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2021-01-18 理性邊界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一):木鳶、木牛流馬、魔輪…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三 | 木牛流馬

上次我們說了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傳說,這次我們的故事又和諸葛丞相有關,要從草船借箭說起。

話說很多小朋友會睜大求知的眼睛問到:「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

其實啊,火箭一直要到我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才會出現,曹操還早了700年呢。

所以啊,我們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火燒赤壁中的火箭穿梭,都是藝術家們幻想出來的啦。

▲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

如果要問,火箭為什麼出現的那麼晚,那還得提到我國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這可是火箭的前置科技啊。

其實,我國發明的火藥全名叫做「黑色火藥」,成分是「一硫二硝三木炭」。

硫磺和木炭都是人類很早認識的東西,關鍵就在這個「硝」上,它的化學成分是硝酸鉀,也稱「硝石「。

到了唐朝時期,我們的老祖先們開始大規模開採硝石,製造黑色火藥。

到了13世紀,硝石的開採才開始傳播到中東,阿拉伯人稱呼他們為「中國雪」或者「中國鹽」。

▲比較純淨的硝石

稍微偏題一下,硝酸鉀有一個非常神奇的性質:話說大多數物質溶於水後都會放熱,但硝酸鉀溶於水後竟然會大量吸熱。這就讓聰明的老祖先們找到了避暑神器。

後來到了宋代,中國的商業異常發達,很多商家用硝石來做冰塊,並向其中加一些糖,這樣可以吸引更多顧客。

到了元代,蒙古統治者們喜歡喝奶,而又非常不習慣南方的酷熱天氣,又向其中加入牛奶和果汁。

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發現這東西太好吃了就將它帶回歐洲。歐洲人把它包裝了一番又帶回中國,它的新名字叫:冰激凌。

▲冰激凌,你吃下去的是綿柔滑爽,凝聚的是厚重的歷史。

回到我們的火箭,你的心目中的火箭是不是這樣的?將一坨火藥綁在箭頭上。

▲來自《火龍經》

但其實,這樣的「火箭」太low了,從動力學上來說,它根本沒有用到火藥的推力,而只是利用到它爆炸的威力。

它的射程和正常的弓箭並沒有太大區別,不是真正的火箭。

真正的火箭,那一定要利用到火藥裡的化學能,那種能量將比人力拉動的弓箭要上升一個數量級。

北宋初年,兩個軍官嶽義芳和馮繼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這才是真正的火箭。

著名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如此描述這種「制導火箭」:由箭身和箭筒組成,箭筒使用竹、牛皮紙製成的,內部充滿了火藥,前端封死,後端引出導火繩,點燃後,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後噴出,利用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

即使是現代的火箭,其原理和這種「制導火箭」相比也並無實質性的不同。

在這之前,一般的弓箭最大射程約為200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而這種「制導火箭」的有效射程竟然能高達300多米。(1000英尺)

▲來自《武經總要》

你可能以為,這種古代的「超級武器」應該使用的很少吧?都被鎖起來當成「核威懾」吧?

其實不然!僅僅宋朝,「制導火箭」就有不少經典的戰例,我們下面隨便列舉一二:

公元975年,「制導火箭」發明出來還沒幾年,宋朝在徵討南唐的戰爭中就用上了這種神器,他們使用「制導火箭」摧毀了南唐的戰船。也因此南唐後主李煜只能乖乖投降,「隔岸猶唱後庭花」。

▲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敗給科學技術,我不丟人。

公元994年,遼國10萬大軍圍困宋朝的梓潼,見識了「制導火箭」的威力後,只能悻悻的退兵。

公元1126年,面對強大的金軍來襲,李綱率領北宋軍民在開封保衛戰中使用了一種改進型「制導火箭」,他們稱之為「霹靂炮」,終於擊退金軍。可憐後來,不爭氣的徽欽二帝對邪惡的敵人竟然抱有幻想,輕信金軍的謊言,釀成了「靖康之恥」。

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領百萬大軍再次長驅直入,企圖一舉滅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關鍵時候,一階書生虞允文挺身而出,鼓舞軍民士氣,在長江上施放「霹靂炮」,一時間,煙霧和石灰瀰漫江面,金軍無法抵擋,南宋王朝轉危為安。

▲民族英雄:虞允文

千萬別低估我們祖先的智慧,他們在「制導火箭」的基礎上又做了很多修改。各種各樣的神火器被發明出來,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神火箭牌——火箭炮

▲來自《火龍經》

火龍箭——火箭「機關槍」

▲來自明朝《武備志》

群豹橫奔箭——火銃機關槍

▲來自《武備經》

長蛇破敵箭、群鷹逐兔箭——毒藥機關槍

▲來自《武備志》

炮艦

▲南宋炮艦

在這其中,最最讓人驚嘆的是我國發明的多級火箭——火龍出水。

其實,這個稱呼有點名不符實,它並不是從水下發射,而是在水戰中,從接近水面的地方,以極小的仰角平射出去,用於摧毀敵方的戰船。

你仔細觀察下面的圖片,龍身上有四個火藥筒,這就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飛行一千米遠。

等到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它會自動引燃龍腹第二級火箭,這時,從龍口裡又射出數隻子火箭,這些子火箭就如同蝗蟲一般撲向敵船,將他們燒毀。

▲來自《火龍經》

這是不是很類似於現在的多級火箭和巡航飛彈?

近代航天的多級火箭就是根據同樣原理所製成的,李約瑟對此評價極高,他認為火龍出水是阿波羅登月火箭的祖先。

而我國也有了現代版的「火龍出水」——鷹擊系列反艦飛彈。

1592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朝鮮節節敗退,向宗主國明朝求救。

明朝隨即派兵「抗日援朝」,期間的露梁海戰中,明軍就使用了火龍出水摧毀了不少日本戰船。

▲露梁海戰

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火器也傳播至朝鮮,讓他們發明了著名的火箭車(Hwacha),在抗擊日本豐臣秀吉侵略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朝鮮的火箭車(Hwacha)

明朝是我國古代火器的巔峰時刻,各種各樣的火器層出不窮,不僅有火銃、火炮,還有地雷水雷。

水底龍王炮——水雷

甚至有一個關於民間的神奇傳說:明朝有一個叫做萬戶的官員,一直嚮往著飛天之夢。

有一天,他建造了一個這樣的裝置:用一對超大的風箏帶動著一把大椅子,他自己就坐在椅子上,下面是47支火箭。他讓47個僕人同時點燃座位下的火箭,隨著一陣劇烈的爆炸,當硝煙散盡後,萬戶和他的飛行器灰飛煙滅。

其實,萬戶飛天的故事在任何中國古代的典籍裡都沒有得到記載。這個故事最早出現於1909年10月2日《科學美國人》的243頁,且時間為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

後來這個故事不斷演變,才成了我剛才敘述的樣子。我們現在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個人究竟叫做萬戶還是萬虎,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故事只是西方人基於對東方的幻想,編造出來的。

然而,經過不斷的傳頌,萬戶已經被認為是「歷史上首位嘗試用火箭升空的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甚至將月球表面的一個隕石坑命名為「萬戶」。

也許,這個傳說中的人物代表著人類勇於探索、不畏艱險的精神吧。

▲萬戶環形山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火箭」了
    中國古代火箭中國古代的「火箭」有四大部分,即箭頭、箭杆、箭羽和火藥筒。其中,火藥筒的外殼由竹筒或硬紙筒製成,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有小孔,以便將導火線引出來。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從而向前推動火箭。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箭頭的殺傷力可以穿透人體,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箭杆則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火箭誕生以後,在中國很快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
  • 牛鈴悠悠:中國古代社會的牛
    牛鈴悠悠:中國古代社會的牛 2019年06月14日 09: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呂鵬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2020-08-1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古代偉大發明,冷兵器時代的必殺技:火箭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從而有了「火箭」之名。從唐末到宋初火藥武器開始使用,但由於其配方和製作方法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不足以作為推進的燃料。
  • 古代這些力大如牛的人,他們究竟有多大的力氣?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古代、項羽、商紂王。很多的看官朋友應該看過許多民間的一些關於奇人異士的野史,他們身懷絕技神出鬼沒,確實很多的民間野史有這樣的記載,但是不光是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記載,很多正史裡面也有這樣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奇人異士他們力大如牛,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裡面的大部分人想必諸君是沒有聽說過的,如果看官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古代「震天雷」「火龍出水」式火箭
    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古代飛行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流傳廣泛,著名的,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中國流傳於民間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都是古代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生動想像的描繪。眾周所知的中國美麗神話《嫦娥奔月》,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會飛的仙女嫦娥,表現了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 中國古代攻城器械中,雲梯算什麼?看看朱元璋玩過的一窩蜂火箭桶
    其實在古代,人們早就考慮到了,於是就有了揚塵車與風扇車。 顧名思義,揚塵車就是在己方士兵爬城樓的時候,向上潑灑石灰粉,讓守城的士兵睜不開眼,從而幫助己方更快地爬上城樓。而風扇車是在地道中遇敵時,可以往前吹石灰粉和煙霧,來迫使敵人後退。
  • 飛機+火箭——空天飛機的發動機有多牛?
    協同空氣噴氣火箭發動機,啟動!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一種新型火箭發動機終於能要成功了!一些好的創意要經過多年不懈的堅持才終有成果。這種股份收購行為表明艾倫·邦德的先進推進系統有可能研製成功。如同其公司名稱所示,艾倫·邦德的推進系統是一種反應發動機。這表明該發動機也是按照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來推動飛機前進。廣義而言,反應發動機有兩種類型——火箭發動機和噴氣發動機,這兩類發動機都是將燃燒的熱氣在尾部噴出,符合第三運動定律,反應部分朝前運動。
  • 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一、火箭的起源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 中國古代不僅有防不勝防的暗器,就連火箭老祖宗都提前造過!
    一聊今天和大家講講古代那些鮮為人知的裝備武器。一、狀元筆狀元筆也要判官筆,器形似筆,筆頭尖細,筆把粗圓,也有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還有的只是一端有筆頭在筆的尾部有環也是可以讓筆旋轉的。
  • 為什麼古代青銅器上的的牛,不像現代中國的牛,有點像印度瘤牛?
    瘤牛形象屬於古滇文化器物中比較重要的裝飾,學者對此多有論著;我不懂生物學,就直接引相關論文了:關於瘤牛的起源問題,諸多學者均有描述,但由於瘤牛與黃牛在解剖學的骨骼結構上並無差異,因此,從地下化石找到的牛亞科化石中,瘤牛與黃牛原始祖先的化石較難區分。在我國豐富的牛科化石中,至今未見瘤牛的祖先——原始瘤牛的化石,因此尚難定論。
  • 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在人類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霍爾推力器被公認是衛星調整姿態首選推進裝備,而電推進系統本身又是火箭的一種,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電火箭 」。與通過燃燒化學推進劑燃料獲得動能的火箭不同,霍爾推力器通過將電子約束在磁場中,並利用加速陽離子來獲得推力,擁有結構簡單、高比衝、高效率等優點,這項技術一直是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技術的優勢所在。1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跨越。
  • 中華熱兵談之火箭概論:從古代引火箭的衰落到經典火箭的誕生
    事實證明,自從唐代煉丹家無意之中發明了黑火藥之後,中國人不僅僅拿它來製作煙火,還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熱兵器,除了火炮之外,火箭也在中國熱兵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關於黑火藥和火箭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可能會錯誤的認為,火箭在黑火藥出現之後才被運用於戰場,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識,因為火箭的歷史發展遠比黑火藥要早得多,黑火藥只是火箭的一種重要助推劑。
  •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火箭的歷史
    火箭的發射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火箭內儲存大量的燃料和氧化劑,燃料和氧化劑起反應,也就是說燃燒的時候,會產生高壓氣體,火箭就是利用這些高壓氣體噴出後產生的反作用力飛起來的。火箭與飛機都儲存有大量的燃料,但是火箭與飛機的發動機有很大的不同,飛機發動機要吸入空氣,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燃燒,但火箭不同。火箭所需的氧化劑並非來自空氣,而是來自火箭的內部。這是火箭與飛機飛行時很重要的區別。
  • 中國最年輕的設計師有多牛?16歲研究火箭,做出巨大貢獻
    大多數人16歲的時候,還在按部就班地念書,但是我國有一個小夥子,16歲就開始研究火箭,還成為了我國航天產品研發和液體火箭發動機領域最年輕的設計師。吳曉飛出生於1990年,他沒有讀過一天大學,但是他從16歲起就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設計火箭發動機。從開始研究到成功研製出中國航天業餘界第一款液體火箭發動機,吳曉飛僅僅花了五年的時間。2014年,吳曉飛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了翎客航天,他也成為了翎客航天的設計師。又一個五年過去,2019年吳曉飛和其團隊成功造出了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航天可回收火箭並成功完成懸停以及軟著陸回收技術測試。
  • 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哪些?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叫法
    我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人到底怎麼稱呼恆星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對於恆星的稱呼有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
  • 細數古代戰亂中的各種火器,古代火箭很厲害
    火藥是古代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是古代帝王們沉迷於煉製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發明的配方。大約在晚唐時期,火藥才開始被用作戰爭,而最早使用的火器是火箭和火炮。那個年代的火箭和火炮與現代軍事上的火箭、火炮是完全兩回事,雖然技術含量並不高,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成功發射自製火箭!網友:這個大學生太牛了!
    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通過自學和與愛好者們交流劉上點亮了機械設計3D建模、發動機、燃料、編程、飛控算法3D列印的「技能樹」才最終實現火箭的成功發射37個視頻記錄了劉上一步一腳印的研製過程劉上自製火箭的視頻在B站火了之後被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報導
  • 造價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究竟有多牛?
    哈勃觀測到的宇宙合成照片但今天我們的主角並不是哈勃,而是比哈勃更牛的新一代太空紅外望遠鏡。她的名字叫: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先看看她的照片。進入太空的詹姆斯哈勃太空望遠鏡想像圖怎麼樣,像不像一艘宇宙戰艦,有沒有覺得,這造型科技感十足呢?光看外表,好像已經比哈勃要厲害了,那麼它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
  • 北京大學有四大「瘋人院」究竟有多「瘋」?你了解多少?
    1、數學科學學院北大數院究竟有多牛?「數院」近年來畢業生去向2、物理學院北大物理院究竟有多牛?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30多名兩院院士,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的總人數居全國各高校之首;23名「兩彈一星」元勳中,12 名在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學習和工作過。在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 2019 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物理學科排名全世界第 22 名;在英國 QS 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北大物理學科近幾年都排在中國大學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