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箭技術有多強?萬戶為何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2020-11-02 葉之秋


在四十餘年前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眾多天文學家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以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在許多航天史著作中,明朝人萬戶也都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萬戶之所以能夠做出這等壯舉,首先源自他所處的時代。

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明朝的火箭技術都領先於世界。

在當時,明朝對於火箭的研究頗為精深,首先是發射方式多樣,有架式發射,筒式發射,廂式發射,如神機箭,可以一次發射三枚火箭,飛廉箭可一次發射四十九枚火箭,百虎齊奔箭更能夠一次發射百枚火箭……

明朝火箭的射程和殺傷力更是奇大。從宋朝以來,火箭就被運用於實戰,然而,宋元時期的火箭還是用鐵製的箭鏃,殺傷力有限。明朝卻成功研發出了神火飛鴉,震天雷炮等爆炸型火箭,他們在火藥中加入鐵片瓷片,可極大增加火箭爆炸的殺傷效果。

明朝人還研發出一種水戰火箭,名為「火龍出水」。在當時的抗日援朝戰爭中,大顯神威,焚毀日寇多艘戰艦。

那麼,明朝人萬戶在火箭研究上又有哪些獨到貢獻呢?

萬戶生活時期,還是明朝初年,那時候燕王朱棣坐鎮北京,抵禦蒙古,萬戶是北京兵器局一位官員,醉心於武器研發。

當時,萬戶有幸遇上一位同樣熱衷火箭技術的領導,此人名叫班背。

兩人共同研發武器,彼此惺惺相惜,萬戶對火箭的理解大有長進。可惜好景不長,班背受奸臣排擠,被派往前線,最終死在蒙古騎兵的刀下。臨死前,班背讓人將自己用畢生心血寫就的《火箭書》,交給萬戶,並囑咐萬戶一定要研究出射程超遠的火箭。

尋常弓箭不過能射出數十步,即便是少數力量奇大的武將,射出的弓箭也不過百餘步。

當時軍中使用的火箭,與普通弓箭相比,只是在箭矢上附帶火藥,在擊中目標時,能夠造成更大殺傷力,甚至將目標點燃。然而這種傳統火箭,所依靠的依然還是士兵的臂力,在射程上,與普通弓箭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班背、萬戶研發的超遠距離火箭就是想要用火藥的推進力完全取代臂力。在這裡,火藥各種成分的配比就顯得極為重要。

經過多年研究,萬戶終於研發出一種名為「飛龍」的火箭,他藉助兩級火箭的推動力,射程最遠可達一千米,遠遠超過了傳統弓箭。

在完成飛龍火箭的研究後,萬戶又決心向太空邁進,研發出一種可以載人飛行的新式武器。若是能將這項研究完成,士兵就能藉助飛行器,飛行到更遠,對敵人的打擊也將更有效果。

美國著名火箭學家赫伯特在他的專著《火箭和噴氣發動機》一書中就曾提到,在中國十四世紀之末,有位官員名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綁上了四十七枚火箭,兩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四十七枚大火箭,想要藉助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升空飛行……

萬戶在座椅下安放四十七枚火箭,是要藉助火箭之力升空,雙手各持一枚風箏,是要藉助火箭的推進力滑翔。本來按照萬戶的計劃,只要他好好掌控手中風箏,大有可能安全著陸。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在火箭依次點燃後,萬戶成功升空,可就在眾人歡呼之時,剩餘火箭同時爆炸,萬戶也當場身亡。

雖然萬戶的研究失敗了,但是他對火箭技術的貢獻,對飛天夢想的堅持都值得後人銘記。

相關焦點

  • 600年前的明朝,他便開始火箭載人航天了,被朱元璋封「萬戶」
    回國後不久錢學森便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引領了中國航空和火箭事業的新篇章。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緊接著又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以及2003第一艘載人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
  • 萬戶:「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月球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14世紀的明朝,據說出現了中國「用火箭載人升天」的第一人。 他叫萬戶。 實際上,對於璀璨耀眼的中國歷史來說,「火箭」這個詞語並不陌生。
  • 他是中國航天第一人,為何再也不上天?在自傳中說出原因
    中國明朝時期有一個名叫陶成道的萬戶官用火箭飛天,火箭爆炸丟了性命,他被稱為「世界航空第一人」,而真正的「中國航天第一人」是楊利偉。相信大家依然能記得當時有多麼萬眾矚目,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歷時21小時23分,飛行14圈,他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要知道他可是中國太空第一人,當時冒著多大的風險上太空?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人類的航天始祖:元末明初的萬戶飛天
    數千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的探索。從人類遷徙,到大航海時代,再到航天事業的發展,人類的探索領域越來越廣泛。而在這一系列探索當中,最能體現人類勇於進取精神的,就是對月球的探索。人類對於月球的嚮往和探索,有文字記載的至少有數千年歷史。
  • 明朝人乘飛車上天,被世界尊為「航天始祖」,月球環形山以他命名
    時至今日,若是問中國的飛天第一人是誰,大家會毫不猶豫喊出一個民族英雄的名字,那就是楊利偉。其實華夏民族在很早就有飛天的夢想,而且這夢想做得比地球上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早。世界上很多「飛天史上的第一」都是在華夏民族中出現的。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航天史上的「世界第一」。
  • 盤點你不知道的世界第一人
    有這麼一句話,人們只會記得住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而不會去關注第二個人,但事實並不一定是這樣,不是所有領域的number 1都會被關注,咱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各領域的第一人,說不定會有驚喜哦。二.第一個飛天的人這裡說的飛天,不是說的人類的航天事業,而是說古代人們對於上天的嘗試。明朝有個人大家都叫他萬戶,其實,萬戶是一個官職,不是他的本名,他叫陶成道,曾經被朱元璋封過萬戶。
  • 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北宋初年,兩個軍官嶽義芳和馮繼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這才是真正的火箭。著名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如此描述這種「制導火箭」:由箭身和箭筒組成,箭筒使用竹、牛皮紙製成的,內部充滿了火藥,前端封死,後端引出導火繩,點燃後,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後噴出,利用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
  • 航天知識丨火箭的起源
    ,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本文,我將帶大家一起追溯古代火箭、近代火箭的起源,以及近代火箭的先驅。明代史記中記載的「神火飛鴉」就是並聯技術的體現,「火龍出水」就是串、並聯綜合技術的具體運用。相傳在14世紀末期,中國有位稱為「萬戶」的人,兩手各持一大風箏,請他人把自己綁在一把特製的座椅上,座椅背後裝有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又稱「起火」)。他試圖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來實現「升空」的理想。「萬戶」的勇敢嘗試雖遭失敗並獻出了生命, 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的力量進行飛行的人。今天,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 國際上將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命名。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飛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夢想,明朝萬戶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失敗,但是這種夢想一直存在。美蘇在「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從此太空這一未知領域被打開,美國為了趕超蘇聯,在1969年率先完成載人登月的世界壯舉,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我們應該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 嫦娥號探月為國爭光,最早探索太空的中國與美蘇航天技術哪家強?
    甚至早在明朝就有一位叫萬戶的官員把自己綁在插滿火箭的椅子上試圖登月,並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甚至在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都提到了這件事。認為萬戶驚人的膽略和非凡的預見,為後人進入太空打開了思路。雖然萬戶探月失敗並因此喪生,但是他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直到今天。
  • 新聞資料:人類太空探索歷程從中國明朝開始
    世界上最早進行載人航天技術實踐的,是中國明朝的萬戶(又名萬福)。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竄天猴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藉助火藥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儘管這次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世界第一人。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的名字命名。  1903年,在科尼島開設了第一家月亮公園。
  • 秦嶺深處一聲巨響,連美國都束手無策的航天難題,終於被中國攻克
    我國這些年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從北鬥衛星到天眼望遠鏡,從航空母艦到天宮二號,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和讚揚。毋庸置疑,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成為了專家,正在和那些西方大國縮小差距,但是在航空航天領域還和美國有一段距離。但是伴隨著秦嶺深處的那一聲聲轟鳴聲,中國又在航空航天領域有了新的進展,就連美國到現在還沒弄明白。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回來後很少露面?她到底去了哪?
    中國航天史的發展分為四個重要的裡程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第一個裡程碑是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號,其實在中國最初擁有航天夢想的並不是近代,而是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萬戶飛天」講的就是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的故事。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
  • 中國對天空的探索之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
    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火箭幫助地球人圓了航天之夢,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同樣也是中國人發明的,他是中國宋朝名叫馮繼升的人。憲宗皇帝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 楊利偉是中國航天第一人,又是空軍出身,為何卻是陸軍軍銜?
    覺宇宙之無窮,創航天之新風&34;他就是帶領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楊利偉於1965年6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 他是我國特級太空人,一名中國黨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他是我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優秀太空人,是進入太空飛行的第一人,有著1350個小時的空軍飛行經驗。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這是真實歷史上明代的航天嘗試——萬戶飛天。不論在知乎貼吧,還是在B站豆瓣,只要一人提起跟明清有關的話題,那註定會引來一場腥風血雨:且看那些反清復明派,他們以古代文獻為彈藥,將歷史知識作為槍炮,只為在網絡的世界裡,和那些清朝的狂熱粉絲們戰到天荒地老。
  • 從古至今的飛天太空夢 萬戶傳奇
    可是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人類無法飛天和飛上太空,可也擋不住古人對太空的嚮往,尤其是我們中國人,今天我們就講一個古代中國人飛天的故事,這個人叫萬戶,原名陶廣義,是元末明初人,距今六百多年了,他從小就對飛天和太空感興趣,經常放風箏和夜晚觀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