報導,儘管在新聞中,大象和犀牛的屍體都做了一定的處理,但是也隱約能夠看到不法分子狠毒的手段。那麼,是什麼讓人對這些動物痛下殺手呢?取得象牙和犀牛角後大象和犀牛都必死無疑嗎?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沉重的問題。
  • 沒有天敵的動物;丹頂鶴、大象、犀牛及河馬
    (一隻老鷹被鵝按入水中蹂躪。)三,大象,犀牛,河馬,這三位在陸地草原上沒有天敵。a,一頭成年的非洲象,肩高4.3至4.5米體重5.5至8噸,粗壯的四肢能夠支撐身體快速奔跑,嗅覺和聽覺都非常好,加上長1.5米-2.5米左右的象牙,武力值獨步非洲草原。
  • 明朝各個藩國前來進貢,基本禮儀應該怎麼算?網友:禮尚往來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其實中國一直都是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國的形象存在的,並且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朝代也都是實力非常的強勁,並且每年總會很多的番邦前來進貢,尤其是在中國的明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明朝是中國封建君主統治政治下的一個非常繁榮和昌盛的朝代,並且我們都知道除了朱元璋之外
  • 非洲草原上的大佬,獅子都被它嚇得爬上了樹,敢和大象、犀牛叫板
    相比之下,獅子的體長還能和它拼一拼,體重就遠遠落在下風,只有非洲水牛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看看它的身體,感覺處處都是敦實的肌肉。怪不得獅子被嚇得爬上了樹,如果換做是我,還不得嚇飛?別說獅子,大象看了也膽怵啊!
  • 中國不產獅子,為啥守門的都是獅子?【圖片故事】
    雖然石獅子越做越像狗,可對真獅子,國人仍覺敬畏,元人熊太古說:「其(指獅子)乳入牛馬乳中,皆化成水,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洛陽伽藍記》中記載道:「莊帝(漢明帝劉莊)謂侍中李彧曰:『朕聞虎見獅必伏,可覓試之。』於是,詔近山郡縣捕虎以送。鞏縣、山陽並送二虎一豹。帝在華林園觀之。
  • 河馬被獅子撕咬時表情淡定 獅子:一點兒面子都不給
    當食草動物具有絕對體型優勢時,它的天敵也無能為力。比如大象和獅子、犀牛和鬣狗、河馬和鱷魚,當然也存在一些特例。今天要說的,是河馬和獅子的故事。獅子是非洲草原之王,河馬是淡水流域的最大哺乳動物。當嗜血成性的獅子捕殺河馬,場面會是怎麼樣呢?
  • 全城熱益 | 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那時候,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遍布著貘、犀牛、水鹿、亞洲象等各種如今僅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才出現的動物,3000多年前的商王和商人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甲骨文中留下的,將是一場有關中國古代生態演變的物種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