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醫療新探索,虛擬動點OptiTrack動作捕捉系統與增強現實手術...

2021-01-08 站長之家

眾所周知,脊柱是位於背側的支撐性中軸骨骼,可以支撐軀幹、保護內臟、保護脊髓並支持人體運動,是全身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骨骼。

脊柱出現問題時,傳統脊柱手術形式多為大創面、大開口進行脊柱修正,但手術操作風險以及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很大,術後恢復期較長,「如何降低脊柱手術風險、為患者減輕痛苦」也早已成為醫學學術界相關領域中熱議的話題。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微創手術起步,這種手術方式的出現雖減少了脊柱手術的軟組織相關併發症,但由於是藉助手術顯微鏡或內窺鏡等進行引導操作,難度提高,所以所帶來的其他風險也更高。

全球首例通過光學空間定位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手術,是由一家名為Holosurgical的數字外科手術公司完成的。最新的技術手段幫助外科醫生縮短了手術時間,有效減少軟組織的發病率,並且顯著的優化了顱骨和脊柱神經外科手術過程。

計算機可掃描識別病人皮膚下的3D內部骨骼,並通過OptiTrack空間定位技術追蹤骨骼和醫生的3D眼鏡,將內部骨骼在手術部位上方的屏幕中顯示出來,使醫生手術視野內的骨骼情況實時且立體。

應用過程與技術原理

超現實手術中,計算機可通過X光技術透過皮肉組織掃描病人內部骨骼,並將骨骼3D圖像實時呈現在病人手術部位上方的顯示屏鏡中。醫生佩戴好3D眼鏡後,骨骼的呈現變得立體且有空間感,在透明顯示屏鏡中所處位置與病人實際骨骼位置相同,做到虛擬圖像在實際空間中完全與病人真實骨骼覆蓋,從而便於醫生進行實時手術操作。

得益於OptiTrack空間定位技術,顯示屏鏡中的虛擬骨骼可以和病人真實骨骼精準地重合,同時手術器械、顯示設備等也被實時定位,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統一。

手術過程中,醫生頭戴的3D眼鏡上附有標記點(Markers),隨著醫生頭部的轉動或移動,這些標記點被OptiTrack紅外攝像機捕捉,隨即進行3D重建運算並輸出被標記目標的空間姿態信息,在計算機控制系統中則反映出醫生視線角度的變化,使得醫生偏頭、換角度觀看顯示屏鏡中的骨骼時,能夠得到實時的、不同角度的真實觀感呈現。

這套外科手術引導系統在微創手術的基礎上增加了增強現實與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可以減少軟組織和肌肉損傷、降低術中血液流失、縮小術後感染等風險,而且還通過OptiTrack空間定位技術為醫生操作提供了巨大便捷。大尺寸顯示屏和立體化呈現方式使醫生仿若真實看見病人骨骼整體架構。在此基礎上,實時分析還能夠有效引導醫生的手術動作,減少人為操作失誤概率,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

總體來說,這種技術對小創面骨科手術成果進行了大幅提升,同時也省去了因無法看見骨骼全貌導致的複雜手術過程。外科手術醫生Rafal Pankowski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頻頻稱讚增強現實為該類骨骼手術帶來的便利。

此外博士還提到自動骨骼分類和標色系統的實用性,醫生可以選擇在手術過程中僅觀察需要看到的東西、隱藏阻礙視線的東西,例如通過透視工具,醫生可以選擇只看手術部位工具與相關骨骼組織的互動情況,簡化了手術視野,提升了效率。

光學空間定位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手術指導系統使微創手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光學空間定位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手術指導系統,也是OptiTrack空間定位技術在醫療領域創新發展中的又一次落地。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虛擬動點OptiTrack運動捕捉優勢明顯,不斷探索未來世界發展的新趨勢!
    社會形式多樣化帶來了娛樂形式的多樣化,近年來,我們能夠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虛擬製作已經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動捕技術的應用最為突出,其在影視、遊戲領域表現的最為典型。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科技愈加發達,引擎技術愈趨於成熟,動捕技術受到積極影響,數據收集變得更為便利,動捕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其中OptiTrack運動捕捉技術在行業內的口碑尤為不錯。OptiTrack運動捕捉技術是北京虛擬動點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之一, 同時,也是虛擬動點旗下海內外運動捕捉領域領先品牌。
  • AR增強現實技術的原理及現實應用
    AR 增強現實技術通過將虛擬信息與真實環境影像疊加的方式進行即時性信息數據交互。虛實交融的AR 增強現實將我們周圍的整個世界變成交互式對象,這種新的信息交互模式亦會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增強現實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 虛擬實境3D帽舌助力太空人獨自進行太空手術治療疾
    近日科學家為身在國際空間站或者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人研發了一種虛擬實境3D帽舌。佩戴該帽舌的太空人可以看到覆蓋在現實世界之上的虛擬圖像,後者能夠輔助太空人獨自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疾病。
  • 動作捕捉系統發展與應用
    動作捕捉將演員的運動傳遞給數字角色。使用跟蹤攝像機(有無跟蹤點均可)的系統可稱為「光學動作捕捉」,而基於測量慣性和機械運動的系統則是「非光學動作捕捉」。後者的一個例子是XSens MVN慣性動作捕捉服,Seth Rogan藉此表演《保羅》中的外星人。最近又出現了一些新技術,例如Leap Motion的手指跟蹤深度攝像機系統和MYO的腕帶,可以識別手臂和手腕的肌肉活動。
  • 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你知道區別嗎?
    作為經常被應用在各種智能展廳裡的常客——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這二者名字相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看看這幾點,你就大致明白了。一、AR和 VR的定義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
  • 全國首例應用3D列印+AR增強現實的骨科手術
    點擊查看 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此次手術過程中,把AR技術與3D列印技術完美應用到骨科領域,在全國尚屬首例。
  • 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VR/AR/MR)可以做些什麼?
    常見的VR眼鏡設備VR(虛擬實境):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AR工業應用 發表於 2021-01-11 11:03:14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
  • VR裡的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究竟是什麼?
    G-Wearable的產品StepVR是一套全沉浸式虛擬實境設備,集成了室內定位、動作捕捉、手勢識別等多種VR技術,屬於國內慣性式動作捕捉產品。 2016年,全球範圍內VR商業化、普及化的浪潮正在向我們走來。
  •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AR應用層出不窮,探索虛擬與現實的邊界
    增強現實(AR)技術的使用已經使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越來越模糊。AR技術使用戶能夠像現實世界中一樣,將其思想、夢想和體驗真實化。和虛擬實境VR相比,增強現實AR更容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最近AR領域又有了一些新動作,AR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 虛擬實境頭顯與增強現實頭顯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虛擬實境頭顯與增強現實頭顯的工作原理 可穿戴設備網 發表於 2020-01-24 09:39:00 (文章來源:可穿戴設備網
  • 真實與虛幻的融合——AR增強現實
    AR是近年來眾多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之一,隨著隨身電子產品運算能力的提升,增強現實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廣。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增強現實技術也被稱為擴增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是促使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內容之間綜合在一起的較新的技術內容,其將原本在現實世界的空間範圍中比較難以進行體驗的實體信息在電腦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實施模擬仿真處理,疊加將虛擬信息內容在真實世界中加以有效應用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近日,蘭大二院引進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系統,並應用於臨床醫學教育,學生可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人體」解剖和各種手術練習。
  •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參選企業:睿悅信息Nibiru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由93913虛擬實境網與邀界網共同主辦,旨在搭建一個連結優質資源、推動產業發展的平臺,並通過年度評選活動,發布  較之過往三屆,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評選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評選機制更加完善公正,不僅延續了年度優秀VR/AR硬體、年度優秀VR遊戲/VR影視/XR應用等獎項的評選,還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新增5G+XR創新應用獎、XR融合創新獎等獎項,以鼓勵在5G應用場景探索、融合創新等領域進取突破的先驅者們。
  • 虛擬實境VR人機互動中的輸入和輸出技術探討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新興計算機形態之一,是自然交互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以來,隨著Oculus、HTC Vive、Google Glass、PsvR、Micro soft hololens等商用頭戴式顯示設備(Head- Mounted Display,HMD)的發行,虛擬實境、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開卷知新|趙沁平:虛擬實境,讓生活更精彩
    上世紀60年代,虛擬實境的概念開始提出。八九十年代,虛擬實境應用於軍事、製造、醫療等行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多年發展,虛擬實境新技術開始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給人們帶來全新體驗,在大眾消費市場,「虛擬實境+」成為發展趨勢。軍事是應用虛擬實境比較早的一個領域。80年代初,一些國家的軍隊開始採用虛擬實境技術構建虛擬戰場環境,用於軍事訓練。
  • AR醫學教學系統:增強現實,實時交互,給醫學教學更多想像
    【獵雲網(微信:ilieyun)武漢】10月21日報導 (文/何卓憂)AR醫學教學系統是一款基於增強現實的醫學器官模型教學系統這個由廈門大學物聯網實驗室學生團隊研發的AR醫學教學系統,將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相結合,設計了搭配使用的整套軟體與硬體,旨在提供更加真實、交互性更強的醫學教學體驗。
  • 動作捕捉面部表情系統方案
    而對於塑造一個完整、生動、豐富的虛擬角色而言,最能表現角色內心世界、感情色彩及性格特徵的面部表情的塑造,顯然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真實、流暢的肢體動作配上逼真、生動的面部表情,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呈現出更完美的虛擬角色,實現現代角色動畫製作的最高水準。
  • Perception Neuron系統,讓動作捕捉技術不再高冷
    動作捕捉技術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動畫、遊戲等的視覺效果。特別是在《阿凡達》等眾多電影中的應用,更是帶來了酷炫的視覺狂潮。無論是細微的面部表情,還是複雜的肢體動作,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不過,儘管有這些震撼效果的誘惑,但面對每套設備動輒上百萬的費用,大多的開發者也只能望而興嘆。
  • 基於虛擬實境的網絡化上肢康復訓練系統
    虛擬實境是一種新興的並且迅速發展的技術,它的主要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和傳感技術生成一個具有多種感官刺激的虛擬境界,這種虛擬境界可以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人能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境界中的對象進行交互[3]。將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到康復醫療領域,可以有效的解決現有的康復醫療方法的局限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