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熊鳳枝,今天給大家說說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
天際遨遊的飛彈
在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如天空中突降的暴雨、雷鳴和閃電感到十分困惑。天空中的景象引起人們產生美妙的幻想—人類也要到天上去遨遊。於是,古代人萌發出扣人心弦的、豐富多彩的飛行神話傳說。
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古代飛行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流傳廣泛,著名的,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
中國流傳於民間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都是古代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生動想像的描繪。
眾周所知的中國美麗神話《嫦娥奔月》,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會飛的仙女嫦娥,表現了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能騰雲駕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中國春秋時代蕭史弄玉乘龍跨鳳雙雙成仙飛去等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美好願望。
古希臘神話中也有代達羅斯父子插翅逃亡和飛天神騎的傳說、古敘利亞神話中有士兵穿上寬大的襯衣升空作戰、古條頓傳說中有魏蘭的飛行馬夾以及阿拉伯神話中的波斯飛毯和魔杖等等。
這些飛行神話傳說不僅豐富了古代人類社會文化,而且也引發了人類對飛行的探索,孕育了航空航夭事業發展的萌芽。
古代中國的火箭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火箭。
I.弓火藥箭—第一枚火藥火箭
唐未宋初(公元10世紀)已經有火藥用於火箭的文字記載。
北宋的軍官唐福等人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和火箭法。它是用紙糊成筒狀,把火藥裝在紙筒裡壓實,綁在箭杆上,用弓發射出去。這種火箭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藥火箭。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製作出火藥鞭箭。這種武器是在原始火箭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將火藥直接裝人杆中間,爆炸時響聲很大,藉以恐嚇敵人。曾公亮等在《武經總要》中,對弓火藥箭作了簡要說明,並繪製出火藥鞭箭圖。
2.嚇破敵膽的「震天雷」
自宋代始,火箭就被當作兵器在戰場上發揮它的作用。當時主要用火箭襲擊敵人的軍營,攻打敵人的堡壘。
當時宋、金、元的硝煙連年不斷。戰爭的需要推動了火藥性能的改進和火藥武器的發展。
公元1121年,金兵在戰爭中首次使用鐵火炮,又稱「震天雷炮」的火箭武器。這種火箭外形呈球狀,用蔑編造,直徑3.5寸。中間有一長3寸的紙筒,筒內裝推動震動雷炮飛行的送藥,筒外裝發藥、藥線,外麵糊上十幾層紙,兩面各裝上翅膀。攻城時順風點燃引線,炮飛人城。送藥燒完後,就引燃發藥爆炸。
公元1232年,金、元注京(今日開封)之戰,金兵再次使用震天雷來抵禦元兵的進攻。山於這種武器的強大威力,元兵望而生畏、聞風喪膽、狼狽逃竄,從而一解汁京之危。
3.「一窩蜂」—多箭齊射火箭
13世紀中葉,火箭武器又有了新的發展。主要分兩個方面。
一是火箭有品種式樣的增加,火箭有多種形狀,如槍形、刀形、劍形、燕尾形等,製成的火箭就稱之為飛槍箭、飛刀箭、飛劍箭和燕尾箭等。
一是發展了多箭齊射的火箭。即一個箭上有2支以上,多至上百支箭向外齊射。
「一窩蜂」就是多箭齊射式火箭中的一種。它是以木桶為外殼,裡面裝有32支神機箭,箭杆長4尺2寸,用一根總藥線將32支箭的引線連接起來,裝置在地下。使用時點燃總引線,32支火箭同時引爆,箭像一窩蜂一般地飛出地面。由於這種火箭齊射時有很大的殺傷力,氣勢兇猛,所以,在戰爭中威震四方。
4.「火龍出水」式火箭
「火龍出水」—原始的串聯式火箭。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21年),中國發明了一種主要用於水面作戰的火箭武器「火龍出水」,它是佔代最早的串聯式原始二級火箭。
「火龍」火箭的結構有龍頭、龍身、龍尾。龍頭和龍尾用木頭製成。龍身由薄竹筒製成。
龍體內裝有數枚神計火箭,引線全部聯結在一起,從龍頭下的孔引出去。龍身的下部前後各裝有兩支大起火(起火即在火箭的藥筒上捆一根細竹竿),其引線也連接在一起,前面的兩支起火的藥筒底部和從龍頭引出的引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大起火,產生推力,使「火龍」射向天空。當起火的藥筒燃盡時,點燃龍體內的數枚火箭,使「火龍」再次加速,同時火箭從龍體內飛出射向敵人。通過多枚火箭聯用和「兩級」火箭推力,火箭威力大增,它不僅可以在水面上飛行數裡,而且,擊中目標後,會使人船俱焚。
這種火箭用於水戰時如同水面騰起火龍。故稱之為「火龍出水」。
5.「神火飛鴉」式火箭
「神火飛鴉」—原始的並聯式火箭。
公元1377年,在中國出現了最早的原始並聯式火箭—「神火飛鴉」。所謂並聯式火箭,它的含意與物理學中並聯或串聯電路相近,並聯式指火箭產生推力的起火併排安裝,同時起爆;而串聯式指起火按序排列依次起爆。
「神火飛鴉」火箭外形如烏鴉,是用細竹篾和蘆葦編成的,外面用棉封固,內充火藥。鴉身前後裝有頭、尾。用表紙做成的翅膀固定在鴉身兩側,每側2支。使用時點燃引線,利用起火的推力使「神火飛鴉」升空,能飛行100多丈的距離。當「神火飛鴉」將落地時,鴉身內的火藥點燃爆炸。鴉身墜地,火光沖天,『因此燒毀船隻和敵營。
這種火箭與現代火箭、飛彈的原理相似,是靠自身噴射作用推進的。
6.「飛空砂筒」式火箭
「飛空砂筒」—原始的可返回式火箭。
「飛空砂筒」火箭箭身是由薄竹片製成,它的前端兩側各放置一個藥筒,一個筒口前置,一個筒口後置。在筒口向後的藥筒前面安放長7寸,直徑7分的爆竹。爆竹外裹3-5層紙,前裝細砂,用紙嚴密封糊。爆竹的引線與藥筒底部相連通。使用時點燃引線,利用筒口向後藥筒內產生的推力將火箭射出,射到敵人的營地。當藥筒內的火藥燃盡後就引燃爆竹,頓時,其中的細砂四處飛濺迷人雙目,同時殺傷敵人。與此同時,點燃筒口向前的藥筒,產生反作用力,將火箭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