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國內神秘公司向國際電聯遞交12992顆通信衛星的申請時,還在想長徵八號還沒準備好,怎麼在幾年之內把萬多顆衛星發射到軌道呢?
今天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就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本月20日擇機實施發射。
此次發射將運載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試驗衛星,還將搭載4顆實驗小衛星。
長徵八號為什麼如此引人注目呢?
近年來,衛星應用已經進入到實用、商用階段,社會發展對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定位衛星等等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對基站通信發展前景的憂慮下,SpaceX的星鏈計劃已經發射千顆衛星組網,在北美地區即將正式運營,極大激發了各國對衛星通信的嚮往,紛紛祭出萬顆衛星組網的宏偉計劃。
而衛星的發射成本是困擾各大巨頭的難題。只有SpaceX公司有非常成熟穩定的一級火箭回收復用技術和整流罩回收復用技術。獵鷹九號一箭60星,重型獵鷹一箭360星,極大地提高了發射效率,並將生產發射成本壓縮到極致。但是要到競爭對手手上買服務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
據了解,長徵八號將與獵鷹9號性能相近。都是批量化生產,模塊化組裝,可回收復用(據聞初次發射將不進行回收驗證,根據長徵八號現場火箭來看也沒發現著陸支架、格柵舵、氮氣推進器、滑翔鰭等回收裝置)。
長徵八號採用獵鷹9號同樣的燃料方案:液氧煤油,擯棄了以往有毒有汙染的固體燃料。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增強到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2.8噸級。
國內著名的火箭技術專家龍樂豪院士曾透露,中國正在加緊研製長徵8號火箭,這種新式的火箭將採用類似於獵鷹9號火箭的回收模式,並利用反推力實現垂直著陸。
長徵8號火箭是基於多款成熟產品的組合,更具體地說,長徵8號的一級火箭基於長徵7號的底子,直徑達3.35米,以煤油/液氧作為動力燃料;長徵8號的二級火箭基於成熟的長徵3號甲型,直徑達3米,以液氧作為動力燃料;長徵8號的一級火箭(箭體)上會捆綁兩個以固體燃料作為動力的助推器,且是基於長徵11號的固體燃料設計方案和經驗;長徵8號火箭會跟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一樣,亦配備柵格翼和著陸器。
長徵8號短期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後首次開展測試飛行,嘗試完成一級火箭的回收。長徵8號定位於中等的運力,設計達到7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4.5噸,目標是在國際上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火箭。
所以說,長徵八號此次的發射也是在計劃時間內穩步推進中,並對原計劃有所修正。下一次的測試或許涉及回收技術的驗證。
加油!長徵八號!
加油!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