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發射就可回本,SpaceX可重複使用火箭成本曝光

2020-09-03 迪迪科技Freestyle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到底能節省多少錢?其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透露了更多細節,並揭示了為何重複使用助推器從長遠來看擁有重大經濟意義。

已經逐漸完善了幫助其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在執行任務後回收的技術,2014年只回收了兩枚助推器,到2017年就回收了15枚助推器。設計一枚能夠回收的火箭意味著它可重複利用很多零部件,由此節省大量成本。

本周,新一輪太空競賽的另一個參與者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nited Launch Alliance)聲稱,一家公司需要至少重複使用10次的火箭才能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現在,SpaceX的單枚助推器已經發射並回收了六次。

對此,馬斯克寫道:「由於助推器和整流罩可重複使用,獵鷹9號火箭的製造成本減少了40%,回收和翻新成本減少了10%,所以其兩次飛行的費用與其他火箭一次發射成本大致相當,3次飛行肯定低於傳統火箭的發射費用。」

這些評論揭示了重複使用火箭背後的財務狀況,表明通過可重複使用的配置,一枚火箭可以飛行的有效載荷費用減少了40%,回收和翻新的成本不到初始生產成本的10%。這個概念在理論上是有意義的:如果你能重複使用火箭,你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馬斯克甚至將其獵鷹火箭發射成本與一次性飛機相提並論。

但實際成本仍然相對模糊。據報導,2013年,在加州舉行的All Things Digital大會上,馬斯克聲稱火箭助推器佔總成本的75%,當時報導約為6000萬美元。SpaceX的網站列出了獵鷹9號發射的標準付款計劃為6200萬美元。

2018年,在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Block 5發射之前,馬斯克再次細分了成本。他說,助推器的成本約佔總成本的60%,上級成本為20%,整流罩成本為10%,最後10%的成本與發射本身有關。這將使助推器的成本達到3700萬美元左右。

不過,最終的價格可能會有所不同。據悉,由於涉及額外的安全措施,美國空軍的發射成本為9500萬美元。SpaceX太空飛行器集成總監克里斯多福·庫利斯(Christopher Couluris)在今年的一次吹風會上表示,重複使用火箭可以降低價格,發射需要2800萬美元

就邊際成本而言,即僅生產一枚額外火箭的相關成本,馬斯克最近也進一步闡明了這些數字。他在5月份列出了獵鷹9號火箭的邊際成本,最好的情況是1500萬美元。他還列出了翻新助推器的費用為100萬美元。這與馬斯克最近的說法相吻合,即翻新成本在助推器成本中所佔比例不到10%。

假設馬斯克最近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重複使用助推器的成本在三次飛行後就會浮出水面。SpaceX的單枚助推器可以做多少次飛行?馬斯克回應稱,可能沒有限制。他說:「飛行100次是可能的,有些部件需要更換或升級。清洗所有9個梅林(獵鷹9號發動機)渦輪機絕不容易,但猛禽發動機要容易得多,儘管它是個複雜得多的發動機。」

SpaceX的火箭可重用性計劃是一項長期投資,由於影響因素眾多,可能很難量化總體節省的成本。馬斯克在2017年3月指出,該公司在可重複使用發射技術上花費了超過10億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還需要從重複使用計劃中收回開發成本,而不是直接將這些節省的成本傳遞給消費者。

但SpaceX的投資並不止步於開發獵鷹9號火箭。SpaceX正在開發的星際飛船正在德克薩斯州生產,其設計目的是提供完全的可重用性。正如馬斯克指出的那樣,這款飛船的猛禽發動機更容易重複使用。如果該公司信守承諾,那可能會讓助推器飛行兩到三次是否有意義的問題變得無關緊要。

文/網易科技

相關焦點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7手火箭誕生!spacex第100次發射,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
    對spacex的期待,基本就在等著星艦的突破了。其實雖然星鏈發射已經進入常規化,但是經常還是有各種不同的突破的,比如說本次發射的亮點有就有如下:1、第一次使用「6手」獵鷹9號火箭發射星鏈衛星,spacex已經成功進行過幾次「5手」火箭發射,但是第六次使用還是第一次。
  • 埃隆·馬斯克對俄羅斯新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的設計嗤之以鼻
    「這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但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到2026年實現完全的可重用性,」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更大的火箭對於規模經濟也有意義。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將軌道上每噸有用載荷的成本降到最低,否則只能滿足小眾市場的需求。」這兩種火箭的特點是頂部有一組網格翼,底部有降落支架。整流罩的整體形狀也是非常相似的。
  • SpaceX的獵鷹火箭第100次飛行,Starlink網際網路星座完成69%的發射
    數小時後,SpaceX將完成一個重大的火箭可重複使用裡程碑,同時嘗試進行第100次獵鷹火箭發射。從fcc和spacex最近的互動來看,該公司似乎將v0.9衛星原型排除在運行數量之外,這意味著一旦Starlink V1 L14 (Starlink-14)發射完成,該批衛星進入最後的軌道後,公開測試就可以開始推出。除了發射Starlink衛星的主要目的,「星鏈10號」任務還將標誌著SpaceX公司在火箭方面的幾個重大裡程碑。
  • 我國多個可回收火箭型號同時研發,先入軌將會是國家隊還是民企?
    說到航天領域最受人關注的人物,必定是非科班出身自學火箭的馬斯克。而馬斯克之所以那麼出名和受到關注,主要一個原因就是他旗下的spacex公司,研究出世界首枚入軌且可以回收使用的火箭——獵鷹9號!隨著「大航天」時代的到來,人類太空飛行器必須朝著如下兩個方向發展:1、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如同工業化過程一樣,只有大規模的降低成本,降低航天門檻,讓更多的資本進入航天領域,從而實現大航天的「淘金」熱。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秘密」發射,安全水平高於常規發射
    中國一架實驗性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到太空軌道,然而此次發射的安全等級高於常規,發射過程中甚至沒有任何旁觀者拍攝到清晰圖像。,將其成功送入軌道,中國將在此次發射任務中,測試可重複使用部件的技術,從而幫助人類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進一步探索太空。
  • 科學思維看可重複使用火箭:獵鷹9號打通並不僅僅是火箭領域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需要有優異的發動機「獵鷹」-9V1.1運載火箭在本次發射任務表現出較好的狀態,尤其是著陸支架在起飛過程中並沒有影響火箭的姿態,在第一級返回濺落過程中「隼」-1D發動機的穩定性極佳,實現了兩次重啟,同時還完成了對第一級下落姿態的控制。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普羅米修斯」發動機由「阿里安」集團(Ariane)研製,是一種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可通過計算機實現「數位化」控制與故障診斷,同時結合3D列印製造技術,目標製造成本為100萬歐元,將裝備未來重複使用型火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技術開發,處於試驗原型子系統製造階段。
  • 俄羅斯突發奇想,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甲烷火箭,想學馬斯克
    從沃斯託克尼宇宙飛船出發,阿穆爾甲烷運載火箭將能夠將9.5噸的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射入低地球軌道,將12噸的貨物一次發射到地球轉移軌道,並將2.5噸送入地球過渡軌道。運載火箭發射場每年要進行15次發射。同時,發射新火箭的成本將比聯盟號2.1b便宜10%-4050萬美元對4500萬美元。請注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發射成本為3200萬美元,儘管發射本身的價格為6000萬美元。羅戈津指出,如果需要大量發射,則需要一枚甲烷火箭。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一級的回收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使他們有機會使Electron成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增加發射頻率,降低小型衛星的發射成本。Rocket Lab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看到這些工作得到了回報,向著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令人激動。" 在這次任務之後,Rocket Lab回收計劃的最後階段將是用直升機捕獲Electron的第一級,然後把它送回Rocket Lab生產基地進行翻新和重新發射。
  • 我國成功回收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發射方旗下有這兩隻A股標的
    財聯社9月7日訊,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在軌期間,太空飛行器按計劃開展了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技術中另闢蹊徑?
    ,而是從最初的火箭成功發射到如今的強調可重複利用火箭的發射及研製、可重複使用宇宙飛船等的再次成功使用等等,從一次性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轉變為追求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了,這是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對於近日我國在酒泉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車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相信很多人對於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還不是很了解吧!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新型空天飛機或已揭開面紗?
    ,與此同時也引發俄媒體猜測,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新型空天飛機或已揭開面紗?通俗來講,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就是人們口中經常提到的空天飛機,這種飛行器將航空技術和航天技術精準契合,在大氣層中靠機翼產生向上升力,像飛機一樣在軌道航行,在太空中能夠執行飛行任務,除此之外,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還有可重複使用,直接在跑道起飛不依託發射塔架等其他優勢,其中可重複使用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價格優勢,大幅度降低各國航天事業成本,這也是為什麼要大力研發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根據規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長徵二號F火箭是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逃逸塔(發射空間站時則無)組成,全長58.34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火箭。從1999年11月20日首次發射,至今是其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在此前13次任務中成功率達100%。
  • 發射成功100次:SpaceX書寫歷史
    9號B1060.3火箭成功發射第15批星鏈衛星。 895 3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獵鷹9號編號B1060.3,是一枚三手火箭。短短51天再次復用的這枚火箭成功在「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平臺回收一級,實現了SpaceX的第9次三手回收和總計第45次成功復用。 6 SpaceX正在以每天6顆的速度製造星鏈衛星,以每月2~3次發射的節奏布局星鏈星座。
  • 中國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或測試空天飛機?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儘管中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
  • 外媒關注中國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保密程度高於常規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站9月4日報導,中國秘密發射「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文章稱,在進行了數月的低調準備之後,中國在本周五(9月4日)發射了一架實驗性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一枚長徵2F運載火箭將該飛船送入了軌道。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張聚恩/文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這是我國空天事業的一次新突破,國人為之歡欣,世界為之關注,外界做出了不少推測與分析。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可重複使用」有「部分可重複使用」和「完全可重複使用」兩類。分別指在完成上次飛行任務後,飛行器系統的部分或全部具備下一次使用或執飛的基本能力,而無需作重大修整。製造成本動輒數十億美元,就連美國這樣的經濟強國都難以承受。航天的打打停停除了競爭使然外,在很大程度是經濟的不堪重負。如果能夠重複使用,那怕部分重複使用,將會使這些裝備與系統的成本下降,項目的經濟可承受性得到改善,從而推動此類活動更多、更好的開展。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我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
    過去,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火箭就只能夠一次性使用,在發射完成以後便意味著火箭壽命的終結。不過,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一次性火箭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新的航天技術趨勢是太空飛行器的可回收重複利用,我們不只是要讓火箭能夠成功發射上天,還要強調的是太空飛行器重複使用。值得高興的是,在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技術上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今已經成功的將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順利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