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2021-01-11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9月27日,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張小平原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宣傳部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暫無信息回應。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其中顯示了一份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航天601所)蓋公章的《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工作》。內容主要為曾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擔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的張小平的離職,對原單位四型發動機方案論證及研製工作造成極大影響,文件中指出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根據百度百科,張小平原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是我國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設計中心。但所傳文章中提到的張小平原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是航天601所。

文中提到,「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百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是我所瞄準未來可重複使用低成本運載火箭而自主研發的兩個關鍵型號」。對於可重複使用低成本運載火箭,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博士指出,這類火箭有較強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在國際上,類似的有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和美國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

邢強稱,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技術路線,在商業航天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今天,可重複使用火箭及這類火箭發動機進一步受到關注和認可。

同時文件中顯示,張小平是原單位兩型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過程中具體負責發動機總體技術抓總和系統方案把關工作,是這兩型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

邢強稱,但目前中國在役運載火箭中,尚無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火箭型號。 唯一公開信息中可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曾在2016年公開一則消息,稱該院所完成了6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項目。對於這類火箭發動機是否有服役的消息還沒出現過。

而此前記者曾從藍箭公司方面了解到,張小平正是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為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

藍箭航天是商業航天領域民營創業公司之一,藍箭航天致力於小型運載火箭研製。根據公開材料,該公司在2017年底完成2億元戰略融資,公司CEO張昌武金融行業出身。該公司曾公開稱,研發人員中85%來自傳統航天集團。作為商業航天領域的民營企業,藍箭航天被業內公認為技術實力相對較強、火箭研製技術路徑比較穩定正確的企業。

相關焦點

  • 新東家回應「辭職影響登月」:中國航天大方向不受幾個人影響
    近日,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網絡文章引發熱議。據文中公布的一份「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航天研究員張小平此前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稱他是相關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靈魂人物,其離職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張小平離職背後:中國兩大航天集團為何成不了NASA?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  文章大意為:原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此前在該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
  • 重大進步—國產版獵鷹火箭將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開幕。會議期間展出了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長徵五號、快舟等火箭的模型。但這些模型都不是重點,本次會議公開了我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
  • 一個人離職就可能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文章稱,一名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從「航天601所」離職後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原來待遇是12萬元一年,現在年薪達百萬。最近單位發公文要他回去,因為其負責最關鍵技術崗位,是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載人登月。
  • 他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深夜回應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
  • 航天科技人才離職風波的警示
    這兩天,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記者聯繫了文章所提到的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9月27日中國之聲)  俗話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 長徵九號下課—國產版獵鷹火箭將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
    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開幕。會議期間展出了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長徵五號、快舟等火箭的模型。但這些模型都不是重點,本次會議公開了我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
  • 普通研究員離職影響中國登月?還原真實的航天研究員生存現狀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張小平離職之後,他參與的整個項目陷入癱瘓,懇請國家將其召回繼續研究項目。同時文中提到了現在國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病。
  • 百萬年薪挖走「影響中國登月」的人,這家民營企業什麼來頭?
    近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大意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而該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他的離職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還影響了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一旦「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成熟,普通人上太空、臨近空間旅遊、全球1小時抵達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
  • 中國航天事業實現歷史性突破!「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事業再亮風採,「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在酒泉中心發射成功,這說明我國這些年所有的技術和人力、資金投入都是值得的。大家都知道,航天技術一直是各國在科技領域角逐的重點領域,而這次在航天回收技術上的突破,可以說把我國的航天事業推上了新的高度和層次,航天回收技術是什麼呢?對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今年3月,它就被美國宇航局選中發射 "探路者 "登月任務。然後,它收購了衛星硬體製造商Sinclair Interplanetary,並且讓Electron運載火箭獲得了美國航天局的認證。現在,這家航空航天製造商已經發射了Electron火箭,將30顆小衛星部署在軌道上,同時成功完成了火箭第一級回收的首次嘗試。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普羅米修斯」發動機由「阿里安」集團(Ariane)研製,是一種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可通過計算機實現「數位化」控制與故障診斷,同時結合3D列印製造技術,目標製造成本為100萬歐元,將裝備未來重複使用型火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技術開發,處於試驗原型子系統製造階段。
  • 中國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可提前5年載人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該文中引用的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回所。
  • 科學思維看可重複使用火箭:獵鷹9號打通並不僅僅是火箭領域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需要有優異的發動機「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本次發射任務表現出較好的狀態,尤其是著陸支架在起飛過程中並沒有影響火箭的姿態,在第一級返回濺落過程中「隼」-1D發動機的穩定性極佳,實現了兩次重啟,同時還完成了對第一級下落姿態的控制。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從太空返回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外層防熱結構更換後可重複使用(航天科技集團)能承受更高溫度
  • 專訪翎客航天CEO:重複使用火箭必須做,這不是為了搶名頭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正在開創一個廉價太空時代,他的「共享火箭」發射計劃對外報價相當於5000美元一公斤。「白菜價」的發射費用源自可重複使用火箭。在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翎客航天」)CEO楚龍飛看來,「未來火箭如果不重複使用,真的就幹不下去了,不光火箭幹不下去,由火箭支撐起來的整個行業都不會有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