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白人殖民者間流行著狩獵的文化,而被認為最難捕獲且最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是「非洲五霸」(big five game),這五種動物分別為大象、黑犀牛、非洲水牛、非洲獅和花豹。
而其中非洲野牛被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為什麼不是兇猛的非洲獅,而是非洲野牛呢?
非洲野牛頭體長2.1-3.4米,身高1-1.7米,體重300-900千克,一對牛角能長達80釐米,非洲野牛是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個體才會落單。即便是小群生活的非洲森林野牛也會保持二十頭左右的族群,而稀樹草原亞種可形成了由1000多頭組成的龐大牛群。這樣當獵食者來襲的時候,它們就可以一起禦敵。
之所以說野牛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是因為它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且非常聰明,就連獅子都怕它們。
獅子也只敢攻擊落單、年老、年幼的野牛,對於獅子來說,除了小牛之外,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 才能將一頭重達800千克的非洲水牛推翻,而如果是落單的成年雄性野牛,就還需要雄獅的幫忙。如果不儘快擊殺,那麼其餘的同伴將對其咆哮的求救呼喊作出反應,會主動對捕食者發起反擊。非洲野牛群體有個規矩 只要同伴的 傷情不特別嚴重 , 能將其帶走的,就決不會放棄不管 ,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每小時,而獅子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如水牛。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獅群沒有快速擊殺落單野牛,或者沒有及時離開,那麼就有就有被牛蹄踩扁被牛角開膛破肚的風險,在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經常可以看見驚慌失措的雄獅被數十頭野牛追趕的情況。有些時候,成年的雄性野牛還會反殺雄獅,80釐米的大角對獅子來說也有致命的危險。
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偶遇落單的野牛,雄獅唯一有機會伏擊野牛的時候,就是在水邊。
非洲野牛經常在離水源較近的地方活動 。 因為水是它們生命的重要保障, 平時它們除了飲用之外,還需要經常洗澡 ,以降低體溫, 同時還常在泥水裡打滾, 將泥漿塗滿自己的身體,以此作為保護層 。
非洲水牛在水邊集體活動後,當有的非洲野牛不慎離開隊伍時, 這就出現了它們要等待的時機。
在很多時候,就算是獅子不主動攻擊野牛群,野牛群看到了獅群也會主動發動攻擊,而獅群的幼崽更會成為野牛群主要攻擊的對象,一旦有機會消滅幼獅便一定不會留情,就連死去的幼獅都不放過,在遇到去世的幼獅時候,水牛會用角將小獅子的屍體挑了 起來 , 又用足了力氣狠狠 地將其摔了下 去 ,防止其是詐死。
科學家認為,足夠強大到可以打擊捕食者的動物,更傾向於採取「攻擊」的策略。如果攻擊獅子,能夠使它們心生忌憚,減少把野牛當成獵物的機率,主動對獅子發起攻擊,也許是一種適應性的策略。
非洲野牛究竟有多狂暴呢?除了獅群之外,只有「無所不用其極」的斑點鬣狗,還有通過水中伏擊,能一對一捕殺非洲水牛的尼羅鱷,對牛犢子「豹」視眈眈的花豹,敢於攻擊非洲野牛,但是都要承擔生命危險。像在水底的非洲鱷魚,它們伏擊水牛群,反被強壯的水牛拖上岸亂腳踩死,這樣的情況在非洲大草原也不少見。
而對於人類來說,捕獵野牛要比其他生物更為小心,非洲野牛是對獵人傷亡最高的動物,它們的攻守行為捉摸不定,結合非洲水牛極其擅長的伏擊和迴旋側擊,對獵人的傷害常是致命的,這使得非洲野牛贏得了「草原暴徒」的名號。
著名作家普賴斯在他的小說《哈爾羅傑歷險記》這樣描述:
對付某些野獸,你可以靠靈活躲閃,但對野牛不行,它的反應和動作都很快,你一轉身,它即轉身。如果被某些野獸撲倒了,你裝死不動,它就會走開。但野牛不會,把你弄死它還不滿意,還要把你踩平。它要用蹄子把犧牲品踏得跟法國餡餅似的那麼薄才甘心。
對於巨型狂野的非洲水牛, 人們千百年來就有著一種期盼, 即馴服它,讓其為人類 服務。可是, 至今非洲水牛仍是人類歷史上 幾個沒有成功馴化物種的突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