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一個月發生三次重大事故

2021-01-11 老虎愛吃檸檬糖

一個月內,中國發射火箭兩次失敗,一顆中國製造的衛星突然停止運行

4月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

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敗,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墜落。

3月16日,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長徵七號甲改中型運載火箭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失敗。

除這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外,中國制的一顆衛星也突然出現問題。

3月24日,委內瑞拉一號衛星在太空突然失效。該衛星由中國研發,2008年用長徵-3B運載火箭送入軌道,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但在2023年到期的前三年,該衛星偏離軌道並停止運行。

火箭發射失敗 媒體猜測可能有三種原因

一:依賴美國晶片

臺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估計,由於中國的火箭發展,都是依賴美國的晶片,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限制出口晶片到中國,因而影響了中國軍事技術方面的發展,導致中國發射火箭的失敗率急升。

二:受疫情影響

有業界知情人士猜測,中國發射火箭失敗,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影響。因疫情原因,中國的航天工業剛剛復工不久,可能是因為個別零件或關鍵性技術出現偏差導致火箭運力不足,發射失敗。

三:可能與中國航天高端人才流失有關。

2018年,西安航天六院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在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而當張小平跳槽到民營航天創業公司藍箭航天后,年薪超百萬。

當時媒體報導稱,張小平跳槽後,原體制內院所才意識到:這個「靈魂人物」的離職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報導指,航天六院在中國航天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負責研髮長徵七號和長徵三號乙的火箭發動機。偏偏這兩次發射失敗的,正好又都是這兩款火箭。這難免不讓人質疑,是不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航天科技快速衰落,火箭發射屢屢失敗,重大事故頻繁曝光
    第二條消息是說俄羅斯現在的航天領域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將70多臺火箭發動機送回生產線以更換有缺陷的零部件,導致「質子」號的發射中斷了一年時間,去年,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次數首次少於美國和中國。這些事情反映了俄羅斯現在在航天領域的沒落,哈薩克獨立後,俄羅斯必須持續租用境外的火箭發射場,目前支撐該國航天的運載火箭有質子號和聯盟號。
  • 美國「航空事故月」結束,希望航天悲劇之痛,不再發生
    在剛剛過去的1月,NASA在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紀念了為美國航天事業犧牲的太空人們。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而是NASA的一個傳統了。火箭為什麼NASA要把紀念日定在1月呢?原來,美國歷史上最慘重的幾次航天事故:阿波羅1號航天事故、挑戰者號航天事故和哥倫比亞號航天事故,都發生在1月。
  • 天津港爆炸事故發生後習近平已連續三次作出表態
    8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專題聽取國務院工作組關於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置情況匯報,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指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血的教訓極其深刻。
  • 中國航天科技澄清「長徵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
    據中新網2月18日報導,承擔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國際空間站又發生空氣洩漏,航天史上離奇的事故並不少
    根據中新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航天估計是這個世界上最嚴謹細緻的科學活動了,但即使是計劃最周全的任務,也有可能遭受一些荒唐事故的困擾。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美國新航天「事故」,一箭七星發射失敗,損失慘重?
    在美國航天發展中,商業航天興起,美國官方並不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而此次的電子號運載火箭建造公司雖然是美國的一家小名氣的公司,但是因為此前電子號在發射中成功了11次,出了兩次事故,但是此次是最重大的,也是損失最大的。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是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實現螺旋式提升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 長徵5號發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國航天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2019年12月27日,中國的航天人們「在黑暗中探索」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再一次見到了光明。 12月27日晚間,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和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因體型寬大而被暱稱為「胖五」。
  • 航天歷史丨阿波羅1號事故
    日,位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4號發射臺的土星1B號運載火箭頂部的阿波羅指令艙突然發生大火,使三名太空人:指令長維吉爾·格裡森、高級駕駛員愛德華·懷特及駕駛員羅傑·查菲喪生。艙門一共有三道,經過幾個梯隊輪番上陣後,最後終於將門朝裡弄開了一條縫。從太空人首次呼喊到艙門最後被打開,一共用了5分27秒,此時3位太空人早已犧牲。事故調查這次事故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這是美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一次直接與航天有關的太空人死亡事故。
  • 1年內經歷4次失敗,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俄提醒:絕非驚人巧合
    遙感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是1年內經歷4次失敗,讓人不禁感嘆,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近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此次發射失利的主角,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也是世界上第1個星箭一體的固體運載火箭,這款火箭造價低,製造工期短,發射不需要固定發射場,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是一種快速集成,快速入軌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這次發射失敗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19年12月事故通報及年度事故分析報告
    >一、12月份事故總體情況  2019年12月份,全國沒有發生較大以上電力人身傷亡事故,沒有發生電力系統水電站大壩垮壩、漫壩以及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  (三)「12·13」華潤電力內蒙古磴口金牛煤電有限公司機械傷害人身重傷事故  12月13日,華潤電力內蒙古磴口金牛煤電有限公司發生人身重傷事故,1人重傷。
  •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新華社發)  1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中星2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入軌。10天之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完成「一箭四星」發射任務。中國由此拉開2019年航天大戲的序幕。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加上本次發射,這是今年中國航天的第四次發射失利!2019年時,外界紛紛預測中國航天在2020年將是一個密集發射年,而進入2020年後,中國航天不負眾望完成了多項史詩級的重要發射。我們不僅完成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並且探火任務按部就班實施,空間站項目順利進行,此外空天飛機項目取得成功,眾多大項工程取得圓滿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發生了4次並不愉快的發射失敗案例。
  • 航天史上最悲慘的事故,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太空人暴露在外太空
    聯盟11號載人宇宙飛船發射於1971年6月6日,在一個月之前蘇聯剛發射了聯盟10號載人宇宙飛船。聯盟10號於禮炮1號空間站成功實現了空間對接,但是由於技術故障,三名太空人沒有進入空間站內。因此10號任務只成功了一半。相信你已經知道了11號的任務是什麼了?還是完成於禮炮1號空間站對接,讓三名航天員順利進入空間站,然後生活、工作一段時間,最後安全返回。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今年,中國航天局為我們慢慢揭開了未來十年中國航天的重大規劃,揭開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中國航天時代的大幕。看點一:天宮空間站建成載人航天工程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航天任務,從1992年9月21日開始起一直在按照「三步走」的計劃進行:1. 實現載人天地往返;2.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