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者雖然都有角,且名字裡面都有牛。但水牛是偶蹄目牛科 ,而犀牛是奇蹄目角犀科,所以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那麼,這兩者面對獵殺者獅子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境遇呢?我有以下幾種觀點:
犀牛的硬體遠強於水牛
眾所周知犀牛體型巨大,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犀牛的體重2000~5000kg,水牛的體型相對犀牛就要小一些,大多數水牛的體重只有1000~1200kg。
雖然這兩者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值得注意是一群獵物獅子通常通過驅趕,挑選出老弱病殘下手,所以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相對容易的目標,體型相對小的水牛是獅子食譜上的,而犀牛體型較大皮糙肉厚對付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吃柿子找軟的捏,當然是獅子也懂這個道理。
這就是獅子寧願獵殺較小的水牛少吃點食物,也不願意獵殺犀牛吃飽,因為獵殺犀牛以它們的實力顯然無法達到或者代價有點大,說到這裡水牛和犀牛對獅子來講就是這樣的難易選擇而已。
角的造型和防禦力
除了體重上的差距,另一個就是它們的武器了。同樣是頭上長角,但是構造卻不同,這就造成了攻擊力的不同。水牛的角是兩個彎曲的鈍角,在面對獅子的攻擊時,只能憑藉力量把獅子頂起來,很少能做到一擊斃命,只有不斷地連續衝擊才能給獅子造成致命傷害。
犀牛的角就不同了,如同一桿長長的標槍。就差角上寫著「生人勿近」了,就這麼一柄利器再加上獅子的重量,獅子一旦被正面頂到,結局可想而知!另外水牛的皮膚沒有犀牛的厚,所以防禦力比之犀牛要差得多!
犀牛的危險性遠高於水牛
自然界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獨居動物的脾氣火爆好鬥實力強悍,當然這只是相對的,獨居當然要有匹配的實力保護自己生存,沒有兩把刷子否則無法生存。
犀牛怒懟大象
自然界中犀牛大多時間都是獨居,自然界中犀牛身邊除了給自己剔牙的鳥類,鮮有其他動物的身影,有時候犀牛都會懟大象這種陸地巨無霸,基本上很少有動物敢招惹這個脾氣暴躁的危險的動物,哪怕是獅子一個不小心就會吃大虧,獅子作為食肉動物有很高的警覺性,時刻保存自身戰鬥力,因為只有了戰鬥力它們才能獵殺,否則只有一死。看見龐大的犀牛,動物潛意識裡的警覺性會讓它遠離犀牛。
反觀水牛確實群居動物,那就是動物進化的結果,也是生存所需的,沒有足夠的實力獨自生存,群體就是很好彌補,水牛作為食草動物,面對食肉動物的威脅,群居既能提高預警,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震懾獅子等其他動物。
因此,比起犀牛,水牛的性情要溫和得多,加上它們硬體遠不如犀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危險係數要遠遠低於犀牛,這也符合獅子捕獵的原則,因此水牛被獅子獵殺理所當然。
獵殺犀牛已經超出獅子的能力範疇
上面我們也提到犀牛和水牛的各方面對比,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犀牛的數據遠遠超過水牛。話歸正題,水牛可以作為獅子的食物而犀牛不是最重要的是獅子的能力達不到。自然界中食物鏈,動物們所處的位置已經是通過千萬年的自然規則篩選形成的,也就是說食肉動物跟獵物都是匹配的,通過查詢得知水牛(野牛)是獅子菜單上最大的物種,簡答得來說水牛就是獅子捕獵對象的極限。
獅子可能有獸中之王的名聲,但犀牛是叢林中真正的統治者。這些有角的巨人和其他野獸之間的戰鬥(可悲的是,除了人類和大象)根本算不上什麼戰鬥。非洲犀牛分為白犀牛和黑犀牛,白犀牛重達三噸,除了非洲象,沒有動物敢動它。黑犀牛雖然體重只是白犀牛體重的一半,但性情兇悍,獅子也不敢招惹它。
犀牛對峙獅子
看過獅子捕獵視頻的人都知道獅子作為群居動物,它們的捕獵的過程都是團體合作,通常是一大群獅子驅趕獅群,將落單的水牛圍堵獵殺,有咬喉,有咬尾巴,有將獵物絆倒的,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所有獅子都使勁全力相互配合幾乎用盡全力。
雖然是獅子獵殺獵物,但是獵殺的過程並不是一般的局面,雖然水牛作為獵物也會給獅子帶來致命的危險。倘若將水牛換成犀牛那樣的體格,我想以獅子現有的能力肯定無法獵殺水牛,面對這樣的獵物,對獅子來說也是束手無策。否則,包括大象在內的大型食草動物早就成為獅子的食物,不是獅子不想吃犀牛的肉,而是沒有那個能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