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識丨火箭的起源

2020-08-20 LCspace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本文,我將帶大家一起追溯古代火箭、近代火箭的起源,以及近代火箭的先驅。

古代火箭起源

人類很早就有遨遊太空的夢想,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一直都充滿吸引力和神秘感。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嚮往。

嫦娥奔月(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然而,真正航天飛行的歷史是從火箭技術的歷史開始的。追根溯源,中國是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火箭」一詞在三國時代(公元220~280年)就出現了,不過那時的火箭只是在箭杆前端綁有易燃物,點燃後由弩弓射出。真正靠火藥噴氣推進而非弩弓射出的火箭的外形被記載於明代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這種原始火箭雖然沒有現代火箭那樣複雜,但已經具有了戰鬥部(箭頭)、推進系統(火藥筒)、穩定系統(尾部羽毛)和箭體結構(箭杆),完全可以認為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中國古代火箭(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中華民族不但發明了火箭,而且還最早應用了串聯(多級)和並聯(捆綁)技術以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明代史記中記載的「神火飛鴉」就是並聯技術的體現,「火龍出水」就是串、並聯綜合技術的具體運用。

神火飛鴉(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火龍出水(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世界上第一個試圖乘坐火箭上天的「航天員」也出現在中國。相傳在14世紀末期,中國有位稱為「萬戶」的人,兩手各持一大風箏,請他人把自己綁在一把特製的座椅上,座椅背後裝有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又稱「起火」)。他試圖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來實現「升空」的理想。「萬戶」的勇敢嘗試雖遭失敗並獻出了生命, 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的力量進行飛行的人。今天,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 國際上將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命名。

萬戶飛天(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近代火箭起源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火箭才又重新蓬勃地發展起來。近代的火箭技術和航天飛行的發展,湧現出許多勇於探索的航天先驅者, 其中代表人物有齊奧爾科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ЗауардовичЦиолковский),戈達德(Robert Godda rd)和奧伯特(Hermann Obe rth)。

前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是現代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被稱為航天之父。他最早從理論上證明了利用多級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進入太空。他首先肯定了液體火箭發動機是太空飛行器最適宜的動力裝置,論述了關於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用於火箭的可能性,為運載器的發展指出了方向。他闡明了用火箭進行航天飛行的條件,火箭由地面起飛的條件,以及實現飛向其他行星所必須設置中間站的設想。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人類首先會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將徵服整個太陽系。」鼓勵著無數有志於從事航天事業的人。

齊奧爾科夫斯基(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和現代航天學奠基人之一戈達德博士闡述了火箭飛行的數學原理,指出火箭必須具有7.9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並研究了利用火箭把有效載荷送至月球的幾種可能方案。1926年,他進行了人類首次液體火箭飛行試驗並獲得成功,這使得他成為液體火箭的實際創始人。

戈達德(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德國的奧伯特教授確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間真空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還說明火箭只要能產生足夠的推力,便能繞地球軌道飛行。同齊奧爾科夫斯基和戈達德一樣,他也對許多推進劑的組合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奧伯特(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近代火箭的鼻祖

真正的近代火箭的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法西斯德國。早在1932年德國就發射了A2火箭,飛行高度達到3 km。1942年10月3日,德國首次成功地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彈道飛彈——V2,並於1944年9月6日首次投入作戰使用。

V-2飛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V2飛彈的的結構已經具備了近代火箭的雛形,被視為現代運載火箭和遠程飛彈的先驅。

v-2飛彈內部結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彈頭 2導引陀螺儀 3導引波束及無線電指令接收器 4酒精水溶液 5彈體 6液態氧 7過氧化氫 8高壓氮氣鋼瓶 9過氧化氫反應室 10渦輪推進泵 11酒精/氧氣燃燒器蓋 12推力架 13火箭燃燒室(外殼) 14尾翼 15酒精輸入管 16燃氣舵

說到V2飛彈,就不得不介紹一下V2飛彈的設計者——馮·布勞恩。

馮·布勞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馮·布勞恩曾是納粹德國著名的V2火箭的總設計師,二戰結束後,美國將他和他的設計小組帶到美國。移居美國後,馮·布勞恩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間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號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他被認為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

關於阿波羅計劃與土星五號等,將在後續的文章進行詳細講解。

相關焦點

  • 航天知識丨柵格舵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今天來到了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的開園儀式,在參觀時看到了展臺上的柵格舵,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柵格舵技術的起源與發展蘇聯計劃用於載人登月的N-1火箭,其火箭尾部就採用了4片柵格翼作為一級飛行段穩定裝置。
  • 航天知識丨淺談幾種火箭逃逸技術
    發射逃逸系統是載人航天任務中太空運載器必備的應急系統。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次執行代號STS-1的任務,開啟了太空梭時代。此次任務由兩名航天員執行,太空梭上配備了由戰鬥機借用過來的彈射座椅。駕駛艙頂部的那兩個觀星窗下方就是彈射座椅的安裝位置。
  • 「愛成都·迎大運」丨跳蹬河社區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宇宙探索之旅主題活動
    >街道「愛成都·迎大運」跳蹬河社區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宇宙探索之旅主題活動「愛成都·迎大運」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2020年10月17日,成華區婦聯、跳蹬河街道跳蹬河社區主辦開展航天知識科普志願者首先對宇宙起源、航天知識進行了講解,對太空、宇宙、天體、人類探索太空的發展歷程、我國探索太空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科普。隨後,志願者又帶領孩子們參觀科普展廳內擺放的長徵系列火箭等模型,志願者還詳細講解了長徵系列火箭是如何發射的。展廳裡最吸引孩子注意的VR體驗之旅,讓孩子們身臨其境的體驗太空漫步的感受。
  • 航天知識丨火箭的結構與組成
    火箭是依靠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向前運動的。在運動過程中,發動機不斷地向外噴出高速燃氣流,利用燃氣流的反推力來提高火箭速度。隨著推進劑的消耗,火箭的質量不斷地減小,速度也不斷地提高,直到把載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衛星運送到一定高度並具備一定的速度,此時火箭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 航天科技營丨體驗航天員訓練日常,get航天科技知識
    載人火箭,月球漫步,這些是不是都遙不可及?在深圳,有一個地方能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太空的神奇,讓航天夢觸手可及。國慶假期,羚羊將帶領孩子走進航天世界,在中國權威的航天機構——深圳太空研究院,讓孩子沉浸式體驗航天員的訓練項目,感受獨一無二的航天科研樂趣,探究航天科學的無窮魅力!
  • 航天夢·中國航天科技展成都站丨58.3米巨型長徵火箭空降成都
    那些從月球以及更廣闊的宇宙旅行歸來的火箭、衛星、登陸器,為我們帶回外太空的氣味。,準備好逐夢航天了嗎?,深度了解航天科技的各種知識。除了了解航天知識大家還能化身太空人親身感受每一次飛天成功背後的艱辛6▼如此好玩好吃又漲知識的航天展
  • 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走進郭村小學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9日電(喬明銘 劉俊祺)為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培養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西北工業大學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航空科技創新基地、航天學院飛行控制研究所研究生第2黨支部,於2020年11月13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郭村小學聯合開展航空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
  • 航天科技宣講進校園 普及宣傳航天知識
    航天科技宣講進校園 普及宣傳航天知識 2017-04-18 16:35:00來源:央廣網
  • 藍色起源明日將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
    據外媒報導,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最早於明天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1月14日上午10點45分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以此開啟其2021年的首次太空任務。這對傑夫·貝索斯創立的太空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大事--發射的部分包括了升級火箭頂部的乘務艙,其專門為改善太空人的體驗而設計,這是該公司接近首次實際載人航天任務的關鍵準備步驟。
  • 藍色起源火箭首射,欲截胡SpaceX?
    早在2011年,貝索斯在一次演講就透露,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壓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並提高技術的安全性,創建一個人類可以親自探索太陽系的未來。隨按照計劃,該公司可能將在今年推出太空遊服務。即將進行測試飛行的New Shepard號火箭是藍色起源目前的主力軍,這是由藍色起源自己研發的可回收式火箭,以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航天員Alan Shepard命名。
  • 翎客航天首次完成火箭20米懸停回收 數月後高空飛行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 「在可回收火箭的路上,相信我們一定會創造更多屬於中國的裡程碑。」翎客航天CEO胡振宇表示。 胡振宇稱,該型火箭首次在強外幹擾狀態下,完成自由狀態下低空飛行高精度回收,標誌著「中國首個可回收火箭」試驗成功。 觀察者網注意到,最近兩年,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嶄露頭角,包括長光衛星、零壹空間(OneSpace)、藍箭航天(LandSpace)等。
  • 美國藍色起源向載人航天邁出一大步
    就在今天,北京時間2021年1月15日1:18,傑夫·貝佐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的新謝潑德號從西德克薩斯試驗場發射升空,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航天火箭探測模擬器
    人類對於宇宙是存有無限敬畏的,但是同時對於宇宙的探索一直從未停止,航天火箭探測模擬器就是一款可以模擬發射航天火箭的模擬器類手機遊戲,這款遊戲採用了非常精緻的3D遊戲建模,可以給玩家帶來非常不錯的遊戲體驗。
  • 藍箭航天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3月20日消息,民營火箭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鳳凰」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 藍色起源定於周四發射六次回收的新謝潑德號火箭
    電商巨頭亞馬遜 CEO 傑夫·貝索斯旗下的太空探索企業藍色起源(Blue Origin),已計劃在本周四開展第 13 次太空之旅(NS-13)。而本次使用的「新謝潑德」火箭,也將創下可回收火箭的第 7 次發射記錄。
  • 南航學生教做「水火箭」 大小學生一起來場航天夢
    看到自己小組的」水火箭」飛出了比賽中最遠的好成績,3位小朋友興奮地歡呼雀躍起來。4月21日,臨近中國航天日之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子前往翠屏山小學,舉辦了一場「水火箭」比賽。36名小朋友在22位志願者的帶領下,學習「水火箭」的原理,製作並進行比賽。最終,12個小組的火箭升空,最遠的飛出了近80米的距離。
  • 航天知識丨太空飛行器的概念與分類
    在前文《》中我們了解到火箭的任務就是把有效載荷即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本文將簡要介紹太空飛行器的概念與分類載人飛船能保障航天員在外層空間執行航天任務並返回地面。衛星式載人飛船繞低地球軌道運行,如我國的&34;飛船,登月載人飛船用於載運登月航天員,如美國的&34;飛船。目前尚在研究階段的還有行星際載人飛船。
  • 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