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此次手術過程中,把AR技術與3D列印技術完美應用到骨科領域,在全國尚屬首例。
尖端醫術:「AR技術+3D列印」 切除腫瘤、置換椎體
不久前,家住文登區、今年66歲的林慶(化名)因渾身無力到威海市中心醫院檢查,醫生意外發現他腹部有一個皮球大小的腫塊,經多學科會診,結合CT、磁共振、穿刺取病理等檢查結果,確定為低惡性腰椎部腫瘤。因腫瘤侵蝕第五椎體且巨大,若不及時治療,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目前,對於腫瘤侵犯腰椎體,手術切除仍然是治療的關鍵。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主治醫師與患者家屬進行了詳細溝通,最終決定為林慶實施腰椎腫瘤切除3D列印椎體置換術,以醫學影像數據為基礎,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個性化人工椎體,術中植入到患者體內,建立腰椎新的穩定系統。
叢海波(左)和專家們通過AR技術實施3D列印椎體置換手術
21日早8時50分,緊張的手術正式開始,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威海市中心醫院院長叢海波,脊柱外科資深專家張恩忠,創傷骨外科主任馬兆強等專家共同進行手術,血管介入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輸血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共同配合,藉助上海霖晏科技提供的AR技術,患者腹部11釐米×9釐米×6釐米大小的腫瘤被完整切除,並順利植入3D列印的金屬椎體,歷時4個多小時,手術全過程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按計劃完成手術。
醫生佩戴AR眼鏡進行手術的同時,記者通過外接屏幕進行了觀摩。通過AR眼鏡傳輸的畫面,記者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手術臺上,醫生通過語音和手勢控制AR眼鏡所示畫面,在術中對動脈、靜脈、骨骼進行切換顯示及拖拉平移等操作,記者可以通過外接屏幕,以主刀醫生的視野來觀看這場精細的手術。
據了解,3D列印技術應用於骨科手術,在威海市中心醫院已不罕見。不僅大規模用於髖臼骨折手術,在骨科重大腫瘤切除上的應用也已十分成熟。此次AR技術的應用,使患者的血管、組織、病灶部位360度呈現在醫生眼前,大大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
外接屏幕上的影像與AR眼鏡中的同步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各種科技詞彙理解並不透徹?術後,叢海波作了詳細解釋。
第一步:用3D列印技術,「克隆」人體組織器官
叢海波說,實施手術之前,患者和家屬多有忐忑。因為現在大多數的CT、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結果,看起來也就是黑白光影,非專業人士無法辨識。病灶具體多大,精準位置在哪,從何處著手切除,會不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這些都是患者的疑慮。
對於這個困惑, 3D列印技術就能解決。術前,臨床骨科、影像科、普外科醫師及計算機工程師,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將腫瘤、骨骼及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組織等進行重建,利用計算機模擬合成三維立體影像。這樣一來,根據這個立體影像,用特質材料和技術,列印出一個形狀完全相同的、內部結構層次分明的腰椎部模型,病灶的部位也能一清二楚。醫生拿著模型放在患者面前,給患者講解,方便很多,醫生也更加心中有數。醫患交流實現了形象化,提高了醫患之間的理解。
第二步:用增強現實(AR)技術,讓患者變成「透明人」
現如今,AR技術已不僅僅是個「看上去很美」的概念,更不是像普通人想的看看視頻、打打遊戲這麼簡單。事實上, AR技術正與傳統醫學發生「親密接觸」。這次手術,利用CT、核磁共振多角度拍攝的片子,計算機還原出一個虛擬卻又無比逼真的患者人體構造,病人和醫生可以更加清楚手術要如何實施。
醫生戴上AR眼鏡後,通過聲控和手勢指令,虛擬的病灶就完全可以剝離出來,醫生可以在這樣生動逼真的世界裡,模擬手術全過程。
第三步:臨場應用增強現實技術「透視」手術部位
叢海波介紹,這個過程是最為重要的,就是將增強現實(AR)技術,與真實手術無縫對接。在手術中,如果碰到棘手的部位,可以戴上眼鏡,眼睛掃過的地方,視野裡就會出現一個逼真的虛擬場景,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出現在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兩種信息相互補充,患者病灶整個部位的構造也就一清二楚了。術者就像長了「透視眼」,可以直接透過皮膚看見腫瘤的位置、大小、深度,避開重要血管、神經、組織,提高手術安全性。
總之,3D技術椎體腫瘤切除+ AR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術前、術中全過程的精準可視,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治療效果,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大大提高。
即將植入人體的金屬3D列印椎體
未來可期:高科技技術會更廣泛應用
「這次AR技術的成功應用,既是一次嘗試更是一次偉大的突破。」叢海波告訴記者,接下來,威海市中心醫院將更加深入對於數位化醫療和精準醫療的探索,促進「3D列印」技術、「AR」技術的從骨科領域向更廣闊的醫學領域拓展,緊跟醫學發展前沿步伐,全面造福百姓。
「3D列印很『時髦』,AR技術很高端,但它們的根基在數字醫學,沒有精確的數位化設計,就沒有『漂亮』的3D列印和完美的虛擬實境技術。」叢海波介紹,2016年,威海市中心醫院就成立了數位化醫療中心,勇敢跟蹤醫學前沿,迎接精準醫學、個性醫學時代的到來。
據介紹,中心實驗研究室開展的基因測序、藥物基因敏感性檢測等項目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同時介入技術、胸腹腔鏡、腦室鏡、椎間孔鏡、關節鏡等技術已非常成熟,為臨床數位化醫療的全面開展夯實了基礎。今後,威海市中心醫院將繼續重科研、重創新,廣泛吸納人才、提升醫護人員的基礎研究能力,追尋前沿醫學的腳步,確保數位化、精準化診療在全院落地開花。
(原標題:我國首次藉助3D列印+AR技術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