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2020-12-04 李喜貓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這個答案出來後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明明經常看到流浪貓們聚集在一起曬太陽、吃飯,還互相舔毛;家裡養了很多隻貓的也都挺和諧,感覺貓咪就是群居動物啊,為什麼說它不是?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叫群居動物。群居動物又叫社會性群居動物,它們的特徵是:以群體為紐帶生活在一起,擁有群落首領,共同覓食、活動、遷徙,成員之間會在優先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共同抵禦外敵,並且具有明顯的階級性。而獨居的野生動物會在繁殖期短暫地在一起,過了繁殖季節還是會各自單獨行動。

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呢?這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獅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稀樹草原等地帶,這種地方很缺少掩體,視野範圍相當開闊,而且獅子體型健碩,力量強大但是速度和耐力很一般,它們結成團體進行群居生活,就可以利用團體優勢來圍捕大中型獵物,提高覓食的成功率和效率。

而且獅子生活的區域內還有一些比較強力的競爭對手,比如群居的斑鬣狗。斑鬣狗集體行動,除了自己捕獵之外還會依靠數量優勢去搶奪其他食肉動物已經抓到的獵物,而群居的話能夠最大程度保護自己的食物。獅子不像豹子那樣可以把吃剩的食物掛在樹上,也不像獵豹那樣吃得少,所以獅子在長期演化過程中選擇了群居。

獵豹生活的區域更靠近沙漠,很少與獅子、斑鬣狗的領地交匯,它們同樣生活在開闊地帶,但是獵豹進化出了極端的速度,可以靠奔跑追逐來獲取食物,而且它們選擇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不怎麼感興趣的瞪羚,所以自己單獨就能搞定,不需要群居。老虎、美洲豹和花豹大都生活在叢林中,有複雜和豐富的掩體,可以利用掩體對獵物進行埋伏,所以自己也能搞定,不需要群居。

小型的野生貓科也是獨居動物,它們的獵物主要是嚙齒類、鳥類、兩棲爬行類和節肢類動物,它們的體型都很小,也比較容易獲取,不需要群體圍捕就能完成,彼此之間也擁有競爭性,所以選擇獨居。但是某些小型貓科和較弱的中大體型貓科動物會選擇在非繁殖期進行短暫的群體活動,比如野生斑貓(家貓祖先)和獵豹。

獵豹由於在演化過程中特化了速度,因此失去了許多其他本領,所以在同體型食肉動物中屬於較弱的。在非繁殖季節,成年的雄性獵豹有時會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動(沒有雌性),但是這種團體十分鬆散,沒有首領,也沒有階級,遇到食物和危險會一鬨而散,如果食物很多的話也可以偶爾互相分享,但都是優先保證自己能吃飽。這種行為模式是不是很像我們見到的流浪貓扎堆呢?

在多貓家庭中,貓咪們之間有許多互動,會一起玩耍,一起進食,一起曬太陽,也能互相照顧對方的小孩;也有可能會打架、互相看不順眼。其實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家中,貓咪們仍然是個體與個體組成的團體,並不是說生活在一起就是群居動物,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階級,也不會團結起來對抗未知危險,家裡有陌生人一來就知道了,貓咪們會四散而逃自己躲自己的,有時甚至會為了同一個角落打起來:我要躲在這裡,你出去!

相關焦點

  • 家貓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
    現在大家住在城市裡也經常能看到小區裡的流浪貓扎堆在一起呆著,有陌生人靠近就一鬨而散,危險過去就又聚集起來。還有些鏟屎官在家裡就養了不止一隻貓咪,雖然貓主子們有時會小打小鬧,但總體也算相處融洽。這就引申出一個很多人都想到過的問題:貓咪到底是不是群居動物?
  • 經常有貓會聚在一起,它們是群居動物嗎?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隨著養貓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裡的流浪貓也隨之增多,我們時常能見到一些流浪貓聚集在一起尋找食物、玩耍、遊走、睡覺,難道貓是一種群居動物嗎?要知道它們是不是群居動物,我們首先要了解群居動物的概念,群居動物是指以群體為生活方式的動物,它們在生活中何時何地都以集體為單位進行活動,比如睡覺、吃飯、遷移,最重要的是群居動物彼此間會相互關照,相互協助。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貓科動物間的「友誼」:獅子吃花豹,花豹吃獰貓,獰貓吃野貓!
    貓科動物,是地球陸地食物鏈頂端不可或缺的一環,牙齒、爪子、肌肉、體型、速度的完美結合讓它們成為地球上最兇猛的動物。據資料顯示,貓科動物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漸新世的歐洲,但演化到今天,貓科家族成員早已遍布除了南北極、大洋洲及大洋中的一些島嶼以外的其他廣大區域。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因此,獅子是根正苗紅的貓科動物,這個結論在學術界也是被一致認同的。那為什麼會有人把獅子當成犬科動物呢?在看了許多評論之後,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獅子是群居動物。不同於其他貓科動物的獨居習慣,獅子卻是另類的存在,總是喜歡成群結隊,這和非洲野狗、豺等犬科動物的習性如出一轍。因此會讓人覺得獅子是犬科。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世界上食肉動物大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貓科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尤其是在貓科豹亞科下的動物,只有雲豹的體型比北美灰狼小(平均體重30公斤左右),其他的豹亞科成員的體型均大於最大的犬科動物。,這正是進化角度不同造成的,沒有足夠強大的捕獵能力,想要生存就必須「抱團取暖」。
  • 獅子: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群居性動物,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
    獅子簡稱獅,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狻猊(suān ní)。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形態特徵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有鬃毛,而雌獅沒有。獅子擁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頭骨和肩高,雄獸普遍的要大於雌獸。相對非洲獅,亞洲雄獅的鬃毛比較少不是很濃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長毛,而它的尾端球狀毛也較大。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 同屬貓科動物,獅子和老虎單挑,孰強孰弱?
    說起非洲草原上兇猛的大獅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們是草原的霸主,然而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它卻屬於貓科動物,沒錯,和許多朋友們家裡養的小貓咪同屬一類,是不是很驚訝?而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的,其他的貓科動物們例如老虎或者豹子之類都是單獨生活的動物,它們「孤身一人」捕獵、獨守自己辛苦打下的領地,一生也只有在發情期的時候才會去尋找自己的雌性同類,作為伴侶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而獅子向來是群居生活,那麼如果獅子也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單獨行動,它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嗎?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如果說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區別,那麼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種。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我們知道,生物的一切邏輯都可以從生存和繁衍這兩個角度去考慮,那麼群居的獅子和獨居的老虎在選擇生活方式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一說到貓科動物,人們首先會想想到獅子和老虎,非洲獅在草原上的絕對霸主地位,東北虎那震耳欲聾的呼嘯,都在述說著兩個王者的絕對地位,而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才算貓科動物之王辯論從未停歇過,然而在貓科動物中,還有一種動物比獅子和老虎更令人恐懼,這就是花豹,一種極度嗜血的貓科動物,那麼獅子,老虎和花豹,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
  • 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非洲草原食物鏈的頂端
    第五:非洲獅 非洲獅 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一直存在著爭議,甚至有人認為河馬應該算作水生動物,因為河馬大部分時間都悠閒的泡在水中,只有夜間才上岸吃草。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完美的貓科動物不是老虎而是獅子?兩者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獅子擁有動物界較高的社會性,階級明確,分工細緻。在一個獅群中,雄獅負責抵禦鬣狗以及流浪獅子的入侵,雌獅負責日常的捕獵以及餵養孩子,雄獅依賴於雌獅獲取食物,雌獅需要雄獅守護領地,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假如在獅王爭霸中戰敗的一方要成為流浪雄獅,戰勝的一方則接管獅群,這一點跟我國古代的禪讓制度有點類似,可見獅子已經發展出貓科動物最完美的形態了。
  • 貓科動物中戰鬥力最強的是誰?
    在動物界中,貓科動物可以說是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掠食者,是高超的獵手,它們集敏銳的聽覺和嗅覺,敏捷強大的爆發力,鋒利的牙齒和利爪,協調的身軀,各種優勢為一體,在動物界中大殺四方,好不威風。那,這麼兇猛的貓科動物誰最強呢?
  • 獅子不愧是最大貓科動物!
    我們國家又是老虎主要產地之一,而且其他老虎主要產地也都在我國周邊,虎的來源應該比獅子豐富,應該不存在由於缺乏足夠樣本造成對比偏差的情況,難道書上說的不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討論獅子老虎的大小要明白一點,就現存亞種的平均體重而言,明顯比獅子重的只有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與獅子相當或稍微重,至於其他的虎,明顯要小於獅子。
  • 闢謠:貓科動物之間真的不吃同類嗎?錯,只是機會多寡問題
    許多人說,貓科動物從來不吃同類的肉。其實貓科動物之間是吃同類的肉的,只是發生的頻率較低而已。我們以獅子為例,獅子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族群之間也是有領地範圍的,並且獅群中的雄獅主要的職責就是巡視領地,而雄獅最需要防範的就是流浪雄獅,因為流浪雄獅只有挑戰了「獅王」才會有屬於自己的獅群。所以,雄獅之間的戰鬥往往是最慘烈的,尤其是一些年邁的「獅王」遇到年輕的流浪雄獅的圍攻,獅王即使不死也是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