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揭曉,江蘇省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外觀設計金獎1項、專利銀獎11項、外觀設計銀獎3項、專利優秀獎90項,外觀設計優秀獎6項,獲獎總數113項再創新高,位居全國前列。
此次,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等2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種發酵生產γ-聚穀氨酸的柱式固定化反應器及其工藝」、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一種柔性襯底」等11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銀獎」。他們為什麼獲得中國專利金銀獎?其實,這些獲獎專利均以自主創新佔領技術高地,並已實現產業化,經濟效益顯著,具有極高的「含金量」。
高強玻璃纖維是國防及民用裝備製造領域中的關鍵共性基礎原材料,然而生產難度大,規模化生產一直是世界性難題。中材科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歷時10餘年,研發了短流程、高效率、低成本、高穩定的高強玻纖池窯拉絲方法與裝置,在池窯結構、玻璃液加熱方式、池窯內襯材料、液面控制及拉絲通路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創新(即「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設計院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於守富介紹,該技術首次提出SCOTT底插電極與空間火焰多層加熱的池窯熔制方法,耐火材料內襯池窯的S級高強玻纖規模化高效生產裝備為世界首創。「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在池窯結構、供熱方式、池窯內襯等方面均有重大創新,且實用性強,產品質量高。」
該專利技術於2012年在高強玻纖生產線上全面推廣應用,先後生產了7000餘噸高強原絲,如今產品已在航天航空、國防軍工、新能源等民用領域廣泛應用。據了解,專利技術實施後,高強玻纖產量增加74.6%,銷售收入提高55.5%。
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技術是國際上高技術領域的一個競爭熱點,這種新一代顯示技術具有全固態、主動發光、高亮度、高對比度、超薄、低功耗、無視角限制、工作溫度範圍寬、可實現柔軟顯示等諸多優點。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一種柔性襯底」專利便是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翹楚,此次獲得「中國專利銀獎」。
依託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等多個研發中心,維信諾集團堅持以自主創新佔領技術高地,從基礎研究到中試生產再到大規模量產,穩步發展OLED技術和產業,目前已成為2項柔性顯示國際標準的制定者,柔性OLED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消費類電子、工控儀表、金融、醫療、車載、通信等領域。
「『微生物分泌物+微生物』的生物思維與中藥配方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我們不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型,而是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植物生長中的問題,一次性解決。」該專利負責人、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教授徐虹說,利用此項技術生產出的產品——谷豐利達現已幫助山東大姜、黑龍江水稻等實現增產增收。
該專利此次獲得「中國專利銀獎」,其成功實施,使得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聚穀氨酸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產品暢銷全國,利用該專利及其相關外圍專利技術生產系列專利產品的新增產值達到187374萬元,新增利潤55047萬元,新增稅收16385萬元,累計推廣面積1.5億畝,為合作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