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看可重複使用火箭:獵鷹9號打通並不僅僅是火箭領域

2020-09-07 太空伊卡洛斯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獵鷹」-9V1.1運載火箭多次在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龍」式貨運飛船,「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外觀上與此前的「獵鷹」-9版本存在不同之處,最為典型的就是增加的可收放的著陸支架,起飛時著陸支架貼著火箭第一級發動機外壁上,進入降落持續後開始展開。根據「獵鷹」-9V1.1的標準降落程序,第一級發動機「隼」-1D液氧煤油發動機關機後開始級間分離,在此後的3分鐘左右時間內重新啟動發動機,第一次啟動「隼」-1D後濺落的第一級發動機開始減速,關鍵目的在於初始段引導到向位於卡納維拉爾角以東數百公裡半徑內的海面,當第二次重啟後將控制第一級發動機的滾轉速率,使其停止滾轉並控制好濺落姿態,使箭體與海面保持相對垂直。

圖註:「獵鷹」-9V1.1運載火箭使用了全新的可收放著陸支架

圖註: 「蚱蜢」火箭驗證第一級發動機垂直降落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需要有優異的發動機

「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本次發射任務表現出較好的狀態,尤其是著陸支架在起飛過程中並沒有影響火箭的姿態,在第一級返回濺落過程中「隼」-1D發動機的穩定性極佳,實現了兩次重啟,同時還完成了對第一級下落姿態的控制。「獵鷹」-9V1.1比此前的基礎型號長度更長,而且有效載荷能力也有較大的提升,但任務模式與此前是一致的,都是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發射工位也都在位於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基地,「獵鷹」-9V1.1的第一級為「隼」-1D發動機,其動力構成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測試的「蚱蜢」火箭一樣,但與標準型的「獵鷹」-9有區別,後者使用了「隼」-1C發動機。

「隼」-1D發動機的垂直返回技術已經在「蚱蜢」火箭上進行了測試。2012年9月,SpaceX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試驗場進行了「蚱蜢」火箭的首次試飛,高度達到1.8米,懸空時間為3秒左右,驗證了火箭垂直起降達的可能性,首秀表演非常成功。

到了2012年11月,「蚱蜢」火箭飛行高度達到了5,4米,懸空時間為8秒左右,本次試飛進一步驗證了垂直降落火箭的關鍵技術,比如使用多大的支撐結構可以保持火箭的垂直著陸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大型支撐架在起飛時可以摺疊起來貼在火箭周圍,發動機部分則涉及到節流功能和推力矢量控制問題,在垂直降落的過程中可以需要保持火箭的穩定性。一個月後,「蚱蜢」火箭進行了本年度的最後一次測試,飛行高度達到40米左右,歷時接近30秒。

圖註:「蚱蜢」火箭在垂直降落的過程中可以需要保持火箭的穩定性

圖註:「蚱蜢」火箭顯示出極強的狀態控制能力

「蚱蜢」火箭在垂直起降測試表現優異

在2013年3月份的測試中「蚱蜢」火箭達到了80.1米的高度上,並懸停了34秒,再次驗證了出色的狀態控制能力和推力矢量技術。火箭的垂直降落過程中無法避免橫風的幹擾,「蚱蜢」火箭在4月份的測試也遇到了比較強的橫風乾擾,從火焰的方向和角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橫風還不小,分析高度達到250米左右,在第六次和第七次試飛中,「蚱蜢」火箭在高度上不斷刷新記錄,並在8月份的測試中進行了橫向100米的飛行測試,顯示出極強的狀態控制能力。2013年10月份進行的測試中,「蚱蜢」火箭達到744米的高度,地點位於德克薩斯州麥格雷戈的火箭測試基地。

這幾次測試中都驗證了「隼」-1D發動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垂直降落上有些良好的可控效果,該發動機除了應用到「獵鷹」-9V1.1運載火箭,還將在「重型獵鷹」上使用,這款超級火箭將使用27臺「隼」-1D發動機,可將超過5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遙遙領先其他火箭,加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成本控制能力上的優秀表現,未來商業航天發射市場將面臨一次新的衝擊。

圖註:「獵鷹」-9V1.1運載火箭

「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本次發射前也做足了功課,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測試場使用「獵鷹」-9R Dev 1進行垂直起降測試,飛行高度在250米左右,同時進行了橫向飛行測試與對抗橫風的飛行策略,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在運載火箭的垂直降落上有著不錯的技術積累。在海上垂直降落測試後,「獵鷹」-9V1.1運載火箭還將進行陸基發射場的垂直降落測試,顯然在「獵鷹」系列火箭的發展框架中,受控狀態下的垂直降落是一項必備的技術,並對未來運載火箭的研發起到一定的衝擊作用。

運載火箭技術向可重複使用發展

從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運載火箭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之中,美、蘇、歐洲、中國、日本還有印度、巴西等國都有著較強的運載火箭技術,成系列的運載火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幾種以上,還有配套的上面級等,不同的上面級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運載能力的火箭。

事實上,運載火箭技術與彈道飛彈技術是相通的,而且多以彈道飛彈技術改進而來,美國「德爾塔」系列、「宇宙神」系列還有蘇俄時代的聯盟系列、天頂等都是來自彈道飛彈的技術,咱們東風五型、東風四型彈道飛彈就有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通過對火箭的縱向改進,比如增加級數,或者更換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亦或橫向增加捆綁式助推器等都可以達到提升運載能力的目的。

美國的「德爾塔」系列和歐洲的「阿麗亞娜」系列、還有俄羅斯的「聯盟」系列都是非常成功的運載火箭,但是它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作為一次性使用的運載火箭,發動機在完成燃燒後就丟棄,如果發射場修建在海島上或者臨海布設,就可以避免助推器等部件落到地面上砸到民房,比如蓋亞那航天發射場,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等,而我國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內陸地區,向東發射火箭必然會出現火箭助推器等部件砸到地面的情況,要避免助推器砸到民房,就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把發射場搬遷到臨海位置,二是研製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


圖註:美國的「德爾塔」系列等算是較為成功的運載火箭,但無法可重複使用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有幾個途徑實現,一個是發動機可以重複使用,另一個是火箭是否可以可重複使用,早期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突破重點放在發動機的重複使用上,比如美國和俄羅斯在很早就可以研究火箭系統的可重複使用,試圖發展出低成本的運載火箭,其中火箭的動力裝置能否多次使用是個關鍵。

能源號火箭的主發動機RD-0120就作為可重複使用的發動機平臺進行研究,並在能源號火箭上進行了測試,雖然能源號火箭在研製時並沒有考慮到重複使用的性能,這是因為對發動機的多次使用研製在經費上不划算,研製費用和生產費用加起來還不如造多臺一次性使用的發動機,把已經發射的火箭發動機回收再循環涉及到回收系統和地面重整化過程,如果可重複使用建立在大量人員和設備的投入上,那麼這樣的可重複使用確實不如一次性使用。

圖註:能源號火箭

火箭系統的可重複使用強調的是回收系統儘量減少佔火箭發射時的死重,回收後通過較少的設備和人員,使用一些簡單的處理就能實現再次發射,這對火箭分系統以及發動機的部件設計構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減少維修次數的同時提高成功率,通過自動檢測保持較好的工作狀態。發動機的耐用性涉及到對主渦輪泵中的渦輪葉片裂紋數量,還有推力室和附加閥門、管道的設計,此外發動機的結構壽命也是重複使用的難點之一,其涉及到熱循環程度和低周疲勞等,成熟的可重複使用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00次以上,定期維護的次數還要減少,大修的周期也要延長,那麼其中就要更多地使用到計算機進行健康管理。

圖註:「獵鷹」-9與「重型獵鷹」等對比圖

圖註:固體推進器的回收方案

早期火箭助推器使用降落傘回收

美國也很早就開始使用可重複使用技術,太空梭的固體助推器(SRB)就可以回收使用,其回收系統比較簡單,通過標準螺栓起爆分離,然後拉出引導傘,接著打開主降落傘,最後落到海面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太空梭發射後都有助推部分的東西落到海上。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也進行過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比如在RS-84的基礎上研製可重複使用火箭。

圖註:NK-33發動機

從早期可重複使用火箭動力的回收方式上看,降落傘是一種途徑,還有降落傘加緩衝氣囊的方式,比如K-1火箭,第一級為NK-33發動機,近地軌道載荷為4.5噸,第一級在40公裡左右的高度上分離後啟動降落傘回收系統,著陸時通過緩衝氣囊降低衝擊力。2002年展出的法俄聯合研製可重複使用助推器助推級使用了RD191發動機,也是第一級重複使用。

近幾年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主要有「戰神」系列火箭第一級和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當然後者的影響力會更大一些,作為一家私營企業在短時間內通過「隼」-1D發動機技術取到了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成果,其藉助了成熟而推力強大的發動機技術,也得到NASA的不少幫助,比如火箭外殼上的隔熱層會經常脫落,需要一種粘性材料才能保證隔熱層防脫,這對火箭的可重複性極為重要,沒有隔熱層第一級返回時必然無法使用。

圖註:「隼」-1D發動機則源於阿波羅計劃登月艙發動機,海平面推力556千牛,大約為55噸,真空推力達到617千牛,9臺並聯後可將1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系統涉及到的一些技術都非常成熟,還有2195鋁鋰合金、攪拌摩擦悍等都可以拿來就用,在這些成熟的技術積累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上發展較快,其主要通過「蚱蜢」火箭來驗證第一級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能。

獵鷹9號火箭為垂直降落回收

顯然「蚱蜢」火箭的回收方式比較特別,不是通過降落傘和緩衝氣囊實現降落,而是使用反推裝置實現可重複使用,可以垂直發射和垂直降落,在「蚱蜢」火箭的周圍安裝了四個著陸支撐腿,目前的支撐結構是無法摺疊的,但是在成熟後可以實現「貼壁」式的狀態。在自動回收系統成熟後,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把該技術運用到獵鷹9號火箭上,目前獵鷹9號火箭有兩種不同的載荷方式,一個是對接龍式飛船,前期執行無人狀態的貨運任務,後續可把龍式飛船改造成載人飛船,恢復美國本土的載人運載能力,還有一個是使用5.2米直徑的整流罩,用於發射商業衛星等載荷,根據目前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官方報價,5.2米直徑整流罩的「獵鷹」-9火箭發射單價為5000萬美元左右,如果使用了可重複的技術,單價還有可能進一步降低。

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都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第一級返回比較簡單,類似目前的「蚱蜢」火箭,級間分離後自動返回發射場附近,第二級可以再入垂直降落到發射場附近,後續的獵鷹重型改進型推力更大,通過捆綁液體助推器實現更大的近地軌道運載。事實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麥道公司等研製的「三角快帆試驗機」已經驗證過以火箭發動機作為回收主要動力的可行性,當時涉及到的計劃為單級入軌火箭技術,是一種垂直起降的重複使用發射平臺,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了3000米,比目前「蚱蜢」火箭抵達的高度要高許多,而且單級火箭系統的垂直起降技術在容錯飛控、多次啟動關機等方面有著較強的技術要求。

圖註:「隼」-1D發動機為單軸雙葉輪渦輪泵推進,矢量控制上有著較高的成熟度


圖註:宇宙神運載火箭沒有實現重複使用

運載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主要依靠發動機的性能,「隼」-1D發動機為單軸雙葉輪渦輪泵推進,矢量控制上有著較高的成熟度,熱導係數和蠕變強度的提高是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重要基礎,如果是多級運載火箭,第一級和第二級分離,以及第二級分離後如何降落是能否成功返回的決定性因素,從「蚱蜢」火箭的測試上看,其狀態調整的過去的幾次測試中一直是關鍵點,橫風乾擾下的姿控對發動機要求較高,如果是第二級再入返回,可能要進行多次點火調整姿態和航向,基於目前的三倍冗餘飛控與慣導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畢竟目前的再入制導依然為太空梭的分段制導策略。第二級再入過程中較為重要還有隔熱系統,在這方面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顯然得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幫助,在隔熱系統與箭體的粘合材料上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人力。

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系統將是一個過渡型的平臺,在單級和兩級入軌平臺沒有成熟之前,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射費用,我國的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單價在6000萬美元左右,「獵鷹」9號的費用要少1000萬美元,這個價格比現役的幾種同級的運載火箭要便宜很多,H2火箭和阿麗亞娜5型火箭的商業發射價格至少上億美元,相比之下獵鷹重型的8000萬美元發射價格的確便宜很多,這對全球商業火箭發射市場而言是個巨大的衝擊。

圖註:埃隆·馬克斯計劃使用垂直降落技術登陸其他天體

從空天一體運載平臺的發展來看,可重複使用運載平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單級和兩級入軌方向前進,向軌道發射載荷不需要複雜的準備工作,從普通的機場就能起飛,第一級和第二級分離後返回地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重複使用,當然這樣的標準需要涉及到的技術就困難多了,但動力系統依然是最為關鍵的主導因素,沒有成熟的高超音速動力是絕對無法實現的,尤其為我國而言,發動機系統是傳統的弱項,即便正在測試的長徵五號火箭配套動力120噸級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與「德爾塔」IV使用的RS-68氫氧機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火箭發動機的可重複使用領域,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與西方的差距較大,特別是在火箭發動機領域。

未來10年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主推「獵鷹」系列火箭,根據艾隆·馬克斯的計劃,「獵鷹」-9負責發射載人版的「龍」式飛船,同時以「重型獵鷹」為基礎打造軌道基地,其目標是在地球之外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定居點,並大幅度降低航天發射的費用。到目前為止,「獵鷹」-9表現良好,並展現出取代歐洲「阿麗亞娜」火箭的趨勢,並威懾到聯合發射聯盟的「宇宙神」-5與「德爾它」-4運載火箭。因此獵鷹9號打通並不僅僅是火箭領域,而是打開了行星際移民的大門。

相關焦點

  • 商業航天的經典之作:獵鷹9號火箭開啟了人類星際移民的大門
    能源號火箭的主發動機RD-0120就作為可重複使用的發動機平臺進行研究,並在能源號火箭上進行了測試,雖然能源號火箭在研製時並沒有考慮到重複使用的性能,這是因為對發動機的多次使用研製在經費上不划算,研製費用和生產費用加起來還不如造多臺一次性使用的發動機,把已經發射的火箭發動機回收再循環涉及到回收系統和地面重整化過程,如果可重複使用建立在大量人員和設備的投入上,那麼這樣的可重複使用確實不如一次性使用
  • 為何全世界僅有獵鷹9號可復用?火箭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
    為什麼至今全世界僅有這一款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一群造火箭的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9月19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劉百奇認為,認知是原因之一。俄羅斯、歐空局雖然也開始探索可重複使用火箭,但並未將重複使用作為其主要發展方向。
  • 長徵九號下課—國產版獵鷹火箭將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
    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同時,在Space X公司實現了火箭重複使用之後,重型運載火箭已不再只有土星五號那種昂貴的方案了,在這種趨勢影響下,航天系統對長徵九號的質疑聲越來越高。
  • 你知道埃隆馬斯克為獵鷹9火箭預設的重複使用次數是多少嗎?
    十多年來,馬斯克一直在公開談論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在2018年5月獵鷹9號的Block 5升級後,人們開始統計火箭助推器重複使用的次數。在與記者的一次電話會議上,馬斯克透露,Block 5的升級包含了設計上的變化,最終將允許SpaceX至少10次重複使用軌道級獵鷹助推器。
  • 重大進步—國產版獵鷹火箭將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
    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本次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同時,在Space X公司實現了火箭重複使用之後,重型運載火箭已不再只有土星五號那種昂貴的方案了,在這種趨勢影響下,航天系統對長徵九號的質疑聲越來越高。
  • 詳解獵鷹9號火箭技術,可回收技術只是冰山一角
    據報導,2020年1月17日,埃隆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用一枚第四次重複使用芯級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第三批星鏈(Starlink)計劃的60顆寬帶通信衛星送進了太空,加上此前兩次發射的120顆星鏈衛星,馬斯克名下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約有180顆,成為在太空中擁有最大星座的人。
  • 獵鷹9號火箭才是SpaceX最大功臣
    啟動商業發射模式剛剛過去的上個周末,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登上了所有頭條新聞,這是自9年前太空梭退役以來,人類首次從佛羅裡達進入太空。但SpaceX在過去10年崛起背後真正的功臣無疑是獵鷹9號火箭。獵鷹火箭助推器已經創造了許多行業第一,從垂直著陸到可重複使用,再到用第一級上9臺發動機進入軌道。再聊聊獵鷹火箭的成本問題。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長徵八號有哪些亮點  獵鷹1號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獵鷹5號也是不完全回收的火箭,獵鷹9號則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回收的火箭。與獵鷹對比,長徵八號首飛版本,大概率不會嘗試可回收復用,而在後期將實現芯一級、助推器的整體垂直回收與重複使用,將是中國首個實現一級回收的火箭。
  • 埃隆·馬斯克對俄羅斯新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的設計嗤之以鼻
    「Amur」火箭的設計方案,該設計計劃於2016年完成,大量借鑑了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但是它們在其他方面確實有所不同:Amur的直徑更小,並且使用了5臺RD-169發動機,而不是Falcon 9上的9臺Merlin發動機。Amur用燃燒甲烷作為燃料,而Falcon 9則使用兩種液體。氧氣和火箭級煤油。
  • 獵鷹9號火箭又創造歷史了!
    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今天將第7批星鏈網60顆衛星送上太空。
  • 俄羅斯突發奇想,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甲烷火箭,想學馬斯克
    從沃斯託克尼宇宙飛船出發,阿穆爾甲烷運載火箭將能夠將9.5噸的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射入低地球軌道,將12噸的貨物一次發射到地球轉移軌道,並將2.5噸送入地球過渡軌道。運載火箭發射場每年要進行15次發射。9億盧布-比聯盟號2.1b便宜三分之一。
  • 兩次發射就可回本,SpaceX可重複使用火箭成本曝光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到底能節省多少錢?其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透露了更多細節,並揭示了為何重複使用助推器從長遠來看擁有重大經濟意義。
  • 中國版獵鷹9號成功飛天,這是我國傳聞已久的首個可回收火箭!
    比如美國自家的ULA發射聯盟,就被獵鷹9號逼得快無載荷可發了,德爾塔家族僅剩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也將在2023年退役。所以,為了應對上述問題和挑戰,長徵八號就應運而生了!獵鷹9號長徵八號與獵鷹9號長徵八號的設計思路與「獵鷹9號」相似,可以通過系列化、組合化、通用化等滿足各種發射需求,降低發射成本,後續還可以實現重複使用。
  • 美國宇航局說他們將首次使用一枚用過的獵鷹9號火箭飛行
    獵鷹9號火箭將於2020年6月發射GPS III-03任務。上周五,美國太空部隊表示,明年將用一枚用過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兩次關鍵的全球定位系統任務。官員們說,這樣做將為軍方節省5200萬美元,因為SpaceX同意降低這兩個任務的補償,以換取飛行用過的硬體。
  • SpaceX獵鷹9號火箭爆炸原因終於找到了
    北京時間9月1日,SpaceX的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場發生爆炸,同時炸毀了Spacecom衛星通信公司的AMOS-6衛星,損失慘重。如今事情過去兩個多月了,SpaceX終於查明了火箭爆炸的原因。
  • SpaceX開發火箭回收系統,獵鷹9號將第六次執行發射任務
    目前SpaceX的火箭回收系統一級助推器B1049已經用於獵鷹9號火箭,並且已經幫助獵鷹9號成功回收5次。下一批星鏈衛星即將發射,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獵鷹9號即將使用同一枚助推器進行第6次發射任務,如果此次發射任務不出意外,SpaceX的助推器回收利用十次的目標就完成一大半。
  • 公開可重複使用火箭設計 馬斯克贊邁向正確方向
    Space X引領火箭動向,各國均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中國民營商飛企業,已經完成回收測試,不只是中國,俄羅斯近日宣布:俄羅斯正在進入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遊戲。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上周宣布,其目標是研發一種稱為「阿穆爾」的兩階段火箭,其第一階段將返回地球,以進行垂直的動力著陸,就像SpaceX的獵鷹 9號助推器所進行的那樣。
  • SpaceX傳奇人物退休,為學業做伐木工,研發了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
    當時作為一名學生,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火箭研發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幫助SpaceX團隊開發的一些新引擎包括獵鷹1號火箭紅隼發動機(Falcon 1 Kestrel)、獵鷹9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的Merlin發動機以及其他太空飛行器引擎。今天仍在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的Merlin發動機由火箭級的煤油和液氧提供動力。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採用了9臺Merlin 1D發動機,可產生超過170萬磅的推力。
  • 獵鷹重型首飛成功,獵鷹重型火箭結構大揭秘!
    據說,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運載能力是第二名的兩倍。那麼,關於獵鷹9號火箭你知道多少?獵鷹重型火箭與獵鷹9號有什麼區別?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功又意味著什麼呢?如今,太空探索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仍然把這首歌帶入未知的太空,恐怕不僅僅是致敬而已。本次載荷——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獵鷹9號火箭結構揭秘太空探索公司比較成熟的產品是獵鷹9號火箭。該火箭是一款兩級運載火箭。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
  • SpaceX的獵鷹9號:埃隆·馬斯克的火箭如何贏得再利用競賽?
    根據最新的資助項目顯示,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為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設置了一個新的門檻,並且歐盟也希望參與其中。位於歐盟總部的公私夥伴關係, 「復古推進輔助著陸技術」(retart)在早先啟動時亦獲得認可。新聞中報導稱,美國最先進的技術對於歐洲來說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