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案例│重磅!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測試成功

2021-02-15 華曙3D列印

2017年12月4日晚,由工業級3D列印領航企業華曙高科與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合作研發的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Ion Thruster)源點火測試成功!此次測試推力源器宏觀參數穩定,束流分布均勻,驗證了3D列印離子推力器核心部件的可行性,首次實現了3D列印柵極應用於離子推進器源並成功點火和穩定工作,堪稱國內3D列印交叉電推進領域的重大裡程碑事件,也標誌著華曙高科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邁上了一個新高度。

▲ 3D列印鈦合金離子推進器柵極(單層)

▲ 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測試成功

離子推進系統在空間飛行時,一般都採用連續推進方式,一次工作幾百上千小時。為了縮短到探測目標的飛行時間和節省推進劑,大多採用離子推進系統推進與其它行星引力輔助作用相結合的軌道轉移方式。大功率電推進可應用於通信衛星、深空探測任務、在軌服務飛行器等,小功率電推進可用於商業小衛星變軌、衛星星座編隊飛行等,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

離子推力器的主要突出優點為:高效率、高比衝、長壽命。每個離子推進器一般有兩到三層柵極,其主要作用是加速帶電粒子,使推進器獲得動能,但傳統離子推進器的柵極通過光催化腐蝕法加工,存在工藝流程複雜,加工周期長、材料利用率低、環境汙染大等問題。

2016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與華曙高科合作,採用全球首款開源可定製金屬3D列印設備FS271M,經過工藝摸索和多次試製,成功列印了工業級高精度鈦合金離子推進器篩網,將加工時間從傳統腐蝕法的20小時縮短至2小時,其結構設計可控性強,材料利用率高,也更加環保。

通過測試3D列印Ti64篩網局部微觀結構可發現,無論是篩網邊緣還是網孔連接處,組織都非常緻密、均勻,列印精度符合設計精度要求,這為離子推進器發動機源的成功點火和穩定工作提供了保證。

▲ 3D列印Ti64篩網局部微觀結構照片

未來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與華曙將進一步深度合作,瞄準航天產品應用要求,進一步提高3D列印離子發動機性能,最終實現3D列印離子發動機的空間應用。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源點火成功
    2017年12月4日晚,由工業級3D列印領航企業華曙高科與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合作研發的3D列印柵極離子推進器(Ion Thruster)源點火測試成功!此次測試推力源器宏觀參數穩定,束流分布均勻,驗證了3D列印離子推力器核心部件的可行性,首次實現了3D列印柵極應用於離子推進器源並成功點火和穩定工作,堪稱國內3D列印交叉電推進領域的重大裡程碑事件,也標誌著華曙高科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邁上了一個新高度。
  • 空客和賽峰成功測試火箭發動機的全3D列印燃燒室
    2020年6月9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ArianeGroup宣布已經成功測試了第一個完全由3D列印生產的燃燒室。的P8測試臺上成功進行了14次點火測試。 燃燒室的製造以及測試,由ArianeGroup和DLR在歐洲航天局(ESA)的Expander-Cycle技術集成示範器(ETID)項目下進行,是歐空局未來發射器準備計劃(FLPP)的一部分。這些測試驗證了歐空局普羅米修斯發動機測試模型(M1)使用3D列印硬體組件的情況。ArianeGroup認為,測試的成功為完全由增材製造製造的火箭發動機鋪平了道路。
  • 3D列印神助攻!
    據了解,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材料消耗並提高製造的總體靈活性,SpaceX採用了3D列印技術來製造SuperDraco的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上的關鍵組件燃燒室,SpaceX選擇使用鉻鎳鐵超合金材料,通過一臺EOS金屬3d印表機完整列印而成。這種合金材料的強度、韌性、抗斷裂性以及材料穩定性等優於其他金屬。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成功
    Relativity Space這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而從今年2月開始,Relativity Space對Aeon 1進行了頻繁的點火測試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中國3D列印網6月9日訊,空中巴士公司與賽峰集團之間的合資企業-航空航天公司ArianeGroup宣布已成功測試了首個完全由3D列印生產的燃燒室。由該公司在德國設計的3D列印燃燒室在2020年5月26日至6月2日期間在DLR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Lampoldshausen測試設施的P8測試臺上成功進行了14次耐火測試。
  • ESA火箭發動機成功進行了全3D列印燃燒室的全面測試
    中國3D列印網6月9日訊,空中巴士公司與賽峰集團之間的合資企業-航空航天公司ArianeGroup宣布已成功測試了首個完全由3D列印生產的燃燒室。由該公司在德國設計的3D列印燃燒室在2020年5月26日至6月2日期間在DLR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Lampoldshausen測試設施的P8測試臺上成功進行了14次耐火測試。
  • 仿真與3D列印重塑超音速飛行未來的單座測試飛機
    諾格公司打算完全通過3D列印的方式來製造超燃衝壓發動機全部的零件,這是全球首例。而如今,3D列印不僅在超燃衝壓發動機方面,而是在包括碳纖維材料及更多零件的製造方面,重塑超音速飛機的飛行未來。仿真結合3D列印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Boom開發的Boom XB-1並非是客機尺寸,而是縮小版的Overture超音速飛機的原型,這個原型將對大型噴氣式飛機的成功至關重要的組件進行測試。
  • 中國12歲男孩植入3D列印脊椎 全球首例
    中國12歲男孩植入3D列印脊椎 全球首例 2014年08月29日 16:03作者:張彬彬編輯:張彬彬   [泡泡網 前沿電子頻道] 據外媒報導,日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12歲男孩明浩身上植入了3D列印脊椎,這屬全球首例。
  • LHT-100霍爾電推進系統點火試驗獲成功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研製的LHT-100霍爾電推進正樣系統地面點火聯試取得成功,該系統將應用於我國相關衛星開展飛行試驗。    此次點火聯試的成功,標誌著該所掌握了霍爾電推進分系統產品研製和集成測試技術,具備霍爾電推進分系統產品研製任務承接能力。該所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步開展離子電推進和霍爾電推進分系統級產品研製的工程單位。    LHT-100霍爾電推進系統是某型號衛星飛行試驗項目之一。
  • 嫦娥五號「奔月取土」, 解決材料問題,月球3D列印建房或將成為現實...
    近日,肩負月球「挖土」重任的「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有著非常重要的用途,將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房。 按規劃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均有各自的任務,嫦娥八號或將實地測試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將來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出前期探索。
  • 震驚全球的幾大3D列印尖端技術突破
    編者按:在全球3D列印技術的舞臺上,閃耀著一顆又一顆耀眼的「科技之星」。而這些尖端技術的相繼問世,也不斷改變了整個3D列印產業整體結構,令3D列印技術成就了更多的「可能」。
  • 全國首例應用3D列印+AR增強現實的骨科手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首次地面全周期點火實測,發射報價...
    這種真正「白菜價」的火箭,由Relativity Space開發生產,並且是3D列印的。最近這一型火箭剛剛完成首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運行實驗。「全周期」點火實驗Relativity Space這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10.43噸)。而美東時間11月9日完成的地面點火實驗,稱作全周期實驗,意思就是一級發動機從點火到分離的整個工作過程,一般幾分鐘左右。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3D列印火箭發動機完成點火實驗
    國內首個5G SA+Ka高通量衛星系統融合組網試驗成功近日,中國衛通聯合中國移動、華為等合作夥伴,成功實現Ka高通量衛星網絡與5G SA蜂窩網絡的融合組網,這標誌著「Ka衛星網際網路+5G」應用模式已經通過了實用級技術驗證。
  • NASA突破性研究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燃燒室
    美國宇航局NASA和衛星發射公司Virgin Orbit已經為火箭發動機生產了一個可用的3D列印燃燒室。該組件採用以銅為主的複合金屬材料製成,旨在推動商業空間領域3D列印的應用,並降低未來NASA任務的成本。
  • FDM 3D列印工藝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相對於去除多餘材料生產零部件的傳統加工工藝,3d列印的典型特點是採用逐層累計材料的方式來加工產品。目前,3d列印的材料包括液體、粉末、線 材、片材等,運用熱、化學反應等方式來固化得到實體產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種成型工藝百花齊放,典型的3d列印工藝有FDM、SLA、SLS、 SLM、Polyjet等。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然而,這些系統經常遭受機械問題和噴嘴不斷堵塞的困擾,從而使它們對於大規模生物列印應用不可靠。儘管似乎對腎臟進行生物列印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利用該技術的發展已顯著增加,並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在本文中,Nova菌選擇了全球最有前途的三個研究所和公司,並匯總了它們的最新進展。
  • 離子推進器太空點火測試成功 BepiColombo將順利前往水星
    幫助歐洲宇航局(ESA)將 BepiColombo 飛行器送入水星軌道的離子推進器,已經順利邁出了在太空中進行首次測試的關鍵一步。
  • 用鋁合金材料3D列印Eurostar E3000衛星部件
    Eurostar E3000是一種通用衛星型號,經常用於商業和軍事通信用途,是由歐洲Astrium公司製造的。而空中巴士防務和航天部門首個符合航天質量的3D列印部件——一個鈦合金支架——早已經安裝在Atlantic Bird 7電信衛星上,而且無人機「Atlante」上也安裝了一個3D列印的進氣口。
  • 美國新創研發3D列印眼角膜可望成為人造列印器官應用首例
    作者:DIGITIMES謝明珊就全球現況而言,器官移植的需求總是大於供給,這也難怪相關產業正在努力研發生物列印(bioprinting)技術,製造出更多的人工器官,如今眼角膜可望成為第一個實際應用的3D列印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