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告:張小平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 離職前需經2年...

2021-01-15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文章所提離職者名叫張小平,原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文章稱,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藍箭)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張小平離職直接影響中國登月工程,故要求張小平返回研究所。

張小平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同日在官網發布《張小平離職事件情況說明》,其中提到張小平在今年3月辭職,但因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據相關法律法規,離職前需經過2年的脫密期,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較大隱患。

此外,就網上熱帖內容,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回應稱:鑑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合同,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根據律師意見,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該材料後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引起了較高關注和誤讀,產生不良影響。

據官網資料顯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是我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設計單位,隸屬於航天科技集團推進技術研究院。目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擔著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軌姿控發動機、新一代運載大推力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以及吸氣式動力系統等液體航天動力的研究、設計任務。擁有「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點實驗中心,是陝西省特種泵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陝西省特種密封工程中心。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利用先進成熟的航天技術,積極拓展對外業務,其火箭發動機技術、特種閥門、特種密封、非標試驗系統及計量測試技術全方位服務於航天、航空、船舶、核工業等國防單位。同時,積極開拓民用產品市場,為節能環保、石油化工、機械製造及冶金能源等領域研製開發了熱能工程、特種泵閥、特種密封、非標成套設備等系列產品,用戶遍及全國各地。擁有全資子公司西安航天源動力工程有限公司、控股公司西安航天遠徵流體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及參股公司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343)。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截圖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告原文如下: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二、張小平脫密期內離職情況

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出於愛惜人才考慮,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了多次溝通和挽留,但其離職意向堅決,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

由於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談話,向其解讀離職流程及脫密期管理規定,告知其須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回單位履行脫密義務。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相關說明

鑑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合同,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

2018年9月17日,根據律師意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到網絡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相關焦點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回應張小平離職: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9月27日晚,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一則情況說明,稱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同時在說明中稱張小平作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離職同時未履行脫密義務,這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 「張小平」刷爆朋友圈!他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深夜回應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加強內部管理 張小平:肯定不能回原單位
    昨日,華商報A04版報導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引發爭議一事。9月27日晚,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稱張小平正處於脫密期,研究所為了挽留張小平在材料中措辭失當。
  • 漲知識|「老東家」為何要求張小平回研究所「脫密」?
    為儘快達到目的,研究所承辦人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張小平為什麼需要脫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表示,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該文中引用的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回所。
  • 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該文章披露的一份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8年9月17日落款蓋公章的《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工作》影印公文迅速流傳。公文主要內容:研究員張小平離職前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與了多項不同噸級航天液氧發動機等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及預先研究任務,長期負責低溫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及技術把關,擔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
  • 航天人員的脫密期都有哪些規定 洩密嚴重者很可能判死刑
    9月27日,《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9月28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說明中表示,張小平正處於脫密期,研究所為了挽留張小平在材料中措辭失當。
  • 一個人離職就可能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這名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的名字叫張小平。經了解,文中所稱「航天601所」是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也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5年9月20日「長徵六號」首飛成功後,時任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的張小平曾接受媒體採訪,介紹相關情況。
  • 張小平離職背後:中國兩大航天集團為何成不了NASA?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  文章大意為:原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此前在該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9月27日,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件引發關注,《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該文批評了航天國企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航天領域專家,均稱「太敏感」婉拒了採訪。不過,航天領域國企骨幹人才流失已成不爭事實。
  • 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9月27日,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張小平原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宣傳部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暫無信息回應。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 離職引熱議的張小平去了家什麼公司?它曾只有兩名員工,現在不缺錢
    ▲一篇文章引發熱議 圖據網絡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稱其離職「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 新東家回應「辭職影響登月」:中國航天大方向不受幾個人影響
    近日,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網絡文章引發熱議。據文中公布的一份「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航天研究員張小平此前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稱他是相關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靈魂人物,其離職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航天科技人才離職風波的警示
    這兩天,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記者聯繫了文章所提到的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9月27日中國之聲)  俗話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 普通研究員離職影響中國登月?還原真實的航天研究員生存現狀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張小平離職之後,他參與的整個項目陷入癱瘓,懇請國家將其召回繼續研究項目。同時文中提到了現在國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病。
  • 航天系統離職潮,技術崗漲薪2-3倍被挖走;滴滴:從未有過明確的上市...
    1、張小平掀開航天系統離職潮一角,技術崗位漲薪2-3倍被挖走「刷屏」的張小平離職事件掀開了航天人才離職潮的一角,新京報記者獲悉,在航天系統多家研究所內,都有高級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有的職級都高於張小平,其中不乏大所所長和主任設計師等主力崗位。據其他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稱,「不是我們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開的太高了。基本收入會漲2倍到3倍。」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表示,某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
    在我們的發展當中現在有更多的能力提升,在早期發展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國家有一些更好的發展。在經過多方面的能力如何眼終於有了一些成效,我們在航天航空發展上的投入也是更多的,在這方面由於我們起步的時間比較晚,所以要想有進展是需要更多的努力的。西安航天動力方面現在就有一些比較好的成績,在今年的9月22號他們所研製的某組合動力發動機就完成了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