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2021-01-13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

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

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捕獵成功率高達60%,但是它捕捉的都是小蛇、小鳥、蜘蛛、老鼠等等,最大最大也就攻擊個小山羊。

體型越小,填飽肚子往往就更容易些。不否認黑足貓確實厲害,但是在捕獵上,它們的戰鬥力絕對沒有說的那麼神。單憑體型上看,一隻黑足貓也不可能厲害得過獅子和老虎。

這種大型食肉動物,捕食的也是中大型食草動物。它們不是不能吃野兔、小鳥,實際上一些獅子幼崽或者老虎幼崽會自發地去撲捉一些鳥類。但是成年後的它們去捕捉這種體型小、渾身上下沒幾兩肉、跑的還賊快的動物,是得不償失的。

老虎捕捉一次野豬所消耗的能量,要通過接下來三到五天的進食去彌補。獅群捕捉一次斑馬所消耗的能量,也僅僅是和分食斑馬之後持平。

但是同為貓科動物,同時各自領域的王,為什麼老虎一向單打獨鬥,而獅子確實群體出動?

這主要還是受生活的環境影響的,它們必須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方式。

老虎生活在森林裡,灌木叢、樹枝樹葉、茂盛的草地、突出的石塊都能幫助它隱藏身形。而且因為哺乳動物的世界對色彩的感知並不像人類那樣豐富而敏銳,所以當老虎不動的時候,用它們的餘光看過去就已經和環境融為一體了。

所以老虎完美繼承了貓科動物獨行、謹慎的特點,它們靜靜潛伏,力求一擊即中。每一隻老虎都獨佔一個山頭,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老虎的領地意識非常強烈,絕不容許第二隻老虎在自己的地盤生活。老虎身上的特點就展現出了貓科動物共同的特點。

而獅子則是貓科動物中的一個異類,這主要是由於它們生活在大草原上,沒有東西供他們遮掩身形。

我們可以看到,除獅子外,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身上都有花紋,但是獅子的毛色是純色。

因為在大草原上,只有純色才是最好的保護色。非洲大草原上最花裡胡哨的算是斑馬,但是人家長一身黑白條紋也是為了迷惑捕食者。

非洲大草原上,食草動物體型一般都比較大,斑馬、羚羊、大象、河馬、長頸鹿、犀牛等等,都是群居的。除了羚羊外,其它動物體型都比獅子大,皮厚,一蹄子踢出去也不是鬧著玩的。而羚羊跑得快,就連貓科動物裡速度最快的獵豹,捕捉羚羊的成功率也不高。

所以獅子再不團結起來,恐怕真的要成為第一種會餓死的貓科動物或者會吃草的貓科動物了。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在獅群中捕獵的一般都是母獅子,雄獅從不輕易出手。但是母獅子捕到獵物之後,卻要先讓公獅子享用。

我們先來看獅群的構成:一頭雄獅,幾頭成年母獅,若干頭未成年小獅子,獅群數量大概保持在15頭左右。

看起來是雄獅在領導獅群,實際上日常捕獵活動都是由母獅子共同完成,只有在去捕捉長頸鹿這樣的龐然大物時才會請雄獅出手相助。甚至在母獅哺育幼崽期間,都不需要雄獅出手捕捉獵物。

這樣看來是不是一下子覺得雄獅也太廢柴了,感覺就像是長那麼大個頭看上去威風凜凜的,實際上就是母獅子安排過來當花瓶的,作用就是嚇唬一下別的動物,告訴別人,看,我們家有一個這麼強大威猛厲害的男人,別想著打我們家孩子主意了!

嗯,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交配繁衍。

看起來好像是這樣的,其實雄獅的作用,在一個獅群中是不可替代的。當然有上面說的震懾和繁衍的獨一無二的作用,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守衛。

獅群大部分的狩獵活動在夜晚,每天白天母獅子們帶著小崽子們入睡,雄獅就要守護在它們身邊巡視,保護它們。等晚上母獅子們出去捕獵了,雄獅還得看會兒孩子。

當然雄獅也不是全年無休,總有時間給它休息的。

而且在遇上體型很大的獵物的時候,必須要雄獅的幫助,給獵物致命一擊。

所以雄獅真的會一臉苦大仇深的看著這些不聽話的小獅子的,想打不敢打,想咬又怕咬壞了,只能可憐巴巴的等著自己老婆們回來,趕緊接手。

相比之下雄虎就自在多了,它們是真不用看孩子啊!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同屬貓科動物,獅子和老虎單挑,孰強孰弱?
    說起非洲草原上兇猛的大獅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們是草原的霸主,然而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它卻屬於貓科動物,沒錯,和許多朋友們家裡養的小貓咪同屬一類,是不是很驚訝?而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的,其他的貓科動物們例如老虎或者豹子之類都是單獨生活的動物,它們「孤身一人」捕獵、獨守自己辛苦打下的領地,一生也只有在發情期的時候才會去尋找自己的雌性同類,作為伴侶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而獅子向來是群居生活,那麼如果獅子也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單獨行動,它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嗎?
  •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都是動物界的霸主,它們都是貓科動物的代表,有些人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還有一些人認為獅子打不過老虎,他們雙方在網絡上見到就懟,不相上下。
  •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一說到貓科動物,人們首先會想想到獅子和老虎,非洲獅在草原上的絕對霸主地位,東北虎那震耳欲聾的呼嘯,都在述說著兩個王者的絕對地位,而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才算貓科動物之王辯論從未停歇過,然而在貓科動物中,還有一種動物比獅子和老虎更令人恐懼,這就是花豹,一種極度嗜血的貓科動物,那麼獅子,老虎和花豹,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如果說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區別,那麼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種。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我們知道,生物的一切邏輯都可以從生存和繁衍這兩個角度去考慮,那麼群居的獅子和獨居的老虎在選擇生活方式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百獸之王是獅子還是老虎?
    獅子和老虎,都是貓科動物中頂尖的獵手,在自然界中,他們都是動物界的領袖人物,兇猛威武,戰鬥力極強,都令其他動物都聞風喪膽,可這兩種動物,交戰起來會是如何呢,威武的獅子和霸氣的老虎哪個更勝一籌呢?野生非洲雄獅最大的東北虎比最大的非洲雄獅,要重100多公斤,所以,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由於動物的體形通常決定了他們的力量,所以成年東北虎的力量絕對勝過大多數非洲雄獅。
  • 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生活嗎?是獅子趕走了老虎,還是老虎趕走了獅子
    導讀:以前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生活嗎?是獅子趕走了老虎,還是老虎趕走了獅子?目前就世界猛獸分布來看,好像都是避開似的,比如獅子生活在非洲大陸上,老虎生活在除非洲以外的大部分區域,而灰熊生活的地方則沒有老虎和獅子,北極熊更是生活在極地。
  • 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這個答案出來後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明明經常看到流浪貓們聚集在一起曬太陽、吃飯,還互相舔毛;家裡養了很多隻貓的也都挺和諧,感覺貓咪就是群居動物啊,為什麼說它不是?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叫群居動物。
  • 為什麼許多人從小就覺得獅子比老虎強?它們的實力對比究竟如何?
    在網絡上,只要是一提到老虎和獅子,必定形成兩方對立的局面。獅子和老虎作為兩種大型的貓科動物都有著大量忠實的「粉絲」,而且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老虎碾壓獅子和獅子碾壓老虎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所以,關於「獅虎鬥」從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下面,我就來談一下,關於獅虎鬥個人的看法。
  • 完美的貓科動物不是老虎而是獅子?兩者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獅子擁有動物界較高的社會性,階級明確,分工細緻。在一個獅群中,雄獅負責抵禦鬣狗以及流浪獅子的入侵,雌獅負責日常的捕獵以及餵養孩子,雄獅依賴於雌獅獲取食物,雌獅需要雄獅守護領地,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假如在獅王爭霸中戰敗的一方要成為流浪雄獅,戰勝的一方則接管獅群,這一點跟我國古代的禪讓制度有點類似,可見獅子已經發展出貓科動物最完美的形態了。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捕獵的獵物體型越大,則這種動物的戰鬥力就相對更強一些。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
  • 對比了老虎與獅子各項數據之後,發現獅子真的很難打贏老虎
    「獅虎鬥」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麼多年來之所以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除了獅子、老虎這類大型貓科動物本身就具有的獨特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吸引著無數粉絲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野生環境下,獅子與老虎並無交集,自然也就沒有真實的爭鬥案例供人們去評價輸贏。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為什麼森林之王是老虎,而不是獅子?
    圖為東北虎獅子是貓科類動物,並非犬科類動物,喜歡群居生活很多人都說獅子是犬科類動物,事實上並非如此,它也是貓科豹屬動物。與其他貓科類動物最大的不同是獅子喜歡群居,獅群是由雄獅聯盟組成,它是一種典型的母系群體。在很多時候,雄獅聯盟更像是它們在「招上門女婿」一群雄獅會和它們的雌性後代生活在一起。通常情況下,五隻以上獅子就可以組成獅群。
  • 家貓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
    這就引申出一個很多人都想到過的問題:貓咪到底是不是群居動物?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貓咪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也就是說貓科動物裡只有獅子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動物。雖然流浪貓會經常聚在一起活動,但這只是由個體組成的抱團取暖鬆散團體,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群居」。
  • 為何明明老虎更厲害,但是「百獸之王」卻是獅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比較厲害的肉食動物都是貓科動物,比如獅子、老虎、豹等等,這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貓科動物的身體構造更好,反應力也更快。而在這些貓科動物中有兩種動物會被經常拿出來作比較,那就是老虎和獅子。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把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能淘汰獅子嗎?最可能...
    這其實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同樣都是貓科動物,同樣都有敏捷的身手、柔韌的身軀、極快的速度和強大的爆發力,那麼這些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很關鍵了,這就是他們的個頭。非洲獅子和華南虎與孟加拉虎的體型差不多,但是東北虎的個頭就比非洲獅子大得多了,平均可以多出50公斤左右,所以獅子和孟加拉虎較量的話,勝率大概五五分,但在東北虎面前只有被吊打的份兒。
  • 為什麼有些人始終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獅子和老虎其實,獅子和老虎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區域不同,對環境的要求也不同。就好像是長跑運動員要和短跑運動員比較一樣,雖然都是跑步,但規則的不同,誰勝誰敗也不一定。獅子喜歡生活在草原上,並且以群居的方式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