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大群野水牛聚集在一個水坑旁,一隻母獅突然出現,想要偷襲,然而卻被野水牛發現,水牛不斷踩踏這頭離群的母獅,並用牛角不斷攻擊它,它被水牛像布娃娃一樣拋向空中、扔來扔去,最後,這隻母獅的屍體被扔進了水坑。
在非洲,這樣的場景非常常見,即使是雄獅,不要說面對野水牛群,就是面對落單的公牛,都要發怵,非洲野水牛可以說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
非洲野水牛究竟多恐怖
非洲野水牛,體長可以達到3.4米,身高可以達到1.7米,體重接近1噸,900千克,是整個牛科家族之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而非洲體型最大的克魯格雄獅加上尾巴最長也才3.2米,體重才250千克。而且它們頭上通常有很大的角,有些角甚至超過6英尺(約1.8米)長,且帶有明顯的弧度。如果被這牛角頂一下,立馬腸穿肚爛。
它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這也讓他們難以馴化,至今非洲水牛仍是人類歷史上 幾個沒有成功馴化物種的突出代表。
和獅子一樣,非洲野水牛也是群體生活,最大的非洲野牛群甚至能夠達到千頭以上,即便是小群生活的非洲森林野牛也會保持二十頭左右的族群。
非洲野水牛擅長群體作戰,來應對獅子的捕獵,龐大的非洲水牛方陣,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每小時,而獅子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如水牛,如果躲閃不及,被巨力的鐵蹄任意踩踏,頓時便會骨斷肉裂,甚至被踩成肉泥。
所以獅子一般情況下,只敢捕獵落單的老牛、小牛,除此之外,獅子捕獵野水牛的另外一個時機,就是在野水牛前往水坑的時候搞偷襲,野水牛喜歡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因此水坑是它們每天必去的地方。獅子會在野水牛去往水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努力拿下一頭沒有跟上隊伍或者是年老體弱的水牛。
但水牛會在危險中學習。如果它們能選擇,它們就會避開那些在過去幾個月裡遭遇過獅子襲擊的水坑。它們還會挑獅子不常出來活動的時間去水坑。
非洲野牛對幼崽的保護是最為嚴密的。無論是休憩還是覓食,成年的野牛都會將小牛集中在群體的中間。一般情況下,要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或者出動成年的雄獅。才可能偷襲成功。
但是即使是雄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敢對壘落單的成年的雄性野水牛,或者是帶著小牛的落單母牛,需要雌性獅子的配合才能捕獵成功。
如果獅子沒有在短時間內擊殺落單的野水牛,那麼野水牛會發出呼叫,同伴們聞聲就會迅速返了回來,對獅子發起攻擊,非洲水牛群體有個規矩,只要同伴的 傷情不特別嚴重,能將其帶走的,就決不會放棄不管。
如果獅子不敢放棄捕獵,趕快逃跑,在野水牛群的攻擊方陣,不死也要重傷。
關於非洲野水牛和獅子的鬥爭,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附近的蒂姆巴瓦蒂(Timbavati)私營自然保護區,3隻雄獅組成的捕獵組合在這裡所向披靡。
他們成功捕獵到了一隻小牛,但是卻被牛群發現,300隻野水牛和3隻雄獅進行了長達11小時35分鐘的對峙。為了爭奪小水牛,雙方展開了11場進攻,有段時間這些獅子甚至把矛頭轉向另一隻野水牛。獅子和野水牛來回廝殺,但是野水牛堅持認為小牛還沒有去世,不肯放棄,最終野水牛獲得了勝利,成功趕跑雄獅,但是在確認小牛犢已經死了,它們留下小牛走向遠方,3隻雄獅乘機返回享受午餐。
能夠在3隻雄獅的聯手捕獵下,取得勝利,在整個非洲大陸上都極其罕見。
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這些
在非洲大陸,牛獅大戰經常上演,下面這幅圖,兩頭年輕的母獅與一頭野水牛對峙,其他野水牛在一旁旁觀。而僅憑這一隻野水牛,就成功趕走了母獅。
另外,非洲野牛極具復仇精神。它們往往會到處尋找還未長大的獅子幼崽,用重蹄將其踩死或用牛角將其頂死。有時候甚至連獅子屍體都不放過。
野水牛因為龐大的體型被許多動物視為移動肉票,但是無論是獅群,還是鱷魚,想要捕獵野水牛,都要考慮付出生命的代價。正是因為如此恐怖的團體戰鬥力,非洲野水牛雖然繁殖能力很低,依然沒有滅絕,要知道,非洲野水牛的交配和分娩嚴格定在雨季進行。雌性通常5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而雄性大概7歲開始交配。非洲野水牛的發情期在3-5月之間,妊娠期為11.5個月(幾乎整整一年),如此低的繁衍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野水牛對小牛保護如此緊密的原因。
其實,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還要屬各種疾病以及非洲惡劣的自然環境。它們極易感染牛源性疾病(比如牛結核病、炭疽、牛瘟等)。比如,野水牛很容易因採採蠅而傳播昏睡病,這種疾病會給野水牛帶來持續的嗜睡狀態以及協調不暢直至死亡。實際上,在1890年代,牛瘟疫使非洲野水牛幾乎滅絕,因為瘟疫大流行殺死了其中的90%(以及許多羚羊)。
再加上非洲野水牛是許多國家最喜歡吃的肉,偷獵是導致許多保護區野水牛種群減少的主要原因,例如科莫(象牙海岸)、加蘭巴(剛果——金夏沙)等國家公園;塞倫蓋蒂(坦尚尼亞),可能還有許多其他地區。
不過無論遭遇什麼,對於非洲野水牛來說這種巨大的生靈而言,它們也就只有這麼一個信念——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