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其實,這個賽道上還有很多不那麼出名的玩家,比如剛剛完成發動機關鍵測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 Relativity Space。

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發動機關鍵測試完成

當地時間 2020 年 11 月 9 日,Relativity Space 順利完成了首次 Aeon 1 火箭發動機全周期地面點火測試。

此次測試在 NASA 斯坦尼斯航天中心進行,這一航天中心原為國家空間技術實驗室,目前是 NASA 主要的大發動機試驗基地。

測試中,包括渦輪泵、噴射器和燃燒室在內的所有發動機關鍵部件都是在一個模擬飛行的環境中運行。

隨後在 Twitter 上,Relativity Space 官方也表示,Aeon 1 火箭發動機全功率運行了 187 秒,滿足了發射任務所需的時長。

值得一提的是,Relativity Space 原本計劃在今年年中完成這一測試,但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和至少 6 次熱帶風暴和颶風的影響,最終的測試時間定在了年底前,如今算是終於完成了。

據外媒 Ars Technica 報導,自今年 8 月底至 11 月初的 56 天裡,從最初持續幾秒鐘的低功率測試、到發動機的全功率長時間點火測試,Relativity Space 已經進行了 400 多項測試(比如下圖的壓力測試)。

Relativity Space 執行長 Tim Ellis 將 Aeon 1 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歸功於工程和技術團隊、軟體預測模型、以及公司快速迭代和按需 3D 列印新部件的能力。

Tim Ellis 表示:

我認為這真的證明了 3D 列印技術是如何以閃電般的速度製造火箭的。

實際上,此次測試的 Aeon 1 發動機其實是 Relativity Space 推出的新版發動機——原版發動機名為 Aeon,在海面上的推力為 1.7 萬磅,而 Aeon 1 將推力大幅提升至 2.3 萬磅。

這樣的變化原因就在於,2019 年應客戶要求,Relativity Space 調整了其 Terran 1 火箭的尺寸,有效載荷可用體積增加了近一倍,頂部整流罩的直徑擴大到 3 米、高度擴到 7 米(雖然比獵鷹 9 號等大型火箭使用的整流罩要小,但在「小衛星」運載火箭的級別上是相當大的)。而整流罩體積擴大,需要更強大的發動機與燃氣發電機循環。

可見,Relativity Space 已經能夠驗證這種體積更大、性能更強的發動機設計了。

Relativity Space 工廠開發副總裁 Zach Dunn 表示:

發動機測試的成功,讓我們有信心實現 2021 年發射第一枚火箭的目標。下一步就到了集成階段測試,隨後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16 號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

已獲眾多訂單,估值 23 億美元

這次重要測試之前,成立僅僅 5 年的 Relativity Space 也的確是在穩步發展。

自創立以來,Relativity Space 的目標便是成為第一家將全 3D 列印運載火箭送入軌道的公司。

Relativity Space 正在建造其第一代火箭 Terran 1,Terran 1 第一級火箭擁有 9 個發動機,近地軌道的推力 1.25 噸。

與其他傳統火箭不同的是,Relativity Space 使用了多臺自己開發的 3D 印表機來製造其各零部件。按目前的設計,Terran 1 火箭約有 95% 的部件是 3D 列印的,這使得 Terran 1 沒有傳統火箭那麼複雜,建造或調整的速度也更快。

Relativity Space 官網顯示,Terran 1 火箭相比傳統火箭有以下特點:

可靠性:零件數量減少了 100 倍

速度:生產時間加快 10 倍

靈活性:無固定工具,供應鏈簡單

優化:迭代耗時少

實際上為了 3D 列印大型部件,Relativity Space 已經創建了一個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系統——號稱是世界最大的金屬 3D 印表機。

「星際之門」系統的核心在於選擇性雷射燒結成形技術(SLS),即利用雷射束將粉末狀的金屬一層一層地粘合成精密而複雜的結構,結構中的部件都是極小的。

甚至於 Relativity Space 還表示,其工藝可使得原材料在 60 天內變成發射臺上的火箭。

僅僅從 SpaceX 大起大落的故事中,我們就能理解製造火箭並非易事,那麼 3D 技術又能給這家初創公司加分多少呢?

在維基百科上有這樣一份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Relativity Space 火箭發射合同清單:

2019 年 4 月 5 日,宣布獲得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份訂單,該合同是與加拿大電信衛星運營商 Telesat 籤訂的,合同內同包括多次發射 Terran 1 火箭;

2019 年 4 月底,宣布獲得了泰國衛星寬帶公司 mu Space 的訂單,預計 2022 年下半年一顆 mu Space 衛星將搭載 Terran 1 火箭發射到近地軌道;

2019 年 5 月,與一家衛星共乘服務和任務管理提供商 Spaceflight Industries 籤署了合同,將於 2021 年第三季度搭載 Terran 1 火箭發射 Spaceflight 專用小型衛星;

2019 年 9 月,在世界衛星商業周期間宣布,Terran 1 火箭將攜帶太空拖船進入軌道;

2020 年 6 月,與銥星公司籤署合同,合同包括 2023 年以後的 6 次專用發射;

2020 年 10 月 16 日,宣布將幫助實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低溫液氫管理示範任務。

對於一家還沒有實際成績的初創公司來說,訂單很重要,融資也同樣重要。

當地時間 11 月 17 日,外媒 CNBC 報導,知情人士稱 Relativity Space 正在進行由紐約投資公司老虎環球管理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牽頭的新一輪 5 億美元融資。

知情人士表示,新一輪融資將在未來幾天內完成,這一輪融資過後 Relativity Space 的估值將躍升至 23 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23 億美元的新估值將使其成為繼 SpaceX 之後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業太空公司之一(SpaceX 在今年 8 月份融資後的估值超過 440 億美元)。

創始團隊來自 SpaceX 和藍色起源

雷鋒網編輯在 Relativity Space 官網的合作夥伴列表中注意到了 NASA 和美國空軍,那麼這樣的一家公司,其創始團隊是何背景?

Relativity Space 由兩位 90 後創立——一是 CEO Tim Ellis,二是 CTO Jordan Noone。

生於 1990 年的航空航天工程師 Tim Ellis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憑著一腔熱情在大一期間將所學專業專為航空工程,在校期間他曾在藍色起源參與了三段實習,獲得了航天航空工程學士、碩士學位。

畢業後,Tim Ellis 全職加入了藍色起源,開始從事 3D 列印火箭組件的相關工作,並擔任了乘員艙 RCS 推進器、BE-4 和 New Glenn 的推進開發工程師。

Tim Ellis 還因把金屬 3D 列印技術引入藍色起源而倍受公司讚譽。

同樣作為航空航天工程師、南加州大學畢業生的 CTO Jordan Noone 生於 1992 年,他有著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雙重背景:

2013 年大三結束時,Jordan Noone 曾在藍色起源的推進小組實習。

畢業後,Jordan Noone 被 SpaceX 聘為太空推進技術開發工程師。

實際上二人的專業能力、領導才能早在大學期間就有所展現——Tim Ellis 和 Jordan Noone 都曾在南加州大學的火箭推進實驗室擔任領導職務,其中 Jordan Noone 還在領導火箭推進實驗室期間成為了第一個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許可將火箭送入太空的青年學生。

也許二人的背景對 Relativity Space 的發展有所加持,但就連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家知名玩家還在時而「觸底」、時而「反彈」,畢竟上太空實在不是件易事。

就像 Tim Ellis 所說:

我們仍在前進的道路上。

相關焦點

  •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 3D列印火箭真被90後做出來了!發射報價不到獵鷹9的五分之一
    點擊上方「藍字」字體,查看更多資訊美國一家名為Relativity Space的商業航天公司開發生出真正「白菜價」的火箭,並且是3D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發射報價...
    但另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給出報價甚至不到它的五分之一!這種真正「白菜價」的火箭,由Relativity Space開發生產,並且是3D列印的。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這次的全周期點火實驗成功,說明Aeon 1已經真正具備商用潛力,它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款投入商用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價格低、生產周期快是3D列印火箭發動機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最吸引客戶的地方。與傳統火箭發動機相比,3D列印出來的,具體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 南極熊盤點:全球各大3D列印公司估值排行榜
    那麼,問題來了,3D列印到底價值幾何?值得這麼多人關注嗎?南極熊希望,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給熊友們進行分析。畢竟,這是用口袋而不是用腦袋來做的定價。(事先聲明,由於本文涉及3D列印公司的估值,是南極熊分析得出的結果,會非常敏感,僅僅代表南極熊的分析,不構成炒股或其他投資意見和建議,請讀者保持理智。)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成功
    「列印」一臺火箭發動機據Relativity Space公司負責人介紹,3D列印技術可以一次成型製作零件,這使得生產一臺發動機的周期和工序都大大減少90後創始人Relativity Space的兩名創始人,分別從SpaceX和
  • 3D列印出一艘火箭,也能上火星嗎?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經將火箭製造和發射的成本降了又降,前不久還實現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無論如何,馬斯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太空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總有人想成事,成大事。如果當下製造、發射一枚火箭的費用是1億美元,那麼Relativity Space這家公司想要將它降到約1000萬美元左右,方法是3D列印。它並非唯一使用3D列印技術的太空公司,比如Rocket Labs使用3D印表機製造了引擎,但Relativity想要列印出全部火箭。
  • 【獨家】Blue Origin擊敗SpaceX 成為第一家成功重複使用火箭的宇航公司
    ,隨後又成功並完好無損地返回發射場。這是全球第一個發射升空後又完好無損地返回地面的火箭,同時意味著Blue Origin已戰勝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航天公司SpaceX,率先生產出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看看這款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系統是如何可能徹底改變太空旅行的。
  • 藍色起源即將發射攜帶 NASA 月球裝備的火箭
    品玩10月13日訊,據 space.com報導,藍色起源宣布,將會在德克薩斯時間10月13日上午8點35分進行一次火箭發射任務。此次任務原本預定在9月底進行,後因天氣和技術原因推遲。此次任務將會攜帶十幾個有效載荷前往太空並返回,其中包括一個月球著陸傳感器。這個傳感器是 NASA 登月計劃的一部分。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據外媒報導,美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從美國本土送入太空。
  • 造橋、造火箭、造醫療植入物:今天的3D列印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運動服裝廠、航空航天製造商和醫療器械公司都十分渴望有效利用3D列印的優勢。哈佛大學的材料科學家Jennifer Lewis說:「雖然短期內我們還不能在家裡快速列印出修理汽車所需的零件,但這一技術已被主流製造公司採用。」
  • 貝佐斯的夢想與執念:藍色起源與太空殖民願景
    貝佐斯和他的藍色起源:追尋中的光榮與夢想這家公司有一個世界首富做老闆。藍色起源(Blue Origin)是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旗下的一家商業太空公司,於2000年成立。也許是來自貝佐斯14歲時候的夢想。
  • 只需七天3d列印出一枚5.5米火箭,你信嗎?
    藍色起源(Blue Origin )等民營航天公司的崛起,新的技術和運營理念正在飛速改變商業航天的發展。低成本是民營航天公司的一大優勢。為實現更低成本發射,3D列印火箭成為多家公司的嘗試方向。2019年底,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全球最大3D列印貿易展上,Titomic展出其製造的一枚5.5米高的鈦合金火箭,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3D列印鈦合金火箭。這枚火箭是昆士蘭Gilmour Space技術公司製造的27米火箭的縮小版模型,整體製造完成只用了27.6小時。
  • SpaceX,維珍銀河,藍色起源和其他公司如何爭奪「制空權」
    : 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和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然後宇宙飛船下降,在點燃火箭發動機之前短暫地自由落體,整個過程上升到大約295,000英尺(約合90公裡)的高度。這種太空飛行器基本上是在太空邊緣做一個緩慢的後空翻,乘客在微重力狀態下漂浮幾分鐘,然後再重新進入大氣層並滑行回到新墨西哥州的跑道上。維珍銀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只需要更換混合火箭發動機,並重新連接到太空飛行器。
  • 3D列印神助攻!
    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已經完成了3D列印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測試。該發動機是Dragon發射中止系統(LAS)的重要裝置,能夠在Dragon火箭發射失敗時幫助太空人安全逃生。據了解,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材料消耗並提高製造的總體靈活性,SpaceX採用了3D列印技術來製造SuperDraco的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上的關鍵組件燃燒室,SpaceX選擇使用鉻鎳鐵超合金材料,通過一臺EOS金屬3d印表機完整列印而成。這種合金材料的強度、韌性、抗斷裂性以及材料穩定性等優於其他金屬。
  • 陳根:3D列印在建築,輕量化的造房未來
    3D列印正改變著越來越多的行業。建築業便是被3D列印利好且被市場看好的行業之一。3D列印與傳統減材技術相反,脫離了模具和傳統工具機的束縛,將設計與製造簡化,實現輕量化,縮短了高精度構件地製造周期,同時縮小其製造誤差,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並因為其可回收的原材料對環境保護也有所貢獻。
  • 藍色起源和Space X贏得了開發美國航天局月球飛船的合同
    政府選擇了藍色起源公司、SpaceX公司和IT公司Dynetics,在為Artemis項目開發登月系統方面展開競爭。藍色起源獲得了最大的獎勵,由於其重大的早期進展,獲得5.79億美元,而Dynetics的團隊與 Sierra Nevada獲得了2.53億美元。
  • Stratasys公司的PEKK3D列印材料獲得波音公司認證
    800NA材料(聚醚酮酮(PEKK)的一種)已經通過波音公司的認證,這意味著這種材料可以用於環境控制管道等應用,目前3D列印已經廣泛用於商用飛機上。Antero此前被用於洛克希德公司的NASA獵戶座飛船的機載部件。作為聚芳醚酮(PAEK)塑料家族的一員,這種材料是PEI(Stratasys以ULTEM品牌銷售)的替代品,是一種高強度、高耐化學性、高連續使用溫度的聚合物。也是聚醚醚酮(PEEK)或其他PEAK系列材料的替代品。PEKK的列印也比PEEK容易得多,這將得到很多人的歡迎。
  • 藍色起源火箭首射,欲截胡SpaceX?
    早在2011年,貝索斯在一次演講就透露,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壓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並提高技術的安全性,創建一個人類可以親自探索太陽系的未來。隨按照計劃,該公司可能將在今年推出太空遊服務。即將進行測試飛行的New Shepard號火箭是藍色起源目前的主力軍,這是由藍色起源自己研發的可回收式火箭,以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航天員Alan Shepard命名。
  • 藍色起源明日將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
    據外媒報導,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最早於明天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1月14日上午10點45分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以此開啟其2021年的首次太空任務。這對傑夫·貝索斯創立的太空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大事--發射的部分包括了升級火箭頂部的乘務艙,其專門為改善太空人的體驗而設計,這是該公司接近首次實際載人航天任務的關鍵準備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