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首例應用3D列印+AR增強現實的骨科手術
點擊查看 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此次手術過程中,把AR技術與3D列印技術完美應用到骨科領域,在全國尚屬首例。
-
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已獲得應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1∶1的實體模型;(2)無生物活性的材料;(3)具有生物活性的組織細胞及完整生命功能的器官。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應用走在前列,骨科領域中第1、2點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在第3點應用也有相關報導。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資料,闡述關於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應用現狀及展望。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二、3D列印在骨科的應用 (一)常用於骨科3D列印的技術及材料 3D列印技術無需工業模具,產生廢料極少,單個製作與批量製作成本相比差距不大,因此在非批量製作中具有明顯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極大地簡化了從設計到產品實物的過程。
-
基於3D列印技術骨科康復學的發展前景
主流3D列印技術有:雷射粉末燒結成型、三維列印、雷射固化和熔融沉積造型。骨科康復學:主要研究骨與關節、肌肉及神經系統和軟組織的損傷、畸形和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礙及康復處理,是骨科學的一個分支。背景:3D精準列印在骨科康復醫學中的應用正受到臨床醫生、工程師和科研人員的重視。目的:綜述3D列印技術在骨科康復學方面的發展情況。
-
世界首例3D列印個性化「人工椎體/椎間盤一體化「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南方醫院脊椎及骨病外科鄭明輝副主任醫師在嶺南名醫陳建庭主任和朱青安教授指導下,與華鈦三維工程師陸國贊合作構思設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增材製造研究中心主任吳鑫華院士團隊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個性化鈦合金3D列印工藝研究,成功列印出符合病人要求的人工椎體/腰間盤一體化"植入物。這次手術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的3D列印植入物技術在骨科醫療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3D列印手術導板幫英國小夥兒重塑面部
除了醫生的經驗和技術,在複雜手術中使用3D列印的手術導板也是實現精準手術的保證。本期,3D科學谷將與谷友一起了解英國Morriston 醫院是怎樣藉助3D列印手術導板成功完成一臺面部重建手術的。患者情況英國的一位年輕患者曾經歷過一場車禍,在車禍中他的面部受到嚴重損傷。車禍發生後,醫院對患者進行了急救,然而這次手術的主要目的是保住患者面部的基本功能,手術後患者臉部的左右兩側是明顯不對稱的。
-
3D列印脊椎成功植入人體
從醫學上來說,除了通過手術把腫瘤切乾淨以外,別無它法。而切除腫瘤就意味著要切除部分脊椎。 日前,袁先生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劉忠軍教授主刀,成功植入3D列印多節段胸腰椎,在他的脊柱上完成長達19釐米的大跨度支撐,以替代被徹底切除的椎體。 手術6個多小時後,袁先生被推出手術室。由於術中出血量小,生命體徵平穩,術後他未被推進ICU,直接回到普通病房。
-
省醫成功完成西南地區首例3D列印髖臼假體人工髖關節翻修術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4月22日,記者從貴州省人民醫院獲悉,省醫19日成功完成了西南地區首例3D列印的個體化定製髖臼假體人工髖關節翻修術。據悉,該手術使患者髖關節置換翻修後的髖臼骨缺損得到精細化及個體化的完美重建,恢復髖關節功能,解決了複雜人工髖關節置換翻修後骨缺損個體化重建的臨床難題。
-
世界首個3D列印 人工椎體植入成功
人體椎體結構示意圖及世界首個3D列印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資料圖片) 日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成功為一名骨科脊索瘤患者切除五節段脊椎腫瘤,並利用世界首個3D列印多節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長達19釐米大跨度椎體重建手術。這標誌著我國3D列印技術正式開啟人工椎體時代。
-
4WEB醫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獲得FDA市場準入許可
金屬3D列印的特殊優勢是人工椎體被製成微孔結構,形狀像海綿一樣,類似我們骨頭中的骨小梁。有了這種『骨小梁』,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可以長入其中,最終二者融為一體,從而實現骨整合。2016年7月27日,3D列印骨科植入物的行業領導者4WEB 醫學公司宣布,該公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已經獲得FDA的510K市場準入許可。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除了應用於體外醫療器械包括醫療模型、醫療器械——如假肢、助聽器、齒科手術模板等。對人身體各部位的複製是高度定製化的產品,通過3D列印這些部件可以與身體完全契合,與身體融為一體。以骨骼為例,當人體的某塊骨骼需要置換,可掃描對稱的骨骼,再列印出相應的骨骼,最後通過手術植入體內。
-
全國首例3D列印人工椎體技術用於治癒胸椎腫瘤
用3D列印出一段胸椎,替換部分脊椎,讓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的脊柱重新「立」起來。這是浙大一院骨科最近完成的3D列印兩節段人工椎體技術應用於胸椎腫瘤手術,也是國內首例將此項先進技術運用於脊柱多節段的手術。
-
向精準醫療邁進 萍鄉市人民醫院舉行3D列印學術交流會
,為該院多個學科作了一場精彩的3D列印專題學術交流會。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3 D列印中心的姜聞博教授以《三維列印與臨床轉化》為題,為各位參會人員介紹了三維列印技術在骨科、口腔頜面外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領域的優勢,詳細講解了3D列印個體化醫學模型、個體化手術導板、個體化植入物及組織工程支架、活性組織器官等方面的應用。通過醫工結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快速實現臨床轉化,為患者帶來數位化、個體化、精準化、網絡化的醫療服務。
-
3D列印人體器官 助力醫療技術革新
「讓年輕醫生訓練外科手術技能的時候,尤其在初期階段,儘量擺脫在病人身上練手。」 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名譽主任那彥群表示,3D列印技術實現的外科手術模擬,將在未來大大助力醫療質量的提升。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又立功了!這款高科技假肢不僅逼真 還能藉助AI「記憶」日常...
(圖源:Unlimited Tomorrow官網)一種製造高科技假肢的低成本新方法旨在讓世界各地的截肢者,尤其是兒童,更容易使用這些設備。總部位於紐約的假肢公司Unlimited Tomorrow(無限未來)將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其3d列印假肢。這隻手臂配備了肌肉傳感器和一個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它們共同工作,使被截肢的兒童能夠抓住物體,並單獨移動手指。
-
3D列印器官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為了提高手術效果,陳亦陽團隊聯繫了廣東省一家骨科重點實驗室,對方用生物3D列印技術製作出了小謝的頜骨模型,醫生們在模型上先進行了一次「模擬手術」。 12月27日,小謝的手術如期進行。由於之前已經操練過一次,手術精度得到極大提高,手術時間也大大縮短,以往需要兩個小時完成的手術,壓縮到了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完成。
-
...我院完成我省首例金屬3D列印三翼髖臼假體全髖關節翻修術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一病房3D列印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通過術前列印骨骼模型進行模擬假體安裝,成功為一名70歲,全髖關節置換術後15年,髖臼骨缺損巨大,髖臼上部坐骨、髂骨存在巨大空洞型缺損的患者實施了我省首例金屬3D列印三翼髖臼假體(Triflange)+股骨柄假體髖關節翻修術,為患者更換了一個新的、穩定的髖關節。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廣東完成首例3D列印換脊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骨科醫院)骨腫瘤科團隊成功為一名脊索瘤患者切除了脊椎,並植入3D列印人工椎體,這是廣東完成的首例3D列印換脊骨手術。個性化的3D列印人工脊柱更有利於保護神經,並利於術後骨癒合。
-
臨沂市中醫醫院應用3D列印技術完成腫瘤關節翻修術
近日,臨沂市中醫醫院骨二關節骨科在副院長何勇帶領下,利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假體,成功為一例腫瘤髖關節術後近10年鬆動脫位的患者實施了關節翻修術。解決了髖關節翻修手術中巨大骨缺損的技術難題,填補了臨沂市在該項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