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重要突破,「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

2020-09-06 上觀新聞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為何要發展「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

「可重複使用,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陶建中說,可重複使用將會大幅度降低航天成本,當下國內外商業航天蓬勃發展, 民營企業為實現盈利更加講究成本。目前「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國,中國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1981年美國的太空梭首次發射成功,其可反覆使用,30年間,數架太空梭一共執行了135次任務。但其維修費用是一筆巨額的開支,一次大修需花費5、6億美元,再加上其可靠性差,「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先後爆炸,美國於是放棄了大型太空梭。

進入21世紀後,美國載人航天實施「低軌商業化戰略」,400多公裡的低軌道航天業務主要交給民營企業。2018年2月7日,馬斯克創辦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完成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至今,『獵鷹9』火箭一級重複使用己達6次,這說明重複使用的效率已經非常高,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陶建中說。

美國還瞄準了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希望一次可以搭載4到7名太空人。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SPACE X公司的龍飛船實現了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該飛船已順利返回,未來可重複使用。

「通過延長通訊衛星的壽命,美國已實現了人造衛星的可重複使用。」陶建中介紹,通訊衛星一般在3萬5千多公裡高空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需要大量燃料。當燃料用盡,通訊衛星就無法發揮作用,只能被送到更高的「墳墓」軌道,讓其自行滅亡。其實,燃料耗盡的通訊衛星,其信號轉發器還是好的,為了實現重複使用, 可再發射一顆攜帶新燃料的衛星,把原來的衛星「抓住」,這樣通訊衛星還能繼續「發揮餘熱」。

「對於人造衛星的可重複使用技術,我國已完成實驗室研發,只是尚未進入實踐。據我所知,我國火箭的重複使用也已突破關鍵技術。」陶建中介紹,今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艙的密封艙可實現重複使用,而返回艙是飛船最重要的部分,這意味著飛船可實現重複使用。

「這次,我國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相當於一架小型太空梭。」陶建中說,各種太空飛行器的重複使用,將為人類往返太空大幅降低成本,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黃海華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黃海華

相關焦點

  • 中國掌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航天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在利用太空時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中國航天事業實現歷史性突破!「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事業再亮風採,「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在酒泉中心發射成功,這說明我國這些年所有的技術和人力、資金投入都是值得的。大家都知道,航天技術一直是各國在科技領域角逐的重點領域,而這次在航天回收技術上的突破,可以說把我國的航天事業推上了新的高度和層次,航天回收技術是什麼呢?對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我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
    過去,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火箭就只能夠一次性使用,在發射完成以後便意味著火箭壽命的終結。不過,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一次性火箭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新的航天技術趨勢是太空飛行器的可回收重複利用,我們不只是要讓火箭能夠成功發射上天,還要強調的是太空飛行器重複使用。值得高興的是,在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技術上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今已經成功的將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順利升空。
  • 我國又一重要技術獲突破: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2天後返回
    我國又一航空航天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據新華社6日消息,9月4日,我國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且按計劃開展了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點。這次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技術中另闢蹊徑?
    ,而是從最初的火箭成功發射到如今的強調可重複利用火箭的發射及研製、可重複使用宇宙飛船等的再次成功使用等等,從一次性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轉變為追求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了,這是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這與傳統的太空飛行器有很大的差別,傳統的太空飛行器在使用結束後往往無法回收、再次使用,例如普通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在壽命到期後,不是成為太空垃圾繼續漂泊,就是進入大氣層燃毀。而這幾年我們最常聽到的可重複利用的航天技術便數火箭或是貨運飛船了,對於我國此次發射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算是貨運飛船呢,還是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又或是其他的太空飛行器存在,因為官方沒有公布,所以在這只能是猜測。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秘登場,未來大有可為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秘登場,未來大有可為早在2天前我國神秘發射了某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今天又成功返回,可謂是可喜可賀,這預示我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個可以發射可以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實在是可喜可賀,可以說我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 中國航天再亮「新名片」,可重複用實驗太空飛行器登場,突破技術封鎖
    中國航天事業再亮風採,「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在酒泉中心發射成功,這說明我國這些年所有的技術和人力、資金投入都是值得的。大家都知道,航天技術一直是各國在科技領域角逐的重點領域,而這次在航天回收技術上的突破,可以說把我國的航天事業推上了新的高度和層次,航天回收技術是什麼呢?對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重大突破,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這不是國產X-37B嗎?
    新華社9月6日發布了一條消息:我國於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並且在軌運行兩天後,成功返回指定著陸點!這次試驗成功,意味著我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外界猜測:中國新型空天飛機可能已經測試成功!
  •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
    此次我國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表明我國在科技航天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果實驗成功,將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技術的堡壘。讓我們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為航天事業奮鬥的人員加油!!
  • 突破技術封鎖,我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試驗運行
    目前,載人航天離普通民眾還是件遙遠的事情,但是我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太空之旅也會像搭飛機一樣普遍。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人類首先要把火箭發射的成本降低下來。一直以來,廉價往返空天就是航天發展的目標。美國宇航局首次實現了這個目標,它們利用太空梭在1981年到2011年之間進行了135次的太空人飛行任務。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張聚恩/文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這是我國空天事業的一次新突破,國人為之歡欣,世界為之關注,外界做出了不少推測與分析。
  • 空天事業的一次新裡程碑: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這也是航空與航天的一個很大不同。但由於兩個重大應用場景,使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需求凸顯。一是隨著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立,天地往返運輸成為必需;二是軌道試驗器的重要性日增,此類飛行器需要具備返回的能力,也就產生了重複使用的要求。
  • 神龍一號返航,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白宮這回集體沉默了
    文/山峰記得之前我國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的時候美國還有報導,如今我國的神龍一號就成功返航,而這一回白宮集體沉默。以前,美國是航空業的絕對領頭羊,美國早就有了可重複使用的X-37B型空天飛機,它的技術令世界望塵莫及,而美國在這一領域則沒有任何對手。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杜文龍:美國的獨家壟斷沒了
    就是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RLV)受到了各個航天大國的重視,並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如美國的X-37B、載人「龍」飛船等,現在我國也邁入了這一領域!在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試驗太空飛行器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並將按計劃進行可重複使用的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持。此次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發射任務。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熱烈祝賀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日前,新華社、央視新聞曾做出簡短報導: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我國航天又有好消息,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美:不可思議
    隨著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航天領域開始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經過多年的努力,也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久之前,航天領域就又傳來了一個關於我國的好消息。根據新華社報導,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已經成功返回了預定著陸場。
  • 低調,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又一航天大殺器誕生
    9月4日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有這麼一則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
    人民日報9月4日下午發布消息稱: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這一任務的完成,將會給我國的航天事業帶來質的飛躍。據悉,這次太空飛行器成功的在軌運行後,將先穩定飛行一段時間,隨後再返回我國內陸預定的著陸基地,進而實現太空飛行器的重複利用
  • 中國冠絕全球航天發射榜!剛剛,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周五(9月4日)下午,中國航天領域又傳來一大好消息。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報導稱,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我國航天技術新突破,打破美國航天領域的壟斷
    人類探索宇宙靠的是航天技術的創新。自從數十年來,我國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航天大國。進入2020年以來,各個國家摩拳擦掌,都把探索宇宙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爭取通過探索火星來躋身航天大國行列。就在今年9月份,我國成功發射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不僅代表著國際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