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獅在攻擊野牛時,野牛為什麼一動不動?

2020-12-03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野生動物在自然界中都有著自己的生態位,有的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雖然沒有什麼天敵可以撼動自己的地位,但也時刻要為尋覓和捕獲獵物所奔波;有的處於食物鏈的中遊,既要為尋找食物四處活動,也要警惕天敵的侵擾和威脅;有的則處於食物鏈的底端,需要在四季變化和水源盈缺的交替中轉移自己的生存空間,同時也要時刻避免被天敵捕獲。

以上就是自然界中野生動物的主要境遇,從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了特有的生活習性,其核心就是趨利避害。對於食肉動物特別是大型的食肉動物來說,為了更有效地捕獲到獵物,它們往往進化出強健的身體素質、靈敏的嗅覺、強大的爆發力、尖銳的牙齒和腳爪、巨大的咬合力等等。

而食草動物在身體特徵方面,或進化出碩大的體型,或擁有敏銳的聽覺和視覺,或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或形成快速的奔跑以及持久的耐力,有的食草動物這些特徵還兼而有之,目的就是第一時間覺察到危險,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第一時間逃出「魔掌」。

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獅子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存在,無論是身型較小的哺乳動物、鳥類,還是體型碩大的斑馬、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還是同樣非常強壯或者兇悍的非洲象、河馬、犀牛、非洲水牛、尼羅鱷等,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食物。快速的奔跑能力、捕食時巧妙的隱蔽技能、強大的起跑爆發力,再加上群體作戰的優勢,使得捕食效率非常高,成為非洲大草原上其它動物的「噩夢」。

非洲野牛作為大草原上體型碩大的動物,它們雖然是食草動物,但卻是非常危險的動物之一,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爆烈的性格、具備較大殺傷力的輸出和群體效應。一般的食肉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如果將非洲野牛惹急了或者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它們就會群而攻之,不分青紅皂白一頓硬懟,有時都可以將非洲獅掀翻甚至造成重創,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那麼,為什麼我們在看動物世界時,有時會看到獅子捕獵野牛時,野牛不但不跑,反而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憑獅群圍攻呢?這種情況的發生,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野牛被嚇破了膽、四腳發軟跑不動了,作為食草動物來說,遇到危險時快速作出反應、瞅準時機快速逃跑乃是天性,野牛同樣也不例外。之所以會這樣,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非洲野牛雖然是食草動物,但仍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其強健的體魄、尖銳的長角可以震懾到很多草原動物,而且它們是群居動物,相互之間的配合和保護做得還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野牛的敏捷性較一般的食草動物(比如羚羊、斑馬等)要低很多,一旦危險來了,既有逃避危險的本能,也有自恃體型、爆發力和殺傷力的優勢上前一決高下的本能。

第二,非洲野牛在剛開始遭受到獅群圍攻時,在本能趨勢下還是作過逃跑抗爭的,只不過奔跑速度遠沒有獅子迅速,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被追上和困住。而在逃跑過程中,野牛的體力勢必會消耗很多,而且在獅子群體試探性的進攻之下,體力會進一步下降,最後被圍住以後,再也沒有力氣逃跑了。

第三,當非洲野牛被獅子巨大的嘴巴咬住以後,由於獅子的牙齒非常尖銳和細長,往往會深入到皮膚之下的肌肉組織中,這個時候如果反抗劇烈,那麼被咬住的部位必然會被兩個相反方向的力所撕扯,疼痛更加劇烈,還不如不跑。

第四,非洲野牛在被圍攻時,一開始會依靠巨大身體所帶來巨大動量,以及頭上的尖角,與獅群展開對抗,說不定還能反殺。同時在原地轉圈還可以觀察周圍環境,等待著能否有時機和間隙進行逃脫,只有當條件都不具備、獅子數量太多、野牛體力消耗過度時,才會因體力不支癱倒在地面上,淪為獅子的美餐。

非洲野牛被圍攻時,不是不想逃跑,而是在體力耗盡之前選擇的最優方案,應用自己有利的條件與獅子周旋,或許還有最終逃出生天的一線希望。

相關焦點

  • 相比起非洲獅,非洲野牛為什麼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
    在非洲,白人殖民者間流行著狩獵的文化,而被認為最難捕獲且最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是「非洲五霸」(big five game),這五種動物分別為大象、黑犀牛、非洲水牛、非洲獅和花豹。而其中非洲野牛被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為什麼不是兇猛的非洲獅,而是非洲野牛呢?非洲野牛頭體長2.1-3.4米,身高1-1.7米,體重300-900千克,一對牛角能長達80釐米,非洲野牛是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個體才會落單。
  • 非洲野牛繁殖力不高,為什麼在非洲大草原上沒被吃沒?
    非洲大草原上危機重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其它動物嘴裡的食物,但是非洲野牛可能比其它動物稍微強悍那麼一點。非洲獅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這我們都知道,而類似於牛、羊等草食性動物聽起來就是被獅子吃的命,但是這種情況在非洲大草原上略有不同,可以說非洲野牛並沒有那麼怕非洲獅。
  • 非洲獅被非洲野牛頂飛的幾個瞬間,獅子:我只是想飛得更高
    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和非洲野牛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戰鬥,一個是草原之王,威風凜凜所向披靡;一個是鋼鐵巨獸,力大無窮牛氣沖天。獅子可以通過團體的力量捕殺非洲野牛;非洲野牛也可通過團體的力量趕跑獅子,甚至有時候,一頭野牛也可把獅子擊退。一起來看看非洲獅被非洲野牛頂飛的幾個瞬間吧!
  • 獅子瘋狂攻擊野牛,不料野牛突然轉身,獅子直接悲劇了
    2020-11-22 10:33:48 來源: 崀檠娛樂 舉報   獅子瘋狂攻擊野牛
  • 非洲野牛為何要屠殺獅子幼崽?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
    非洲野牛為何要屠殺獅子幼崽?動物學家這樣解釋解開了我多年疑惑在非洲大草原上,非洲獅和非洲野牛(非洲水牛)可謂是一對強大的對手。獅子作為唯一一種集體捕獵的貓科動物,靠捕殺野牛使獅群獲得豐盛的食物;野牛雖然是食草動物,但體型龐大,健壯有力,一對牛角堅硬無比,發起攻擊來獅子也不敢靠近。獅子和野牛的戰鬥中,常有獅子受到重傷甚至死亡,但總體而言還是獅子勝多敗少。
  • 饑荒 野牛的介紹 馴服和圈養野牛的技巧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野牛,以及馴服野牛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野牛是群居動物,一個牛群最多會有12隻野牛。如果玩家攻擊了其中一隻,會引起所有牛的仇恨。玩家可以餵給一頭牛樹枝或乾草,把它從牛群引開,然後就可以輕鬆地殺死它了。殺死野牛會掉落大肉、牛毛,還有概率掉落牛角。
  • 熊對野牛:戲劇性的鏡頭顯示黃石灰熊吞下一頭野牛
    黃石公園長期服務的熊管理生物學家Kerry Gunther在接受《比林斯公報》採訪時說,他看到過幾次灰熊襲擊野牛,並發現了水牛的屍體,脊椎上有明顯的熊咬傷痕跡。」「我們有一隻項圈熊,偶爾會殺死成年野牛,」他告訴公報所以有些熊對它有點精通。」 不過,野牛並不是一個容易的獵物:對灰熊來說,甚至對狼群來說都不容易。
  • 獅子捕獵時常被野牛反殺,換成老虎有可能單獨捕獲一頭野牛嗎?
    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牛是跟獅子、大象等猛獸並稱為最危險的5大動物之一,野外致人傷亡數量很高,每年都有比較多的人命喪於非洲野水牛之手。獅群是經常捕食野牛,這沒有錯,但是野牛也是草原上殺死獅子最多的一種動物,數據比鬣狗還要多得多。不是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嗎?獅子捕食野牛多了,自然就會被野牛反殺,這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事。
  • 小朋友大百科 | 美洲野獸之王-野牛
    美洲野牛啊,也叫「北美野牛」。在大自然的世界裡,很多動物因為沒有厚重的毛髮,是非常害怕過冬的,而美洲野牛卻有著相當出色的適應能力。它們是北美洲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這種野牛頭很大,它們不僅有著非常強壯的身體,而且還有一身厚重的皮毛,這些毛髮覆蓋在它們碩大的頭上、豐滿的肩膀和前腿上。
  • 老虎到野牛的領地上喝水,野牛這時不高興了,老虎咋立馬逃跑了?
    印度有一種特別的牛叫印度野牛,這種牛的血統高貴,體長可達到330釐米,高達2米多,平均體重有800多公斤哦,所以說是超級的力量擔當了.那麼在印度啊,我們都知道印度也有蠻多老虎的,當這兩種動物碰撞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呢?
  • 野豬被馴化了,美洲野牛為啥沒有?
    但令人疑惑的是,曾經廣布北美的美洲野牛、遍布東歐的歐洲野牛,同樣也是牛亞科動物,為何古代人沒有馴化它們呢?美洲野牛和歐洲野牛外形相似,但基因差別很大。不過,它們二者雜交能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馴服」和「馴化」的區別遠古時期,野牛數量眾多,可供人類馴化的機會並不罕見。但時至今日,所有關於馴化野牛的努力都徒勞無功。
  • 盤點動物界的八大野牛殺手
    野牛是動物界的龐然大物,其龐大的體型、尖銳的角和蹄子以及好鬥的性格,令許多掠食者敬而遠之。當今世界上馬類、鹿類和羚羊類的殺手——豹、美洲獅和非洲獵犬都拿野牛們沒辦法。然而,大自然中總是一物降一物,野牛這種巨獸也有剋星。
  • 雲南邊境發現白肢野牛,重1.5噸,無愧是牛界的牛魔王
    雲南邊境的西雙版納,有個叫班倒村老胖寨的地方,不知道從哪裡衝出來兩頭巨大的野牛,它們與家裡養的水牛十分相似,但是體型壯碩,牛蹄呈白色、牛角根部呈白色偏黃。不知道是因為早已結仇,還是因為同時喜歡上一頭母牛,這兩頭公牛一個早上都在鬥毆。其中一頭野牛在戰鬥中明顯受傷嚴重,一臉的血,也許是頭骨撞裂了,落荒而逃,後因頭部重傷而死亡。
  • 非洲野牛比獅子強壯,為何總是被獅子追殺逃跑?
    獅子是非洲頂級獵食者,野牛是一種體型中等都食草動物,在動物世界中,你一定看過類似這樣的鏡頭。幾隻獅子追逐一群野牛,這種實力上完全不對等追逐似乎非常不合理,論個體實力,野牛強於獅子,論群體,野牛也是完全碾壓踏扁獅子,然而現實中卻是被追殺,弱者還會成為獅子的盤中餐。為什麼會這樣呢?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除了獅子外,老虎中的孟加拉虎也經常捕獵白肢野牛,而白肢野牛也是體型龐大的群居動物。與獅子捕獵水牛一樣,一群白肢野牛在面對孟加拉虎是也是大都是各自逃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貓和老鼠》野牛撞出來一個彩蛋,偵探變成了彈簧!
    飛行貓一技能:展翅翱翔LV1:飛行貓打開後背的飛行翅膀展翅翱翔5秒鐘,飛行狀態下飛行貓無法進行攻擊。LV2:隨著等級的提高,飛行貓可以飛行的時間增加,當展翅翱翔達到兩級的時候,飛行貓可以飛8秒鐘。LV3:帶你裝....帶你飛,飛行貓可以飛行10秒鐘。
  • 為什麼老虎只能捕殺梅花鹿,而獅子卻能捕殺體型更大的野牛?
    我就笑笑不說話,直接放圖片,下面這隻牛叫印度野牛,印度野牛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其最大成年體可以達到1.5噸重,如此龐大的體型就保證了,自然界很少會有動物敢招惹它們。但印度野牛對於孟加拉虎來說,就是一盤會移動的牛排,網絡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視頻,一隻名叫拉賈的孟加拉虎在幾十秒之內,就放倒了一隻成年的印度野牛。你跟我說老虎只抓梅花鹿?我看你恐怕失了智,論單殺獵物的能力,老虎不僅不遜色於獅子,甚至有些方面還要超過獅子,例如老虎的犬牙要比獅子長一些,犬牙越長就意味著越容易傷到大動脈。
  • 一隻非洲獅的愛情
    「去,給我摘兩個波巴布樹的果子來!」波巴布樹又叫猴麵包樹,也就是猴子吃的麵包。猴子跑得飛快,弄回了果子。「沒你的事了。」猴子如釋重負,如獲大赦,飛也似地跑了。……  「給我站住!」野牛聽到斷喝,懶洋洋地歇住了腳步。它很壯碩,個頭有這隻非洲獅子的幾倍。「給我趴下!」「俺幹嗎要趴下,你有病吧。」野牛看清了獅子,自顧自地往前走。「嘿,我這爆脾氣!你還挺牛!」
  • 野牛力氣大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它們不會一起來對付獅子?
    導讀:野牛力氣大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它們不會一起來對付獅子?在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個現象,那就是數以百計的野牛,被幾隻獅子趕著跑,最後一頭跑得慢的野牛會被獅群捕獲,稱為它們的盤中餐。肯定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過,就是一隻野牛的力氣都非常大,足以跟雄獅抗衡,但是為什麼那麼龐大的野牛群,不聯合起來對付獅子呢?我相信如果野牛聯合起來對付獅子的話,獅群絕對不是對手。說起非洲野牛,其實我們不陌生,它們的外形就跟農村裡面的大水牛差不多,所以非洲野牛又被稱為是「非洲野水牛」。只是野牛的牛角比較特殊一點,像是兩個翹起來的中分髮型。
  • 搭載曼恩發動機的歐洲野牛輪式裝甲車
    歐洲喜歡牛的不止是西班牙人,很多歐洲的軍用裝備都被冠以「歐洲野牛」或者「野牛」的名頭。今天說的這款車型來自嚴謹的德國,它就是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生產的Wisent(歐洲野牛)輪式裝甲電力車。根據協議,蒂莫尼將為萊茵金屬公司的歐洲野牛裝甲運輸車開發和生產獨立懸架系統,以及動力傳動系統。新型歐洲野牛是8×8全輪驅動裝甲車,這是兩家公司的第一次合作。歐洲野牛輪式裝甲車前臉造型酷似牛頭,與曼恩傳統的方正造型不太一樣。梯形前擋風玻璃外加裝甲,雨刷器由外凸的金屬盒保護,整體裝甲使用螺栓固定,便於更換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