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2020-11-23 央視網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原標題:

  2016年11月,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飛,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圖為長徵五號在發射架上。(新華社發)

  1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中星2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入軌。10天之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完成「一箭四星」發射任務。中國由此拉開2019年航天大戲的序幕。

  2018年,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發展中獨樹一幟、氣勢恢弘,在全年全球實施的114次的航天發射中,中國航天發射活動次數達到創紀錄的39次,首次摘得世界航天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桂冠。在2019年中國航天任務活動實施日曆中,將有哪些重要航天發射?將有哪些重磅太空飛行器閃亮登場、光耀太空?中國民營航天將經歷怎樣的成長和進步?……讓我們來一起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展望那些即將上演的中國航天重頭戲。

  嫦娥四號月面忙探測

  嫦娥五號奔月去取土

  嫦娥四號任務是2018-2019跨年的中國航天大戲。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開路先鋒」鵲橋中繼星發射升空。12月8日,「嫦娥」本尊開始本月之旅。2019年1月3日,月宮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嫦娥」軟著陸成功,成為第一個抵達月背的探測器。此後,玉兔二號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拍下第一張月背環拍圖,著陸器生物科學實驗成功生長出第一片月球綠葉,玉兔二號經受住了第一個月夜超低溫的考驗並被成功喚醒,嫦娥四號著陸地被命名為天河基地……條條重磅新聞接連刷屏。此刻,嫦娥四號正靜默休眠在第二個月夜中,等待著太陽從月球地平線冉冉升起。2019年前兩個月,中國嫦娥四號是世界航天名副其實的主角。接下來,嫦娥四號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而每一個科學實驗的過程都可能是引人注目的航天事件,而每一項實驗成果都有望成為本年度重要的航天成就。

  與嫦娥四號任務交相輝映的是,其「妹妹」嫦娥五號將於2019年底奔月,任務是實現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第三步的戰略安排。也就是說,與「姐姐」不同單程奔月不同,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將不僅開展月面探測活動,而且還要取得月面樣本,在踏上歸途時將其帶回來。對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過程,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1月底舉行的發布會上,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彭兢這樣描述說,嫦娥五號發射後將繞地軌道飛行,之後經過地月轉移軌道被月球引力捕獲,轉入環月飛行。在月面預定區域著陸,採集月球樣品,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最後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面。至於帶回的樣本,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在多個場合下均透露是月球表面的土壤,重量為2公斤。

  長五遙四託舉「嫦娥」

  長五遙三送「實踐20」

  值得注意的是,送嫦娥五號奔月出徵的是長徵五號火箭。按照飛天順序命名慣例,該火箭的全稱將被確定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熟悉中國航天的朋友馬上就會敏銳地意識到,遭遇發射失利的長徵五號將在2019年底將會精彩亮相,迎來一次飛天機會。

  長徵五號又稱「大火箭」「胖五」,中芯級直徑達5米,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即「長五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後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技術團隊展開徹查工作並找到背後的技術原因,認真完成了技術歸零,重新投產和組織地面實驗。人們一直在等待長徵五號再次飛天。託舉嫦娥五號飛天,助力其奔月無疑是長徵五號一次大展身手的良機。長五遙四火箭與嫦娥五號聯袂演出,註定將成就2019年最激動人心的航天大戲。

  說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可能由此做出以下的聯想和推斷:發射失利的是「長五遙二」,發射嫦娥五號是「長五遙四」,這就意味著在發射「嫦娥」之前,長徵五號還會有一次發射,這就是長徵五號發射失利後的首飛即「長五遙三」出戰「江湖」。這正是2019年中國航天的規劃重點內容之一。

  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透露說,根據計劃,長五遙三火箭將在今年7月中下旬復飛,其實施的航天任務是發射實踐20號衛星,這是基於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研製的新技術試驗衛星。此次發射任務意義重大,一方面通過實施此次任務,全面驗證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軌道設計等,另一方面,考核驗證長徵五號與東五平臺的協調匹配性,為後續任務奠定基礎。

  火箭海上發射迎來首秀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1月21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上演「一箭四星」的航天大戲精彩紛呈,但是志存高遠的中國火箭科技工作者正在為該型撰寫新的演出劇本。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十一號火箭副總指揮金鑫透露說,按照計劃,將對該型火箭開展首次海上發射基礎試驗及海洋飛行試驗,試驗地點就在中國黃海海域。

  低緯度海上發射獨具特點和優勢。不僅可以遠離人口稠密區和繁忙的空域,減少對居民或民航航線影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赤道區域地球最高自轉線速度,增加火箭的運載能力,降低發射成本。掌握海上發射技術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一大奮鬥目標。

  中國現役火箭中,長徵十一號作為唯一固體燃料火箭,各方面性能指標最適宜完成海上發射任務;另一方面,長徵十一號在實踐中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服役」以來實施了6次任務,均準時發射、精確入軌,可謂當之無愧的「金牌火箭」。可以期待,中國航天發射力量在黃海海域集結將為世界奉獻新的精彩。

  2018年被稱業內人士稱為「北鬥年」。中國自主導航系統「北鬥」掀起建設高潮,長徵10送「北鬥」,把18顆的北鬥衛星精準發射入軌,完成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建設,覆蓋能力和導航定位精度大大增強,實現了從區域到全球的偉大跨越。

  2019年,北鬥導航系統建設繼續延續高歌猛進的發展建設勢頭。據介紹,全年將出動7枚長徵運載火箭,計劃再發射10顆北鬥衛星,進一步完善北鬥三號系統,向著全面完成全球組網建設目標衝刺。

  高分專項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旨在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根據規劃,2019年將發射高分七號衛星。該衛星是中國首顆民用亞米級高解析度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主要用於我國1∶1萬立體測圖生產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更新。其可服務於我國重大工程專項、國土規劃和經濟民生建設,例如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場地選址、「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民營航天力量將在2019年繼續磨礪成長。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統計,民營運載火箭全年計劃進行約10次發射。其中,業界知名的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將於3月發射OS-M運載火箭,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有望由此實現新突破。(記者 張保淑)

相關焦點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十三五」收官之年,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此外,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有望年底首飛,將進一步優化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能力布局。這五年,中國航天發射好戲連連。2019年,長徵十一號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七星」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 12月天象好戲連臺
    天象劇場在年底迎來高潮,好戲連臺。天文專家介紹,即將到來的12月天宇將上演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日全食、土木相合、小熊座流星雨極大等多個精彩天象,其中,20年一遇的土木相合最值得期待。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趙竹青)12月31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範本堯、楊寶奎等航天領域權威院士專家及國內新聞界知名媒體人士等共同評選的「空間杯」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航天這項中國專利金獎,可用在衛星上拍太陽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公布的《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中,航天科技集團成果豐碩,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項、銀獎1項、優秀獎10項。截至2019年底,航天科技集團共申請專利5.9萬件,有效專利量達2.8萬件。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加速深度融合,「中國神化」「中國神航」要來了?
    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籤約,雙方以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為己任,進一步發揮在航天傳統業務領域的優勢,強化體系化論證及協同攻關,推動科研生產各環節深度融合,切實提升雙方裝備研製生產能力,為保軍強軍作出更大貢獻;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不斷深化在國家重大科研領域的合作,共同探索大數據利用、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為航天科技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 合肥科技創新「好戲連臺」 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量子信息實驗室
    合肥高新發布今年,全市科技創新重點工程一線「好戲連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正全速推進。2020年6月,合肥高新區,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建設崛起。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工程和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項目形如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E=hv」,未來將承載中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目前,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全面封頂,科研樓等單體項目計劃於2020年底竣工。
  • 12月天象好戲連臺
    威海新聞網訊 12月2日,記者從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獲悉,12月的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月、雙子座流星雨、雙星伴月、土木相合、火星合月等多個精彩天象,可謂好戲連臺。12月13日如天氣晴朗,將可看到金星合月。用望遠鏡在同一個視場中能同時看到木星衛星與土星光環。據了解,平均約20年才會發生一次「土木相合」。12月24日2時32分,將發生火星合月天象,火星將從月亮以北約5.6度的地方通過。不過,這時火星與月亮已經西沉,人們可在23日入夜後朝西南方觀賞,火星在上,月亮在下,形成火星伴月的美麗圖景。
  • 雙子座流星雨極大、土木相合 12月天象好戲連臺
    人民網 資料圖天象劇場在年底迎來高潮,好戲連臺。天文專家介紹,即將到來的12月天宇將上演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日全食、土木相合、小熊座流星雨極大等多個精彩天象,其中,20年一遇的土木相合最值得期待。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作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的流量非常穩定,極大值每小時可達100顆以上。
  • 軍民融合好戲連臺 有望成A股又一個風口
    原標題:軍民融合好戲連臺 有望成A股又一個風口 摘要 【軍民融合好戲連臺 有望成A股又一個風口】昨日,有兩則消息與A股市場密切相關:一條是受河北雄安新區規劃框架基本成熟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舞臺好戲不斷。
  • "中國年"好戲連臺 "伏爾加河藝術之旅"將啟動
    記者從文化部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已經累計向俄羅斯「中國年」框架內的「中國文化年」活動派出13個藝術團體,舉辦了20場演出,6萬餘名現場觀眾有幸觀賞了中國表演藝術的精華。此外,《白色的金子——中國瓷器精品展》、《五千年中國絲綢展》等六個展覽也相繼亮相。「中國文化年」將一個古老、多彩、現代的中國,立體式地展現在俄羅斯人民面前。
  • 流星雨、日全食…… 12月天象好戲連臺
    據新華社天津12月1日電 天象劇場在年底迎來高潮,好戲連臺。天文專家介紹,即將到來的12月天宇將上演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日全食、土木相合、小熊座流星雨極大等多個精彩天象,其中20年一遇的土木相合最值得期待。 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這是一篇近6000字、18圖的長文,寫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收官之後,值得關注中國航天的你讀下去。今年,中國航天局為我們慢慢揭開了未來十年中國航天的重大規劃,揭開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中國航天時代的大幕。航天大會前後,我國又公布了一系列嫦娥探月及後續重大任務:a. 2019年底,嫦娥五號將進行登月採樣返回,中國將要實現探月工程最後一步,「回」。如果成功將是人類時隔43年後再次獲取月球樣本。b.
  • 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舞臺好戲不斷。2016年,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火箭實現升級換代;2019年,「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
    發布會還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2019年,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航天戰略地位,紛紛推進相關戰略部署,世界航天發射活動持續保持高度活躍。
  • 全國首個民企衛星項目領銜 台州3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3月3日上午,省、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正式吹響新一年擴大有效投資的衝鋒號。本次集中開工活動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省主會場設在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利天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產20GWh鋰離子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現場。台州分會場設在台州星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衛星試驗中心項目開工現場。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在台州分會場帶來現場報導。
  • 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來海陽市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
    今天上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為民帶隊的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2020年度主題峰會參會成員一行人來我市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觀摩團一行先後來到我市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以及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火箭發射設備貯存廠房聽取了我市關於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的匯報,詳細了解了東方航天港起步區的產業布局及發展前景等情況,
  • 盤點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篇
    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9時整,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託舉著航天員楊利偉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飛向太空,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40年來,中國鐵路尤其是中國高鐵實現飛速發展,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中國第一臺純國產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正式發布,這臺採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晶片的超級計算機,取代之前的「天河二號」,成為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 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到海陽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
    觀摩 觀摩 膠東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27日上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為民帶隊的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2020年度主題峰會參會成員一行人來海陽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海陽市領導王彥博、高中前、修福程陪同活動。
  • 雙子座流星雨極大、土木相合……12月天象好戲連臺
    新華社天津12月1日電 天象劇場在年底迎來高潮,好戲連臺。天文專家介紹,即將到來的12月天宇將上演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日全食、土木相合、小熊座流星雨極大等多個精彩天象,其中,20年一遇的土木相合最值得期待。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作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的流量非常穩定,極大值每小時可達100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