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開幕。會議期間展出了神舟飛船返回艙、航天服、長徵五號、快舟等火箭的模型。但這些模型都不是重點,本次會議公開了我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
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方案中,而921火箭直接擔當起登月的重任。所謂921火箭,就是新一代載人火箭,因為它還沒有拿到正式的長徵火箭編號,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代號叫921工程,所以新一代載人火箭就被叫做921火箭。
長徵九號的運力達到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水平,但它運用的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20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能否按進度研製出,還是讓人不禁要捏把汗。同時,在Space X公司實現了火箭重複使用之後,重型運載火箭已不再只有土星五號那種昂貴的方案了,在這種趨勢影響下,航天系統對長徵九號的質疑聲越來越高。
當然,現在航天系統也沒有確切的說長徵九號方案正式放棄。最有可能的是,航天系統開始了新一代載人火箭的論證工作。
從媒體公布的各種圖片來看,最實際的方案有兩種:一個是3.8米5CBC方案(Common Booster Core,理念始於德爾塔IV型火箭),每個芯級/助推各並聯4臺YF-100K,另一種是5米直徑3CBC方案,每個芯級/助推器各並聯7臺YF-100K。通俗的說,5CBC方案看起來有點像俄毛的安加拉A5,而3CBC方案看起來就像Space X的重型獵鷹。
可能是安加拉A5的表現實在不行(有共振問題),自2018年珠海航展以後,公開的只有3CBC方案,5CBC很有可能已經出局。也就是說,新一代載人火箭可能與重型獵鷹較為相似。
如果猜測屬實,那我國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具備可回收重複使用的潛力。可以通過加裝著陸腿和格柵舵,調整分離時間,實現一級助推整體回收,降低發射成本。這種價格昂貴的重型火箭可回收利用的意義非常重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已經給出了答案。同時,說明我國的太空探索思路也在逐漸向商業化靠攏。
另外,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外觀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原來的逃逸塔消失。出現了四個穩定翼,可見穩定翼下有內藏的發動機噴口。也就是說有可能要從神舟飛船的逃逸塔逃逸模式改為SpaceX載人龍飛船的「自備動力逃逸」模式。這也是一個較大變化,值得大家關注。
總體看,與長徵九號相比,新一代載人火箭的技術相對成熟,風險低得多,成本也少的多。雖然看起來是山寨獵鷹的模式,但也算緊跟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