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熱烈祝賀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近日,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日前,新華社、央視新聞曾做出簡短報導: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
成功發射與成功著陸,我國權威媒體這簡短的報導、籠統的描述很是為外界的關注增添了神秘感。
其中,「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一詞更是首次出現在我國權威媒體的報導中。在報導中,除了簡短的文字外,更是沒有任何的現場圖片與視頻。
這被外界認為是「技術過於先進,不便展示」。即便如此,外界也紛紛予以猜測。有人認為這是我國「騰雲工程」試驗項目的一部分。
據百科資料顯示,&34;屬於空天往返飛行項目,將突破以組合動力、機體/推進一體化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建成空天飛行器技術綜合研究體系,其中以研製空天往返飛行器為主。
騰雲工程旨在研發可水平起降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空天飛行器,實現廉價、安全、便捷的空天往返飛行。
在2017年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示&34;,其主要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設計並製造完成中國首架可水平起飛、水平著陸並且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空天往返飛行器。
截至2018年9月,騰雲工程實現了組合發動機模態轉換國內首次飛行驗證。
2018年三月份,央視曾報導,央視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了解到,我國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據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介紹說,該飛行器是一種可以執行航天任務並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該機所在的這個項目被叫做「騰雲工程」。
據說該飛機既能發射衛星,也能運送航天員進入太空,甚至送旅客去太空旅行。這種空天飛機起飛比較簡單,普通機場就可以完成起飛。
顯然,這次我國成功發射並實現成功著陸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與此前公開報導的對「騰雲工程」的描述很是相似。
美國X-37B空天戰機(資料圖)
我國的這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有人還稱其為中國版的X-37B空天戰機,2006年,美國空軍曾宣布以X-37A為基礎發展X-37B,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
X-37B採用了精準度極高的導航系統與自動著陸系統,使X-37B在完成任務時能精準確定著陸方位並自動返航降落至地球的飛行跑道上。
近年來,美國的X-37B曾被爆數次發射,並在外太空進行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試驗等。
在筆者看來,其實,我國的這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比美國的X-37B要先進的多。
因為,我國的這種天地往返飛行器最終實現的是:不但能夠在外太空返航後自動降落的普通的機場,還能在普通的機場水平起飛,飛赴外太空。
而被稱為空天戰機的美國X-37B目前來看只能實現返航時降落到地球的飛行跑道上,而無法實現在機場水平起飛,而是藉助大推力火箭把其送入外太空。
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典型構型
外界認為,我們中國這次成功進行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試驗,很可能只是進行的兩極入軌上面級部分,因為這次是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送入外太空的,也就相當於美國的X-37B發射模式。
去年10月21日,「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曾發布消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圓滿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風洞自由分離試驗,兩級並聯飛行器成功分離,為未來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的研製提供了技術道路探索。
院科技委副主任沈清現場指導風洞試驗(圖自環球時報)
據報導,此次試驗預示了安全分離邊界,試驗結果與數值模擬結果定性一致,為未來空天飛機發展提供了一種先進技術手段。
而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正是我國「騰遠工程」這種既能從普通機場水平起飛又能水平降落到普通機場的天地往返飛行器。
這種世界頂級先進的技術,不但可以應用於平常的天地往返運輸,還可應用於軍事層面的空天戰機、高超音速武器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加油,中國空天飛行器!加油,中國!
文/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