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黃牛和水牛都是農村常見的畜力,而且它們幹的活都是重疊的,一般水牛的力氣要比黃牛大一些,因為水牛的體型要比黃牛大很多!而我們常吃的牛肉則主要來自黃牛,因為黃牛肉比水牛肉更細嫩!兩者都有一個不可替代的優點,那麼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就沒想過讓它們雜交出一個優勢品種呢?
儘管黃牛和水牛都是牛,但這兩種牛的差異卻有點大,黃牛是牛科牛屬,水牛則是牛科牛屬,兩則聽上去似乎差得也不是很大,按道理來說似乎也能繁殖下一代,比如馬科的馬和馬科的驢,它們可以生出騾子來,儘管騾子不能生育,但騾子好使啊,力氣大,容易飼養,因此在農村騾子是一種重要的畜力!另一個案例則是豹亞科中的虎亞屬老虎和豹屬中的獅亞屬獅子,也可以結合生出獅虎獸!但黃牛和水牛卻真的生不出水黃牛,或者黃水牛!這是為什麼呢?
歸根到底,是兩者的染色體數目相差太大了,比如黃牛是24對染色體,水牛則有30對,另外在體型與基因層面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生殖隔離!有相關研究表明,體外受精的黃牛和水牛胚胎發育在分裂到8個細胞時即告失敗,因此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過中都是無法雜交的!
馬的染色體是64條,精子的染色體是32條,驢的染色體是62條,精子的染色體數目是31條,兩者結合生成的騾子染色體是63條,正常情況下騾子的染色體無法配對,因此騾子無法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因此騾子是無法生育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騾子也有生育的案例,比如真正無法生育的公騾,它有正常的發情期但無法生育,而母騾則有部分生育能力,比如和公馬或者公驢交配,但受孕概率極低,因此更多見於科學研究,而實際中這樣的徒勞操作並不多見,有的也僅僅是個案而已!
獅子的染色體有38條19對,老虎的染色體是36條18對,理論上它們產生的獅虎獸染色體是37條,無法再減數分裂產生配子,因此獅虎獸面臨的結局和騾子一樣,但獅虎獸還有一個更加嚴峻的局面面對著它們!
獅虎獸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頭的骨架遺傳了獅子,因此頭部很大,但身體卻遺傳了老虎的骨架,因此身體偏小。因此獅虎獸的頭部與身體比例是失調的。
第二個問題是獅虎獸體型偏大,真正的原因是獅子和老虎會將自身生長基因都強勢遺傳給下一代,造成的結果就是獅虎獸不斷生長,最終造成身體不能承受為止。
第三個問題是獅虎獸免疫力比較低,行動遲緩,缺乏協調性,因此如果在野外的話,獅虎獸是不可能存活的,即使沒有其他動物來捕獵獅虎獸,也會因為自己無法捕獵而餓死,要不就是病死,即使在動物園精心養殖下,大部分獅虎獸也難以捱過幼年期!
世界最大獅虎獸體重超800斤,全球僅2隻
在生物演化過程中,一般有自然選擇和遺傳變異兩個過程會發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導致染色體數量的增加,但前提是這種結果會朝著優秀基因突變方向發展,要不然這種突變不成功的生物就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生殖隔離的兩種形式
而生殖隔離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因為獨立演化的路線是不確定的,當然也有可能時間還不夠久或者分離的不夠徹底,仍然還有雜交的發生,那麼理論上生殖隔離就不會發生,但只要獨立演化時間足夠長,伴隨而來的幾個特徵中,生殖隔離可能是最為明顯的!
人類演化與分化的過程
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人類有那麼多種,為什麼還沒有生殖隔離?其實獨立發展的時間不夠久這是一個問題,另一個隨著文明的建立,各方之間相互通婚,生殖隔離基本上不太可能會發生。而未來的全球聯繫將更加緊密,因此人種之間的生殖隔離也許永遠都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