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研究員離職影響中國登月?還原真實的航天研究員生存現狀

2021-01-11 百度新聞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爆了朋友圈,文中提到,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張小平離職之後,他參與的整個項目陷入癱瘓,懇請國家將其召回繼續研究項目。同時文中提到了現在國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病。下午時分,事發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對媒體表示,為挽留此人,單位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並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

針對此事,百度新聞採訪到了北京航天某院的工程師李先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

普通研究員離職真的會導致項目癱瘓嗎?

李先生對百度新聞表示,因為航天行業信息化程度都很高,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有記錄,不管是文字上、還是信息化系統上都會有。基本上都能追溯到細節上,當然也會存在他自己知道一些(技術),別人不知道一些(技術)的情況。但是不會存在一個設計師走了,後面就幹不了活了。那肯定就是他們自己單位管理上有缺陷,又可能是研發成果掌握在個人手裡,在單位裡沒有留檔。

年薪雖不高但是管分房

朋友圈流傳的文章中指出,張小平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年薪是12萬,但是跳槽之後就達到了百萬年薪。

李先生表示這種航天院所管理費用攤到每個人頭上的成本會很高。北京這邊基本上養一個人要50萬到60萬,但是拿到人拿到設計師手裡面也就差不多二十、三十萬左右。

談到國企福利問題時,李先生表示並沒有網友所說的那麼多,「14年入職之後,包括中央八項規定、四風建設和薪資結構改革,福利越來越少,現在都不讓現金流了,所有補助都是打卡裡,算到工資總額裡面。所以也就是說基本上沒有其他福利。」讓李先生比較認可的是,航天單位可以集資建房,有周轉宿舍可以節省一些租房的錢。 結了婚還沒買房的情況下,還可以有一套使用面積有40平,建築面積60平60平左右的一居室暫時居住。

關於副主任設計師的頭銜

「設計師是技術口、型號口任職,在這個專業負主要責任還是副主要責任,負主要責任叫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師就是主任設計師帶的一個員工,協助其幹一些活兒負責某一部分工作,不是行政職務不算領導,就是正常普通的設計師,一般入職一到兩年就可以自動轉成副主任設計師了。」李先生表示,從薪資上副主任設計師在研究所只能排到中下的位置。

國企是否存在養「閒人」的問題

李先生表示,不能全部否定存在養「閒人」的問題,因為作為領導沒有權利去隨便開除一個人,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別的行業我不知道,反正我們這個行業主要是那個領導崗位責任特別重,也沒有外界說的那麼誇張。我認為還是需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改革,更多的引入競爭機制,這樣才能增加國企的活力和競爭力。」

網友:待遇與技術不配套

面對國企的諸多弊病,網友也紛紛表態:

「國企的問題是積重難返,天天喊得深入改革比誰都響,其實自己才是最需要改革的對象!「

「國企體制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在國企待過的技術人員都有體會。不以技術水平評判人才,提職提幹,確定薪金及福利待遇,而是以你是否會來事說話,討好領導,而決定一切。「

「當初從國企出來雖然苦了兩三年,但後面這十幾年就慢慢變好了!這輩子唯一不後悔的是從國企出來!那種氛圍真的不適合有想法規規矩矩做實事的人!」

「說是注重工匠精神,實則沒有重用,因為搞技術的,很多要麼不擅長表達,要麼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不可能被重用,主任工程師應該在企業裡很高的專業崗了,又怎麼樣呢,待遇根本不配套。」

相關焦點

  • 一個人離職就可能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文章稱,一名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從「航天601所」離職後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原來待遇是12萬元一年,現在年薪達百萬。最近單位發公文要他回去,因為其負責最關鍵技術崗位,是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載人登月。
  • 新東家回應「辭職影響登月」:中國航天大方向不受幾個人影響
    近日,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網絡文章引發熱議。據文中公布的一份「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航天研究員張小平此前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稱他是相關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靈魂人物,其離職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他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深夜回應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
  • 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9月27日,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張小平原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宣傳部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暫無信息回應。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 張小平離職背後:中國兩大航天集團為何成不了NASA?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  文章大意為:原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此前在該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
  • 百萬年薪挖走「影響中國登月」的人,這家民營企業什麼來頭?
    近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大意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而該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他的離職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還影響了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該文中引用的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回所。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告:張小平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 離職前需經2年...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文章所提離職者名叫張小平,原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航天科技人才離職風波的警示
    這兩天,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記者聯繫了文章所提到的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他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9月27日中國之聲)  俗話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 火箭系統研究員: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
    □本報記者李虎軍  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回人才  「921工程挽救了中國航天。」火箭系統一位研究員說,「它首先是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夢想,並培養出了大批航天人才。」  這位研究員說,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系統人才外流的現象非常嚴重。
  • 航天人員的脫密期都有哪些規定 洩密嚴重者很可能判死刑
    9月27日,《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9月28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說明中表示,張小平正處於脫密期,研究所為了挽留張小平在材料中措辭失當。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9月27日,一份蓋有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章《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文件引發關注,《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該文批評了航天國企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航天領域專家,均稱「太敏感」婉拒了採訪。不過,航天領域國企骨幹人才流失已成不爭事實。
  • 美國研究員認為,俄羅斯在「登月競賽」中已落後於美國和中國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美國研究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說,俄羅斯在「月球競賽」中落後於美國和中國。據他說,計劃發射的俄羅斯「月球25」月球站已經過時了。圖片來源:yandex這位美國專家在評論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月儀時說,他認為中美在探索月球方面沒有合作條件,這是因為兩國之間存在著競爭
  • 科學網—記王巍研究員:從航天夢想到現實
    近年來,國內光纖陀螺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王巍研究員帶領著科研團隊依靠自主創新,突破了關鍵技術,在低、中、高精度各類光纖陀螺及其慣導產品研製、工程化技術研究以及市場應用方面都成為國內光纖陀螺慣導技術發展中突出的代表。 王巍是我國導航、制導與控制領域慣性技術專家,航天慣性技術學科帶頭人之一。
  • 用數據說話的女研究員「最美航天人」
    李輝芬,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唯一的女研究員。在航天遠洋測控一線奮鬥了31年, 一直鑽研於航天測控任務數據處理、關鍵模型的研發工作,見證了海上測控技術「從0到N」的多次跨越,也經歷了數據處理從「陸地」向「海上」、從「事後」一步步走向「任務前」奮戰在航天遠洋測控一線的轉變。
  • 新聞背後|我們為何登月「挖土」?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
    我們為什麼要登月「挖土」?在嫦娥五號還在努力奔月的時候,我們採訪了行星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請他帶我們為探月之旅做好「攻略」。問: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您主要從事月球與行星地質研究,能和我們簡單介紹下月壤是什麼嗎?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回應張小平離職: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9月27日晚,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一則情況說明,稱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同時在說明中稱張小平作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離職同時未履行脫密義務,這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 【生化】中科院天津工生所朱敦明研究員、吳洽慶研究員團隊在羰基還原酶改造及多手性中心複雜分子精準構築方面取得新進展
    重要的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通常含有多個手性中心,而且這些手性中心的構型對它們的生物活性有決定性的影響。(13R,17S)-ethyl secol是合成這兩種藥物的關鍵中間體,一個直接製備(13R,17S)-ethyl secol的方法是ethyl secodione的去對稱性還原,因為ethyl secodione分子中有2個相同的羰基可以被還原,還有1個季碳原子,可能有10種構型產物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科學界一直沒有解決的合成過程中立體選擇性差、轉化效率低、產物複雜的難題。