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古代「震天雷」「火龍出水」式火箭

2021-01-18 熊鳳枝科普

大家好,我是熊鳳枝,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

天際遨遊的飛彈

在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如天空中突降的暴雨、雷鳴和閃電感到十分困惑。天空中的景象引起人們產生美妙的幻想—人類也要到天上去遨遊。於是,古代人萌發出扣人心弦的、豐富多彩的飛行神話傳說。

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古代飛行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流傳廣泛,著名的,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

中國流傳於民間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都是古代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生動想像的描繪。

眾周所知的中國美麗神話《嫦娥奔月》,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會飛的仙女嫦娥,表現了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能騰雲駕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中國春秋時代蕭史弄玉乘龍跨鳳雙雙成仙飛去等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美好願望。

古希臘神話中也有代達羅斯父子插翅逃亡和飛天神騎的傳說、古敘利亞神話中有士兵穿上寬大的襯衣升空作戰、古條頓傳說中有魏蘭的飛行馬夾以及阿拉伯神話中的波斯飛毯和魔杖等等。

這些飛行神話傳說不僅豐富了古代人類社會文化,而且也引發了人類對飛行的探索,孕育了航空航夭事業發展的萌芽。

古代中國的火箭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火箭。

I.弓火藥箭—第一枚火藥火箭

唐未宋初(公元10世紀)已經有火藥用於火箭的文字記載。

北宋的軍官唐福等人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和火箭法。它是用紙糊成筒狀,把火藥裝在紙筒裡壓實,綁在箭杆上,用弓發射出去。這種火箭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藥火箭。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製作出火藥鞭箭。這種武器是在原始火箭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將火藥直接裝人杆中間,爆炸時響聲很大,藉以恐嚇敵人。曾公亮等在《武經總要》中,對弓火藥箭作了簡要說明,並繪製出火藥鞭箭圖。

2.嚇破敵膽的「震天雷」

自宋代始,火箭就被當作兵器在戰場上發揮它的作用。當時主要用火箭襲擊敵人的軍營,攻打敵人的堡壘。

當時宋、金、元的硝煙連年不斷。戰爭的需要推動了火藥性能的改進和火藥武器的發展。

公元1121年,金兵在戰爭中首次使用鐵火炮,又稱「震天雷炮」的火箭武器。這種火箭外形呈球狀,用蔑編造,直徑3.5寸。中間有一長3寸的紙筒,筒內裝推動震動雷炮飛行的送藥,筒外裝發藥、藥線,外麵糊上十幾層紙,兩面各裝上翅膀。攻城時順風點燃引線,炮飛人城。送藥燒完後,就引燃發藥爆炸。

公元1232年,金、元注京(今日開封)之戰,金兵再次使用震天雷來抵禦元兵的進攻。山於這種武器的強大威力,元兵望而生畏、聞風喪膽、狼狽逃竄,從而一解汁京之危。

3.「一窩蜂」—多箭齊射火箭

13世紀中葉,火箭武器又有了新的發展。主要分兩個方面。

一是火箭有品種式樣的增加,火箭有多種形狀,如槍形、刀形、劍形、燕尾形等,製成的火箭就稱之為飛槍箭、飛刀箭、飛劍箭和燕尾箭等。

一是發展了多箭齊射的火箭。即一個箭上有2支以上,多至上百支箭向外齊射。

「一窩蜂」就是多箭齊射式火箭中的一種。它是以木桶為外殼,裡面裝有32支神機箭,箭杆長4尺2寸,用一根總藥線將32支箭的引線連接起來,裝置在地下。使用時點燃總引線,32支火箭同時引爆,箭像一窩蜂一般地飛出地面。由於這種火箭齊射時有很大的殺傷力,氣勢兇猛,所以,在戰爭中威震四方。

4.「火龍出水」式火箭

「火龍出水」—原始的串聯式火箭。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21年),中國發明了一種主要用於水面作戰的火箭武器「火龍出水」,它是佔代最早的串聯式原始二級火箭。

「火龍」火箭的結構有龍頭、龍身、龍尾。龍頭和龍尾用木頭製成。龍身由薄竹筒製成。

龍體內裝有數枚神計火箭,引線全部聯結在一起,從龍頭下的孔引出去。龍身的下部前後各裝有兩支大起火(起火即在火箭的藥筒上捆一根細竹竿),其引線也連接在一起,前面的兩支起火的藥筒底部和從龍頭引出的引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大起火,產生推力,使「火龍」射向天空。當起火的藥筒燃盡時,點燃龍體內的數枚火箭,使「火龍」再次加速,同時火箭從龍體內飛出射向敵人。通過多枚火箭聯用和「兩級」火箭推力,火箭威力大增,它不僅可以在水面上飛行數裡,而且,擊中目標後,會使人船俱焚。

這種火箭用於水戰時如同水面騰起火龍。故稱之為「火龍出水」。

5.「神火飛鴉」式火箭

「神火飛鴉」—原始的並聯式火箭。

公元1377年,在中國出現了最早的原始並聯式火箭—「神火飛鴉」。所謂並聯式火箭,它的含意與物理學中並聯或串聯電路相近,並聯式指火箭產生推力的起火併排安裝,同時起爆;而串聯式指起火按序排列依次起爆。

「神火飛鴉」火箭外形如烏鴉,是用細竹篾和蘆葦編成的,外面用棉封固,內充火藥。鴉身前後裝有頭、尾。用表紙做成的翅膀固定在鴉身兩側,每側2支。使用時點燃引線,利用起火的推力使「神火飛鴉」升空,能飛行100多丈的距離。當「神火飛鴉」將落地時,鴉身內的火藥點燃爆炸。鴉身墜地,火光沖天,『因此燒毀船隻和敵營。

這種火箭與現代火箭、飛彈的原理相似,是靠自身噴射作用推進的。

6.「飛空砂筒」式火箭

「飛空砂筒」—原始的可返回式火箭。

「飛空砂筒」火箭箭身是由薄竹片製成,它的前端兩側各放置一個藥筒,一個筒口前置,一個筒口後置。在筒口向後的藥筒前面安放長7寸,直徑7分的爆竹。爆竹外裹3-5層紙,前裝細砂,用紙嚴密封糊。爆竹的引線與藥筒底部相連通。使用時點燃引線,利用筒口向後藥筒內產生的推力將火箭射出,射到敵人的營地。當藥筒內的火藥燃盡後就引燃爆竹,頓時,其中的細砂四處飛濺迷人雙目,同時殺傷敵人。與此同時,點燃筒口向前的藥筒,產生反作用力,將火箭送回。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火箭」了
    中國古代火箭中國古代的「火箭」有四大部分,即箭頭、箭杆、箭羽和火藥筒。其中,火藥筒的外殼由竹筒或硬紙筒製成,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有小孔,以便將導火線引出來。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從而向前推動火箭。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箭頭的殺傷力可以穿透人體,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箭杆則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火箭誕生以後,在中國很快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最近,我的朋友、著名科普作家魯超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火器。其中最有趣的是「火龍出水」,它是一種多級火箭。聽這名字好像是從水下發射的,就像現在的潛射飛彈,其實並不是。它是從水面上三四尺的高度發射的。火龍身上有四個火藥筒,這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飛行二三裡。等到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它會自動引燃龍腹裡的第二級火箭。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最近,我的朋友、著名科普作家魯超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火器。其中最有趣的是「火龍出水」,它是一種多級火箭。聽這名字好像是從水下發射的,就像現在的潛射飛彈,其實並不是。它是從水面上三四尺的高度發射的。
  • 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一、火箭的起源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 火球、震天雷、神火飛鴉,原來火藥發明裡面還有這些神器
    火藥,是中國古代化學史上重大科學成果。可是,它卻是從道家那神秘的煉製仙丹的煉丹爐中孕育出來的。科學與迷信,就這樣有趣地聯繫著。煉丹,至少在西漢就已開始了,而煉丹的重要成果——火藥到隋末唐初方被記錄在《丹經》一書中,稱為「硫磺伏火法」。所記已經是將硫、硝、炭按一定比例,依一定的配製方法,置於一爐的一個較為完備的火藥方子。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
    大家好,我是李宏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數學王子—高斯19世紀前期,德國數學家高斯在近代科學研究領域裡,以其數學研究的輝煌成果,被世人公認為繼牛頓之後的最偉大數學家,被人們譽為「數學王子」。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地熱發電,防震玻璃
    大家好,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科學歷史電爐電爐並不是真正的爐火,因為在電爐裡並不燒什麼。不到100年以前,電爐在美國由w·來福·巴爾頓博士首創。側洲年,科學家們在義大利的拉瑞羅地熱田,利用地熱燕汽試驗發電成功,於191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地熱電站。半個世紀以後,紐西蘭、美國、墨西哥、日本等國家的地熱電站相繼投人運行,目前已有14個國家在利用地熱發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蓋瑟斯地熱蒸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熱電站,已有17臺機組運行,裝機容量達113萬千瓦。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天文學家
    大家好,我是劉世雄,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索宇宙奧秘的惠更斯惠更斯的父親是荷蘭政府的一名要員。一次惠更斯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本數學人門的書,很快他就對數學發生了興趣。不使用水就使計時儀器更加耐用而較少需要維護,因而更適合安裝在教堂鐘樓裡:不過其精確度卻與滴漏不相上下。作為鐘錶,從11世紀前後就出現了帶有錘的齒輪鍾。到了16世紀中葉,出現了打點報時的家庭用鍾,小型懷表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種懷表當時這們稱為「紐倫堡的雞蛋」,是十分有名的。但那時的鐘表很不準確。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克卜勒
    大家好,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的克卜勒克卜勒出生在一個德國小市民家庭。他一來到人世間就遭到了許多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紅熱弄壞了他的雙眼。
  • 明朝最強黑科技:「火龍出水」反艦飛彈,「神火飛鴉」無人轟炸機
    可能很多人受到了各種古代影視劇的影響,認為中國明朝時期的火器,僅僅只有火槍和大炮,這些武器憑藉巨大的打擊威力和先進的作戰性能,碾壓西方各國的裝備。如果夥伴們真這麼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在16世紀,古人的創造發明的精神和軍工科技技術已經非常的先進,只是很多作戰霸道的火器並沒有大量的推向大眾,至此很多人的對中國古代武器的印象都還是停留在大炮上。為此小編收集整理了16世紀,中國明朝時期作戰最強的3款黑科技跟大家分享。
  • 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一):木鳶、木牛流馬、魔輪…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三 | 木牛流馬上次我們說了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傳說,這次我們的故事又和諸葛丞相有關,要從草船借箭說起。話說很多小朋友會睜大求知的眼睛問到:「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其實啊,火箭一直要到我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才會出現,曹操還早了700年呢。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
    大家好,我是梁曉麗,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學什麼是解析幾何?在數學上「解析」就是代數的同義詞。把代數與幾何融合為一體就被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的數學工具。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歐姆定律,電磁學的宗師
    大家好,我是席瑩,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歐姆與歐姆定律歐姆的父親是一名手藝高明的鎖匠,他對數學很有興趣,並且從小就對歐姆進行教育,指導歐姆學習數學,然而歐姆的科學道路並不平坦。歐姆曾在中學教學,但是他的奮鬥目標是當大學教授。為了實現他的目標,他開始一步步地向科學頂峰邁進。
  • 神火飛鴉、火龍出水,這些名字吊炸天的明代火箭,實戰威力如何?
    最後一類,則是「火龍出水」、「單飛神火箭」、朝鮮「大神機箭」,這樣用以水戰的大型的火箭。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像小一窩蜂,或者是朝鮮大將軍箭等在分類上比較微妙的火器。前者是被固定在長槍前端,在交戰時點燃,通過噴射其中的鐵屑、水銀之類,近距離殺傷敵人。而後者則是單純實心,其中並沒有火藥,在水戰使用時,通過火炮將其射出,通過落地時的勢能破壞敵方船隻。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x射線的發現者
    大家好,我是袁碩,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1834年2月7日,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伯利亞的一個邊遠城鎮裡,他的家裡兄弟姐妹很多,他是最小的『個。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高級中學的校長,後來,因為雙目失明無法再擔任校長,也就無法再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大陸漂移學說,蔡倫造紙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魏格納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表了他的著作《大陸與海洋的起源》。在書中,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1906年4月5日,魏格納和他的弟弟乘坐一個300(,立方米容量大氣球飛上天空,他們在空中整整飛行了54個小時,打破了當時載人氣球在空中停留35小時的世界記錄。在飛行中,他們測量了高空的氣溫、氣壓、風速和風向,實現了魏格納到空中親自觀雲,觀風的夢想。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電池的發明人
    大家好,我是李珂,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1775年,法國32歲的化學巨人拉瓦錫通過長期嚴格的實驗,發現了一種有助燃和助呼吸作用的氣體,而且許多酸都是由空氣中的這種助燃的氣體成分與非金屬物質結合而成的。他把這種氣體命名為酸素。
  • 中國古代不僅有防不勝防的暗器,就連火箭老祖宗都提前造過!
    一聊今天和大家講講古代那些鮮為人知的裝備武器。一、狀元筆狀元筆也要判官筆,器形似筆,筆頭尖細,筆把粗圓,也有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還有的只是一端有筆頭在筆的尾部有環也是可以讓筆旋轉的。
  •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火箭的歷史
    因此,飛機不能在沒有空氣的地方飛行,而火箭在沒有空氣的地方也能飛行。火箭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國已經發明了火藥(火藥是在唐朝發明的)。北宋軍官嶽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藥筒組成。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確立了生物界的秩序的林奈,進化論的奠基人
    大家好,我是蘇泳薇,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確立了生物界的秩序的林奈林奈是瑞典人,他父親是位窮牧師。林奈的家中有一個小花園,這使他從小就對植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鄰近的大陸上沒有這些種的燕雀,在世界任何其它地方也沒有它們的蹤跡。但是造物主為什麼會在這個小小的群島上創造了這14種不同但又相似的物種呢?達爾文發現,鄰近大陸上的燕雀種—同島上居住的燕雀有近似之處,它的食糧性禽種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定在島上居住過,那時,它們是同一種燕雀,這第一批燕雀的後代逐漸進化為不同的類型的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