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推出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2020-10-14 Max創意生活館

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推出了一款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其一枚火箭的上層燃料加油。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這一宣布恰逢印度火箭科學家薩蒂什·達萬(Satish Dhawan)誕辰一百周年。達萬(Dhawan)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空間研究計劃(ISRO)的先驅,在1970年代艱難的十年中領導了這個新興的空間計劃,並為該國進行穩健的空間研究奠定了基礎。為了表彰這位著名的工程師,Skyroot Aerospace以其3D列印引擎設計為自己的名字。

Skyroot航空航天公司推出了名為Dhawan-1的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這家位於海得拉巴的初創公司由ISRO前同事於2018年成立,是該國第一家製造小型衛星運載火箭的私營公司,並承諾在與客戶接洽的一周內將其送入太空。過去,曾擔任ISRO系統工程師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Pawan Kumar Chandana表示,他希望印度在政府的授權和監督下,促進私營部門參與太空活動。他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該國將能夠打入一個有望成倍增長的市場,並有望在未來十年內發射7,000多顆衛星。像其他太空有遠見者一樣,其航空航天團隊正在準備開發技術,以響應性,可靠和經濟地進入太空。其任務的一部分是使常規,可靠和負擔得起的太空飛行成為可能。

去年,該公司對子系統進行了測試,因為它準備在2021年底前將第一批火箭商業化發射。Skyroot航空航天公司成功地在拉姆試驗了拉曼,該拉曼是其Vikram-1運載火箭的高級火箭發動機。 2020年7月。配備3D列印噴油器的發動機能夠多次重啟,這將使Vikram-1火箭能夠在一次任務中將衛星插入多個軌道。但是,Dhawan-1低溫發動機預計對公司的意義更大,這主要是由於技術的極端複雜性和推進劑的使用。

Skyroot航空航天公司還透露,其高級副總裁Vasudevan Gnanagandhi既是ISRO的機械工程師,也是印度低溫火箭科學的先驅,將負責領導小型衛星運載火箭液體發動機的低溫推進設計和開發。

成功試射了Skyroot Aerospace的Vikram-1運載火箭的拉曼高級發動機

根據ISRO的說法,與固體和可儲存地球的液體推進劑火箭級相比,低溫發動機效率更高,並且為燃燒的每千克推進劑提供更大的推力,從而使其具有顯著的有效載荷優勢。具體而言,該發動機使用液體燃料和保持在極低溫度下的氧化劑。

此外,印度新聞媒體YouStory報導Chandana說:「液化天然氣是一種清潔燃燒,低成本,高度可重複使用且安全的低溫燃料,對於長期載運人造衛星或人類的深空任務也是理想的選擇。」使低溫處理技術更具吸引力。

但是低溫發動機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全球第一臺以低溫燃料為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衍生產品,在其誕生50多年以來,仍然是美國使用最多的高級火箭發動機。 RL10火箭發動機於1963年首次成功飛行,對NASA的太空探索至關重要,並且已將數百種商業和軍事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此外,NASA指出,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地區擁有這項計劃中開創的技術,可以為液態氫和氧氣提供火箭動力。 RL10現在已經成為Aerojet Rocketdyne的一部分,並在2016年成功開發出帶有3D列印核心主噴油嘴的RL10發動機,將零件的成本和生產時間減少了一半。

目前,這家初創公司已經完成了測試,以檢查發動機的燃油流量和結構完整性,目前正在建設專門的測試設施,以進行Dhawan-I的「熱火」測試。該公司已成功測試了其第一枚火箭Vikram-I的最高級發動機,但仍在製造Vikram-I的初始發動機。如果一切順利,Skyroot航空航天公司將期待在ISRO的支持和指導下,於2021年12月首次發射Vikram-I。儘管如此,低溫發動機將不會成為Vikram-I的一部分,而是為該公司更大的火箭Vikram-II設計的。

相關焦點

  •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2015 年,原本任職於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 90 後創立了這家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公司,他們靠的是一種我們並不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中國3D列印網6月9日訊,空中巴士公司與賽峰集團之間的合資企業-航空航天公司ArianeGroup宣布已成功測試了首個完全由3D列印生產的燃燒室。由該公司在德國設計的3D列印燃燒室在2020年5月26日至6月2日期間在DLR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Lampoldshausen測試設施的P8測試臺上成功進行了14次耐火測試。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這些測試驗證了ESA Prometheus引擎測試模型(M1)是否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 ArianeGroup相信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成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普羅米修斯氣體發生器正在發生。圖片來自ArianeGroup。
  •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空客和賽峰成功測試火箭發動機的全3D列印燃燒室
    這些測試驗證了歐空局普羅米修斯發動機測試模型(M1)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的情況。ArianeGroup認為,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造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 3D列印燃燒室 ArianeGroup成立的目的是促進歐空局阿麗亞娜6號運載火箭的開發和後續生產。
  • 美測試3D列印火箭發動機渦輪泵
    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劉園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對3D列印出的火箭發動機渦輪泵進行了測試,這種渦輪泵使用的燃料為液態甲烷。  渦輪泵是目前NASA測試過的最複雜的以甲烷為燃料的火箭組成部分。
  • NASA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用於其artemis探測任務
    美國宇航局正準備將人類送上月球,然後再發射到火星,這個計劃作為阿特米斯太空探索任務的一部分。在這次太空航行中,美國機構決定採用金屬添加劑製造,更確切地說,依靠粉末定向能量沉積技術,這是一種3D列印技術,類似於DED技術。
  • 」3D列印火箭「獲準進駐卡納維拉爾角 | 航天評論
    月18日的報導】網易新聞訊:美國火箭發射初創公司Relativity Space透露,該公司已贏得美國空軍合同,獲準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火箭,為其預計從明年開始進入低地球軌道鋪平了道路。假設一切按計劃進行,Relativity將在明年年底前完成首次完整的發射; 該公司預計會為政府和私營公司推出有效載荷。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2020年12月2日,南極熊獲悉,紐西蘭太空初創公司Rocket Lab在今年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績。今年3月,它就被美國宇航局選中發射 "探路者 "登月任務。然後,它收購了衛星硬體製造商Sinclair Interplanetary,並且讓Electron運載火箭獲得了美國航天局的認證。
  • NASA突破性研究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燃燒室
    美國宇航局NASA和衛星發射公司Virgin Orbit已經為火箭發動機生產了一個可用的3D列印燃燒室。該組件採用以銅為主的複合金屬材料製成,旨在推動商業空間領域3D列印的應用,並降低未來NASA任務的成本。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成功
    ,說明Aeon 1已經真正具備商用潛力,它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款投入商用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價格低、生產周期快是3D列印火箭發動機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最吸引客戶的地方。與傳統火箭發動機相比,3D列印出來的,具體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 洛克希德選定Relativity 3D列印火箭為其NASA實驗性任務合作夥伴
    據外媒報導,Relativity Space公司已經獲得了它的第一個公共政府合同,並且還是跟一家主要國防承包商籤訂的。這家發射初創公司的3D列印火箭非常適合洛克希德正在為NASA Tipping Point項目展開的一項特別複雜的任務。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發射報價...
    但另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給出報價甚至不到它的五分之一!這種真正「白菜價」的火箭,由Relativity Space開發生產,並且是3D列印的。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全周期」點火實驗Relativity Space這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10.43噸)。而美東時間11月9日完成的地面點火實驗,稱作全周期實驗,意思就是一級發動機從點火到分離的整個工作過程,一般幾分鐘左右。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這位長期關注中國航空航天的中國觀察家,最近推出一份「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版圖」。 儘管不屬於什麼官方權威版,也不可能100%囊括所有太空新力量,但確實叫人眼前一亮,甚至大開眼界——原來中國本土也有這樣一批生機勃勃的初創公司,瞄準太空,創新快進,豐滿產業鏈…… https://china-aerospace.blog
  • 印度私人太空公司完成發動機測試,中國是否也應該發展商業航天?
    自從SpaceX首次亮相以來,私人太空發射業已大大擴展,但是某些市場(例如印度)現在才獲得監管支持,以掃清私人參與者參與的道路。如今,這些障礙正在逐步消除,私人發射初創公司Skyroot正在飛躍成為該國第一家私人太空運載火箭製造商,並通過一項新的成功的上級發動機燃燒測試取得了重大技術進步。
  • 谷市場研究 l 透視3D列印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噴射器和渦輪泵專利
    除此之外,還有起步較晚的Launcher、Relativity Space等初創公司。Relativity Space這家90後掌舵的初創企業,正在以力挽狂瀾的融資之勢,向3D列印製造整個火箭發起強烈攻勢。就在2019年10月Relativity Space新一輪融資籌集了1.4億美元(10億人民幣)。
  • 3D列印出一艘火箭,也能上火星嗎?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經將火箭製造和發射的成本降了又降,前不久還實現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無論如何,馬斯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太空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總有人想成事,成大事。如果當下製造、發射一枚火箭的費用是1億美元,那麼Relativity Space這家公司想要將它降到約1000萬美元左右,方法是3D列印。它並非唯一使用3D列印技術的太空公司,比如Rocket Labs使用3D印表機製造了引擎,但Relativity想要列印出全部火箭。
  • 英國最大的3D列印火箭將出爐
    奧貝克斯宣布,它將成為首家在軌道上將其火箭發射到最近被批准的蘇格蘭北海岸太空中心的公司,這是英國(UK)太空計劃的一個重要步驟。它的垂直運載工具OrbexPrime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開始其主動任務,並使用#世界上最大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獨具一格的不接、縫、焊,複雜部件在進入軌道時,預計能承受極高的溫度和壓力波動。
  • 美初創公司推出 應對「蜂群」無人機飛彈
    近日,美國一家初創公司公布一種專用於對抗「蜂群」無人機的飛彈——「智能反無人機空中制導交戰系統」。該飛彈由碳纖維、鋁和3D列印部件製成,成本較低,重量不到0.9千克。其配備固體火箭發動機,飛行速度約1馬赫,有效射程為5千米,可準確擊中空中快速移動的小目標。該飛彈的制導系統由攝像機和電子設備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