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天科技快速衰落,火箭發射屢屢失敗,重大事故頻繁曝光

2020-12-03 花熊出沒

來看兩條消息,中情局10月4公布的最新解密文件顯示,60年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時,雖然美國公眾感到驚訝,但情報機構對此並不意外。

第二條消息是說俄羅斯現在的航天領域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將70多臺火箭發動機送回生產線以更換有缺陷的零部件,導致「質子」號的發射中斷了一年時間,去年,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次數首次少於美國和中國。

這些事情反映了俄羅斯現在在航天領域的沒落,哈薩克獨立後,俄羅斯必須持續租用境外的火箭發射場,目前支撐該國航天的運載火箭有質子號和聯盟號。

質子號運載火箭是前蘇聯第一種非飛彈衍生的、專為航天任務設計的大型運載器,是俄羅斯在發射大型太空飛行器時的主要運載工具,質子系列運載火箭自1965年投入使用以來共進行了400次發射。但因為存在結構性問題導致發射成功率不突出,同時因為其使用劇毒的偏二甲肼液體燃料,一旦發射失敗可能對發射場周邊地區造成嚴重汙染。

不僅如此,該運載火箭已經出現了多次的發射問題,2013年7月2日,俄羅斯運載三顆「格洛納斯-M」導航衛星的質子-M運載火箭在發射升空後一分鐘內墜落並爆炸,事故原因是關鍵的角速度傳感器被顛倒安裝。

2014年5月16日凌晨,俄羅斯攜帶「快車-AM4R」衛星的「質子-M」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其第三級發動機出現故障,最終導致「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大氣層中爆炸。

2015年7月17日,基於質子號火箭曾發生多次事故(過去五年發生事故7次),事故的發生不是生產性事故,而是其第三級舵機轉子在高溫下發生材料疲勞的結構性事故。

俄羅斯另一個系列的飛船也是經常發生事故。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確認,2016年12月1日發射的「進步MS—04」號貨運飛船在升空383秒後與地面失去聯繫,並最終墜毀於俄圖瓦共和國境內。

2011年8月,一艘「進步M-12M」號貨運飛船因運載火箭動力系統故障,在升空後發生爆炸。此外,2012年7月、2013年4月和2015年4月,「進步」號飛船在發射升空後均遭遇各種技術故障,但未釀成重大事故。

由於其它運載飛船的事故頻繁發生,俄羅斯決定研發安加拉運載火箭來替代,這也是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發的首個運載火箭系列。

這一火箭系列包括輕、中、重型三個級別,俄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安加拉-1.2BB」輕型火箭。而「安加拉-3」屬於中型,有效載荷15噸。「安加拉-A5」屬重型火箭,其發射重量達773噸,有效載荷達到24噸。

相關焦點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美國登月人類能夠利用短短幾十年讓航天科技獲得巨大進步,除了人類科學家的努力以外,也離不開那些為了人類航天事業不怕犧牲、英勇奮鬥的偉大航天員,公開資料顯示,在70年的航天活動中,人類已經有22位太空人為人類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包括16名美國人、5名蘇聯人(俄羅斯人)和1名以色列人,有人說美國技術那麼先進,也很少聽說有航天事故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何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專家告訴你原因
    人類能夠利用短短幾十年讓航天科技獲得巨大進步,除了人類科學家的努力以外,也離不開那些為了人類航天事業不怕犧牲、英勇奮鬥的偉大航天員,公開資料顯示,在70年的航天活動中,人類已經有22位太空人為人類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包括16名美國人、5名蘇聯人(俄羅斯人)和1名以色列人,有人說美國技術那麼先進,也很少聽說有航天事故,為什麼美國會犧牲那麼多人?
  • 俄羅斯 火箭事故難撼航天雄心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5月18日宣布,俄「進步—26M」貨運飛船17日夜間已成功將國際空間站調整到預定軌道,為3名太空人在下月初返回地球做好了準備。這項調整本應於5月16日完成,然而信號顯示該飛船上的一臺發動機未能按照計劃時間啟動,軌道調整任務被迫暫停。軌道調整的成功,讓俄羅斯航天部門鬆了一口氣。
  • 美國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發生爆炸,導航系統成罪魁禍首?
    最近幾年,世界各國探索太空領域的動作越發頻繁,隨著科技的進步,衛星、火箭、空間站、宇宙飛船等大量先進的裝備逐一問世,為人類開發太空資源掃平了很多障礙,同時也激發了各國的積極性,但不得不說的是,我們現階段對太空的了解還非常欠缺,很多項目都處於摸索階段,這就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失誤,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在這方面吃過虧,就連老牌航天大國美國都不例外,在近期的一次衛星發射過程中,美國再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火箭點火不久就出現故障
  • 航天中心傳來一大噩耗!60顆衛星升空失敗,「一箭五飛」成為終結
    二戰結束期間,美國大發戰爭橫財,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就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上世紀中期美國把航天科技提升到了一個戰略層面,力求在航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美國科學家的探索和努力,美國終於在航天領域傲視全球。到目前為止,美國是世界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家。航天科技是一個國綜合實力的體現,當時的蘇聯為了展示自己的強大,在航天領域也開始大力的研發投入,在全球形成了兩強的格局,美國與俄羅斯並駕齊驅,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只能當看客。從阿波羅登月到旅行者一號,現在旅行者一號已飛到了太陽系的邊緣,開始了它的星跡旅行,這無不體現了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強大實力。
  • 1年內經歷4次失敗,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俄提醒:絕非驚人巧合
    遙感衛星,再次發射失敗,這是1年內經歷4次失敗,讓人不禁感嘆,中國航天發生了什麼?巧的是近期美國發射衛星也同樣失敗,對此俄羅斯專家提醒道,這絕非是驚人地巧合,也有網友提出疑問,發射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美國新航天「事故」,一箭七星發射失敗,損失慘重?
    近日傳出一消息,美國電子號運載火箭在發射升空後突發爆炸,一箭七星發射失敗,美國航天損失慘重。此次美國電子號運載火箭就是由美國民間企業全權研究和製造的,只可惜電子號攜帶七顆衛星,在紐西蘭馬希亞半島發射升空六分鐘便爆炸,一箭七星全部報廢。這讓美國商業航天損失巨大。
  • 中國航天科技澄清「長徵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
    據中新網2月18日報導,承擔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借力俄羅斯火箭,被推遲兩年發射,最終失敗
    火星在航天界素有太空飛行器的墳墓之稱,因為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確實很高。從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號」開始,人類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中,超過一半以上都以失敗告終。不過,高失敗率並沒有阻擋人類探索火星的熱情。除了美國、俄羅斯、歐洲等老牌航天大國之外,中國也開啟了火星探測計劃,並於2011年做了首次嘗試。
  • 遺憾,我國快舟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今年我國航天已經四次失利
    日前,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計劃將「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然而,就在發射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導致此次發射任務失敗。據了解,這並不是我國今年第一次快舟火箭發射失敗了,在今年7月10日的時候,我國發射的一枚快舟火箭,便因為意外問題,最終發射失敗。
  • 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驚人巧合
    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我國的航天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並且多年來,我國也成功的發射了成千萬上萬顆人造衛星。尤其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的發射,更是完善了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可以服務於全球。同時也表明,我國發射衛星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然而近期卻傳出,我國固體運載火箭再次發射衛星任務失敗。短短一年之內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這究竟是怎麼了?
  • 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今年第4次衛星發射失敗,專家坦言絕非巧合
    原本的發射流程並沒有出現問題,可是在發射升空以後火箭的飛行出現了異常,最後導致了這次發射任務的失敗,而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次出現衛星發射失敗的事件了,中國的航天到底怎麼?為什會出現這麼多的事故?專家對此直接坦言,絕非是巧合。
  • 專家:「安塔瑞斯」火箭發射事故表明美需發展自身技術
    美國「安塔瑞斯」號運載火箭發射時爆炸。(圖片來源:英國媒體)中國日報網10月30日電(信蓮) 據俄新網10月30日報導,美國航天行業專家邁爾斯·奧布賴恩認為,「安塔瑞斯」號運載火箭(Antares)28日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天鵝座」貨運飛船(Cygnus)失敗表明美國有必要發展自身火箭技術。
  • 火箭實驗室「一箭七星」事故原因公開,將在8月重啟發射
    此次失敗,讓火箭實驗室損失慘重,7顆衛星分別屬於佳能公司、Planet公司,其中一顆是英國委託發射的商業衛星。經過不到一個月的調查,火箭實驗室給出了事故原因——僅僅因為一個電池組的電路連接過熱,導致了火箭停機,發射失敗。
  • 長徵5號發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國航天
    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實現螺旋式提升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即便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這樣的老牌航天大國也難逃發射失敗的意外。更何況長徵5號火箭是一款新產品,使用了不少新技術,這又給長徵5號的發射增加了不確定性。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是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即便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這樣的老牌航天大國也難逃發射失敗的意外。更何況長徵5號火箭是一款新產品,使用了不少新技術,這又給長徵5號的發射增加了不確定性。長徵5號在技術上有諸多創新在很長一段時間,長徵3號系列火箭是中國發射各類衛星的主力。進入新世紀,中國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大型運載火箭。
  • 新疆UFO與俄羅斯航天發射活動
    對比俄羅斯報導,2006年6月24日晚上莫斯科時間19時08分(北京時間23時08分),拜科努爾發射場使用聯盟-U火箭發射了進步M-57號貨運飛船,可以推斷,這又是聯盟-U火箭被誤認為是UFO的典型例子。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2017年,中國與印尼籤訂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經過3年研製,2020年4月9日PALAPA-N1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客戶使用,然而卻遭遇發射失敗。此次火箭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
  • 俄羅斯載人飛船發射失敗,驚悚一幕震撼眼球
    俄羅斯所擁有的航空航天領域就是比較完善的,他們發射了眾多的火箭,將很多偉大的太空人,送往了國際空間站,一起為人類做貢獻。但即便是這樣擁有先進技術和無視經驗的國家,依舊在發射載人飛船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重大事故。
  • 快舟火箭發射折戟,中國航天今年第四次失利!當前重拾信心是關鍵
    在兩個月裡兩次快舟火箭發射失利,不得不說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損失。相較於此次失利,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失敗可以歸結為新型火箭首飛,具有多重挑戰。但此次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固推火箭快舟一號甲失敗,則是再次揭示了成熟不等於成功的真理,我們對待航天發射任務,必須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