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成功

2020-11-18 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6200萬美元,這是馬斯克透露的獵鷹9火箭單次任務報價。

這個價格,已經讓業內驚呼「白菜價」了。

但另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給出報價甚至不到它的五分之一!

這種真正「白菜價」的火箭,由Relativity Space開發生產,並且是3D列印的。

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

「全周期」點火實驗

Relativity Space這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10.43噸)

而美東時間11月9日完成的地面點火實驗,稱作全周期實驗,意思就是一級發動機從點火到分離的整個工作過程,一般幾分鐘左右。

在NASA的Stennis航天中心進行這次測試,是在發動機的所有關鍵部件(包括渦輪泵,噴射器和燃燒室)模擬實際發射任務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

Aeon 1從開機到結束總共187秒,首次完成全周期實驗,這說明這款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得到初步驗證。

而從今年2月開始,Relativity Space對Aeon 1進行了頻繁的點火測試,共有300多次,持續時間從幾秒到幾十秒。

這次的全周期點火實驗成功,說明Aeon 1已經真正具備商用潛力,它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款投入商用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

價格低、生產周期快是3D列印火箭發動機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最吸引客戶的地方。

與傳統火箭發動機相比,3D列印出來的,具體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列印」一臺火箭發動機

據Relativity Space公司負責人介紹,3D列印技術可以一次成型製作零件,這使得生產一臺發動機的周期和工序都大大減少。

目前一臺Aeon 1有三個大的部件,總共100多個零件,平均製造周期只有一個月。

傳統火箭一般都有幾千個零部件,生產周期至少需要六個月左右,這其中大部分時間要花在供應鏈訂購不同產品上。

相比之下,Relativity Space的3D列印工廠將傳統的供應鏈縮短為一站式製造方式。

「印表機」本身,是Relativity Space自己開發的Stargate3D印表機。

Stargate配備了多臺雷射Kuka機器人手臂和列印頭,提高3D列印速度。同時,Stargate還有機器學習算法加持,能夠不斷提高列印精度。

如何使用金屬材料進行3D列印

與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樹脂等軟性材料3D列印不同,以金屬作為材料的Stargate3D印表機,採用的是選擇性雷射燒結技術。

選擇性雷射燒結技術的原理和選擇性雷射熔化相同,兩者都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實例。

工作時,印表機使用高功率雷射器將材料粉末融化燒結,並堆放在定義好的三維空間點,創建預設的固體結構。

具體來說,雷射通過掃描粉零件的三維數字描述(例如來自CAD文件或掃描數據)生成的橫截面,來選擇性地熔化粉末材料,將其堆放至粉末床上。

每完成一個截面,粉末床會降低一層厚度,以便在上面塗抹新的材料。

圖片來自Wikipedia

由於成品零件密度取決於雷射峰值功率,而不是雷射持續時間,所以機器通常使用脈衝雷射作業。SLS機器將粉床中的散裝粉末材料預熱到略低於其熔點的位置,以便於雷射將選定區域的溫度提高到熔點的其餘部分

與其他一些快速成型製造工藝(如立體光刻SLA)相比,雷射燒結不需要給進料器安裝支撐結構,所以能夠構造出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完成的幾何形狀。

但雷射燒結技術也有自身的難點,比如一臺普通的印表機功率消耗就高達5千瓦。並且作業時的預熱、熔化和存儲三個階段的溫度誤差必須控制在2℃以內。

所以對於普通玩家來說,選擇性雷射燒結技術是一個昂貴的玩具,但對於航天製造業來說,它的成本仍然是前所未有的低廉。

好火箭,白菜價,不到獵鷹9的五分之一

列印火箭發動機,只是Relativity Space商業航天計劃的一個環節。

2021年,Relativity Space會進行首次火箭發射,而執行任務的火箭,也是3D列印出來的。

Relativity Space自行設計的這款火箭名叫Terran,第一級安裝9臺Aeon 1發動機,第二級安裝一臺Aeon 1發動機。

Terran火箭可以將1250千克的有效載荷運送至低地球軌道,如果500km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Terran火箭的有效載荷會下降到900千克。

Terran的整流罩直徑為3米,是SpaceX Falcon 9火箭整流罩的一半多一點,是小型火箭製造商Rocket Lab的Electron火箭整流罩的三倍。

Relativity Space官網給出的單次商業發射報價為1200萬美元,而CEO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單次發射的成本為1000萬美元

之前馬斯克曾透露過,SpaceX的獵鷹9火箭單次發射報價6200萬美元,利潤超過30%,一次發射的成本4340萬美元。

但1200萬美元的Terran才是真正「白菜價」火箭。

當然,獵鷹9屬於重型火箭,跟Terran不是一個級別,運載能力也差很多。

但這樣的尺寸在成本和運載性能上取了一個平衡點,能夠滿足很多類型客戶的需求。

比如Terran可以單次只發射一顆衛星。對於有這樣需求的客戶來說,如果選擇獵鷹9,可能不得不「拼單」,多了不可控因素。

其實,Relativity Space已經和銥星公司、北美電信運營商Telesat、NASA等等籤下了商業訂單。

Relativity Space的CEO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說,目前Relativity Space是除了SpaceX之外,接受預訂單最多的商業航天公司

明年的第一次任務,Terran不會帶任何商業訂單,僅作為一次實驗和演示。一旦首次發射順利,明年年內就會開始正式商業運營。

90後創始人

Relativity Space的兩名創始人,分別從SpaceX和藍色起源走出。

聯合創始人兼CEOTim Ellis,1990年出生。於2011年進入藍色起源,主要負責火箭推進系統和渦輪機械方面的工作,他擁有南加州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碩士學位。


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Jordan Noone目前擔任CTO職位,他曾是藍色起源動力系統實習生,而後於2014年進入SpaceX,並參與龍飛船的SuperDraco 推進器項目。

在2015年,他們分別離開SpaceX和藍色起源後,創立了Relativity Space。公司團隊的其他成員也有維珍銀河、波音等航空航天公司的工作經驗。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相關焦點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發射報價...
    這種真正「白菜價」的火箭,由Relativity Space開發生產,並且是3D列印的。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全周期」點火實驗Relativity Space這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10.43噸)。而美東時間11月9日完成的地面點火實驗,稱作全周期實驗,意思就是一級發動機從點火到分離的整個工作過程,一般幾分鐘左右。
  • 3D列印火箭真被90後做出來了!發射報價不到獵鷹9的五分之一
    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圖|全周期試驗Relativity Space這次地面點火實驗,稱為全周期實驗,是在NASA的航天中心進行測試,模擬了實際發射任務條件的情況。Aeon 1從開機到結束總共187秒,首次完成全周期實驗。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3D列印火箭發動機完成點火實驗
    歐洲織女星「維加」火箭再失利,系人為失誤11月17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1:52分,運載了兩顆衛星的歐洲「織女星」VV17火箭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發射升空,飛行8分鐘後,「織女星」火箭偏離了計劃路線,與地面跟蹤站失去聯繫。
  • 空客和賽峰成功測試火箭發動機的全3D列印燃燒室
    的P8測試臺上成功進行了14次點火測試。這些測試驗證了歐空局普羅米修斯發動機測試模型(M1)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的情況。ArianeGroup認為,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造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 3D列印燃燒室 ArianeGroup成立的目的是促進歐空局阿麗亞娜6號運載火箭的開發和後續生產。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這些測試驗證了ESA Prometheus引擎測試模型(M1)是否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 ArianeGroup相信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成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去年,ESA完成了ArienGroup的全尺寸3D列印火箭發動機演示程序BERTA(Biergoler Raumttransportaengine / Biergoler太空運輸驅動器)的首次熱火測試,這是Ariane 6開發管道的一部分,該項目價值3.6歐元十億美元(約合40億美元)。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這些測試驗證了ESA Prometheus引擎測試模型(M1)是否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 ArianeGroup相信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成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普羅米修斯氣體發生器正在發生。圖片來自ArianeGroup。
  • NASA突破性研究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燃燒室
    美國宇航局NASA和衛星發射公司Virgin Orbit已經為火箭發動機生產了一個可用的3D列印燃燒室。該組件採用以銅為主的複合金屬材料製成,旨在推動商業空間領域3D列印的應用,並降低未來NASA任務的成本。
  • 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推出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推出了一款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其一枚火箭的上層燃料加油。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 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測試成功
    Thruster)源點火測試成功!此次測試推力源器宏觀參數穩定,束流分布均勻,驗證了3D列印離子推力器核心部件的可行性,首次實現了3D列印柵極應用於離子推進器源並成功點火和穩定工作,堪稱國內3D列印交叉電推進領域的重大裡程碑事件,也標誌著華曙高科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邁上了一個新高度。▲ 3D列印鈦合金離子推進器柵極(單層)
  • 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成功
    2017年12月4日晚,由工業級3D列印領航企業華曙高科與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合作研發的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Ion Thruster)源點火測試成功!此次測試推力源器宏觀參數穩定,束流分布均勻,驗證了3D列印離子推力器核心部件的可行性,首次實現了3D列印柵極應用於離子推進器源並成功點火和穩定工作,堪稱國內3D列印交叉電推進領域的重大裡程碑事件,也標誌著華曙高科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邁上了一個新高度。
  •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當地時間 2020 年 11 月 9 日,Relativity Space 順利完成了首次 Aeon 1 火箭發動機全周期地面點火測試。
  • 3D列印神助攻!
    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已經完成了3D列印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測試。該發動機是Dragon發射中止系統(LAS)的重要裝置,能夠在Dragon火箭發射失敗時幫助太空人安全逃生。據了解,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材料消耗並提高製造的總體靈活性,SpaceX採用了3D列印技術來製造SuperDraco的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上的關鍵組件燃燒室,SpaceX選擇使用鉻鎳鐵超合金材料,通過一臺EOS金屬3d印表機完整列印而成。這種合金材料的強度、韌性、抗斷裂性以及材料穩定性等優於其他金屬。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發動機關鍵測試完成當地時間 2020 年 11 月 9 日,Relativity Space 順利完成了首次 Aeon 1 火箭發動機全周期地面點火測試。Relativity Space 執行長 Tim Ellis 將 Aeon 1 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歸功於工程和技術團隊、軟體預測模型、以及公司快速迭代和按需 3D 列印新部件的能力
  • SpaceX公司完成星艦SN9地面首次靜態點火測試
    Space X公司星艦SN8在20年12月中旬進行了非常壯觀宏偉挑戰首次12.5Km高度飛行測試,星艦SN8從點火到升空表現都非常完美,但是就在最後的著陸階段星艦SN8沒能減速至零,下降速度太快從而導致星艦SN8與著陸臺發生猛烈碰撞使之星艦SN8發生爆炸,但從整個測試過程來看星艦SN8首次測試的姿態控制是表現十分出色的
  • 南航「00後」學生藉助3D列印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成為點綴在晚霞與圓月構成背景板上的一處明麗的光亮,火箭升空飛行190米,隨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其實,這個賽道上還有很多不那麼出名的玩家,比如剛剛完成發動機關鍵測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 Relativity Space。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2020年6月5日,美國太空日報透露道,歐空局研製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動機進展順利,已完成部分子系統的製造與試驗,擬2020年12月進行試驗原型的整機組裝,2021年進行地面試驗。
  • 最強固體火箭發動機熱試車成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消息,7月2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發動機與伺服系統首次地面聯合熱試車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又邁出關鍵一步。此前,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突破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分段對接技術,先後成功進行了多型分段固體發動機的地面熱試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此次試驗充分驗證了發動機與相關系統的工作協調性,獲得了典型位置的力、熱、噪聲等環境參數,不僅為後續研製工作積累了經驗,也為火箭總體技術方案優化提供了依據。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現在,這家航空航天製造商已經發射了Electron火箭,將30顆小衛星部署在軌道上,同時成功完成了火箭第一級回收的首次嘗試。 這次任務名為 "返回發送者",Rocket Lab在發射後將Electron第一級在降落傘系統下帶回地球後,成功完成了Electron第一級的降落和回收。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李江濤、鄧怡)5日下午,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喜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獲得成功,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和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