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虛擬實境的網絡化上肢康復訓練系統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引言
現階段,在國內的康復治療中,針對患者功能訓練的治療仍舊以治療師的手法操作為主,或輔助一些簡單的訓練器械,且訓練過程單調無趣,患者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治療師不容易即時了解病人的訓練程度和效果 [1][2]。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反饋,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將會使康復訓練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虛擬實境是一種新興的並且迅速發展的技術,它的主要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和傳感技術生成一個具有多種感官刺激的虛擬境界,這種虛擬境界可以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人能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境界中的對象進行交互[3]。將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到康復醫療領域,可以有效的解決現有的康復醫療方法的局限性[4]。
康復機器人技術在歐美等國家己經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醫療機構的普遍重視 ,也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06年 Tobias Nef等人研製了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上肢康復醫療機器人 ARMIn[5]。Rutgers大學和 Stanford醫學院在基於虛擬環境的遠程康復機器人系統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6]。清華大學研製了一種上肢康復設備 UECM,可以在平面內進行兩個自由度的運行訓練[1]。
本文針對實驗室現有的一種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系統設計開發了虛擬實境的輔助康復訓練系統,以激發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興趣和動力,達到提高康復訓練效果的目的。

1.系統總體概況
1.1 康復訓練機器人系統總體結構圖康復訓練機器人系統主要可分為上位機遠程監控系統和下位機系統。 系統整體結構圖如圖 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6749.htm


1.2 康復機器人機構設計


康復機器人機構部分主要有座椅部分、支撐部分、牽引部分組成,如圖 2所示。訓練時,病人坐在椅子上,通過懸吊線和肘關節支撐套將病人的手臂吊起,病人的手被固定在康復訓練牽引機械臂的託盤上。


1.3康復機器人系統工作原理
該康復訓練系統由 4部分組成: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輔助訓練客戶端,康復機器人控制系統(下位機) ,醫生端監控計算機(上位機),和網絡通訊部分。其中康復機器人控制系統由 ARM主控模塊、測量控制電路、鍵盤及 LCD顯示電路、存儲器件等主要部分組成。被動訓練模式運行時,安裝在康復訓練牽引機械臂的力和位置傳感器將採集的病人運動的力和位置信號經過信號處理後送給 ARM主控模塊,主控模塊經過預處理後再通過下位機網絡模塊把力和位置信息通過區域網傳送給醫生端監控主機,同時監控軟體繪製出力度信號和位置信號的實時曲線,並訪問後臺病案資料庫,實時記錄訓練各項狀態參數。醫生根據反饋的信息判斷病人的康復情況,並通過上位機設置康復訓練參數,發送控制指令給下位機,下位機根據醫生設置的參數,採用相應的控制算法,發送控制信號,經驅動電路放大後驅動電機,從而控制康復訓練牽引機械臂的運動。主動模式和阻抗模式運行時,虛擬實境訓練客戶端軟體和上位機遠程監控軟體同時通過區域網連接至下位機 ARM嵌入式康復機器人主控模塊,主控模塊把採集到的力度和位置信號經過預處理後,同時發送給上位機監控程序和虛擬實境訓練程序。虛擬實境輔助訓練軟體利用接收到的網絡數據通過相應算法轉化為虛擬場景中物體的坐標,同時配合設置好的虛擬場景和人機互動策略實現虛擬實境輔助康復訓練過程。本文分別使用 windows GDI 和 OpenGL+3dmax 設計了兩套虛擬實境康復訓練程序,分別配合主動訓練模式和阻抗訓練模式。
2、虛擬實境輔助康復訓練客戶端軟體開發
康復病人由於肢體肌肉處於廢退狀態,很容易對鍛鍊感到厭煩,這對於病人的康復進程是很不利的。為此本文利用 Windows GDI,OpenGL+3Dmax設計了兩個具有良好交互性的遊戲程序作為患者輔助康復訓練平臺,使患者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鍛鍊,變原來的消極鍛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鍛鍊。
2.1配合阻抗訓練模式的虛擬實境輔助訓練軟體設計
2.1.1 阻抗訓練模式介紹
該訓練模式適用於即將康復的患者,這類患者的患肢已經逐步恢復運動能力,這時就可以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在康復鍛鍊過程中通過機器人給患者的患肢作用一定大小的阻尼力,使患者完成動作的時候克服阻力,從而增強肌肉的力量,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
2.1.2 程序設計
該軟體採用 VC++6.0創建的基於單文檔的 MFC應用程式。遊戲開始後病人通過控制機械臂的水平運動,控制虛擬場景中水平擋板的移動反彈小球,擊打上畫面上方的矩形磚塊。如圖 3所示。程序開始運行後,通過 GDI繪製出彈球遊戲的基本場景,小球和水平移動擋板,完成遊戲參數的基本初始化工作。在創建框架窗體的同時使用 CAsyncSocket類的 MySocket派生類,初始化訓練客戶端套接字,封裝了網絡通信消息響應函數。並重載了其中的 OnReceive(), OnAccept(),OnConnect(),OnClose()等消息響應函數,這些函數分別映射 CMyView類中相應的處理函數。完成套接字初始化後,立即與下位機伺服器連接,並開始接收下位機傳送的位置和力度數據。當有網絡數據到達時,程序映射調用 CMyView類中的 OnReceive()函數,完成接收下位機傳送的位置信號數據,通過公式(1)
shippositon=(long)(-w*855/180) (1)


相關焦點

  • 上肢假肢(手假肢)的日常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手部截肢的康復也是假肢康復界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手部的功能相對於下肢有著明顯的優越,人類的手指十分靈敏,可以感覺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動,而在假肢康複方面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任重而道遠。隨著科技的發展,手部截肢患者的康復情況也隨之改善,目前,手部假肢康復主要有2種方案,裝飾性和功能性。那麼,安裝這類假肢的患者怎麼才能靈活的使用假肢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日常使用中需要了解的地方。
  • 什麼時候需要Burt上肢康復機器人?
    什麼時候需要Burt上肢康復機器人? 埃斯頓自動化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製造,是國產智能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同時也是國內首家規模化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公司。 巴萊特技術(Barrett Technology)源自麻省理工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由獲得過約瑟·恩格爾伯格獎的Bill Townsend博士於1988年創辦,以獨特的絲傳動人機互動機器人技術享譽世界。
  • 臨床綜述:肩關節康復機器人
    但是,至今為止,針對上肢的康復機器人研究一般關注的患者群體大多為腦卒中倖存者,而對骨關節疾病中肩關節康復訓練的關注略顯不足。與人類關節相比,這類系統僅具有一個簡易的3 DOFs的機械球形關節,因此無法控制肩關節和肩胛帶。   已經有數個基於電纜的康復機器人問世,包括MACARM、NeReBot和MariBot。它們的工作原理極為簡單,一旦患者的前臂固定在夾板或假肢上,機器就通過推動電纜對上肢產生刺激。
  • UEA研究人員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對中風倖存者進行康複測試
    消息來源於微信公眾號:VR心理健康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研究人員進行了虛擬實境技術用於中風倖存者康復訓練的測試近期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探討了虛擬實境遊戲在幫助中風患者從這種情況中恢復的可用性。
  • 一種基於STM32的力反饋型康復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
    康復醫療機器人不僅是當前機器人研究的前沿,而且是涉及自動控制、計算機、智能儀器、機械學、康復醫學、神經科學等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是一個新興學科。康復醫療機器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基於上肢康復訓練的要求,筆者研製一種基於STM32的力反饋型上肢康復訓練系統。在設計控制系統時,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是最基本的原則⑷。
  • 虛擬實境戒毒、正念防復發訓練……這些新型心癮戒治方法了解一下
    目前,司法部與多家科研院所的600餘位專家深度合作,綜合運用生物科學、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融入現代前沿科技,共同探索研發出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戒治技術方法,經顱磁刺激治療項目、虛擬實境毒癮評估和矯治系統、正念防復發訓練項目、內觀療法、中醫藥戒治項目等8項戒治新技術新方法已在全國複製推廣。
  • 虛擬實境治療腦外傷後遲智
    虛擬實境系統具有「3I」的特徵,即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和imagination(想像)。在美國,至少有73%的康復機構使用計算機進行認知障礙的康復。特別是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的出現,更促進了計算機技術和認知科學更高層次的結合,在認知障礙的康複評定及訓練方面表現出了傳統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虛擬實境可以使人沉浸在計算機實時產生的三維環境中,虛擬實境技術用於認知功能障礙的康複評定與訓練,相對傳統康復技術的優勢。
  • TPAMI | 從虛擬到現實,一種基於強化學習的端到端主動目標跟蹤方法
    然而,傳統的實現方法是將圖像中的目標跟蹤和相機控制分成兩個獨立的任務,這導致系統在進行聯調優化時變得繁瑣複雜。此外,要單獨實現這兩個任務的代價也是高昂的,既需要大量人工標註目標位置用於訓練跟蹤模塊,也需要在真實系統中通過試錯制定相機控制器參數。
  • 正確認識偏癱疾病的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在接受專業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一定的康復訓練可以提高康復效果,但很多患者認為康復訓練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或在不同時段進行肌力訓練等等,這其實是錯誤的。錯誤的康復訓練不但不能康復病情且會影響到康復進程,所以大家需要認識全面而且科學的偏癱康復訓練,欣奇蹟為大家來了解一下。 警惕!
  • 從虛擬到現實!坐著虛擬訓練居然可以有跑半馬的效果
    不幸的是,遭受長期疾病折磨或康復的人們並不總是能夠進行體育鍛鍊。IVR允許創建一個現實的虛擬世界,我們可以使用我們的虛擬身體進行探索,它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聽起來不真實,但這種錯覺是如此有效,以至於即使坐著和虛擬的身體走路,人們也認為自己在移動–甚至可以產生類似的生理反應。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近日,蘭大二院引進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系統,並應用於臨床醫學教育,學生可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人體」解剖和各種手術練習。
  • VR科技:虛擬實境技術的概念及特徵,虛擬實境系統的分類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徵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它綜合利用了計算機圖形學、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並行處理技術和多傳感器技術,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使人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境界中,通過語言、手勢等自然的方式與之進行實時交互,創建了一種適人化的多維信息空間。
  • 虛擬實境在民航訓練領域中的應用與定位
    虛擬實境在民航訓練領域中的應用與定位 李洪鵬 發表於 2020-12-01 15:34:50 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2016年以來頭盔式虛擬實境設備的普及
  •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2019年第11期目錄!
    高壓氧治療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楊旭  孫世龍  楚金亭  陳夢平  孟凡超  孟姍  林娜娜圍手術期高壓氧治療對脊髓型頸椎病術後脊髓功能影響的DTI研究申滄海  馮永健  宋彥澄  劉鋼  劉志偉  戴海洋體外衝擊波聯合運動療法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療效觀察李雯燕  武俊英  張青核心穩定性訓練結合虛擬實境技術對腦卒中後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
  • 現代科技與軍事訓練
    世界各國軍隊充分利用當代科技成果,大力發展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等先進訓練手段和方法,發揮科學技術對軍事訓練的引領作用。  分布式虛擬訓練應對疫情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軍隊開展軍事訓練帶來了極大挑戰。網絡和空間領域的一體化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在軍事平臺和系統中的深度應用,大力推動了軍隊在虛擬和構造性環境中進行試驗和訓練。
  • UNISOL亮相航空工業虛擬實境成果展,IG系統粉墨登場
    5月4日,航空工業虛擬實境成果展系列活動在京拉開帷幕,為期九天的展會主要集中展示相關單位的階段性成果,同時虛擬實境作為航空領域信息化
  •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的優點及工作原理
    美國delsys表面肌電系統在肌電假肢領域已經成功的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肌電假肢控制上肢的優點是什麼?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又有哪些,小編通過本文做了相關的介紹。同時也針對肌電假肢的訓練做了相關的解答。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是由截肢者根據個人意志,通過大腦神經中樞,向殘肢上能產生相互拮抗作用的肌肉傳導生物電,使之興奮收縮產生的相應的肌電信號。
  • 關於表彰2019第三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的通報
    應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一種適用於腦卒中患者康復的VR平衡訓練設備第一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第一作者:段好陽4. 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平衡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後偏癱患者步行功能的影響第一作者單位:通化市人民醫院第一作者:魯雪豔5.
  • 科普貼|康復醫學中作業治療(OT)是什麼,您了解嗎?
    肩關節CPM訓練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活動受限,關節周圍肌力減退,關節粘連、攣縮的關節鍛鍊。既可坐式訓練,也可臥式訓練。通過角度循環遞增來增加患者被動運動的適應性,對肩周肌腱和韌帶的拉伸,有助於肩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 2014年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
    Maria Petruta Horodnic  Dragos Stefan 北京大學 基於三維虛擬聲音的虛擬樂隊指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