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刷爆朋友圈!他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深夜回應

2021-01-16 蘭州晨報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並引發熱議:



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稱其離職「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返回研究所。



此事在昨天登上了熱搜,引發關注。



27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張小平原來所在單位的上級單位,該單位負責人表示,「網傳蓋有單位公章的文件屬實 ,系單位提交地方政府勞動仲裁庭機構的文件之一。


5月20日,單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請求,同時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日仲裁庭開庭,並向張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張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轉發。」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該文件為一個下級研究所所擬定,「行文表述的確不妥,訴求又不太明確,外送信息把關有漏洞,以後在處理類似文件時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較多。」


27日下午,記者聯繫了文章所提到的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


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培養人才是付出代價的,單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為大批基層默默無聞工作的人點讚,更要看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離不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


劉志讓告訴記者,相比過去,研究院這兩年被民營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張小平的離職不存在影響任務的問題,劉院長表示,研究院的技術骨幹很多,張小平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水平是有的,但因優秀的骨幹較多,所以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是研究院也會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同時,昨日針對網上那篇文章,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通過紅星新聞回應,張小平確實是辭職了,但他沒有脫密就走了。「單位只是履行一個正常的程序要求他回來脫密,因為國家保密規定要求,要到其他單位就業必須脫密。但由於工作人員可能不太了解情況,為了讓他回來脫密,在文件措辭上進行了渲染,誇大了他的個人貢獻。然後有人把這個文件曬出來了,由此引發了這個事件。」


該負責人說,張小平是一個普通的設計師,並非真有這麼大的個人貢獻,他的離職不會對研究工作造成任何影響。


昨晚,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在官網發布回應,以下為全文:(滑動瀏覽)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二、張小平脫密期內離職情況


      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出於愛惜人才考慮,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了多次溝通和挽留,但其離職意向堅決,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


      由於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談話,向其解讀離職流程及脫密期管理規定,告知其須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回單位履行脫密義務。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相關說明


      鑑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合同,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


      2018年9月17日,根據律師意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到網絡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來源丨蘭州晨報綜合北京青年報(beijingqingnianbao)、紅星新聞(cdsbnc)、華商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編輯丨姚欣


相關焦點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告:張小平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 離職前需經2年...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文章所提離職者名叫張小平,原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回應張小平離職: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9月27日晚,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一則情況說明,稱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同時在說明中稱張小平作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離職同時未履行脫密義務,這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 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9月27日,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張小平原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宣傳部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暫無信息回應。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一個人離職就可能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文章稱,一名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從「航天601所」離職後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原來待遇是12萬元一年,現在年薪達百萬。最近單位發公文要他回去,因為其負責最關鍵技術崗位,是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載人登月。
  • 百萬年薪挖走「影響中國登月」的人,這家民營企業什麼來頭?
    近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大意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而該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他的離職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還影響了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新東家回應「辭職影響登月」:中國航天大方向不受幾個人影響
    近日,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網絡文章引發熱議。據文中公布的一份「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航天研究員張小平此前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稱他是相關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靈魂人物,其離職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普通研究員離職影響中國登月?還原真實的航天研究員生存現狀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張小平離職之後,他參與的整個項目陷入癱瘓,懇請國家將其召回繼續研究項目。同時文中提到了現在國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病。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該文中引用的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回所。
  • 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認證為財經領域資深人士的自媒體作者「紫竹張先生」2018年9月27日的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公文稱張小平是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是10噸和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的離職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該研究所無法接受因個人離職而影響到國家重大的戰略項目!
  • 張小平離職背後:中國兩大航天集團為何成不了NASA?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  文章大意為:原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此前在該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加強內部管理 張小平:肯定不能回原單位
    昨日,華商報A04版報導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引發爭議一事。9月27日晚,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稱張小平正處於脫密期,研究所為了挽留張小平在材料中措辭失當。
  • 航天科技人才離職風波的警示
    這兩天,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記者聯繫了文章所提到的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9月27日中國之聲)  俗話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 漲知識|「老東家」為何要求張小平回研究所「脫密」?
    離職影響中國登月?經過數日喧囂,張小平跳槽風波迎來官方回應。9月27日晚11時,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方網站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說明顯示,該單位是為了讓張小平回所履行脫密義務,才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並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9月27日,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件引發關注,《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該文批評了航天國企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航天領域專家,均稱「太敏感」婉拒了採訪。不過,航天領域國企骨幹人才流失已成不爭事實。
  • 離職引熱議的張小平去了家什麼公司?它曾只有兩名員工,現在不缺錢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引發熱議。▲一篇文章引發熱議 圖據網絡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稱其離職「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 航天系統離職潮,技術崗漲薪2-3倍被挖走;滴滴:從未有過明確的上市...
    1、張小平掀開航天系統離職潮一角,技術崗位漲薪2-3倍被挖走「刷屏」的張小平離職事件掀開了航天人才離職潮的一角,新京報記者獲悉,在航天系統多家研究所內,都有高級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有的職級都高於張小平,其中不乏大所所長和主任設計師等主力崗位。據其他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稱,「不是我們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開的太高了。基本收入會漲2倍到3倍。」
  • 航天人員的脫密期都有哪些規定 洩密嚴重者很可能判死刑
    9月27日,《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9月28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說明中表示,張小平正處於脫密期,研究所為了挽留張小平在材料中措辭失當。
  • 中國航天一個月發生三次重大事故
    3月16日,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長徵七號甲改中型運載火箭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失敗。除這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外,中國制的一顆衛星也突然出現問題。3月24日,委內瑞拉一號衛星在太空突然失效。該衛星由中國研發,2008年用長徵-3B運載火箭送入軌道,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但在2023年到期的前三年,該衛星偏離軌道並停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