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按照計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
近年來,世界航天科技已不再是幾十年前時追求火箭成功發射的時代了,而是從最初的火箭成功發射到如今的強調可重複利用火箭的發射及研製、可重複使用宇宙飛船等的再次成功使用等等,從一次性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轉變為追求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了,這是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
對於近日我國在酒泉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車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相信很多人對於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還不是很了解吧!
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到底是什麼?
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顧名思義是在設計過程中考慮了多次重複使用,涵蓋發射、入軌、返回大氣層、降落回收的太空飛行器。這與傳統的太空飛行器有很大的差別,傳統的太空飛行器在使用結束後往往無法回收、再次使用,例如普通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在壽命到期後,不是成為太空垃圾繼續漂泊,就是進入大氣層燃毀。
而這幾年我們最常聽到的可重複利用的航天技術便數火箭或是貨運飛船了,對於我國此次發射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算是貨運飛船呢,還是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又或是其他的太空飛行器存在,因為官方沒有公布,所以在這只能是猜測。
不過按照以往的航天發射活動來看,這類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很可能是指空天飛機,又或者太空梭。太空梭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人員和貨物的飛行器。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與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火箭助推器有什麼區別?
宇宙飛船是一個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近圓軌道太空飛行器,它是通過運載火箭的強大推力,為飛船提供速度,從發射點進入到入軌點,而在太空中只能完成簡單的對接等任務,再通過返回艙返回地球的,但其他艙則留在太空中或進入大氣層焚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鋼鐵盒子的深空與返回。
而太空梭在在發射階段也是藉助火箭獲得強大的推力,但它在軌道上運行時,可在機載有效載荷和乘員的配合下完成多種任務,而返回地面時能夠像滑翔飛機那樣藉助氣動力實現減速、滑翔,最終安全的在指定地點的跑道上進行著陸。
可以說,宇宙飛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一種,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卻不一定是宇宙飛船。
火箭助推器則和太空飛行器更加不一樣了,火箭助推器只是給太空飛行器提供強大的推力,和太空飛行器有明顯不同的區分。不過,火箭助推器的重複使用,也是目前航天技術中的一個熱門領域,助推器和整流罩的重複使用,可以大大節約火箭發射的成本,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但相比起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來說,技術性並沒有那麼高。
單從技術方面而言,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技術性肯定比火箭、宇宙飛船的重複使用要高很多,畢竟,火箭及宇宙飛船的重複使用,強調的是材料的優越性,而太空飛行器則不僅需要有很好的材料,更需要一定的技術才能實現。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於未來有何前景?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它具有一般太空飛行器所具有的各種分系統,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多功能的太空飛行器,包括人造地球衛星、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甚至小型太空站的許多功能。它還可以完成一般太空飛行器所沒有的功能,如向近地軌道施放衛星,向高軌道發射衛星,從軌道上捕捉、維修和回收衛星等,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返回地球,重複使用,這種技術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遠比重複利用的火箭、宇宙飛船等更具有前景性。
當然,這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可能是太空梭,也可能是比太空梭更優越的太空飛行器吧!
可以看見,隨著我國第一次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我國的航天也邁入了一航天最新技術領域,這種領域或許可以比肩美國的太空梭,甚至會有其他更好的用途。而這是我國航天航空、太空事業的一個突破!未來或許離星際旅途真的不遠了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