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2021-01-18 自說文史

水滸中多次寫到戰爭,有戰爭,就有攻守方。正因如此,所以書中提到了許多攻城守城的器具,比如雲梯、飛樓、強弩硬弓、灰瓶、炮石,還有火炮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火箭。

秦明急回到山下看時,只見這邊山上,火炮、火箭一發燒將下來。(34回)

秦明影視形象

《水滸傳》的背景,設定在宋代徽宗年間。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

一、火箭的起源

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

諸葛亮影視形象

這時候的火箭,是什麼樣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箭頭處綁上浸過油的麻布等物,發射之前,把油布點燃,這樣射出去就能起到火攻的作用。

此後,直到唐朝,《北史》《宋書》《南齊書》《周書》《大唐西域記》等史料中的「火箭」,也都是這樣。這時候的火箭,主要用來火攻,或是燒攻城器具,或是燒房舍,或是燒角樓等。

但是,到了宋代,火箭有了變化。

二、宋代的火箭

簡單來說,宋代的火箭,與之前火箭的最大區別,就是可燃物的不同。之前的火箭,是用油布綁在箭上,而宋代的火箭,則使用火藥綁在箭上。北宋曾公亮在《武經總要》中,說到了當時的火箭。

又有火箭,施火藥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藥輕重,以弓力為準。

《武經總要》中的火箭

從《武經總要》可知道,宋代的火箭,是把火藥放在箭頭處,取代了之前的箭鏃,火藥之輕重,根據弓的力量來定,而且這種火箭,弓和弩都可以用。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這種火箭主要還是用於火攻,而不是殺敵,所以箭頭用火藥製成。

宋代火箭技術的改進,與宋代戰爭頻繁,君主重視有關,尤其是軍事上的發明。

以火箭為例,早在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就發明過新火箭,他還親自演示給宋太祖看。宋太祖一高興,就給了他賞賜。

趙匡胤影視形象

後來的神衛水軍隊長唐福,冀州團練使石普,也都曾向皇帝進獻過自製的火箭。

較之前,宋代時的火箭已經大規模使用,尤其是對外戰爭中。《續資治通鑑》中記載,元豐七年,從汴京調到煦州、河州的火器中,就有神臂弓火箭10萬支。正因如此,所以導致金、蒙古等也開始使用火箭。

水滸中的火箭,應該也是以火藥為箭頭的火箭,故而常作為火攻的利器。當然,在守城或者攻城戰中,也能用火箭。

另外,南宋時期的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提到過一種特殊的煙火。

至於吹彈、舞拍……煙火、起輪、走線、流星、水爆、風箏,不可指數,總謂之「趕趁人」,蓋耳目不暇給焉。

《武林舊事》內頁圖(來源網絡)

從發射原理來看,「煙火、起輪、走線、流星」與現代火箭的原理一樣,尤其是「走線流星」,都是利用反作用力來升天。據此,有人推測:早在南宋時,中國發明出以火藥燃燒噴射的火箭,應該是合理的。

也即是說,這種火箭已經不需要弓或者弩來發射了,完全可以用火藥燃燒時的噴射力,來飛向目標。

三、明代的火箭

當然,也有人說,水滸成書於明代,所以這裡的火箭應該是明代火箭。那麼,明代的火箭又是什麼樣?較之宋代的火箭,有何不同呢?

簡單來說,明代的火箭,樣式更多,威力也大了。

火箭

明代的火箭,大概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單級火箭,還有一類是二級火箭。其中,單級火箭又分為單發火箭和多發火箭,下面詳細說一下。

1. 先說單級火箭

①單級火箭中的單發火箭。

宋代時的火箭,儘管箭頭處的火藥可以起到火攻的作用,但是這種火箭效果不好,因為箭頭不夠鋒利,不能射入目標,容易落地,放出的火也很容易被撲滅。所以,明代據此改進出了「釘篷火箭」。

釘篷火箭,是在箭頭後綁上一個或多個火藥筒,以及倒須似的鐵頭,當射中目標時,倒須鐵頭會自動張開,牢牢抓住目標,同時火藥噴火。這樣,既能釘在目標上,噴出來的火也更大,敵人要滅火就不容易了。

明代何汝賓在《兵錄》中,提到過釘蓬火箭。當然,釘篷火箭主要用於水戰,射中敵船的帆後,很快就能讓敵船失去機動能力和作戰能力。

除了釘蓬火箭,還有一種用弓發射的火石榴箭。

火石榴箭

這種箭會在箭頭後面綁著帶引線的火藥包,發射前點燃引線,命中目標後火藥包開始燃燒,不但燃燒效率高,而且水潑不滅。火石榴箭的箭鏃也很鋒利,能夠傷敵,也能夠牢固釘在目標上。

另外還有「三飛箭」,即飛刀箭,飛槍箭和飛劍箭。其箭頭製成刀、劍、槍的樣式,上有火藥筒,可以用於水陸作戰。這種箭頭相當鋒利,能穿透士兵的鎧甲,對敵人造成很大傷害。「三飛箭」是戚繼光部下所創,他在《練兵紀實》中提到過。

三飛箭

②單級火箭中的多發火箭。

除了單發火箭,明代還有能發射多支的火箭。

比如「一窩蜂」,可以一次性發射三十二支火箭。「一窩蜂」有蓋板,也有點火的火門和防止漏氣的火門蓋。為了增大殺傷力,這些箭的箭頭甚至會抹上毒藥。「一窩蜂」有大小樣式,在使用時,小者可以直接抱起來對著敵人或者目標發射,大者可以放在車上或者地面。

一窩蜂

除了「一窩蜂」,明代還有多種多發火箭。

像可以五發的「五虎出穴箭」,二十發的「火龍箭」,以及四十發的「群豹橫奔箭」,四十九發的「四十九矢飛廉箭」,甚至還有一百發的「百虎齊奔箭」等。

除上述的火箭外,還有兩種有翼式火箭。一種是利用四支火箭燃燒目標的「神火飛鴉」(飛鴉體內有火藥);一種是爆炸式的「飛空擊賊震天雷」等火箭。這兩種火箭,多用於攻城。

神火飛鴉
飛空擊賊震天雷

2. 再說二級火箭

二級火箭中,以「火龍出水」最有名。

「火龍出水」是在龍體內放有多支火箭,龍體外有四支用於飛行的火箭。體內的火箭引線串聯,而體外的火箭引線並聯。使用時,先點燃外面的火箭引線,這樣龍就能飛行。當飛行到目標處時,裡面的火箭引線被點燃,就會直接飛出,傷害敵人。

火龍出水(來源網絡)

可以發現,「火龍出水」是兩次使用火箭推進,屬於二級火箭。這種原理,今天的火箭依然使用,可以說是現代火箭的先導,不過現代火箭多是「三級推進模式」。

明代還有一種高級火箭,可以返回,叫「飛空砂筒」,也屬於二級火箭。

「飛空砂筒」有往返裝置和發射筒兩個部分,上裝火藥筒兩個,筒口方向相反;「飛空砂筒」內部安裝毒沙和火藥,前頭還有倒須鐵刺。

使用時,「飛空砂筒」會先飛向敵人,射中目標後,鐵刺會牢牢「抓住」,並且噴射毒沙和火藥,焚燒的同時,可以讓敵人難以救火。當毒沙和火藥耗盡,返回的火藥筒被點燃,於是整個砂筒會返回,令敵人不知所措。

飛空砂筒(來源網絡)

可以發現,明代的火箭,不僅用於放火,還能用於殺敵。而到了清代,火箭基本原地踏步了,雖有所發展,但終究沒有更大進步。

從《水滸傳》來看,書中提到的「火箭」,應是宋代火箭,威力不甚大,所以使用不多,規模也不大,多是一筆帶過。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史》《三國志》《魏略》《武經總要》《三才圖會》《練兵紀實》《續資治通鑑》等。

相關焦點

  • 航天知識丨火箭的起源
    ,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本文,我將帶大家一起追溯古代火箭、近代火箭的起源,以及近代火箭的先驅。古代火箭起源人類很早就有遨遊太空的夢想,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一直都充滿吸引力和神秘感。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嚮往。
  • 中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火箭」了
    中國古代火箭中國古代的「火箭」有四大部分,即箭頭、箭杆、箭羽和火藥筒。其中,火藥筒的外殼由竹筒或硬紙筒製成,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有小孔,以便將導火線引出來。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從而向前推動火箭。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箭頭的殺傷力可以穿透人體,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箭杆則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火箭誕生以後,在中國很快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
  • 中華熱兵談之火箭概論:從古代引火箭的衰落到經典火箭的誕生
    事實證明,自從唐代煉丹家無意之中發明了黑火藥之後,中國人不僅僅拿它來製作煙火,還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熱兵器,除了火炮之外,火箭也在中國熱兵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關於黑火藥和火箭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可能會錯誤的認為,火箭在黑火藥出現之後才被運用於戰場,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識,因為火箭的歷史發展遠比黑火藥要早得多,黑火藥只是火箭的一種重要助推劑。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古代「震天雷」「火龍出水」式火箭
    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古代飛行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流傳廣泛,著名的,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中國流傳於民間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都是古代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生動想像的描繪。眾周所知的中國美麗神話《嫦娥奔月》,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會飛的仙女嫦娥,表現了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火箭的歷史
    因此,飛機不能在沒有空氣的地方飛行,而火箭在沒有空氣的地方也能飛行。火箭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公元969年,中國已經發明了火藥(火藥是在唐朝發明的)。北宋軍官嶽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藥筒組成。
  • 中國古代偉大發明,冷兵器時代的必殺技:火箭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從而有了「火箭」之名。從唐末到宋初火藥武器開始使用,但由於其配方和製作方法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不足以作為推進的燃料。
  • 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一):木鳶、木牛流馬、魔輪…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三 | 木牛流馬上次我們說了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傳說,這次我們的故事又和諸葛丞相有關,要從草船借箭說起。話說很多小朋友會睜大求知的眼睛問到:「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其實啊,火箭一直要到我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才會出現,曹操還早了700年呢。
  •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這是國內首個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薈萃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除了精彩的展覽,『中國航海火器』系列推文也正式上線,以期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航海火器背後鮮為人知的航海故事。『中國航海火器』第5期,我們將介紹的是「一窩蜂」,一種古代集束火箭。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在中國,軍民融合政策頻出。2014年工信部發布了《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防科工局《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將支撐太空、網絡、海洋等重點新興領域建設寫入上述意見中。從2014年起,已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序幕。
  • 中國古代攻城器械中,雲梯算什麼?看看朱元璋玩過的一窩蜂火箭桶
    在古代,攻城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讓人頭痛的一部分。 縱觀古代城牆,可以說是一個賽著一個高,一個賽著一個厚,時不時還搞點小迷宮來個「甕中捉鱉」。為了減少在攻城時的損失,古人又一次運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很多實用的攻城器械。
  • 細數古代戰亂中的各種火器,古代火箭很厲害
    火藥是古代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是古代帝王們沉迷於煉製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發明的配方。大約在晚唐時期,火藥才開始被用作戰爭,而最早使用的火器是火箭和火炮。那個年代的火箭和火炮與現代軍事上的火箭、火炮是完全兩回事,雖然技術含量並不高,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中國火箭慢慢被「拋棄」,曾被印度搶走訂單,中國到底輸在哪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相信總會有人不自覺就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到底是誰?從哪兒來?到哪裡去?」這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人類對於起源與未知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人類原本只是生活在地球上,後來飛向了外太空,進入了宇宙,直到現在,宇宙都還沒有被完全探索 。人類十分渺小,即便如此,人類也不會在求知的路上停下腳步。現在,各國都在爭取航天事業,而中國的航天事業也在飛速發展。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在如今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中,我們既看到了中國古人對太空夢想的追尋,也看到了火箭這一威力巨大的產物對人類的傷害。而中國作為火箭的故鄉,早在《三國志》中明帝紀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裡就有對火箭的描述,不過那時期的火箭指的還是用箭頭綁縛可燃之物的「引火之箭」而已,遠不是我們現在廣義上認知的「火箭」,中國真正的火箭起源,是在依附於火藥的誕生與使用之後。
  • 火箭是怎麼發明的
    火箭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古代火箭故鄉是在中國。在很早以前,中國人就會用火藥燃燒氣體,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推動火箭向前飛行。這被現代科學家發展成了升入太空的神器,這也是我們引以驕傲的地方。火箭這個詞在三國時期就出現了,在公元228年的三國年代,魏國與蜀國的一次戰爭中,魏國使用了火箭焚燒了蜀國的雲梯,守住了的城池,在這次戰役中,火箭一詞也由此出現了。後來在北宋時期火箭的技術得到了發展。此後的年代中火箭被廣泛地應用到軍事當中。但是到了近代,由於中國的科學技術沒有得到發展。火箭技術也就一直停滯不前啦。
  • 淺談火箭回收如何融入中國航天,火箭回收具有發展緊迫性要求嗎?
    此次,墜落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殘骸落地後,騰起了棕色煙霧,說明殘骸中依然有燃料存儲。這次的不明物墜落事件直接讓一些網友更加關注氫氧航空發動機、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火箭回收。「焦點一號」是15噸級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重複使用次數可達30次,能為火箭節省70%以上的製造成本,是實現火箭重複、火箭回收的關鍵。對中國來說,實現火箭回收並不是天大的難題,明年應該就能見到實物。但是,火箭回收如何融入中國航天,如何融入其他類型的火箭成為我很需要思考的問題。
  • 中國古代不僅有防不勝防的暗器,就連火箭老祖宗都提前造過!
    二、毒藥煙球這是中國兵書裡最早出現的化學武器,具體長這個樣:用硫磺十五兩,草烏頭五兩,焰硝一斤十四兩,巴豆五兩,狼毒五兩,桐油二兩半,小油二兩半,木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砒霜二兩,黃蠟一兩,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搗合為球,重五斤。
  • 中國火箭中的頭號「搖錢樹」——長徵八號
    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填補了太陽同步軌道3-4.5噸運載能力空白。這款火箭最大限度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技術,比如發動機,長徵八號使用的兩款發動機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5氫氧發動機,此前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火箭上都已經完成驗證。 長徵八號是一款特殊的火箭,有三大看點,都圍繞商業發射設計。
  • 藍色起源火箭首射,欲截胡SpaceX?
    最新消息:原定今晚9:30發射的新謝潑德火箭第8飛,由於德克薩斯州西部發射場上空出現雷暴,最新發射窗口定為:美國中部時間10:15,北京時間23:15。藍色起源是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旗下一家商業太空公司,成立於2000年,甚至比同樣是商業太空公司名聲大噪的SpaceX更早。
  • 中國火箭無人問津,印度火箭卻供不應求,哪點不如人家?
    近幾十年來,我國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在航空領域的進步很快,已經有了很多的中國製造,中國火箭的名聲也曾傳遍整個世界,現如今,中國火箭在國際上面的訂單卻很少,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而印度火箭卻賣的十分火爆,幾乎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火箭靠反推力飛行,太空中沒有空氣,火箭反推力從何而來?
    》世界上第1種,能夠連續把化學能轉化為動能的裝置,是中國古代發明的火箭。 化學能轉化為動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進步,這意味著:人類開始擺脫風力、牲畜力等自然不可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