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捕獵不成反被虐殺,為什麼非洲野水牛是獅子都發怵的存在

2021-01-14 胖福的小木屋

近日,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大群野水牛聚集在一個水坑旁,一隻母獅突然出現,想要偷襲,然而卻被野水牛發現,水牛不斷踩踏這頭離群的母獅,並用牛角不斷攻擊它,它被水牛像布娃娃一樣拋向空中、扔來扔去,最後,這隻母獅的屍體被扔進了水坑。

在非洲,這樣的場景非常常見,即使是雄獅,不要說面對野水牛群,就是面對落單的公牛,都要發怵,非洲野水牛可以說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

非洲野水牛究竟多恐怖

非洲野水牛,體長可以達到3.4米,身高可以達到1.7米,體重接近1噸,900千克,是整個牛科家族之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而非洲體型最大的克魯格雄獅加上尾巴最長也才3.2米,體重才250千克。而且它們頭上通常有很大的角,有些角甚至超過6英尺(約1.8米)長,且帶有明顯的弧度。如果被這牛角頂一下,立馬腸穿肚爛。

它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這也讓他們難以馴化,至今非洲水牛仍是人類歷史上 幾個沒有成功馴化物種的突出代表。

和獅子一樣,非洲野水牛也是群體生活,最大的非洲野牛群甚至能夠達到千頭以上,即便是小群生活的非洲森林野牛也會保持二十頭左右的族群。

非洲野水牛擅長群體作戰,來應對獅子的捕獵,龐大的非洲水牛方陣,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每小時,而獅子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如水牛,如果躲閃不及,被巨力的鐵蹄任意踩踏,頓時便會骨斷肉裂,甚至被踩成肉泥。

所以獅子一般情況下,只敢捕獵落單的老牛、小牛,除此之外,獅子捕獵野水牛的另外一個時機,就是在野水牛前往水坑的時候搞偷襲,野水牛喜歡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因此水坑是它們每天必去的地方。獅子會在野水牛去往水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努力拿下一頭沒有跟上隊伍或者是年老體弱的水牛。

但水牛會在危險中學習。如果它們能選擇,它們就會避開那些在過去幾個月裡遭遇過獅子襲擊的水坑。它們還會挑獅子不常出來活動的時間去水坑。

非洲野牛對幼崽的保護是最為嚴密的。無論是休憩還是覓食,成年的野牛都會將小牛集中在群體的中間。一般情況下,要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或者出動成年的雄獅。才可能偷襲成功。

但是即使是雄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敢對壘落單的成年的雄性野水牛,或者是帶著小牛的落單母牛,需要雌性獅子的配合才能捕獵成功。

如果獅子沒有在短時間內擊殺落單的野水牛,那麼野水牛會發出呼叫,同伴們聞聲就會迅速返了回來,對獅子發起攻擊,非洲水牛群體有個規矩,只要同伴的 傷情不特別嚴重,能將其帶走的,就決不會放棄不管。

如果獅子不敢放棄捕獵,趕快逃跑,在野水牛群的攻擊方陣,不死也要重傷。

關於非洲野水牛和獅子的鬥爭,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附近的蒂姆巴瓦蒂(Timbavati)私營自然保護區,3隻雄獅組成的捕獵組合在這裡所向披靡。

他們成功捕獵到了一隻小牛,但是卻被牛群發現,300隻野水牛和3隻雄獅進行了長達11小時35分鐘的對峙。為了爭奪小水牛,雙方展開了11場進攻,有段時間這些獅子甚至把矛頭轉向另一隻野水牛。獅子和野水牛來回廝殺,但是野水牛堅持認為小牛還沒有去世,不肯放棄,最終野水牛獲得了勝利,成功趕跑雄獅,但是在確認小牛犢已經死了,它們留下小牛走向遠方,3隻雄獅乘機返回享受午餐。

能夠在3隻雄獅的聯手捕獵下,取得勝利,在整個非洲大陸上都極其罕見。

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這些

在非洲大陸,牛獅大戰經常上演,下面這幅圖,兩頭年輕的母獅與一頭野水牛對峙,其他野水牛在一旁旁觀。而僅憑這一隻野水牛,就成功趕走了母獅。

另外,非洲野牛極具復仇精神。它們往往會到處尋找還未長大的獅子幼崽,用重蹄將其踩死或用牛角將其頂死。有時候甚至連獅子屍體都不放過。

野水牛因為龐大的體型被許多動物視為移動肉票,但是無論是獅群,還是鱷魚,想要捕獵野水牛,都要考慮付出生命的代價。正是因為如此恐怖的團體戰鬥力,非洲野水牛雖然繁殖能力很低,依然沒有滅絕,要知道,非洲野水牛的交配和分娩嚴格定在雨季進行。雌性通常5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而雄性大概7歲開始交配。非洲野水牛的發情期在3-5月之間,妊娠期為11.5個月(幾乎整整一年),如此低的繁衍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野水牛對小牛保護如此緊密的原因。

其實,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還要屬各種疾病以及非洲惡劣的自然環境。它們極易感染牛源性疾病(比如牛結核病、炭疽、牛瘟等)。比如,野水牛很容易因採採蠅而傳播昏睡病,這種疾病會給野水牛帶來持續的嗜睡狀態以及協調不暢直至死亡。實際上,在1890年代,牛瘟疫使非洲野水牛幾乎滅絕,因為瘟疫大流行殺死了其中的90%(以及許多羚羊)。

再加上非洲野水牛是許多國家最喜歡吃的肉,偷獵是導致許多保護區野水牛種群減少的主要原因,例如科莫(象牙海岸)、加蘭巴(剛果——金夏沙)等國家公園;塞倫蓋蒂(坦尚尼亞),可能還有許多其他地區。

不過無論遭遇什麼,對於非洲野水牛來說這種巨大的生靈而言,它們也就只有這麼一個信念——繁衍下去……

相關焦點

  • 獅子都很怕水?非洲存在「溼地獅子」,肌肉更發達,擅長水中捕獵
    導讀:獅子都很怕水嗎?並不。在非洲存在著「溼地獅子」,和很多喜歡在陸地上捕獵的獅子不同,它們擅長在水中獵殺非洲水牛。那麼,溼地獅子有哪些特點?它們和生活在乾旱草原上的獅子是如何分離和基因差異的?又該如何保護好它們?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與獅子捕獵水牛一樣,一群白肢野牛在面對孟加拉虎是也是大都是各自逃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每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有相對固定的食譜,也就是相對固定的獵物,比如非洲獅的主要獵物以斑馬、角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為主,而老虎的獵物主要以鹿科動物以及野豬為主。
  • 獅子真的不吃非洲野犬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與「獅子不吃鬣狗」如出一轍,因為,非洲野犬、斑鬣狗、獅子都是統一生態位中的競爭者,而且它們之間互有衝突。許多小夥伴說,獅子之所以不吃鬣狗,是因為鬣狗經常吃腐肉,身上有大量的細菌,而且味也難聞。但是,非洲野犬很少吃腐肉,為什麼獅子不吃它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捕獵的獵物體型越大,則這種動物的戰鬥力就相對更強一些。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
  • 非洲水牛和印度白肢野牛誰更厲害呢?
    小編經常在貼吧裡見到虎迷和獅迷們討論老虎和獅子,又拿出印度野牛和非洲水牛來比較,說明老虎和獅子戰鬥力,所以小編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印度水牛和非洲水牛
  • 為什麼獅子能在非洲生存,而老虎卻不能?
    講到最兇猛的猛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被稱為森林之王的老虎,霸道蠻橫的狗熊和縱橫非洲荒原的獅子等大型動物,而說到這裡,有的人就想提出疑問了,為什麼老虎都是待在森林中,而獅子都是生活在平原呢?在這裡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 王者也會栽跟頭——盤點在野生環境中殺死過成年老虎獅子的動物
    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無論多強大的猛獸都有失手的時候,掠食動物難免會在捕獵過程中被自己的獵物反擊致死,今天就來講講兩大人氣頗高的猛獸——老虎和獅子。,甚至還有人大放厥詞,說什麼「被亞洲象踩死的老虎不計其數」、「獅子一年被非洲水牛頂死400隻」、「長頸鹿踢死獅子輕輕鬆鬆」之類毫無根據的話。
  • 來自非洲的牛魔王,非洲水牛:草原之王就這?昨天還被我追著跑
    非洲水牛也叫做非洲野牛還有被稱為非洲野水牛,非洲水牛也是在當地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非洲水牛的體型十分的龐大,體長2.1-3.4米左右,身高1-1.7米左右,簡直就像是一輛小汽車。非洲水牛的體型龐大,但是它不像犀牛是一個近視眼,十分的容易受驚膽小,非洲水牛的視覺、嗅覺、聽覺都十分的靈敏,一旦發現附近有什麼威脅它會主動的發起攻擊。
  • 王者也會栽跟頭——盤點在野生環境中殺死過成年老虎獅子的動物
    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無論多強大的猛獸都有失手的時候,掠食動物難免會在捕獵過程中被自己的獵物反擊致死,今天就來講講兩大人氣頗高的猛獸——老虎和獅子。前幾天,我羅列了一些老虎獅子對噸級巨獸的獵殺記錄:
  • 呆萌可愛的水牛,為何卻成了非洲最可怕的動物?
    在農業發達的中國,水牛在國人們心中的形象不僅是溫和的,還是勤勞肯幹的。作為科技不發達時農耕的主要勞動力,別的國家也有水牛,或許在外國人心中水牛的形象和中國人心中水牛的形象都是類似的,但是這也僅限於家養的水牛。如果是野生的水牛那就有點嚇人了,特別是非洲的野水牛。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在非洲草原經常可以看到餓死的獅子,為什麼看不到餓死的老虎
    可是在遙遠的非洲大草原卻有很多餓死的獅子,可是從來沒見過餓死的老虎,這是為什麼呢?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先從獅子的生活習慣說起。在獅子的社會裡有著明確的等級制度,雄獅可以優先食用獵物,其次是母獅子,照顧幼獅的母獅和幼獅處於獅群的最底層,這種等級結構在平時獵物豐富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到了乾旱季節獵物短缺的時候,整個獅群都會挨餓母獅就算捕到了獵物也有可能沒有自己的份,所以捕獵的母獅一定會自己先吃飽,不捕獵的雄獅就只有挨餓的份了!
  • 野牛力氣大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它們不會一起來對付獅子?
    導讀:野牛力氣大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它們不會一起來對付獅子?在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數以百計的野牛,被幾隻獅子趕著跑,最後一頭跑得慢的野牛會被獅群捕獲,稱為它們的盤中餐。肯定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過,就是一隻野牛的力氣都非常大,足以跟雄獅抗衡,但是為什麼那麼龐大的野牛群,不聯合起來對付獅子呢?我相信如果野牛聯合起來對付獅子的話,獅群絕對不是對手。說起非洲野牛,其實我們不陌生,它們的外形就跟農村裡面的大水牛差不多,所以非洲野牛又被稱為是「非洲野水牛」。只是野牛的牛角比較特殊一點,像是兩個翹起來的中分髮型。
  • 把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它會不會被獅子、鬣狗咬死?
    因此,老虎到非洲,只有東北虎會面臨溫度變化較大的問題,其他的老虎對溫度的變化反應較小。其次是生存環境,老虎是典型的山林動物,大多數的老虎都以森林為棲息環境,這種環境下,有利於老虎的捕獵(有遮擋物,利於偷襲)。如果到了非洲大草原上,較為平坦的地形對老虎的捕獵習性是個挑戰,它們必須要做出改變。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捕獵成功率高達60%,但是它捕捉的都是小蛇、小鳥、蜘蛛、老鼠等等,最大最大也就攻擊個小山羊。體型越小,填飽肚子往往就更容易些。不否認黑足貓確實厲害,但是在捕獵上,它們的戰鬥力絕對沒有說的那麼神。單憑體型上看,一隻黑足貓也不可能厲害得過獅子和老虎。這種大型食肉動物,捕食的也是中大型食草動物。它們不是不能吃野兔、小鳥,實際上一些獅子幼崽或者老虎幼崽會自發地去撲捉一些鳥類。
  • 非洲野牛繁殖力不高,為什麼在非洲大草原上沒被吃沒?
    非洲大草原上危機重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其它動物嘴裡的食物,但是非洲野牛可能比其它動物稍微強悍那麼一點。非洲獅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這我們都知道,而類似於牛、羊等草食性動物聽起來就是被獅子吃的命,但是這種情況在非洲大草原上略有不同,可以說非洲野牛並沒有那麼怕非洲獅。
  • 獅子捕獵時常被野牛反殺,換成老虎有可能單獨捕獲一頭野牛嗎?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最大的敵人並不是鬣狗等猛獸,而是非洲野水牛,很多人會有疑問,野牛不是獅群的捕食對象嗎?怎麼又是敵人呢?實際上很多人都被野牛憨厚的外在形象給騙了,它可不像是我們常見的家畜那麼溫順。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牛是跟獅子、大象等猛獸並稱為最危險的5大動物之一,野外致人傷亡數量很高,每年都有比較多的人命喪於非洲野水牛之手。獅群是經常捕食野牛,這沒有錯,但是野牛也是草原上殺死獅子最多的一種動物,數據比鬣狗還要多得多。不是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嗎?獅子捕食野牛多了,自然就會被野牛反殺,這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事。
  • 相比起非洲獅,非洲野牛為什麼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
    而其中非洲野牛被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為什麼不是兇猛的非洲獅,而是非洲野牛呢?非洲野牛頭體長2.1-3.4米,身高1-1.7米,體重300-900千克,一對牛角能長達80釐米,非洲野牛是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個體才會落單。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 都是牛,且都有兩個角,為何獅子對犀牛和水牛竟是兩副面孔?
    這兩者雖然都有角,且名字裡面都有牛。但水牛是偶蹄目牛科 ,而犀牛是奇蹄目角犀科,所以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那麼,這兩者面對獵殺者獅子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境遇呢?雖然這兩者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值得注意是一群獵物獅子通常通過驅趕,挑選出老弱病殘下手,所以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相對容易的目標,體型相對小的水牛是獅子食譜上的,而犀牛體型較大皮糙肉厚對付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吃柿子找軟的捏,當然是獅子也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