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這項中國專利金獎,可用在衛星上拍太陽

2020-09-03 中國航天報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公布的《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中,航天科技集團成果豐碩,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項、銀獎1項、優秀獎10項

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授予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金獎,58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銀獎,696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優秀獎。

截至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在歷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7項、銀獎3項、優秀獎84項。截至2019年底,航天科技集團共申請專利5.9萬件,有效專利量達2.8萬件。

本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

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509所申報的

雙超衛星八桿六自由度衛星平臺解耦控制方法項目

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這是項什麼技術發明?

目前在傳統遙感衛星上,平臺和載荷(相機)固連,衛星平臺產生的微振動直接影響了載荷的姿態控制精度。遙感衛星身在距離地面幾百、幾千乃至幾萬公裡高的太空,一次微小的振動,都會導致相機拍攝的照片質量大大下降。509所設計師介紹,該專利首次提出雙六自由度全解耦控制方法,顯著提升衛星姿態控制水平。也就是說,讓遙感衛星「拍照」更加穩、準、狠!

這項發明好用麼?

來看看試用結果。2019年11月3日,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了精緻高分試驗衛星。這顆衛星的使命是驗證首次上天的「雙超」衛星平臺。12月3日,傳來消息:經過在軌測試,「雙超」衛星平臺載荷的指向精度和穩定度實現了優於0.003度/秒和0.0003度/秒的超高水平。較同尺寸衛星載荷,指向精度和穩定度提高了近100倍,數量級的提升。

精緻高分試驗衛星

未來用在哪兒?

該項專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藉助該項技術,將有望為我國高解析度對地遙感、高精度空間探測等領域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商業化衛星平臺,實現新型商業遙感衛星平臺低成本、高性能、高效能的發展目標。

還可以拍太陽。

此前,航天科技集團和教育部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太陽探測雙超平臺技術試驗衛星工程立項綜合論證評審會。與會專家介紹,我國正在研製用於太陽探測的科學技術試驗衛星,有望於未來2-3年內發射,幫助科學家觀察太陽爆發源區動態特性,揭示其觸發機制,努力形成中國科學家主導的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趙聰

圖/谷宇

編輯/趙聰

審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相關焦點

  • 江蘇藥企這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
    「中國專利獎金獎」是我國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最高獎項,也是我國唯一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國家級獎項。「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專利經過中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層層評審後脫穎而出,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授予中國專利金獎。
  • 中國航天科工203所,首次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每年全世界都有各種各樣的創新性專利被申請,也有很多哦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今天我們要說到的,當然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我國航天科工203所首次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具體來說,這一獲獎的專利是一臺可以實現了CPT原子的頻率標準的裝置,並且準確來說,這一專利金獎是由航天科工二院所獲得的,我們大家可能對於原子頻率標準這一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具體解釋一下。
  • 為什麼這些專利能取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
    日前,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揭曉,江蘇省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外觀設計金獎1項、專利銀獎11項、外觀設計銀獎3項、專利優秀獎90項,外觀設計優秀獎6項,獲獎總數113項再創新高,位居全國前列。   此次,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等2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種發酵生產γ-聚穀氨酸的柱式固定化反應器及其工藝」、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8月31日,從蘭州大學傳來喜訊,該校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也是該校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甘肅省專利首次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甘肅省專利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
    8月31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航天星雲平臺2.0 榮膺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
    航天星雲·天基網絡地面服務平臺2.0榮膺2020年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 三十項創新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
    本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谷業凱)記者日前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外觀設計金獎近日揭曉。經中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社會公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決定授予「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等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專利金獎,「軌道車輛車頭(2014—3)」等10項外觀設計專利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 網際網路行業首獲外觀設計金獎 廣東獲6項中國專利獎金獎
    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實習生王怡然、通訊員穗知宣報導:記者從廣東省知識產權局了解到,在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獲獎名單中,廣東省獲得6項中國專利金獎(含外觀設計專利),獲獎數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國前列。
  • 蘭州大學1項專利喜獲第21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獲獎名單,本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蘭州大學一項專利名稱為「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的判定方法「,專利號為」201610709400.9」的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 江蘇「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全國30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名列金獎榜首。「中國專利獎金獎」是我國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最高獎項,也是我國唯一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國家級獎項。
  • 何滿潮院士團隊成果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中國專利獎金獎證書以「智慧財產權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專交會)11月11日在遼寧省大連開幕,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頒發同時進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30個中國專利獎金獎獲獎單位領獎。
  • 懷柔科學城中科合成油的發明專利 獲中國專利金獎!
    近日,懷柔科學城內的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參評的發明專利《用於費-託合成的氣-液-固三相懸浮床反應器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710161575.1)獲得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專利獎」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立的政府部門獎,是我國唯一針對已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所給予獎勵的最高獎項,得到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認可,代表著中國自主創新的最高水準。
  • 中國專利金獎、碳纖維國際標準,這家企業頻頻收穫重要科技獎項
    中國專利金獎、碳纖維國際標準,這家企業頻頻收穫重要科技獎項 2020-07-28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航宇科技發明專利 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本報訊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了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的評審結果,貴陽企業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718Plus合金的鍛件成形方法」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航宇科技本次獲獎的發明專利「718Plus合金的鍛件成形方法」,解決了目前環鍛件在製造過程中易開裂等技術難題,目前已應用於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電、船舶、離心機等領域內異形環件製造。
  • 華特氣體:持續創新 鍛造廣東專利獎金獎
    1月14日下午,在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特氣體」)舉行的廣東專利獎金獎授牌活動上,南海區副區長喬吉飛現場為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頒發了第七屆廣東專利獎金獎和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的牌匾及證書。 一舉拿下兩個專利獎,展示了華特氣體研發技術之精、創新實力之強,其背後持續不斷進行研發攻關的鑽研精神更顯可貴。
  • 滿懷熱情紮根航天事業,埋頭苦幹鑽研衛星技術——浙江大學 孫書劍—
    而在孫書劍的眼中,除了這些,他還能看到人類航天60年以來五千餘個人造太空飛行器一刻不停地高速划過天際。在這些遨遊於天際的太空飛行器中,孫書劍付諸心血參與研製的衛星有近十顆,他用真才實幹為祖國航天科技作出貢獻。孫書劍自幼就幻想在宇宙中遨遊,一直對航空航天事業保持高度的熱情。進入浙大,他開始真正接近航天、參與航天、並立志投身於航天事業。
  • 沒有自己的太陽觀測衛星,中國錯失前沿性原創發現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除了給予地球光和熱外,太陽也已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地球。一種被稱作「太陽風」的高速等離子體流時刻從太陽上湧出,並向太陽系的深處奔去。當它到達地球附近時,會與地球的磁場發生作用。強烈的太陽風暴會引起地磁場的劇烈變化,對航天、供電、通訊、航空、導航等一系列領域和技術系統產生災害性的影響。
  • 航空航天、衛星發射...一批科學大咖要來諸暨了
    中國航天報社原總編輯,高級記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科普作家。現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國防科普委員會副主任。從事航天新聞出版工作30多年,長期研究航天發展歷史,多次參加飛彈、火箭、衛星研製發射的新聞報導,全程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船研製發射的採訪,策劃組織中國火箭發展歷程、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圖書編寫,擔任「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研究組組長,見諸書、報、刊近千萬字,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30部,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